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600000004

第4章 从魏晋到唐代的赋役演变(2)

武德七年的规定中对征庸代役做了一些详细说明。每名男丁每年应该服力役二十天;如果不参与力役,可以缴纳庸作为替代,庸的标准是每日三尺棉或者麻,并无年龄或役种的限制。到开元、天宝年间,就全国范围而言,征庸代役已成为普遍情况,庸绢布成为政府绢布形态的财政收入的大宗。但就局部地区而言,作为正役的力役依然存在。在通常的情况下,庸和役并不并征。租庸调法还规定依照灾情轻重,减免租庸调的具体办法。里正和州、县官负责按上述法令授田、收田、征课赋税。唐律规定,三事失一者,里正及州、县官分别处以笞刑或杖刑;课税违期不缴或擅自赋敛,利不归国家者,也要处刑。

开元年间又做了新规定:布帛要求一尺八寸宽,四丈长才算一匹;布五丈算一端,绵六两为一屯,丝五两为一绚,麻三斤为一戾。如果某户人家缴纳的庸调不满匹、端、屯、绚这几个单位,要就近凑成整数。庸和调是可折纳的,主要是折纳成相应数量的米粟。安史之乱后的一段时间,江淮、荆楚一代的庸调出现过折算成钱币的现象,是当时特殊情况造成的,没有普遍意义。

(3)唐代前期的杂税

户税,在唐朝前期称为税钱,偶尔也称为税户或者叫户税。它是唐朝前期杂税的一种,但因为不是正税,所以不载于《赋役令》。唐朝的税钱,无论是全国税钱的总额,还是平均每户应纳的税额,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唐代前期,税钱在朝廷的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其财政意义也不及义仓税。但仅就货币形态的财政收入而言,税钱的财政意义很大。因为在以实物税赋为主的历史时期,税钱的收入为当时货币形态的财政收入的最大宗。

唐开元之前还没有商税的明文规定,也没有酒禁、盐禁。只有政府控制的一些盐池、盐井需要缴纳盐供给京师或军队。隋至唐前期的商人也有课税,但是他们纳税的标准与一般农户区别不大。到天宝年间,政府开始对市肆中的商贾征收商税。不过总的来说,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对于工商业与关津都是重在管理,并不在意其赋税。安史之乱后,政府财政极端困难,于是关卡林立,疯狂征收商税,比如流通税、营业税等等。由于一般商税仍然无法解决财政危机,唐政府开始针对盐、酒这样的稀缺奢侈品征税,后来安置官吏实行专卖。《旧唐书》中记载,通过刘晏的改革,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又更增加了商业税赋的收入。唐代大历年间末期,全国赋税收入每年为一千二百万贯钱,其中商税收入超过一半。

(三)唐后期至五代

1.两税法产生的背景

作为隋朝和唐前期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的租庸调制,在当时的一定历史阶段中确实起到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保证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作用。但是,唐代租庸调制的实质仍然是秦汉以来小农经济的变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其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战争造成的大量荒地。小农经济脆弱,自然灾害或者征敛无度,都可以使之破产,这又为豪富地主的土地兼并制造了机会。对于租庸调制来说,小农的破产,就意味着国家财政来源的枯竭。因此时至盛唐,随着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租庸调制的不合理性更加明显。

租庸调制的中央征税以人丁为本。安史之乱前,天宝十四年(755年),中央政府管理支配户数为891万多户,人口为5292万多人。安史之乱开始后,河北掌握在叛军和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手中,河南、山东、荆襄、剑南等地都有驻军拥兵自重,租赋不上缴中央。因此唐中央王朝支配的户数和人口锐减,主要财政收入只能依靠淮南和江南——乾元三年(760年),户数只有193万多户,人口只有1699万多人。因此,唐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就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据史料记载,征收赋税的种类高达几百种,无用的税种不削减,重复的税种不去除,新的税制和旧的税制重叠在一起,如此严重的苛捐杂税无穷无尽。同时,各地方的豪强地主依仗财势,采取托名骗取官爵、

伪装成不必纳税的僧侣等等手段逃避徭役、赋税。由于唐王朝对土著户(当地人)的征收标准高于客居户(外来户),客居户还可以不服徭役,所以豪绅仕宦之家纷纷以寄住户或寄庄户的名义,取得轻税和免役的待遇。这样,田赋和徭役就都落在农民身上,农民不堪重负,只得逃亡。反过来,农民的大量逃亡,又加重了本来已经举步维艰的财政困难。

总之,从盛唐到中唐,经济和税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首先是土地兼并严重、编户流失,其直接后果是作为租庸调制基础的均田制遭到破坏,这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日减,国家随即加重赋税剥削,然后是不堪重负的农民大量逃亡、编户继续流失。这时,从北魏开始直到隋唐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的租庸调制已经定型,其自身内部的调整已经无法适应剧烈动荡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导致全面破坏的情况下,唐王朝被迫走向两税法的改革。

2.两税法的内容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宰相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对赋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赋税获益的分配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其中计亩征税与把田亩列入资产项目及对商业的征税等内容,沿袭的是南朝时的成法并作了一些调整。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1)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定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

(2)土著户(当地人)和客居户(外来户)均编入现居州县户籍,依照丁壮人数和财产(主要是土地)多少定出户等,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分摊税额。

(3)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清,秋税限十一月纳清。

(4)两税依户等纳钱,按垦田面积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数为准,平均摊派。

(5)租庸调和杂徭、杂税全部废除,但按丁额征收的人头税保留。

(6)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

就征税对象而言,两税法规定不分土著户、客居户,一律征收两税。其次,两税法规定对无固定居处的商人征税,这也是扩大纳税对象的一项措施。第三,两税法的征税原则是不分人丁,以贫富为征收标准,这与租庸调法的征收原则有本质上的不同。租庸调是以人丁为本,人丁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但两税法的征收则无须考虑人丁的划分,因为两税法是以资产为标准的。

两税法所征收的实物税租分钱、谷两类。谷物就是原来的丁税、地租。两税钱主要是原来的户税钱和青苗钱。而所谓的计资,主要依据包括土地、桑田、居宅、牲畜和钱财等等。同时,从唐建中元年到五代,调绢从正税中消失了,但绵帛之征又从两税钱和田亩税的折纳中复活,从而构成了两税的斛斗(谷物)、钱、绢的三大类,也是同样分夏秋两季缴纳。

当时,各类商税包括:

(1)工商户的资产税:大历四年(789年)凡是有店铺、旅行经商或者金属冶造业务的商人按照一定税率纳税。

(2)过税:各州县设卡,征收盐商的通行税,后来茶商也要征税。关卡一设,自然一般商户也难以幸免。

(3)住税:即交易税、营业税,税率高于过税,两税法定于三十分之一;后来军费、官俸激增,其税率又一再上扬。

(4)农副畜产品税:朝廷往往是明令禁止此类税赋,但各个地方政府进行私自征收是当时很普遍的现象。

(5)各种专卖所需的税赋。

此外,唐代的力役,从很多资料的记载来看,一方面征调丁夫从役,如奉天筑城之类;另一方面雇的方式进一步推广,部分地代替了丁夫从役。唐后期的力役包括正役和杂役。杂役原指正役以外的徭役,又称夫役。除青少年男子义务服役十天外,丁男也可以服杂役,用来折免正役与租调。

3.两税法的影响和意义

制定两税法最现实的政策出发点就是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它从制度上规定将征收权力分配到各州县,同时还全部废免了地方收入的苛杂徭役和税收。对巩固中央王权统治基础和限制地方割据势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据史料的记载,实行两税法后,中央加强了对税收的控制,这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

在均田制下,国家对租调徭役的征敛,主要依据是人头;两税法则主要是依据土地的多少征税,户税虽说是依据资产征税,但土地是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占有情况更加不均,于是轻人头税重土地税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也意味着封建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租庸调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流亡客户因为不属于在当地拥有田地的人,所以既不编入户籍,也不纳税。两税法只以资产为征收标准,不管土户、客户,只要拥有资产,就一律得纳税。因为贵族官僚原来都得负担户税和地税,所以也必须交纳两税。这样,两税法的推行就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大大增加收入。

两税法将唐代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归并为户税与地税两种,这样既简化了征苛捐杂税的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从制度上避免了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在“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下,不管是地主还是贫民,他们向国家纳税的数量都完全一样,这当然是极不合理的。两税法推行后,没有土地而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较为公平。

两税法以货币计算交纳赋税,对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另一方面的弊端。由于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也是以货币计算的,政府征钱使得市面上钱币的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到后来竟会比定税时多出三四倍的额度。

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不再受任何限制,富人逼迫贫民卖地而不移税,地产没有了,但是税还要交纳,到后来实在交纳不上,只得逃亡。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很多。于是土地集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最终造成了农民的大规模流亡和社会动荡。

自两税法实行以来,因为租庸调及各项杂税都已并入了户税和地税,所以取消各种杂税的局面只维持了极短的一段时期。不久,腐朽的统治者又卷土重来,增添了许多苛捐杂税,再加上其他原因,人民的负担仍然在增加,生活比以前更加困苦。剥削无法避免,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根本性质。

同类推荐
  •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一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身在其中的不少人都担心“现在不买房子,恐怕以后更买不起”。超市里的蔬菜,晚上要比早上便宜,我要不要晚上再买菜?股市一直不景气,手里持有的股票有一段时间了,要不要抛出去?刚毕业上班挣得很少,可生活在大城市,什么都要钱,我该如何分配自己的工资呢?周一上班,我是开车去呢,还是坐地铁?诸如此类的现实困惑很多,我们总是徘徊在得与失之间。面对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读一点经济学,从而去了解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生活和工作。
  •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致,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人所用。????本书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谎言、也装满了对经济学的深刻解读。本书可作为一本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一本草根阶层解决生存问题的红宝书、白领阶层关心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小说,亦可为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看问颢的另类视角。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 中欧名师讲坛录

    中欧名师讲坛录

    本书辑录了一批中欧名师的学术演讲,内容涉及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战略等领域的前沿观点。值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本书的付梓可以让更多人分享中欧的学术和思想盛筵。
  •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科学。 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和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物资经济学一样,是研究国民经济中某一部门的经济学科。旅游经济学区别于旅游饭店管理学、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以旅游业中某一具体业务做为研究对象,而旅游经济学是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有诸多该学科教材及论著。
热门推荐
  • 学霸请再爱我一次

    学霸请再爱我一次

    临死前,那个温暖的怀抱,让夏小天冰冻的心得到了一丝丝慰藉,纵使被心爱之人欺骗到整个家都支离破碎,她仍然贪恋温暖,不愿自己一个人躺在冰冷的大街上死去。。。再次睁开眼睛,幸运的被巅峰系统选中,重回初三,那个一切都还没有开始的年纪,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这一次系统在手,负她的,她不会手软,爱她的,她不会彷徨,直奔目标“学霸,可以再爱我一次么”“你不用说再,因为你永远都是我的唯一”高冷学霸vs软萌傲娇
  • 我的老公是商界大佬

    我的老公是商界大佬

    订婚夜,她被未婚夫和闺蜜背叛,第二天,她从陌生男人的床上醒来!她落荒而逃,男人将她扯回怀里,“一个亿,当我的女人!”“作梦!”顾西轻轻吐出两个字!他盯着她的眼,笑得志在必得。他一次一次地戏弄,她一次一次地落荒而逃……直到新婚次日,她冲他怒吼:“裴浅,你无耻!”
  • 明眸

    明眸

    半盲却能“看见”真相的柔美少女VS城府极深的租界总捕头,决定输赢的不是推理和心机,而是谁爱得更深。看似纯白的人背后往往都有着难以察觉的另一面,就像连环杀手往往都长得淳朴而善良。她有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她有读心术吗?能知道所有人的秘密。事实并不是如此,她只是比常人的感知更加敏感。凭借敏锐的感知她屡破奇案,但是她又不想泯没在芸芸众生中,她有自己的理想,她最终能脱离凡尘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吗?
  • 此生不负相思情

    此生不负相思情

    她爱他入骨,他厌她,甚至想她死,可当她真正消失了,他慌了。(一切源于女配的栽赃陷害)当他得知真相时,发疯了的找,再见她早己物是人非。
  • 1962:不一样的人和鼠

    1962:不一样的人和鼠

    天津解放以后,我父亲从继续南下的队伍中,留下来参加天津地方的建设。不久,他向组织提出,大城市的建设者很多,还有更需要人的地方,哪里艰苦,他请求,就让他去哪里。于是他来到绥远省,来到呼和浩特市。报到以后,骑马走了很久,把母亲接去,安顿了一个家。待了一些时间,觉得所在的还是城市,算不上艰苦的地方,按照理想的指引,他要求到内蒙古最苦寒的西伯利亚风口——乌兰察布草原、我出生的那个旗工作。离旗所在地两三里,有个小村庄,历史沿袭了一个唤做“府国县”的名字,父亲对母亲说:我们去的地方叫府国县,我去那里当县长。
  • 凤凰涅槃之王爷的准王妃

    凤凰涅槃之王爷的准王妃

    前世,她是家族里面的大小姐,执行暗杀任务,独自一人承担着家族的重担。为了家族的复兴做着努力。父亲没有儿子,自己的地位早就被自己的叔叔觊觎了。为了地位,叔叔将她逼上绝路。悬崖边,她纵身一跳,带着家族的最后灵力一起来道异世。她是一介舞女,在烟花丛中从不陪笑,只是跳舞,舞台的塌陷她命送黄泉。再次睁开眼,异世的一抹孤魂早已经占据了这个身体,家族的大小姐面对此情此景,无奈的笑了笑“老天,你是看我死的太冤枉了吗?”凌厉的眼神喝退了闯进房间的丫鬟。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上官飞雪已经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就算不过十三岁,已经初露美女的资质的她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当朝太子,猥琐至极的男人,她不屑。斗不过皇权吗?我就成为这异世唯一的王道?不甘与倔强的她成为了玩世不恭的王爷的猎物。一纸赐婚诏书她成了冷面王爷端木冷珏的王妃,不知身世的她在洞房夜被端木冷珏发现酷似已故皇后长。一直隐藏在她身上的秘密开始揭晓。Part1:“她是本王的王妃,想要动她想过我这关!”“王兄,她不过是个烟花女子,皇上把他赐给你不过是想看你出丑而已!”上官叶璇猥琐的看着上官飞雪。“既是我的王妃,那就是你的皇嫂!”上官冷珏不再多说,直接大章一挥,送客!Part2:“他是你杀父仇人的儿子,你必须杀了他!”“师傅,他待我不薄,今生今世我都愿意为他隐藏自己的身份。”上官飞雪看着皇城的天,皇上昏庸无道,这天也该是回到上官家了!“你!孺子不可教也!”甩袖而去的莫言的身影带着气愤。Part3:“王爷,我是前朝的公主。”那一夜,她跪在他的床前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他只是揉着她的秀发,笑着回答道“我从见你第一眼就知道了。你不记得小时候见到的那个哥哥了吗?”她抬起头,无奈的摇了摇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上官飞雪又怎会记得从前的点点滴滴?他无奈的叹了一声气,当年的她也不过才四五岁又怎会记得当初的誓言——“冷珏哥哥,等我长大了嫁给你可好?”“瑶儿长大了嫁给我吗?那冷珏哥哥等你就好了!”你不记得了,可我一直都记得!将她拥入怀中,如果不是皇上的赐婚诏书,我是不是永远也找不到你了?十年,我找了你十年,可是你却从没有出现过!Part4:“皇兄,你撺掇父王杀了飞雪一家,现在我要为飞雪报仇!”冰冷的剑刺入端木凉的身体内,你的昏庸已经到了尽头,在那边向飞雪的父母道歉吧!
  • People Out of Time

    People Out of T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证词

    证词

    这是刁斗在他的小说《证词》(《证词》发表于上世纪末的一期《收获》里)里出现的一封信。男主人公早早写好这封信,交代离婚的妻子让女儿貂蝉背到烂熟。到他被半夜叫醒,要去坐牢的时候,他让女儿在电话里背诵这封信。貂蝉将醒未醒,出于本能背着这封似懂非懂的信。我眼中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中国当代小说,从叙事结构来讲,和我最钟爱的韩国电影《薄荷糖》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隐去了最主要的情节,然后通过细节的提示,让读者去猜想和建构那个没有讲出来的故事。另外,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真知灼见,都令人动容。是一部可反复观看,回味无穷的小说。
  • 玄尘道途

    玄尘道途

    芸芸众生,万千修士,皆为天地间一粒悬尘,风扬而起,风息而落,不问迷途,不知归处。书友群:638064822
  • 凡仙传

    凡仙传

    一生带着难言说的追求,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方方明悟,修道一生,不若凡人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