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200000002

第2章 山东大鼓起源

山东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流传于以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这是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山东大鼓是流行于山东省西北地区农村的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在北方鼓曲中是起源最早的,有350多年的悠久历史。山东大鼓发源于农耕,农耕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山东大鼓正是农民利用农具在田间地头创造出来的艺术。山东大鼓是生产与艺术的结晶,体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场面,体现了真正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劳逸结合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和文化的缩影,可以说,山东大鼓实质上就是农耕文化的艺术象征。研究和传承山东大鼓对于研究齐鲁文化内涵、增强地方文化特色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鼓是由鲁北、冀南农村“敲击犁铧碎片唱农歌”的形式发展而来,近代研究者老蚕《说大鼓》一书中说:“大鼓以梨花(即山东大鼓)为最早。梨花本名犁铧片,乃农具之碎片也。此片后用铁工专制,渐失本源。”曲艺史家陈汝衡《说书史话》中也谈到:“鼓书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由乡村进入城市以后,才形成今天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大鼓书发源于山东,所谓山东大鼓乃是鼓书的老祖宗。”清末刘鹗《老残游记·明湖湖边美人绝唱》中也说到,山东大鼓“本是山东乡下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具有原发性的特点,是独立生成和成长的一门艺术,产生之初并没有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一些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曲艺形式的影响。同时山东大鼓的发展又是极其完备的,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音乐唱腔,男腔比较有力,女腔偏重婉约,具有极高的可欣赏性,而且山东大鼓曲目丰富,地域特点突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山东大鼓名字的由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犁铧调

山东大鼓是铁板类大鼓的发端,盛行于清朝末期。山东大鼓唱腔的原始曲调来源于农歌,据说是由山东北部乡间农民所喜欢的一种民歌演化而成的。农民在唱这种民歌的时候特别喜欢用敲击残破的犁铧铁片(犁铧,是耕田所用耕具前的大圆形铁片,用来推泥)来伴奏,演唱者借助犁铧铁片相碰,作为节拍演唱,所以这时的山东大鼓被叫做犁铧调,这也是山东大鼓最开始的称呼。

2.梨铧大鼓

犁铧调最开始使用的多是短篇曲本,说的都是民间故事和警世劝民一类的内容,后来出现了专业艺人,犁铧调又借鉴了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鼓儿词(由元明时期的词话发展而来的一种说唱文学)的长篇曲本,伴奏乐器也发生了改变,改用鼓儿词的弦索和小鼓配上由犁铧铁片改进而成的犁铧片(也叫月牙片,是形状像两个月牙的打击乐器),同时犁铧调又受到“木皮子”的影响,改用鼓和铁板敲打伴奏演唱,到清朝乾隆年间,犁铧调又与三弦书合并,加上了三弦作为伴奏,至此,犁铧调发展成为一种既不同于当时北方流行的鼓儿词又和南方流行的弹词有很大差别的曲艺形式,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犁铧调改叫“犁铧大鼓”,这一称呼是山东大鼓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改变和提高。

3.梨花大鼓

受当地流行的民歌和其他地方曲艺潜移默化的影响,犁铧大鼓也出现了南口、北口等具体派别,而且出现了女艺人,传播的区域也越来越广泛,一时之间,犁铧大鼓在省内外声名鹊起。犁铧大鼓大都采用短篇鼓词的曲本形式,出现了黑白妞等唱功过硬的著名艺人,犁铧大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这时候,因为发音相同,犁铧大鼓开始被称为梨花大鼓了。梨花大鼓有两种演唱风格,一是“老北口”,其特点是唱词富有表现力,吐字考究,表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另一种是“南口”(又叫“快口”,俗称“梨花调”),特点是唱腔比较流畅,这时的犁铧大鼓开始都被叫做梨花大鼓了。

4.山东大鼓

梨花大鼓产生于山东,发展于山东,于是梨花大鼓自然而然又被叫做山东大鼓了,至此山东大鼓的名号正式确定下来。

因为用铁片作为伴奏乐器,山东大鼓又被叫做铁片大鼓,这种叫法很好地把山东大鼓和木板类大鼓区别开来,突出了山东大鼓的特点。但是山东大鼓也无法逃脱受封建士大夫阶级掠夺的命运,致使山东大鼓后期的曲本多数出自士大夫文人之手,或者是被他们篡改过的东西,山东大鼓在演唱内容上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渐行渐远,山东大鼓发展后期的状况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以专题的形式、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条理、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内涵。它把学术性和通俗性生动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以古鉴今,对自己的行动有所启示,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读物,也是一部中国文化的说明书。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毓老师说庄子

    毓老师说庄子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近代传奇人物毓老师,口授心传的私家国学。《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热门推荐
  •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

    《自动忽视,微笑面对》这一部书是自己的心情日记,有事没事总是喜欢写一写,记一记。你经历的事情多了,懂得自然也就多了!
  • 敕赐滁阳王庙碑

    敕赐滁阳王庙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书之养成

    穿书之养成

    顾温意外发现这是一本书的世界,而她一时心软救下的脏小孩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日后将呼风唤雨,成就至高神,带领一众小弟破碎虚空去往其它世界。顾温上下打量着像白面团一样软和的陆炎,有点难以相信他将来会是至高神。但他未来可以破碎虚空,那他能不能把她送回家呢?她仿佛看到了回家的希望:“我救你,帮你,护你,但我有一个要求,待你成神之后助我归家。”陆炎认真的看着顾温,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姐姐我答应你。”转过头去无声苦笑“我愿意为你铸一座宝塔为你遮风挡雨,也愿意成为你的仆人亲吻你的脚尖,但我舍不得放开你的手,所以很抱歉,我最亲爱的阿温,我怕是要食言了。”
  •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本书作者通过“选择比努力重要”、“人生何处不套牢”、“老狗学不会新把戏”等十三篇,阐释了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抉择等问题。
  • 漏泄春光有柳条

    漏泄春光有柳条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百篇散文。分为“话说李清照”、“艺文絮语”、“岁月如歌”、“履痕处处”、“真假球迷”、“联姻影视”等章节。
  • 不必去做

    不必去做

    早七点一刻,雾霾弥漫,把曙光远远遮挡在了外面。这栋住宅楼的三层向南的窗子内,谢平和李倩两口子正在小餐厅吃早饭。因为外面天色过于晦暗,屋子里开着灯。嘀嘀,嘀嘀……手机响起短信提示声。谢平放下碗筷,翻出一条短信: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直到现在,我才领悟出这句话的真谛。尽管短信上未署名,但是谢平一看那个熟悉的号码就知道是自己的下属,人称一枝花的司筱丽。李倩见谢平神色有些不大自然,也搁下碗筷不吃了。谁发来的短信?李倩问。谢平说是天气预报。李倩说拿来我瞧瞧,看待会儿出门用不用带伞。
  • 质疑录

    质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余生有你

    重生之余生有你

    (全文完结)【新书《帝少,你家娇妻拽上天》】刁蛮任性,飞扬跋扈的苏佩矜死了。结果重生回到19岁,她决定洗心革面,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