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800000003

第3章 评剧的产生和发展(2)

清光绪七年左右(1881年前后),唐山开平矿务局修建铁路,冀东一带资本主义煤矿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海运开通,天灾连年,人祸频仍,捐税过重,致使冀东农村经济急剧破产。咸丰(1851—1861年)后期,民船出海向关东运粮,滦民在家者不足十之二三,出外经商者多达十之七八。光绪九年(1883年)之后,冀东夏多苦雨,滦河改道,沃壤变成黄沙,居民大多破产。一些会唱莲花落的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遂由农闲业余活动转为职业性的班社活动,开始靠卖艺谋生。

光绪十七年(1851年)前后,冀东莲花落班社已发展到十多个,如丰润的孟光武班、乐亭的崔八班、迁安的金鸽子班等。好多著名演员,如金菊花、月明珠、成兆才、任善庆、杨柳青、佛动心、仙动心等,都参加了班社的演出活动。

莲花落由演员分散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后,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向前迈进了一步,一场演出节目开始由几个段落组成:一、击鼓开场;二、报四喜,即由击鼓者面向观众朗诵四句即兴喜歌;三、表演单口;四、用对口或拉场玩艺压轴。

但是,班社除了演员阵容扩大之外,其艺术形式仍没有突破原来民间歌舞的演唱范畴。这一阶段是评剧形成的第一阶段,为后来评剧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艺术基础,并储备了大批演员。

(二)拆出

东路莲花落进入有组织的班社活动以后,因受东北蹦蹦的艺术影响,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艺术质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蹦蹦又称“编曲”、“双玩艺”、“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一说产生于河北,一说产生于山东,由胶州湾经渤海随移民传入东北后,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相结合,逐渐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民间艺术品种——“东北蹦蹦”。解放前,这种艺术形式在辽西、承德附近的农村也颇为流行,这一支派称为西路蹦蹦,王荣、大碗粥(周)、陈万成、筱金枝就是这一带的著名演员。

蹦蹦大多反映民间日常生活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高亢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蹦蹦演出形式有与单口莲花落相似的“单出头”,有与对口莲花落相似的“双玩艺”。蹦蹦有时用大弦伴奏,群众帮腔,用扇子、手帕、竹板、节子作为表演道具,也和莲花落基本相同。节子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七块竹板,又叫节子板、碎嘴子。

但是,蹦蹦中的“拉场玩艺”是冀东莲花落所没有的。这是东北蹦蹦中较为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具有一定的戏剧因素了。“拉场玩艺”不仅有较完整的剧情,而且分场次,讲彩扮,有动作,演员已由第三人称叙述剧情进入到以第一人称刻画表演剧中人物了。

光绪十七年(1891年),辽宁省宁远州(今兴城县)蹦蹦演员王荣(王大脑袋)由喜峰口、迁安一带进入山海关内的冀东地区演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辽宁锦州的蹦蹦演员大碗粥(周)、梁半截夫妇、倪宏、倪亮、何有余等也先后由喜峰口、迁安一带进入山海关内的冀东地区演出。这使广大莲花落艺人在艺术上深受启发,纷纷与蹦蹦演员合作演出。莲花落班社由此扩大了阵容,每班演员多达二十人左右,还创造了什不闲、唐山秧歌、对口莲花落、拉场玩艺同台演出的形式。一批莲花落演员大量吸收了蹦蹦的曲牌、唱腔,借鉴拉场玩艺的艺术形式,把莲花落原有的“单口”、“对口”节目拆开演出,即分场次,讲彩扮,有动作,演员由第三人称叙述剧情进入到以第一人称刻画表演剧中人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莲花落“拆出”艺术阶段。于是,产生了《小姑贤》《小借年》等一些小型戏曲剧目,使莲花落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人称“拆出戏”。

这就是说,单口是一个艺人向听众讲故事,对口是两个艺人向听众讲故事,而拆出是将故事中的人物拆出来,让艺人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来演故事,艺人增多了,讲故事也变成演戏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兆才、张化文、姚及胜、金菊花等人带着《开店》(对口)、《乌龙院》(拆出)、《鬼扯腿》(“拆出”武戏)三出戏到永平府(今河北省卢龙县)演出,一炮唱红,取得了群众的认可。于是,成兆才利用“永平府”中的“平”字将莲花落的“拆出戏”称为“平腔”。

永平演出被载入评剧史册,被人们誉为“打开永平禁地”。莲花落的拆出阶段在评剧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功不可没,不仅锻炼了演员,而且使艺人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开始明白艺术不仅要继承,更要创新发展。

在表演上,拆出戏吸收民间武术和秧歌等舞蹈动作,丰富了表演艺术。

在音乐上,拆出戏吸收了蹦蹦的唱腔、曲牌,根据表演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放慢了节奏,改变了尾腔,如后来评剧的慢板、慢二六等,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但是,拆出戏尚未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拆出形式只是向完整戏曲形式的初步过渡。

拆出戏的节目虽然增加了,但整个演出形式还没从民间歌舞范畴中彻底脱胎。

在拆出戏中,锣鼓点儿还是莲花落与蹦蹦原有的,七块竹板还没有丢掉,各种艺术手段还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还没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代表演员,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拆出戏经不住时间与历史的考验,如不彻底进行革新,就不可能获得存在和发展。

(三)平腔梆子戏

莲花落发展到拆出阶段,正是昆曲、高腔、京剧、河北梆子在冀东一带盛行的时期。这些大剧种不仅占据城市剧场,有时还到农村演出,使莲花落的演出活动受到了很大的排斥。大剧种的演员排斥他们,地主、富商鄙视他们。当时,在永平做官的南方人偏爱昆曲、高腔、京剧、河北梆子,压制了拆出戏的成长。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合、庆顺、义顺、义合等班去天津演出拆出戏。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兆才、王荣、金鸽子、佛动心(张玉森)、东发亮、东发红等人带着《借髢髢》《小姑贤》《四大卖》《拾枝梅》《小借年》等对口与拆出戏由唐山进入天津。

天津当局对莲花落演员的演出活动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只准他们在法租界天福楼、下天仙等小园子演出,不许在其它地界演出。封建文人对莲花落极为反感,视为下里巴人。清张熹所著《津门杂记》就曾诬蔑莲花落说:“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于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当时驻天津的直隶总督杨子祥竟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将二合、庆顺、义顺等九个班社逐出天津。

接着,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两次国丧,光绪、慈禧在两天内死去,清廷禁止响器。封建势力摧残民间艺术,班主剥削日剧,致使莲花落艺人生活无着,生老病死,班社大部解体,停止了演艺活动。于是,基本上终结了莲花落的“拆出”艺术阶段。

残酷的现实使莲花落艺人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不与群众相结合,不紧跟时代的脚步,不对莲花落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是不行的。

宣统元年(1909年),为挽救“平腔”即拆出阶段的莲花落的命运,成兆才、月明珠、任善庆等人另觅生路,靠栈上(今汉沽)张景会组织了一个庆春班,继打开永平禁地之后,再次进入唐山。

那时,唐山是冀东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资本主义势力猖獗,工人、市民、妇女受着极大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要求摆脱凌辱,获得合理的生活。莲花落艺人对此是同情的。为使莲花落的“拆出”节目得到发展,演员们争取与河北梆子、京剧一些鼓师、演员合作,对莲花落及其拆出节目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造:删掉了拆出节目中的淫词滥调,编写了《父子巧姻缘》《赶船》《花为媒》《开店》《占花魁》等新剧本,为拆出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乐队,学习河北梆子的锣鼓经,去掉竹板,改用底鼓、梆子控制节奏,采用板胡、横笛、笙、唢呐伴奏,加强音乐气氛,并根据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吸收河北梆子导板、尖板、搭调、安板、哭幺二三等板式中的音乐成分,创造了慢板、二六、大安板、小安板、尖板等一些新的板式,提高了音乐表现力;根据剧本的规定与表现人物的需要,发展角色行当,学习戏曲表演程序,增强了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拆出戏经过这番改革与补充,得到了很大提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于是,一个有自己的班社组织,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有自己的挑台演员,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与浓郁生活气息的新兴剧种——平腔梆子戏正式形成了。

由于这个剧种的演员来自群众,善于表现群众;由于它的语言、唱腔具有冀东的地方色彩与通俗易懂的特点;由于它的剧目反映了群众的生活愿望,表达了底层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对生活的合理要求,诞生伊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与支持,不仅冀东的观众欢迎,也受到了其它城市和农村观众的欢迎。

民国四年(1915年),庆春平腔梆子班及其主要演员月明珠(男旦),以新的艺术面目,再次去天津演出时,观众称赞说:“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压倒男伶女乐!”

革命导师***看了他们演出的《花为媒》之后,也称赞说:“似戏非戏,改良评戏,比戏出奇!”

(四)从平腔梆子戏到评剧

莲花落以冀东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曲艺、民歌、杂耍、秧歌、武术等艺术营养,经过“拆出”、“平腔梆子戏”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之后,又经过“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两个发展与提高阶段,才定名为“评剧”。

评剧和平腔梆子戏并没有质的变化,只是在平腔梆子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补充,更加完善了。

评剧发展到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还属于评剧的初级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评剧对评剧历史的贡献却是十分显着的。其主要成就如下:

1.培养出很多著名演员,如成兆才、月明珠、杨柳青、金开芳、倪俊生、李金顺、白玉霜、芙蓉花、喜彩莲等。他们形成了不同唱派、通过不同的表演,大大丰富了评剧艺术,推动了评剧剧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2.在长期演出实践中,评剧剧种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更加明确突出了。

3.创作、改编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音乐与表演艺术遗产。

4.发展了角色行当,由只有丑、旦两行发展到拥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而且,有的行当还拥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如三小并重的《王少安赶船》《杜十娘》,文武并重、行当齐全的《保龙山》,花脸、青衣兼有的《刘翠屏哭井》,以刀马为主的《樊金定骂城》等,增强了评剧的艺术表现力。

上述这些成就使评剧这个新的剧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为解放后评剧的全面发展、提高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历史的边际》集结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之前(含200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36篇理论及评论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史学、电影理论、电影史学、作品批评、作家批评等多个层面。
热门推荐
  • 假如巴黎相信爱情

    假如巴黎相信爱情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揭露移民生存现状的小说。全书以叶子寻找母亲为主线,以叶子与安德烈的爱情为辅线,全面且深刻地揭露了法国风情以及外来移民的生存现状。
  • 三生缘:绝色将军

    三生缘:绝色将军

    朋友妻,不可欺!那么,妹妹呢?!他是龙族逃婚少主,前有老娘逼娶侍女,后有真爱投怀送温暖!可国仇家恨在身,他岂能深陷温柔乡?忍辱负重,爱情和仇恨是他活着的理由,穷途末路,可大仇未报,偶遇仙缘,看他如何逆转乾坤......
  • 妃来雀仙:不嫁腹黑皇上(完结)

    妃来雀仙:不嫁腹黑皇上(完结)

    此文原名《鸾宫:麻雀皇后》,作品宣言:以小白的方式写不小白的文!如果喜欢,请收藏!----------------------------宰相府内,某女使劲扯着嗓门吼道:“来来来,快来下注啦,再不下注就要开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诶~”没错,她就是相府内那个嗜赌如命的大千金,骨牌,麻将,二十四点无所不会。又一次聚众赌博被狐狸般的老爹抓到,拿出一卷圣旨,爱情戏苦情戏悲情戏亲情戏,总之先骗入宫再说。“哎,雪儿啊,爹也是没有办法啊……”既然要当国之栋梁,那就一栋到底吧,家里的小狐狸女儿也奉献出去好了。出嫁,当今皇上广纳后宫,车辇还没进宫门,三大妃子就先在街口交汇处大打出手。不想夺宠。却无心插柳柳成阴,一曲乐曲,弹死了一个中书令,毁了一个良淑妃。他设计让她做皇后。她却一一化解。精彩片段欣赏:⑴“皇上,臣妾真不会弹琴……”她可怜兮兮的说道。“爱妃……君无戏言,你不要让朕食言嘛”“那……好吧”她敛眉遮住眼中的笑意,小手开始庄正的一挥:“嘎吱……噼里啪啦……啪哒……”“抱歉,我真的不会弹琴……”⑵“爱妃,听说,你这落雪殿出了百鸟朝凤的奇景?”“是呐,可是,鸟儿都没了……”她摆摆手无奈的说道。他的表情露出了一丝的阴沉:“嗯?爱妃,鸟儿没了?”“是啊……因为——臣妾把它们全烤了!”她笑得没心没肺的反问道:“皇上,你要尝尝那烤鸟肉吗?可香,可好吃了”⑶天气晴朗,皇宫上头万里无云。观星台上,他说:“你是我这辈子里遇上的最烂的那一朵桃花”她不乐意了,问道:“江山和美人,你选哪个?”他贪心道:“都要。”
  • 绝色痞子女:恋上你的味道

    绝色痞子女:恋上你的味道

    她,双重性格,轻易的拉着冷漠的伪装掩饰着一切,一直坚守着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他,邪魅帅气,喜欢刺激与挑战……他,温柔,优雅高贵……他,俊秀潇洒,阳光帅气……两个受过伤的人该如何放下,敞开心扉?两颗冰冷的心该如何相互取暖?当绝色痞子女遇上邪魅痞子男…………当绝色痞子女遇上完美型天使…………她会不会优雅的转身???
  • 调实居士证源录

    调实居士证源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不同类型。各种肝胆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可能形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传变三步曲。肝脏有病,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囊有病,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因此,维护肝胆功能的正常,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 负刀

    负刀

    纪行年纪不大,向来独来独往,孑然一身,挂念也少,无父无母,也没师傅,最大的靠山就是自个儿,爱瞎跑也只能瞎跑,没仇没怨,身上就挂口刀,勉强算个刀客。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他叫水溶,一个让人无比郁闷的名字,只因为老爹是超级红楼迷。抗议多次无效,只能认命,却不曾想这个名字却是开启他命运的钥匙。什么?那个从天而降的女子居然就是袅娜的林家黛玉!与他相伴一生的佳侣?等等!书中的林黛玉不是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吗?怎么会.~"砰!”一声枪响,黛玉如同风中花瓣一般飘落在他怀中。“不!”水溶绝望地嘶喊着,痛苦不可言状!老天既然要自己爱上黛玉,为何要还要这般残忍的将她带走!“我要回去了.记得.我.”黛玉眼睛合上的一瞬,水溶的心崩溃了.~这就是红楼的世界吗?那个该死的北静王爷居然是皇上的情敌!还好自己聪明,轻易摆脱!玉儿!为何你从没告诉我本该锦衣玉食的你竟然如此凄凉;为何你从没告诉我天杀的贾家不止谋了钱财,还要谋人!玉儿!从今以后,定不再让你受得丝毫委屈,为了你,我寻到红楼!--------------------------------------------------------------------------------------------------推荐宛颐新文《红楼之碧水盈玉》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宫廷深深深几许,调包计,调进的是谁?成全了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宛颐的第一部红楼作品《穿越之溶心傲玉》欢迎大家去踩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