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800000002

第2章 少儿时代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十月二十七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宰叔梁纥的家里,一个男婴降生了。年迈的父亲和年轻的母亲,面对这个面貌有些奇异的男孩,激动得满眼泪花,相对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个婴儿就是日后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和大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的父亲叔梁纥,姓孔,先世为宋国人。宋国是西周初年由周王分封殷人贵族、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的诸侯国,以现在的河南商丘为中心,地处鲁、豫、皖三省交界处。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孔氏一支传自宋襄公之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因躲避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按照当时的礼仪规定,他的贵族身份在鲁国得到承认。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孔父嘉及其孙睾夷作为落难的破落贵族在鲁国没有受到重用,只能在清贫中默默无闻地生活。只是到了孔父嘉的第四代防叔时,才得以出任鲁国贵族臧孙氏的家臣,做了防邑宰。这是一个管理贵族采邑(即封地)的小官。第六代叔梁纥做了陬邑宰,又称陬邑大夫,是鲁国基层地方官吏,职级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之类。当时的地方官都是文武相兼的,平时管理地方,遇有战事就率兵打仗。叔梁纥在鲁国以孔武有力而闻名。

叔梁纥虽然通过自己大半生的英勇战斗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但却因为没有一个身心健全的儿子袭爵继宗而闷闷不乐。他的夫人施氏一连生下九个女儿,未生一个男孩。另一个夫人尽管生了一个儿子孟皮,却因下肢残疾而难以在贵族圈子里周旋应酬。叔梁纥为此十分烦恼,于是决心再娶一个能为他生儿子的年轻女子为妻。他向居住在鲁都曲阜的颜家求婚,结果如愿以偿。颜家的三女儿颜徵在于公元前552年成为叔梁纥的妻子。

颜徵在虽然为叔梁纥生下了健康的儿子,但在一妻二妾的家庭中,她依然没有什么地位,终日在施氏夫人的淫威下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只有牙牙学语的儿子的欢笑声,可以暂时驱散她心头的阴霾。不料孔子三岁时,叔梁纥一病不起,撒手而去。颜徵在对于这个充满敌意的家庭再也没有什么留恋,就带着儿子回到娘家居住的曲阜城,靠自己纺线织布、种粮种菜、饲养禽畜以及亲友的接济艰难度日。这位无比坚强的女性、可敬的母亲,把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聪颖懂事的儿子身上。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六岁的孔丘开始演习礼仪。这年早春的一天早饭后,阙里大街上乐声悠扬,锣鼓声相间。乐队后,跟着一队马车,参加祭祀的贵族们兴高采烈地坐在车里,孔丘夹在平民百姓中,尾随祭祀队伍之后,来到了曲阜南郊。

主祭官和贵族们登上了祭坛。

看热闹的布衣平民站立在祭坛周围。

供桌上放着烤熟的猪、牛、羊和油炸的鸡、鸭、鱼、肉等祭品。穿戴一新的主祭官郑重宣布:“郊祭大典开始!依规程敬祭天神、地神!”

郊祭大典大约进行了一个半时辰,孔丘始终兴致勃勃地观看着。

回到家里,孔丘兴趣不减,刚吃过午饭,便在院子里摆上一些坛坛罐罐,模仿起郊祭来。他又当“主祭官”,又当“参祭者”,逐一按程序操作……

日复一日,孔丘尽情地演习着郊祭。这不能不引起母亲的关注。颜徵在问:“丘儿,你长大了想做管庙的官吗?小孩子家怎么天天学礼制呀?”

孔丘瞪着小眼睛,认真地回答:“娘啊!我长大了,要当个为国效力的好大夫,不学礼能行吗?再说,你只教哥哥读书,不教我,我没事干呀!学礼容易,不用教,照着演习就行了。”颜徵在听到儿子有读书的要求,心中暗喜,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说:“丘儿,从今后,咱家里专为你设学堂,你姥爷当过教书先生,我也做教书先生,娘教你读书好吗?”

“谢母亲!”孔丘说完,叩了一个头。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六岁的孔丘在家里跟母亲学识字。他的哥哥——十二岁的伯尼仍就读于曲阜官学。一天早晨,颜徵在将写有毛笔字的竹简放在桌子上,对儿子说:“丘儿,这是娘给你准备的一个月的课程,一月之内,你要学会这三百多个字。”

“娘说的话,儿记下了,娘快教儿识字吧!”孔丘手舞足蹈地说。颜徵在开始教儿子识字:“天、地、太、平……”孔丘逐一学读、学讲、学写,全神贯注,学会几个字之后,便催促着母亲再往下教。

颜徵在说:“光会读、会讲还不行,还要会默写。”孔丘立即把学过的字默写给母亲看。

只用了六天的功夫,孔丘就把三百多个字学会了。

孔子很小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到了母亲为抚育自己成长而付出的血汗和泪水。后来,孔子特别注重孝道,除了时代的原因外,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抚慰母亲孤苦的心灵,孔子很小就帮着母亲干活,挑水、打柴、种菜、放牧,凡是他能干的活都抢着干。后来,他多次对自己的学生说,因为他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所以许多达官贵人认为鄙贱的事他都会干。

那时,社会的阶级制度,划分得很严格。

诸侯之下是卿,卿之下是大夫,大夫之下是士;这些人统统属于上流社会。在士下面,是一般的农、工、商人;再下面便是奴隶了。而孔丘是属于士的阶级。

士以上各阶级的子女,到了十三岁起便开始入学。

那时的学校很简陋,教师都是由村落的长老来担任,只是将诗、书、礼、乐概略地介绍一番。当时学生们所学的,主要是敬神祭祀的礼节。此外,就是对待长辈的揖让进退的礼貌和一些修身做人的道理。

孔丘也同一般的孩子一样,只是乖乖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但过了两年之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以前,他只是听讲,从不发问,而现在却自动提出问题请求解答。

他对老师、对母亲常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对任何一件事,他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老师和母亲有时也难免被他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偏僻乡村的教育,已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于是,母子俩便一同搬到鲁国的曲阜去住,孔丘就进了当地的学校。

仲尼这时候的学习态度,简单地说,就是“尚古”,也就是“崇尚古制”。

“古”,是指古代的尧、舜、禹、文、武、周公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这些帝王都仁慈贤明,他们在位时国内的政治都安定而修明,为民造福。

可是,到了孔丘那个时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原来,在周天子支配下的十二国诸侯,互相争权夺利,纷纷与王室脱离关系,宣告独立,过去的修明政治如今已被搞得混乱不堪。

鲁国是东方的小国,势弱力小,随时有遭受他国侵吞的危险。再加上国内权臣们的勾心斗角,天下纷乱如麻。仲尼目睹这种情形,不免怀念起古代的修明政治和安定的生活,因而对古代的文化和古时候圣人的言行,都很细心地去研究。《诗》、《书》、《礼》、《乐》等,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实及做学问的重要经典。

《诗》是周朝民间的里巷歌谣和朝庙的乐章。仲尼在曲阜看到有由遥远的周朝派遣来的盲人乐团,所以他便在当地,随着音乐的伴奏学《诗》。

他想:《诗》的绮丽、幽雅、丰润和悠闲,一切都是在歌颂古时周朝文物的盛况。

《书》是以记三代时的典谟训诰为主。如要明白文、武、周公等修明政治的施行情形,读这书是最为方便的。

对于《礼》,仲尼更为热衷。

在曲阜,有司掌礼节的礼官。仲尼曾向他们请教过各种礼仪。《乐》是五声八音的总名。孔子后来曾学乐于苌弘。

《诗》、《书》、《礼》、《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所整理的,因此,仲尼很尊敬周公。

周公在他兄弟之中,是对父亲周文王最孝顺的一个。武王即位后,他帮助武王治理天下。

征伐殷纣王的时候,他协助武王攻入了纣王的宫殿;杀掉纣王后,把纣王的罪状向百姓们宣布。

因为,周公对国家的功劳很大,所以,接着就被封为鲁国的大夫。

不过,那时周朝的基础还没有十分稳固,有很多事情还要周公去处理,所以,周公并没有到鲁国去上任。

后来,武王去世,即位的成王年纪还小,周公就辅佐成王摄理国家政事,这么一来,他更没有办法离开周朝了。

管叔和蔡叔,也是武王的弟弟,他们嫉妒周公的地位,到处散布谣言说:

“周公是伪君子,表面上说得很好听,其实,不久他就要篡夺成王的王位了。”

当然,周公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的。

周公曾经对太公望说:

“不管别人怎样冷嘲热讽,我都必须协助成王摄政,因为周朝这时候最需要政治安定,不然的话,各地随时都有发生叛变的可能。要是天下大乱,我哪还有脸去拜见祖先?历代祖先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好不容易才建立起这番王业。武王不幸早逝,成王年纪还小,目前,维护王业的重任我当然是责无旁贷的。”

管叔和蔡叔散布谣言后,见周公不理睬,就挟持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带兵征伐,很快就把叛军打败了,杀掉管叔,放逐蔡叔,在两年之内,叛乱完全平息。

成王即王位后第七年的二月,经过一番实地勘察后,选定洛阳作为国都。

这时候成王已经是个懂事的青年了。于是,周公就把政事交给成王,由他自己去治理。周公代成王摄政的时候,因为他代表着天子的地位,所以,每次召见诸侯的时候,他都是坐北朝南的。等到他把政事交给成王以后,每次晋谒成王时,都是遵照臣下的礼节坐南朝北。

不幸的是,周公把国家政事交还给成王以后,还有些人造出不少的谣言,向成王密告。周公也很明白,成王听了这些无中生有的谗言后难免会产生疑虑,所以,他不得不逃到楚国去。周公出走以后,成王偶然发现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周公的名字,是这样写的:

“幼王年纪轻,不大懂事。假使有侵犯神的命令,也请不必责怪他,应该负责的是代理摄政的我。我诚心祈祷,请让幼王恢复健康。”

这是成王年幼患病时,周公向神祷告的字句。

成王看了这张字条之后,才知道周公对他是一片真诚,恍然大悟地说:

“我不该听信谣言,我真对不起周公。”

他立刻打发人去请周公回来,好向他道歉。周公又曾作了两篇文章,献给成王,奉劝他勤修政事。其中的一篇,有下面的一段:“以前,从商汤到殷帝乙(纣王的父亲),历代的皇帝都擅于祭神、明德,顺从天神的意志。到了纣王的时候,就把这种事给败坏了,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对于这样暴虐无道的帝王,人民是可以起来把他灭掉的。到了周朝,都是贤能的帝王。

文王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勤于政事,所以,他在位五十年之久,而王业隆盛。”

另外,周公还替周朝建立了官职制度。

周公晚年的时候,住在丰地,后来,就病死在那里。临终的时候,周公留下遗言说:

“我死后,请把我埋在洛阳,我虽然死了,也不愿意离开成王。”对于周公的这个请求,成王很恭敬地说:

“周公要同文王埋在一起,这是表明我不曾把周公视如臣下。”周公的为人感动了成王。

同母亲一起住在曲阜郊外的小房子里的仲尼,常常在睡觉时梦见周公。

梦中,他有时会喃喃自语,把母亲给惊醒。

“仲尼,怎么了?”

“没什么,把您给吵醒了,对不起!”

“你的一声大叫,使我吃了一惊。”

“我刚才正在做梦哩!”

“做什么梦?”

“我梦见周公了。”

“噢,周公……他跟你讲话了没有?”

“嗯,周公的马车走过来的时候,我就跪在路旁。他看见了我,微微地对我一笑,就跟我讲起话来。”

“他说什么?”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说出名字之后,他很慈爱地笑着说:你好像很知道用功读书,希望你要努力贯彻到底。”“哟!”

母亲有点惊异地笑了起来,仲尼接着又说:

“我太高兴了,高兴得在马车走过后,不禁哭了出来。”

“原来如此,那太好了,能够在梦里见到周公,是很难得的呀!”每次梦见周公后,仲尼总是久久不能入睡。大约在十五岁前学习了一般文化知识和射御之类的基本技能。但不久这些就无法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可由于家境贫寒,孔子没有条件进入为贵族子弟设立的高级学校深造,他就只能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了。孔子后来回忆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向学了。他从那时起就下工夫学习了《诗》、《书》等典籍,同时还学习当时有广泛用途的礼和乐。

鲁国的太庙是祭祀鲁国始祖周公旦的宗庙,里边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是鲁国经常举行政治礼仪活动的场所,因而是了解周王室与鲁国历史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地方。孔子经常到这里来考察学习,遇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虚心向他人求教,这使他获得了大量知识。此外,孔子还经常到其他已故鲁国国君的宗庙中考察学习,辨识各种文物典籍,熟悉西周和鲁国的历史,学习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识。在自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正因为如此,他的学问长进很快,所学知识很快就超出了当时贵族学校规定的礼、乐、射、御、书(文字课)、数(数学课)等六种科目,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青年,在鲁国渐渐地有点名气了。

就在孔子学问日益长进时,与他相依为命、终日操劳的母亲却一病不起,离开人世。这一年孔子仅十七岁,母亲还不到四十岁。孔子悲痛欲绝,虽然贫穷,他还是竭尽所有殡葬了母亲。由于父亲死时他年纪太小,不知道父亲的墓地,他就把母亲的棺材停在名叫“五父之衢”的地方,自己跪在那里,恳请知情者讲出父亲的墓地。他的孝心感动了知情者,终于如愿以偿地使父母合葬,了却了一桩心愿。

同类推荐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美绘版)》既有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有开拓心智的童话、寓言、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幽默故事等。故事脍炙人口,增进知识,益智有趣,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锻炼孩子的意志,启迪孩子的心灵。这本故事集是送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趣味性,陪伴着孩子走过天真快乐的童年岁月。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本书还收录了莎士比亚另外两本经典剧《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岸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甜吻娇妻99次

    甜吻娇妻99次

    他是个来自梦的男人。他,他是谁呢?在安小静累的很想进入梦乡熟睡时候,恍恍惚惚的好事带着魔力,要引诱出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 神秘的死亡

    神秘的死亡

    班里的优秀生王松患感冒去医院打针,竟蹊跷地死去。震惊之余,易拉明感到好朋友王松的死亡必有隐情。他大量査阅医药书籍,上网求助专家解疑,还请班主任徐老师的妹妹徐芳担任律师。
  • 海洋刺客

    海洋刺客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争斗与厮杀。在《海洋刺客》中,看“海上霸王”虎鲸如何称霸海洋世界,看“丑陋毒王”纹腹叉鼻鲍如何吓退掠食者,看“伪装高手”石鱼如何隐藏自己……《海洋刺客》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炎神之陨

    炎神之陨

    生命,在孤寂中烟灭,在仇恨中酝酿,在焰火中重生;斗志,在光明里消散,在痛苦中凝聚,在黑暗里升华。
  • 恋上圣樱四少二

    恋上圣樱四少二

    一通电话,四大美女香艳回国,来到圣樱,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吓死了八个老师,九十个白痴。“砰……”某停车场里,一阵巨响……四男戴着墨镜,嘴角拽拽的抿起来,若无其事的开着车,银眸中的逝过不屑,看着自己的车就这么撞过去,只是细微的吹了口气,4部单车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一阵车风吹来,4女的校服裙有些摇摆,可怎么也掩饰不住生气,她们用手捂着裙角,气愤的看着四男“喂,你们干嘛撞我们的单车啊?!”4男取下墨镜,冷冷的扫过我们一眼,嫌恶的挑了挑眉,满不在意的说:“爱好”。于是,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上演了……
  • 嫡女世子妃

    嫡女世子妃

    太傅嫡女赵子妍,本是养在深闺中的千金,谁知竟然误打误撞结识了段王爷家的傻世子,一来二去,玉佩定情,傻世子原来是个正常人,两人暗生情愫之时却传来要入宫选秀的消息,谁知这等事也难不倒赵子妍,轻轻松松解决了麻烦,料理了生事的姨娘们,顺利嫁入王府成为世子妃却也踏进了千争万斗的漩涡中.....
  • 挣命诸天

    挣命诸天

    纵横诸天万界,张涛总是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只要老子还有命在,那就无所不能!”
  • 游魂命案

    游魂命案

    一个女孩竟然遭人谋杀,她的尸体偶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却又突然凭空消失。这是一场命案,但却不是一场普通的命案——人为?灵异?鬼怪?这场命案里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玄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