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000000002

第2章 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

萨满和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氏族社会,这个原始的多神信仰,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萨满教以万物有灵为基础,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各种祭祀活动是萨满教的主要内容。萨满教没有成文的经典、特定的创始人、寺庙和规范的祭礼,各种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以萨满为纽带代代传承。

萨满教的核心是各式各样的祭礼,祭礼是萨满教的物化形态和特殊的表意符号,折射出广大少数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维、心理和审美意识。萨满在祭礼中的跳神行为,可以消除灾祸、保佑平安、祭神驱鬼、祈求丰收。其核心内容是萨满作为神灵的使者,可以直接和神灵往来,实现着人与神之间的交流。萨满祭礼之所以能够达到神秘的物我合一境界,就是因为萨满信仰的本质是建立在人与神灵之间相互感应的基础上,借此来缓解心理紧张,和谐心理。

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萨满文化是伴随着萨满教这一客观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而生成的。它是这一宗教的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升华。它在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着萨满教的内涵,也扩大着它的外延,给它以精神动力,促使这一古老宗教在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向前发展。

萨满文化作为非生理遗传的社会意识遗传,不仅渗透于社会组织、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赖以生存的活动中,也对东北各民族的思维和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虽然,萨满文化作为古老的原始文化,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沉,但是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萨满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依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般学术界普遍看法是,萨满与萨满教最早起始于通古斯,通古斯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语族共同体, 后来与满洲语族合并,并称为满—通古斯语族。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族。

萨满教最初是东北亚通古斯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东北亚广袤的森林、草原是哺育它的摇篮。早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萨满已经活跃在这一地区。在阿穆尔河上游沿岸地区的纽克扎石崖上有一幅舞蹈状的萨满图像,这个萨满身着饰有流苏的神服,一手握着鼓槌,另一只手握着神鼓,在他的脸部画着三个大圆点,表示嘴和眼睛。其他一些萨满图画是构图式人物图形;头上戴着尖顶帽,手中握着空心圆状的神鼓。较为晚出的勒拿河地区的岩画艺术要比阿穆尔河流域的岩画复杂得多,其中有一幅女萨满的图像:“她身着一件华丽的长衫,没戴头饰,伸出的一只手中握着一面神鼓。”

上述西伯利亚的岩画属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作品,它真实地记载了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萨满的形象与活动,这是迄今世界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萨满文化最早的历史遗迹,也是萨满教源于东北亚的重要证据。

“萨满” 一词见诸文献,当首推12世纪我国南宋时期徐梦莘撰写的《三朝北盟会编》,书中揭示了当时居住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已经广泛信奉以萨满命名的原始宗教了,“其国国人号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粘罕以下皆莫之能及”。“珊蛮”即“萨满”的同音异字,均出自女真语(满语)saman 这个词。徐梦莘把“珊蛮”这种宗教主持者视为“巫妪”,是用汉族的观念和习惯作出的释义,而“珊蛮”这个词,在通古斯—满语中并没有巫的含义,基本含义可翻译成“通达之人”“晓事之人”“智者”“贤者”等。显而易见,“珊蛮”(萨满)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亚通古斯人的地方语。“萨满”多出自女性,类似于中原地区的“巫妪”。萨满“通变如神”,法术超绝,在女真人的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梦莘较客观和真实地记述了女真人萨满的形象和地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西方世界知道“萨满”这个词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俄国莫斯科大公的使节艾维尔特·伊斯希兰特·伊代斯和他的同伴亚当·布兰特一起访问了中国,在他们撰写和发表的中国旅行记中第一次把满族的“萨满”介绍到全世界,从此国际上才知道了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由saman主宰的神秘世界,并把那个世界里的原始崇拜和信仰称之为samanism,于是这个词便成了至今国际上通用的专有名词,我国意译为“ 萨满教”。

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是为北方民族所撰写的第一篇传记,其中谈到了匈奴的巫及其崇拜日月、鬼神、祖宗的情况。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巫、胡巫,就是指萨满,北方民族的宗教观完全是萨满教的信仰。多神崇拜、万物有灵、求神祈福、禳灾驱邪、逐疫治病是这种信仰的核心,也是萨满教的功能。

13世纪,萨满迈入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金帐,著名的大萨满阔阔出辅佐成吉思汗创立帝业,他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势的宗教活动者,被尊称为“帖卜·腾格里”(天使)。后因元太宗窝阔台患了重病,按照萨满的说法,应找一个人作替身,疾病方可愈解。拖雷愿为其兄当替身,于是喝了萨满施了咒语的水,随即去世了。拖雷是死于愚昧,但是,这也说明拖雷及其他王室成员是十分相信萨满教的。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契丹人、渤海人、蒙古人所信奉的萨满教由于种种原因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世代生息于古代东北亚的土满—通古斯语族矢志如一地笃信萨满教,并将其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深植于人民之中。

在东北亚我国境内的诸民族中,以满族历史最为悠久,如果从她的先世古代肃慎人算起的话,迄今已有几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萨满教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与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形成的萨满文化最为完整,最为典型,并且作为一股强大的萨满势力在民族意识形态中始终处于支配的地位。

12世纪,萨满教已经活跃在女真人金国的宫闱,后来金国灭亡了,萨满教依然在民间继续发展与传播。17世纪以后,女真人再度勃兴,萨满教以其压倒一切宗教的雄厚势力步入后金与清王朝的龙廷,被历代统治者所尊崇,此时为东北亚萨满教的鼎盛时期,满族统治者把萨满信仰作为本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予以维护与扶植。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廷颁布了《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这是世界萨满教史上第一部经典,是对满族萨满信仰的全面总结与规范,它是举世公认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满族萨满教的兴衰也与清王朝政治上的消长相始终。

清朝灭亡,萨满教也走到了它的尽头。辛亥革命后清廷退位,最后几位萨满也随之而去,在清宫廷被奉为神明的近三百年之久的萨满教至此以后才渐渐销声匿迹。

满族的萨满教信仰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整个萨满教世界里是罕见的,如果说西伯利亚的岩画只提供了人类蛮荒时代东北亚萨满活动的蛛丝马迹的话,那么满族及其先世在东北亚所创造的萨满文化和业绩足以证明东北亚的萨满教才是世界萨满教之滥觞。

满族及其先世以悠久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在东北亚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明强盛的民族,其保存的萨满文化最长久、最完备,这是因为萨满教始终作为政治手段的补充形式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的缘故。也正因为如此,满族的萨满教成为该地区通古斯人的楷模,客观上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足以影响周边民族的通古斯“萨满文化圈”,并逐渐向遥远的北亚、北欧和北美扩展开去。

通古斯各民族萨满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向周边民族的渗透是在顺其自然、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表现为非以外力强加于对方的一种传播方式。

东北亚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等族认为他们同满族近乎是同族关系,在政治上承认满族的宗主地位,在思想文化上接受其影响,甚至满语成为通古斯各民族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由此,满族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为通古斯各民族所效仿,他们所信奉的萨满教与满族的萨满信仰自然有很大的趋同性。

蒙古族和突厥语族中诸多民族历史上所信奉的萨满教深受通古斯人的影响。蒙古族“以竿悬肉祭天”的祀典是通古斯人祭高山大树祀天古俗的外延,几乎与满族立竿祭天无异。这原本是渔猎民族的信仰习俗,不知何时传入游牧民族蒙古人那里,并融进该民族萨满信仰祭礼之中。我国西北的维吾尔人与亚洲北方其他部族相同,首先信奉的原始宗教是“珊蛮教”,其教之巫者称为“珊蛮”(萨满)。他们的生殖崇拜,如在树上系布条,把树当成神梯的习俗,与满族祈求保婴而祭柳,在柳树上系子孙绳、挂布条于其上,崇拜始母“佛多妈妈”等祭祀礼仪十分相似,这是东方通古斯固有萨满文化传统渗入我国西北和北亚其他民族的鲜明例证。

通古斯各民族的“萨满文化波”也曾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扩展。史学家认为,朝鲜半岛中部以北,萨满教是民间信仰的主流,就东北亚而言,朝鲜半岛的中部就成了远东典型的北方萨满教的南界,朝鲜人称萨满为“巫堂”,是神与人之间起媒介作用的巫女,具有巫病、巫舞、宣谕神启等萨满教的基本特征,与通古斯人的萨满是一脉相承的。日本人将“神灵附体”的巫术宗教职能者称之为巫,伴有这种巫术的宗教活动称之为巫俗或巫道,日本东北地区的“市子”(巫女) 相当于通古斯人的萨满。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列岛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日本与周围民族发生频繁的接触和交流,于是大陆的巫俗特别是通古斯萨满系巫俗,经由满蒙、朝鲜半岛传至日本列岛,这是显而易见的,北极圈一带的萨满教也流传到海峡对岸的桦太(库叶岛)、北海道,并且扎下了根。”

许多国外学者在研究北方一个大民族因纽特人萨满起源问题时,考察因纽特人的种种神话传说的发生和传播途径后断定这些神话不是经欧洲,特别不是冰岛、挪威传到格陵兰岛,而是经西伯利亚越白令海峡再东渐的,从而明确指出因纽特人的萨满教和萨满崇拜仪式也是从亚洲传去的。正是这股东渐的通古斯“萨满文化波”播到因纽特人信仰的最原始层。

综上所述,萨满教发源于东北亚,并以该地区为中心,渐次向北亚、北欧、北美扩展了它的信仰和势力范围,致使萨满教成为世界性的原始宗教,在人类斑驳陆离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中国古代的个人修养,主要是儒家道家的修身思想,如本章介绍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守静存养”,等,这些都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内容。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热门推荐
  • 校花终极保镖

    校花终极保镖

    【最火爆畅销书】大山中走出来的叶凡重回都市,却在意外中获取神秘系统,指引叶凡走向了一条至强之路。
  • 二憨中选

    二憨中选

    这是1986年的事。当了20多年的生产队长,紧接着又当了两年多村民小组长的余爷突然宣布再干一年就不干了。这事一时成了枣树岭组的重大新闻和村民们的热门话题。村民们不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余爷只有50多岁,精力充沛,经验丰富,而且一直干得好好的。“听说余爷不想当组长了,有这回事吗?”黄昏时分,刚从二舅家串门回来的二憨,在村口碰见大聪,这样向大聪问道。大聪也不答话,而是习惯地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成剪刀状,二憨自然知道,这是大聪向自己讨烟抽。
  • Volume One

    Volume 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套装共10册)

    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套装共10册)

    《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套装共10册)》包括了《小王子》《秘密花园》《鲁滨孙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汤姆索亚历险记》《柳林风声》《金银岛》《海底两万里》《海蒂》《绿山墙的安妮》等10部作品。
  • 天月九章

    天月九章

    谁家骄子,流落民间,几多风雨几多艰?奇遇仁术医人病,侠骨丹心惩凶顽。京华风云,边陲狼烟,敢犯我大好河山?铁蹄踏罢奔月去,一笑鸳鸯一笑仙。
  • 昔日为神

    昔日为神

    大陆最强的法师阿斯蒂芬死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成功保存了自己的灵魂重生了,但是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无所适从,喷涂白色蒸汽的钢铁马匹,漂浮在空中的巨大房屋以及诡异的血色天空,最令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个世界居然没有一丝的魔力。“那么我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意义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将魔法和奇迹,再次带回这个世界上”
  • 顾少的蜜爱娇妻

    顾少的蜜爱娇妻

    我为了报复变心的前男友,才故意接近他,来到他身边。可是,阴差阳错的我们竟然走到了一起。他一反在外人面前的高冷,宠我爱我,待我若稀世珍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年卧底黑道

    十年卧底黑道

    事出偶然,我盯上了黑道1966年1月24日,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我的父亲是一位病退军人,在我八岁那年去世了,撇下母亲一人拉扯着我们姐弟四人艰难度日。初中毕业后,我因家庭困难缀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由政府照顾安排到镇政府工作。后来我还做过乡办企业的厂长。直到我准备竞聘乡团委书记的那年,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确切地说,是缘于1993年的一件偶然的事情,那年我二十七岁。弟弟高志祥带了一帮朋友来家里赌牌喝酒。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