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5200000002

第2章 老好人(1)

上午九点多钟,我们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称在富兰克林大道旁的一家小珠宝店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我们立即前往案发现场。

那一带有很多小店铺,规模都很小。发生凶杀案的珠宝店地处繁华地段,一边是理发店,另一边是当铺,在珠宝店玻璃窗上有几个醒目的金色大字:珠宝商:鲍伯和贝尔特。

凶案现场在珠宝店的柜台后面。死者身材瘦长,有两撇长长的胡须,颇像旧式闹剧中的流氓恶棍,年纪大约四十岁。这个人僵直地向左侧躺着,双膝蜷着,显然是临死前的痛苦挣扎,他的右手捂在胸口上,手臂下还不时地有血流出,显然,他是胸部中弹,由于流血量并不多,我们推测他是立即死亡,而不是因失血过多死亡的。

柜台旁边站着一个满脸惊骇之色的小老头,看样子有六十多岁,此刻他正用惊恐的眼神看着警员们勘察现场。他那一副饱受惊吓的神情,再加上他那大约五英尺六英寸的身高、一头稀疏的头发和闪烁不定的小眼睛上的那副钢边眼镜,让人感到既可怜又可笑。据守候在这里的警察说,他是这桩凶杀案的唯一目击证人。

我四周转了一圈儿,又回到小老头站的位置,准备向这个目击证人了解情况。

“你是鲍伯?我是凶杀组的保罗警官。”为了让他尽可能地放松,我和颜悦色地说。

“是的,警官先生。”他声音颤抖地说,“我是这里的股东之一。”

“他呢?”我向死者示意着。

“他就是贝尔特。真没想到,我们已经合伙十年了,一向很愉快,可谁知……简直太可怕了!”

“鲍伯先生,既然你是这里的目击证人,就请你说说详细情况吧。”

“哦,好的。”鲍伯显然还惊魂未定,他稍微定了定神儿,然后开始叙述事情的经过。

早上大约九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店铺刚刚开门,我把昨天的账结好正准备去银行,一个拿枪的歹徒突然闯了进来,他一把就抢走了我手中的钱袋,还差点儿把我撞个跟斗,接着他又打开现金柜,把里面的钱也搜走了。我大声呼救,惊动了正在店铺后面的贝尔特,只见他从后面匆匆跑过来,可是,还没等他到跟前,那个歹徒就开枪了。可怜的贝尔特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都没搞清楚就死去了,唉!”鲍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个歹徒长得什么样儿?”我问。

“大约是四十几岁,像个吉卜赛人,黑皮肤,大鼻子,黑头发上还油光光的,瘦高个子,大约有六英尺,体重估计有一百七十五磅左右。对了,我还看见他左嘴角有一道很长的疤痕,一直延伸到左耳垂。”说着,鲍伯又摸了摸自己的右面颊,“这儿还有一个长毛的痣,很大,挺吓人的。”

我对他细致入微的描述颇感惊讶,因为处在那样危急的形势下,大多数目击者都很难准确描述犯罪分子的相貌。

“那个人穿的什么衣服?”我继续问着。

“衣服嘛,我记得是一身茶色,上身是茶色皮夹克,下身是茶色长裤,头上戴着一顶茶色毡帽,他把前面帽檐拉得很低,后面直往上翘……对,没错!”鲍伯想了想,然后又很惊讶地说,“他持枪的那只手背……是左手,文着一条蓝色的蛇盘绕着一颗红心。”

“看来你对他的印象很深!”

“哦,没什么。”鲍伯也颇为自得地一笑。

“谢谢你,你的描述将会对我们破案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微笑着说。然后,我又对另一个警察下达了指令:“你赶快通过电台把凶手的特征广播出去,这家伙特征明显,应该比较好认。”由于鲍伯的详细描述,让我们有了切入点,我觉得这个棘手的突发事件似乎比较容易解决了。

“你对他的枪有什么印象吗?”我问鲍伯,因为我想得到更多的破案线索。

“好像是一把左轮手枪,蓝钢的,至于什么口径……很抱歉,警官先生,我对枪是一窍不通。”鲍伯耸了耸肩膀说。

对于鲍伯提供的情况,我已经很满意了。

“在我来之前,你到没到附近的店铺和居民中查问过?”我问一直守候在这里的那个警察。

“已经查问过了,珠宝店两旁的理发店和当铺的人都说听到了枪声,”那个警察说,“当时他们还以为是汽车爆胎,所以并没有在意。”

我看了那个警察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就转身来到了隔壁的当铺。

“噢,你好,我是保罗警官。”我自我介绍着。

“警官先生,你好,我叫罗伯逊,是这家当铺的主人。”

“事发时你听到了什么?”

“我只听到汽车爆胎的声音,是九点过一分的时候,后来才知道是枪声。”他似乎怕我怀疑他为什么对时间记得那么清楚,就解释说,“我那二十岁的侄子到现在还没来上班,所以我老盯着钟表,看他究竟要迟到多长时间。”

“听到枪声后,你是否发现有可疑的人或者情况?”我问。

“我没敢朝外看。”罗伯逊摇摇头说。

罗伯逊步履缓缓地跟在我的身后,我听到他问:“那个可怜的鲍伯怎么样啦?”

我停住脚步,转过身来说:“没什么,他只是受到点儿惊吓。”

“唉!他可是个老好人呀,”罗伯逊不无同情地说,“在我们这一带,他是出了名的好人,他心眼儿好,总是喜欢帮助别人。”

“哦,”我有点儿感兴趣,“那么贝尔特呢?”

“贝尔特和鲍伯可不同!警官先生,按说我不应该讲死人的坏话,可是,他在这一带真的不受欢迎,你可能不知道,贝尔特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爱记仇,谁要是和他有点儿什么过节,他一定忘不了,所以我们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我的兴趣更浓了,笑着说:“看来,这个世界上是什么人都有哇!”我心里明白,有时候这些背景材料比现场材料更重要。

“这么多年,鲍伯跟他在一块儿也真够不容易的。”罗伯逊说,“如果他们不是亲戚关系的话,恐怕也不会合伙这么久。”

“怎么,他们是亲戚?”我惊讶地问。

“是的,贝尔特是鲍伯的妹夫。鲍伯的妹妹叫宝娜,比他小二十一岁,在她还是婴儿时,他们的父母就过世了,是鲍伯一手把她拉扯大,他们兄妹的感情很深,鲍伯一直都没有结婚,所以,他把宝娜和她的两个孩子视为自己唯一的亲人,尽管贝尔特的毛病很多,但鲍伯看在宝娜的分儿上,还是一忍再忍。”

我隐隐约约感到罗伯逊讲的这些很有价值,在向他道谢并告别后,我又来到另一侧的理发店,向老板询问事发时的情况。

据理发店老板说,当时他也听到了声响,同样以为是汽车爆胎的声音,因为他当时正在给客人理发,也就没有注意时间,更没有注意到是否有可疑的人出现,不过他说肯定是在九点钟以后发生的事情,因为那时他刚开门接待第一个顾客。

经初步调查后,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觉得这个案子似乎更加神秘,因为除了鲍伯之外,再没有第二个目击证人出现,而且左邻右舍都众口一词说是听到了汽车的爆胎声,枪声和汽车爆胎声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响才对呀。

我思索着,又回到了珠宝店。

“鲍伯,你们失窃款的数目是多少?”我问道。在这之前,他只字未对我说过失窃数目,按说这也不符合常理。

他把账本副本拿出来,指着上面的数目说:“你看,这是现金七百四十元,支票两百三十三元,都被歹徒抢走了,这可是我们店一个星期的收入呀。”

“我听说贝尔特是你妹夫,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有没有打电话通知你妹妹?”

他听了我的话显然吃了一惊,于是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还没有来得及通知她。”

我决定去见见她妹妹,以便从她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就对他说:“这种消息用电话通知的确不妥当,不过总得有人告诉她,如果你不反对的话,还是我来替你办吧,反正我也正打算去看她。”

“嗯,”他犹豫了一会儿,“那么好吧,她现在住在我的公寓里,就是城北第二十街。警官先生,这件事一定对她打击很大,她本来在城南住,但最近她和贝尔特经常吵架,所以才搬到我那儿,如果她听说贝尔特死了,恐怕都无法原谅自己,我可怜的妹妹呀!”他一脸悲戚的神情。

我驱车来到城北二十街的公寓,这是一幢漂亮而整洁的现代式建筑,看来鲍伯的生活条件不错。

我按响了门铃,没过多久,就见一位风姿绰约,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褐发女人开了门。

“请问,你是贝尔特太太吗?”我摘下帽子,客气地问。

“是的,你……”

“我是警察局的保罗警官,”我亮出警官证说,“我们进去谈好吗?”

“警察局?”她先是一愣,继而后退了一步说,“当然,请进!”

我走进她的房间,只见里面布置的温暖而舒适,然而让我惊奇的是,沙发上还坐着一个相貌英俊的中年男人,他怀里正抱着一个可爱的两岁女孩。

贝尔特太太连忙上前一步,介绍说:“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小女孩是我的女儿。”然后她问道,“警官先生,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吗?”

“贝尔特太太,怎么跟你说呢,恐怕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斟酌着词句。

“啊?是不是我哥出什么事儿了?”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焦急地问。

“不是你哥,而是你丈夫贝尔特。”我回答说。

“哦!”她似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脸色也逐渐恢复了红润。

“贝尔特怎么了?”她的语气显然和缓了许多。

我看得出来,她好像并不在乎贝尔特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决定不再绕圈子了,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出这个噩耗。

“贝尔特太太,今天早晨珠宝店遭到抢劫,歹徒开枪打死了你丈夫,你哥只是受到点儿惊吓。”

“哦!”她眨了眨眼睛,沉默不语。

这时,坐在沙发上的那个中年男人说话了:“我看这样反而更好,对谁都是解脱。”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他毕竟是我的丈夫。”贝尔特太太责怪他说。

“哼,”那个男人冷笑了一声,“那你要我怎么说?难道还让我哭不成?”他愤愤地说,“警官先生,对不起,我对贝尔特根本没有好印象,他也不是我的朋友,前些天,他在离婚起诉书中连我也一块儿告了,说我通奸,这能让我不生气吗?”

看来又有了新情况——贝尔特夫妇正在闹离婚。

离开他们家后,我匆匆吃了午饭,就赶到法院去看贝尔特夫妇的离婚案子。

同类推荐
  •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感悟和融合 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叛逆和忏悔。
  • 大酒缸轶闻

    大酒缸轶闻

    天近黄昏,酒馆里已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七八只大酒缸边都坐了酒客,红漆缸盖上摆放着煮毛豆角、烂蚕豆、炸蚂蚱(蝗虫)之类的酒肴儿。酒客们据缸而饮,喝着聊着,什么里巷故事、市井传闻、杨小楼的猴戏、净街王的评书、哪个宅门里闹鬼、谁谁的姨太太跟人跑了等等。借着点酒劲儿,云山雾海地这么一侃,说的,听的,再插上两句,在当年,这就是个乐子。老北京人嘛,讲究个闲情逸致。这种酒馆叫大酒缸。这是民国廿六年(1937)七月初,七七事变后一天的事。酒馆里有划拳的,也有喝闷酒的,但穷聊的居多。
  • 春水流年

    春水流年

    本书用白描手讲述了一个底层女子劳春水在深圳的人生经历,意在说明改革年代,普通民众的各种骚动不宁的生活状态。语言平实细腻,却包涵悲悯温暖的情怀。是一部用白描手法写就的世情小说,透过主人公尝遍人生冷暖,旁观每个人的追求、挣扎及命运起伏,引出众多小人物在生活重压之下的奋争、无奈与不甘。此书叙事力图平实细腻,笔触悲悯温暖。作者为深圳作协会员,散文、诗歌、评论、中短篇小说见于《儿童文学》《湖南文学》《文学界》《广州文艺》等多种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3部。曾获过第三、四届深圳网络文学大赛入围佳作奖。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缴枪不杀

    缴枪不杀

    从全省地图上看,阳水县鼓突起一小团挂在地图的右下方,类似于一个人身体上凭白无故地长出了一个肉瘤,很是有点别扭。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由来已久。省城里很多人都不知道阳水,有一次省电视台搞了一台“地理知识竞赛晚会”,主持人问阳水在哪儿?台下一位嘴上留一圈胡子的小青年很自负地站起来大声地说:在非洲纳米比亚。阳水县接待处原先归县政府办公室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山里的野猪、麂子、山雉、石鸡等野味越来越紧俏,这些年到阳水考察调研的、参观学习的、投资办厂的、开会的、采访的、拉广告的人逐渐地多了起来。
  • 农民们(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农民们(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热门推荐
  • 合体武圣

    合体武圣

    方家当代继承人方小玉,三岁时被家里人送到了少林寺,本以为可以继承家族的事业和武道之家精神时,却不想得了绝症。习武之人哪里会得绝症?事以至此,只能先救命,经过器官移植之后终于康复了,却不想,方小玉的从这心脏之中读取到了一份不属于自已的记忆。
  •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人们常说:“人脉决定命脉。”在销售工作中积累人脉,就是交朋友的过程。朋友交成了,订单多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交了。销售人员拓展人脉关系的方法很多,比如参加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兴趣沙龙、展览会、高级舞会、产品说明会、茶话会等。只要有心,处处皆朋友。希望每一个追求卓越业绩的销售人员,都要把广积人脉的思想深植心中,时刻不忘“先交朋友,后做销售”的理念,为销售事业点燃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销售之路。
  • 地理地貌的变迁

    地理地貌的变迁

    揭开未解之谜的神秘面纱,探索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让你身临其境,保受益无穷。书中还有不少观察和实践的设计,青少年读者们可以亲自动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广大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至尊医道

    至尊医道

    仙尊之子附身天才医生,以医入道!成就医道至尊。
  • 缘起缘落,指尖一念

    缘起缘落,指尖一念

    为何一见倾心,原有十世情劫,却都未果,今生是最后一次机会,你我可否续上那断线的风筝。这一世你是阴阳先生,我愿陪你一起行走阴阳,度化白衣女鬼,解阴婴蛊,斗法红衣厉鬼,收复睚眦,寻那传说中的阴阳乾坤剑···
  • 凡人日记之生存手札

    凡人日记之生存手札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也是一群人的故事,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活着?生存或死亡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本书是一张温暖的女性地图,指引女人从容地游走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建立平衡和谐的幸福法则。在这些温暖隽永文字的引领下,挖掘你潜在的天赋资本,并大力去开拓和利用,让你每一个生命层面资本——容貌、智慧、感情、家庭、事业更加丰厚与完整,令你美丽一生、幸福一生。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