登陆注册
2723800000007

第7章 环境危机下的建筑(1)

一、地球“高烧”下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其关注日益加深,温室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学者和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资料表明,全球的气温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猛增,使得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有资料显示,从1880年到1995年的115年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了72×10—6,由此造成全球气温上升0.5℃。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直接原因。联合国有关部门指出,如果人类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使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稳定增加的话,到2050年全球年平均温度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16~19℃,必将加速全球气候的变暖。由此可见,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变得日益严峻,势必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地球为何“发烧”了

Wood于1909年第一个使用了“温室效应”一词。而在他之前,瑞典科学家SvanteArrhenius所发表的《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全球温度变化的估计报告,也是人类首次对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度变化进行量化的研究。

对于全球变暖根本原因的认识;。科技界历来就有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全球气温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有关。着名天文学家威廉·赫谢尔通过研究发现,在17世纪下半叶,太阳黑子活动几乎为零时,地球经历了一段寒冷时期;18世纪至今,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增强即太阳风增强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地球气温上升。也有人认为全球气温变化与宇宙射线的多少有关,丹麦科学家亨里克·斯文斯马克等人研究发现,地球云层覆盖面积大小与宇宙射线的多少有关,即云层越多,地球所受太阳辐射减少,则地球气温越低。但是,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造成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剧增。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教授曾经说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这个因素产生的增温效应,经科学家计算,要大于其他所有增温效应的结果。所以,应把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的增加放在第一位,这是通过科学家们多年来的计算和分析的结果。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六种,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臭氧、水蒸气和氯氟烃类物质。其中,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暴增最为显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人类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却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会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碳水化合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了很大改变。自1958年以来,在美国夏威夷的昌纳罗亚气象站连续监测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950~198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3%。1985年在奥地利召开的温室效应国际会议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同盟提出的报告认为,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将可能达到100亿~200亿吨,就是说,那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工业革命前要增长1.4~4.o倍。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工业革命宣告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社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时,对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猛增。另外,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飞速上升,排放的大量尾气也使得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是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重要作用,每1m2的森林可以吸收850kg的CO2。因此,森林又被称为是地球之肺。但是,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由于人类活动,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7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由此带来的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气温升高等恶果,也只有由人类自己来品尝。

众所周知,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外界辐射能量,而且其辐射能量的波长是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定的。一般来说,绝对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就越强,短波所占的比例就越高;反之,绝对温度越低,热辐射的强度就越弱,短波所占的比例也越小,长波所占比例则相应增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表的土壤、岩石等吸收,在造成地表温度上升的同时,也在向周围进行红外辐射。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强烈吸收红外辐射物质的存在,使得仅有很少一部分红外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大气吸收的热辐射大于散失量,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在某个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存在,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不适合现有生物的生存。但是,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效应也在加剧,从而引起全球气温的上升。当其超过一定限度的时侯,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来说也将成为一种不利的影响因素。

地球“高烧”的危害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具有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等特点,从而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由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平面的影响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从两个方面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一是海水受热膨胀引起的海平面上涨;二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化使海洋水分增加。有资料显示,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全球海平面以每年1~2mm的速度上升。预计到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20cm,这将使得大量低洼土地不复存在。

2.对农业的影响温室效应有可能会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出现异常的干旱、洪水、暴风雪等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直接影响。另外,温室效应也会使得全球的雨量分布和土壤的含水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气温的上升将使得人体患热病的可能性提高。有资料显示,气温上升2~4℃,在其他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的死亡率将会上升;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将会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地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若干个冷热交替的循环,每个循环都会造成大量物种的灭亡,同时也会对物种的分布产生新的影响。现有物种都是经历了过去的变化后存活下来的,它们能否适应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速度比以往都要快得多,而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这种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对水资源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雨量增加,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地区降雨量都会增加。相反,某些地区还有可能出现干旱。另外,气温的上升会使蒸发作用变得更加强烈,从而影响地球表面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二、温室效益与建筑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矿物燃料大量使用,同时绿色植物在这个星球上的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小,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由此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升高。这种温室效应不但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对人类的住所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

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是非常轻微的,但是,二氧化碳一旦与水接触后,所产生的腐蚀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一般说来,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后会形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会发生如下二级电离:

H2CO3—H++HCO—3

HCO—3—H++CO2—3

H++e—·H

碳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根据电化学反应原理,氢离子得到的电子供体就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失去电子被氧化,从而使金属失去原有的理化性质而被腐蚀。二氧化碳的腐蚀往往是从局部开始的。这就是二氧化碳腐蚀金属的大致原理。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机理,学术界提法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

一般说来,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这种腐蚀速度并不是无休止地增加,它会存在一个最大值,之后腐蚀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以碳钢为例,当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碳酸铁后,碳钢的被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大气中大量存在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共存会加剧金属的腐蚀。有研究表明,当钢铁表面还没有生成致密膜层之前,氧气的增加会使得腐蚀速率加快;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膜层之后,氧气量的变化则对腐蚀速率无明显影响。工业生产中生成的H2S也能影响二氧化碳的腐蚀作用。一方面,它能通过硫吸附、pH变化等方式来提高二氧化碳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它也能够通过形成硫化物保护膜来降低二氧化碳弱酸的腐蚀。

由此可见,温室效应对建筑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气体对建筑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它给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若追究温室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和破坏的根本原因,正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完全有责任,也有义务从人类本身的行为做起,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或采用新能源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就建筑本身来说,现阶段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煤都将作为主要的燃料,所以建筑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时候要数冬季取暖。有资料显示,北方地区冬季供暖耗煤量已经占到全国总耗煤量的11%以上。这不仅在量上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煤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和建筑带来的危害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更多的是将对能源的需求定位在那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上,如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这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使用量,达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对建筑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建筑地的地理状况,优先考虑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新型的空气调节方式,在节能的同时,还应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时间和空间的资源使用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上,尽量利用建筑周围地形和环境,通过绿化和恰当的设计,减少建筑的得热量或散热量,减少对人工空调设备的使用,从而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三、天空“漏洞”,恶果难当

臭氧是具有三个氧原子的氧,它是当气态氧在大气上层被紫外光照射而分裂时形成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形成了对地球上所有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圈层——臭氧层。臭氧层是平流层臭氧含量最大处的一个术语,它位于高出海平面20~30km的范围内。臭氧在大气层中只占1%,浓度低于1/10,但臭氧层却能有效地阻止大部分有害紫外光通过,而让可见光通过并到达地球表面,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太阳能。同时,臭氧层也是一个最脆弱的保护层,假如在气温0℃条件下,将平流层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3mm左右。

然而,当今世界人类的活动正在使臭氧层这一地球的天然保护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出了臭氧层可能遭到破坏的警告。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再则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关于氯氟碳化合物是否是破坏臭氧层元凶之类的问题,整个学术界还存在许多争论。因此,尽管有些国家将喷雾罐内使用氯氟碳视为非法,但这丝毫没有阻止氯氟碳化合物迈向商业用途的步伐。氯氟碳是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一种人造化学制品,其中,尤以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氟里昂应用最为广泛,用于制冷剂、溶剂、塑料发泡剂、气溶胶喷雾剂及电子清洗剂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由于氯、氟原子的引入,CFCs的性质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烃类化合物不同:随氯原子数的增加,其临界温度和沸点上升;随氟原子数的增加,其临界温度和沸点下降;不含氢的都不可燃;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毒性与分子中氯原子的数量有关,一般氯原子数越小,毒性越小。

根据卫星观测资料,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臭氧总量在不断地减少,截止到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下降了大约3%,其中尤以南极附近的情况最为严重,其臭氧量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30%~40%,形成了“臭氧层空洞一。从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臭氧层空洞”至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历年都在不断扩大,1998年9月空洞的面积达到2600万~2700万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9月,臭氧空洞的面积达到了创记录的2700万~2800万平方公里。近年来,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减少了20%。在全球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大趋势下,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观测后也发现,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由此可见,人类自身的所作所为已经对臭氧层造成了不可修复性的破坏。

同类推荐
  •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雄伟的金字塔,壮观的狮身人面像,精美绝伦的方尖碑,让我们不禁为一个古国所创造的文明深深折服;保留千年而不朽的木乃伊,成功的心脏分离术,黑水晶制成的心脏起搏器,又为这个古国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在想,这些在我们今人看来还有难度的工作,还处于蒙昧蛮荒时代的古人就能够完成吗?
  • 大自然的奇闻趣事(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大自然的奇闻趣事(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早于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千万年来,人类就在大自然的“拥抱下”一路走来。大自然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神秘和奇闻,虽然从诞生伊始,人类就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并且在很早就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探索,试图了解大自然的种种奥妙之处,但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说已经了解了大自然,大自然依旧以它的神秘傲立于世。
  • 购物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购物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以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效用”,这是花钱购物的最高经济原则。花钱购物应该有一定的计划性。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远期、中期、近期的打算,先拟好支出项目,编订预算。在编定预算时,应量入为出,只能开支已有或确有把握的收入,而且应留有余地。要反复地考虑,妥当安排吃、穿、住、用、赡养、教育、文娱、交往、储蓄等生活费用的比例,对全家共同需求和个别需要作统筹安排。从安排次序讲,一般要首先保证全家的吃住,保证尽到赡养之资,保证子女的教育费用,安排好婚嫁事宜,然后才是娱乐、发展费用。从安排重点讲,穿的多想到青年,尤其是女孩;吃的方面多想到幼童和老年年人,当然,中年夫妻也不能太“苦”了自己。
  •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学从词义上看感觉高深莫测,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它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愉悦心情,但有的却让人心里烦闷?为什么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爆米花“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太寂静?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 出土的谜团(下)

    出土的谜团(下)

    历史的长河缓缓地流淌,尘封的古迹变得更加神秘,循着千年古迹散发的神秘光芒,考古学者掘开尘封的古土,让一个个难解之谜呈现在人们面前。每一处远古遗迹的开掘,都展示出奇异的世界,散发着迷人的光点,吸引着人们去探寻。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不停脚步。
热门推荐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本书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本书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龙门大阵

    龙门大阵

    【年度优秀王者荣耀电子竞技小说】一篇诗,一斗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纵行山河万里,肆意九州五岳!征辽东,定天山,龙门阵开!
  • 错爱枕边人

    错爱枕边人

    她是卑微如草的孤女,为生计沦为欢场女孩。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兵王,脱下戎装成为跨国集团继承人。两难之间,他不知自己一开始就步入了一个设下的局,而她正是那枚射向他的银色子弹。究竟是谁将他们的命运相连?爱情和秘密将他们重重包围,当真相一步步揭开之时,那些情深意浓,终究不过是一场幻梦。
  • 海权论(战争论丛书)

    海权论(战争论丛书)

    《海权论》,又名《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构建了著名的马汉主义,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马汉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控制海洋。而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本书被誉为海军的“圣经”。
  • 洛圣都警事

    洛圣都警事

    侠盗飞车的经历大家看了一次又一次,但当主角以执法者的身份来到洛圣都,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请看华裔警员刘易斯在洛圣都的执法纪实来将各位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入这熟悉又陌生的洛圣都
  • 这片工业区上的故事

    这片工业区上的故事

    大专毕业之后的阿文,跟随大专同学阿光、季欢的脚步,也踏入了沿海城市的某片工业区。有关打工仔的爱情、工作、生活,有关打工仔的迷茫、无奈、奋斗与努力,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记录。故事里的这群人们从来没放弃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他们演活了平凡人的梦,他们可以活得很卑微,但是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
  • 古龙文集:游侠录

    古龙文集:游侠录

    游侠谢铿的复仇揭开了上一代江湖的恩怨,命运的作弄偏又使他卷入新的道义困境:杀父仇人亦是救命恩人!到底他要如何抉择?白非和石慧一见钟情,相知相许。但石慧的母亲却是人人见而诛之的武林公害,她逼石慧发毒誓与白非断绝情谊。两人究竟情归何处?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仙都志

    仙都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喜鹊窝

    喜鹊窝

    “常言道做女人难,其实最难的是做乡下女人。种地,浇园,洗衣,做饭……当今许多小说都在渲染着人性的回归直至性本能的本真,叫人们很容易开卷便捕捉到人物的性感与浪漫,然而《喜鹊窝》中很难挑出几个这样的字眼,这便是那个年代农村的大多数年轻女性的本真面貌。她们在贫穷中坚守着贞操,在挣扎中追寻着希望。《喜鹊窝》从一个小原点出发,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部分画面,反映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来,供人们回味、思索和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