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就是奋斗,勤奋能够弥补你才能的不足。
我自己总结,成功核心的地方主要有3个方面:勤奋、才智和机遇。在这3个方面中,才智是非常重要的,机遇也很重要,所以为什么同样的两个人做一样的事情,付出一样的努力,时间也一样长短,但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虽然运气也很重要,但是在这3个方面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就是奋斗,勤奋能够弥补你才能的不足。
——王健林在“中国创业榜样”活动上发表的《致奋斗》演讲
背景介绍
2013年7月6日,在“中国创业榜样”大型公益活动中,王健林发表了名为《致奋斗》的演讲,生动阐释了创业中“勤奋可以弥补一切”这一观点。
奋斗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奋斗就是勤奋工作,充实生活。如今,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怎么样才能成功呢?
在王健林看来,成功核心的地方有3个方面:勤奋、才智和机遇,而在这3个方面中,勤奋是最重要的,因为勤奋可以弥补人才能的不足。
20几年前,王健林从一个转业军人创业去做房地产,当时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图纸看不懂,业务也搞不明白,同事怀疑他,同行笑话他,甚至很多人给他下了定论:从哪里来一定会滚回哪里去。
面对这些怀疑和讥讽,王健林没有退缩,反而下定决心先把业务学好。在之后的四五年里,王健林几乎放弃了全部的休息时间,白天要上班,他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别人去玩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屋子里看图纸、看业务书,向别人请教。就这样,王健林相当于读完了房地产业务的大概两个甚至3个大学,不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经济学等,从一无所知变成了精通。
王健林凭借惊人的勤奋和努力,俨然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专家,因此,他坚信勤奋可以弥补才智的不足,勤奋可以弥补一切。
除此之外,王健林还说明了勤奋与机遇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机遇,即使不够勤奋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在王健林看来,只有勤奋才是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捷径。
拓展透析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从纺织厂女工到剑桥大学硕士、从投资银行到房地产界的女王,张欣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她凭着勤劳致富的简单智慧与外柔内刚的真性情屹立潮头,成为众多闪光灯追逐的焦点。
“我是一个不能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回顾过去,张欣的奋斗史为许多人树立了榜样。
张欣的家境并不富裕,她14岁就跟随母亲移居香港。因为生活困难,她在香港工厂流水线当起了计时工,一干就是5年。在这一段被张欣称为“没有思想的机械式”的时期,她的理想也极其简单,能从每月八九百元工资挣到1000元就满足了。
但是当真的挣到超过1000元时,张欣又开始向往去写字楼工作,成为小白领了。为了这个目标,张欣选择了给自己充电,无论多么辛苦,每天下班她都风雨无阻地去读夜校。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进了写字楼,成了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兼财务。
“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学,接受好的教育。”有朋友说她应该继续读书时,张欣竟真的不管不顾地带着5年打工攒下的3000英镑,一口炒菜锅,一本英汉字典,只身前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学习经济学,随后又从剑桥大学获得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欣加盟华尔街,成为一名年轻的分析员,先后在投行高盛和旅行家集团任职。
1994 年,在同学的建议下张欣回国打算在一个名叫“万通”的公司任职。也就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和合作拍档——潘石屹。
1995年,潘石屹离开万通,张欣也毅然辞去了华尔街的工作,选择和丈夫一起创业。夫妻俩创办了红石公司,3年后改名为SOHO中国。
张欣说:“创业开始是很难的,前几年我们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要付工资,要付租金,要投资,不断到全世界各地找投资人参与进来,非常艰难。”····
1998年,中国开始房改,房地产进入市场化时代,这也让张欣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长城脚下的公社就是她的得意之作。张欣坦言自己原本对建筑一窍不通,但为了做好项目,她投入了150%努力,“一旦决定要做好一件事,我一定要做得很好。刚做发展商时,无论看书、看杂志、旅行还是公干,都在看有关建筑的东西,要做到别人一讲,我就知道他说什么”。
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坚持,张欣获得了机遇也实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即便一穷二白、一筹莫展之时,奋斗拼搏的精神仍支撑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