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性的或者地理性的战略点,它们在战区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交通中心或者重要的军事设施、筑城,也就是对战略棋盘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所在地,都是战略点。
有人曾经对此提出过反对意见,他是一位著名的将军,在他看来,并不是所有具有上述条件的点都可以成为战略点;要成为战略点,一定要对正在计划中的作战有利。我的看法与他完全不同,希望读者能够理解。战略点的形成,一定是以它本身的性质为基础,甚至一些战略点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基本没有多少价值,并且距离作战区很远,一旦战局突然发生变化,它的重要性就会显现出来。因此,在我看来,需要更加明确说明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战略点都是决定点。
战略线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临时机动决定的,而另一种是由于地理位置决定的。后一种战略线,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永久重要性的,是属于战区的决定点;另一类是因为连接了两个战略点而具有战略价值的线。
为了不使这两个术语彼此混淆,我们将在单独的一节中具体论述有关计划机动的战略线问题;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作战地区的作战目标和决定点。
这两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原因是作战目标必然是战区的一个决定
点,然而对这种决定点又必须加以区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决定点都能够同时成为作战目标。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决定点的准确定义,这对我们选择作战目标非常有用。
在我看来,可以称为“战略决定点”的是对整个战区或者是某一次战役具有很大影响的点。那些由地理位置或者人为造成的优势,对作战正面或攻防有利的每个点都可以称为“战略决定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大型要塞和屯兵场。
由此可以看出,有多种类别是战争区的决定点。在这些点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地理上的点或者线,由于战争区本身的配置,因此它们的价值通常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法军在比利时的战争区来说明这一点。当时,谁要是能够控制马斯河一线,谁就具有了攻占这个地区的绝对优势,因为一方面可以避免自身被全歼的危险,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敌人封锁在马斯河与北海之间。在多瑙河谷上有很多战略要点,正是这一点让它成为了南德意志的锁钥。
能够控制住河谷中的几个会合点,或者是能够对主要交通枢纽进行控制的一方,也就具有了地理上的决定点。比如,法国的里昂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点,因为它控制着罗纳河跟索恩河这两个河的河谷,不仅如此,它还位于法国跟意大利中间,是法国南方与东部之间的交通中心。但是它还必须具备要塞、营垒或者是桥头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决定性的点。
莱比锡是德国唯一的中心,因此它无疑是一个战略点。如果这个城市能够将防备做得更加坚固,然后又位于一条大河的两岸,那么它必定会成为国家的锁钥(如果一般国家有锁钥的话,或者是别的什么名称,而不仅仅是指决定点)。
所有国家的首都无疑都是战略的决定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由于能提高它价值的其他经济和政治原因。
当然,出于上面所说的点,在那些山地国家中,还有一种军队唯一能够通过的隘路;这些地理上的点,都有可能是该次作战的决定点;虽然只有少量的堡垒的掩护,但是巴尔德隘路在1800年起了多大的作用众所周知。
第二种决定点,是由机动而偶然产生的,它的价值是相对的,这也受
到了双方军队部署的制约。例如,1805年,马克将他的兵力集中在乌尔姆方向,然后在那里等待从摩拉维亚来的俄军,他选择进攻的决定点就是多瑙佛特或者下来希河。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敌人比自己先到达这里,敌人就会切断他向奥地利撤退的路,还能切断前来援助他的俄军,进而孤立他。而1800年克赖也在乌尔姆这个地点作战,但是前来援助他的是在意大利所向无敌的来自蒂罗尔的梅拉斯的军队,而不是来自波西米亚。因此对他进攻的时候,决定点就在沙夫豪森而不是在多瑙佛特了:只有在这里,才能够逼近他作战正面的后方,进而切断他的退路,逼迫他向美因河撤退,将他跟辅助他的军队和基地切断。在1800年的整个战局中,拿破仑的首要目标就是越过圣贝尔纳,然后猛烈进攻梅拉斯的右翼,以便攻占他的交通线;非常明显,圣贝尔纳、伊夫雷和皮亚琴察能够成为交通线上的决定点,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梅拉斯的军队在向尼斯行进。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条非常普遍的原则:机动性的决定点是在敌方正面的翼侧,从那个地方我们能够很好地切断敌人跟基地以及援军的联系,而我军还能够避免冒着同样的危险。对着海洋的侧翼能够方便将敌军赶下海去,因此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跟我们作战的不是一个有着明显劣势的岛国陆军,那我们也有着同样被赶下海去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力求切断敌人跟他们舰队的联系,虽然这样做也同样具有危险性。
如果敌人的兵力在正面延展过宽,进行分散布置,那他们的决定点就是其中央,这个时候向敌军的中央进攻,就可以让敌军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从而让他们变得更加弱小。毫无疑问,这样敌军就会被分散击破,直至被全歼。
总而言之,战场上的决定点主要由以下几点决定:
(1)地形;
(2)我军的战略目标跟确定的地点的结合情况;
(3)双方军队的部署情况。
为了不将叙述的顺序打乱,不过早在这里谈论战术问题,因此有关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交战”那一章进行详细介绍。
作战目标一共有两类:机动目标和地理目标。一个重要的要塞、一条大河、一个能为今后的行动提供可靠防线或者良好依托点的作战正面,都可能是地理目标。然而,既然对一个地理目标的选择也是实施机动范畴的问题,因此可以确切地说,某些地理目标只与地区点有关,而剩下的地理目标只是跟占领这些地区点的敌人的兵力有关。
从战略上来讲,作战目标是由战局的目的决定的。如果这个目的是进攻,那么敌国的首都或者军事要地就成了作战目标,如果敌人失去了它,就会被迫求和。在入侵的战争中,侵略者的主要目的常常是对对方的首都进行侵占,不管怎么说,这个首都的地理位置、战争双方与各自邻国的政治关系、交战双方拥有的资源——从实质上讲,跟战斗的科学性并不相关,但是它们跟作战计划的联系都非常深刻,它可以影响到能不能占领敌国的首都。
如果最后的决定并不是以攻占帝国的首都作为目的,则某一部分作战正面或者其中的一部分防线(其中有重要要塞)就可能成为其作战目标;对这部分作战正面或者防线的占领,能够保障军队控制所占领的领土,法奥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如果法军侵入意大利,那么它们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应该是提契诺河和波河一线,曼图亚和埃奇河一线则是之后的作战目标。
在防御战中,作战目标是想要掩护的点,而不是想要夺取的点。因为一个国家实力的中心是首都,所以首都自然会成为主要的防守目标。但是还有一些更近的防守目标,例如第一道防线和第一个作战基地。因此,如果法军当时没有办法凭借莱茵河进行防御的话,那么防止敌军渡河就是他们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如果敌人渡河成功,并且包围了阿尔萨斯州要塞,那么法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援救这些地区。第二个作战目标是,对设在马斯河或者摩泽尔河上的第一作战基地进行掩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侧面防御或者正面防御的手段。
说到机动目标,尤其是要消灭或者瓦解的敌军目标,我们已经在由于机动而产生的决定点这一部分讨论到它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统帅善于选择这种目标,是他最可贵的才能,也是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基本的保证。大家都非常清楚,拿破仑在这一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不仅仅满足于攻下一两个要塞,或者占领一个不是特别大的边境省份,他推
翻了那些陈旧的理论。他深知,分割和消灭敌人的军队才是创造伟大战绩的最主要的办法。在他眼中,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份,一旦它们失去了组织的部队,一定会自行陷落。从而他会正确而迅速地对战区内的利弊进行判断;将主力集中到一个最为有利的作战地区;对敌军兵力的配置进行真正的了解;如果敌人的兵力分散,就会以闪击的速度对敌人的中心进行猛烈的攻击;假如从敌人两侧切断他们的交通线,就方便实施迂回分割,然后向敌军的侧翼突击;敌人一旦败退,就应该立即追击,逼迫其向离心的方向退却,直到将他们全部打败或者歼灭——这就是拿破仑进行头几个战局提供出来的最好的办法,或者是他非常所惯用的那种办法的基础。
尽管后来,拿破仑在对俄国人民采用这种机动方法的时候,并没有像在德国那样取得成功。但我们还是得承认,尽管这种战争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情况,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适应这种战争,但是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并且这种可能性是以能够切实运用战争原理作为基础的。就算拿破仑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不是很恰当,但是也不能够否认这种方法的真正优点;不过要对有限的目的和自己行动范围完全适应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以及包括邻国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真正把握。
我们在有关决定点的那一部分中,几乎已经完全谈到上述那些重要战略行动的原则,我们还会在有关战线选择部分()继续阐述。
作战目标的选择,一般都是由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性质或者是政府的企图,还有两方所拥有的兵力和武器决定的。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风险的理由都是充分的。在这里,如果将作战目标仅仅局限于获得某些局部利益,这样的决定是慎重的,比如说军队仅仅攻占区区几个城市,或者将敌国较小省份内的敌人肃清。要不然,如果像拿破仑那样以消灭敌军作为作战目标,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冒险取胜。而如果一支军队,它只是以围攻安特卫普作为作战目标,那么像在乌尔姆和耶拿会战中所采用的那种机动方法它当然就不需采取。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机动方法,像法军越过涅曼河远离本国国境五百里的那种方法,这是完全基于另一些原因,而采取这种冒险手段,也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
还有一种特种作战目标必须提到。它的决定因素多数时候属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属于战略上的考虑,虽然这种目标也是一种军事目标。值得
我们特别提到的是,这种目标发挥作用较大的时候,是在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时,不管是对军事行动抑或是政府部门,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这种作战目标也可以被称为政治性的作战目标。
事实上,除了政治和战争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之外,在绝大多数的战局中,很多军事行动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这些军事行动往往都很重要,但是也常常很不合理。我们从战略观点来看这些战争,会发现这并不是一场值得发生的战争,它们反而会让我们犯严重的错误。我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笫一个例子,发生在1793年,当时约克公爵对敦刻尔克进行远征,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受到旧的海权和贸易目的影响而发动的。在这次远征中,同盟军的行军路线是沿着离心方向,结果导致了失败。如果从所有相关的军事观点来看,这次远征的作战目标本身就不正确。第二个例子,发生在1799年,是约克公爵在荷兰的远征。而这次远征被发动的指导思想,是与奥地利希望夺取比利时的计划相吻合的,这也是伦敦内阁持有的观点。但是,这次远征在发动之初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原因是这次远征促使卡尔大公从苏黎世向曼海姆行进,所以,这次远征与当时联盟军队所追求的共同利益是彼此矛盾的。
根据上述事实,在选择政治性作战目标时,我们应该服从战略要求,在军队以武力还没有解决战争之前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上述问题比较广泛且复杂,因此我们没有办法归纳总结出几条简单的规则,而唯一一条能够说明的规则,就是上面我们刚刚提及的。如果要将这条规则加以贯彻,我们就必须保证在战局中确定的政治性作战目标与战略原理保持一致,否则,就应该等战局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再实施这种政治性作战目标。反观上述两个战例,如果我们把这一准则运用于其中,就能看出康布雷或法国中心就是1793年攻占敦刻尔克和1790年解救荷兰时的政治性作战目标。所以,联盟的全部力量应该被我们联合起来,并将其统一用于边境的决定点上,这样就可以在那里实施强大的突击。换句话说,所有此类远征绝大多数属于牵制进攻,我们将在另一节阐述这一点的相关内容。
作战正面战略正面防线和战略阵地
有一些名词在军事科学中的含义是非常相似的,这就导致它们虽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却仍然经常会被混为一谈。
“作战正面”“战略正面”“防线”和“战略阵地”都属于上述这类名词。在下文中,我们即将阐述的是这些名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十分重要而密切的。因此,我们把这几个术语编入一节中进行说明。
作战正面和战略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