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9100000003

第3章 “儒医”起源

所谓“儒医”,是指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医家,包括先儒后医、先官后医以及儒而通医者。儒医并非单纯的既通儒又通医之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儒家思想来指导行医生涯,有着淡泊名利、仁慈善良的品质,把医术作为济世救民、实现儒生理想的手段。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医生作为一种职业,被列为方伎卜相之流,地位是比较低下的。韩愈在《师说》中曾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当然那些医术高明备受百姓欢迎而记入史册的医生除外。到北宋时期,医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朝廷对医学的重视,医生地位大大提高,开始有“儒医”之称。《宋会要辑稿·崇儒》:“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儒医的产生主要与宋代统治者重视医药文化有关,也可以说儒医是自宋太祖以来的北宋统治者长期刻意培养扶植的产物,也是医儒两家相互结合的结果。

在北宋建国初期,为了防止出现割据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中央集权、文官治国的举措,提出“宰相需用读书人”,并立下“不杀士大夫”的家法。此后宋太宗赵光义又提出“兴文教,抑武事”。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对文教的重视蔚然成风,文士的培养和选拔得到极大加强,在京师设国子学、太学、律学、医学,培养各行业的官吏。大量培养文士,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其中不乏重视医药的文士,他们进入医学队伍后,使医学队伍的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医药人士的素质,无论对医学理论的发展还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提高,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北宋统治者十分重视医疗事业、医药学术及医药人才的培养,另设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规定医学生必须修学儒家经典,向其灌输儒家学说,培养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有别于以往医师的儒医人才。在政府的支持和影响下,出现了安济坊、保寿粹和馆、福田院、慈幼局、漏泽园、病囚院等医疗慈善机构。朝廷还设置药政机关,同时颁布了许多与医药卫生相关的律令。

近代学者谢观曾说过:“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的确,在中国古代没有一个王朝比宋王朝尤其是北宋更重视医学的了。北宋九位皇帝中有七位懂医药学,并且相当重视医药学的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通晓医学,建国之初便下令修订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并亲自撰序。这种做法表明了宋初期统治者对医药事业的重视。同时赵匡胤为医籍作序的做法也为宋代后世几位帝王所效仿延续。其弟宋太宗赵光义,未登基前就非常重视医药,收藏历代名方千余首。称帝以后,宋太宗下令翰林医官各献家传验方,竟得万余方,于是又命医官王怀隐等再搜民间单方、验方,纂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收方16834首。同时还下令编修一部1000卷的方书 《神医普救方》(现已佚),并亲自为两书作序。宋仁宗赵祯时期,除了再次征集医书医方外,还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对宋以前的医药书籍进行校正,将中国重要医籍《素问》《伤寒论》《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作了整理,使后世医家研读有所依据。同时命令王惟一撰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造针灸铜人,标定穴位,以供教学之用,成就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功绩。而宋徽宗甚至亲自撰写医著《圣济经》,总结医学理论。

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这种重视,宋代士人知医成为了一种风尚,如苏颂、林亿、文彦博、苏轼、沈括等文士都精通医学或养生之术。

虽然在宋以前医学被士大夫阶层视为小道,但医术确是最能体现儒家核心思想“仁”学的一项技术。如果所用药物与病症相符,能够做到药到病除的话,既可保全自己又可以治疗亲人的疾病,又能达到解除百姓疾苦的目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宋代士大夫对医药学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宋元学案》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有一个商人派自己的儿子到京都去学习,可是这个书生身患重病,几乎将所带的钱财都花光了,也没能把病治好,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他的父亲来到京都,带着他去拜见老师。老师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可以教你养生之术,等你懂得养生之后,再来向我求学吧。”这本书就是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读过此书,书生非常自责不懂医理,老师见这个学生已经悟出了一些道理,便教诲他说:“知爱身,则可修身。”这位老师就是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胡瑗先生,也被称为“安定先生”。

儒家教育自己的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首先要懂得医理,爱惜自己身体,能够保全自己的身体,然后再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一旦儒生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又可以有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做一名良医,救百姓于病痛,以高尚的医德扬名。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所说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则高度概括和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倾向。在他看来,做官与行医都是儒生可以担当的职业。医人同治世都是一种作为,一种奉献。正是这一旷世流芳的儒士箴言,开创了儒士学医、行医之风,一时间“儒医”成为医家向往的美誉。

在宋代知医风尚的影响下,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还有一批文坛巨匠苏轼、沈括、陆游等都以儒通医,医学功底也都十分了得。他们其中还有不少人亲自整理收集验方、家藏方,如陆游的《续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均属此类。而名医朱肱、许叔微等既出自儒门,又都是进士出身,并有任官执政之经历。再如医家之子的孙奇、孙兆等人也都考取进士,任官后又兼行医,都属于儒而兼医之人。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名言,也鼓舞了众多的士大夫文人步入岐黄之路。此时的儒医之说已满足了相当一部分落魄儒士的心理需要,他们以此名正言顺地学医习医,又用以谋求生计。因此,两宋时期举业不成或因忤罢官而改从医业并成为著名医家的也不胜枚举,如朱肱、董汲、崔世明等人,在医术上均颇有建树。

实际上,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思想对近代也是不无影响的。翻开一部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让许多有志于拯救国家的热血青年在寻求治国之路的过程中选择了学医,如孙中山和鲁迅,最初都走了学医之路,将医人与治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也是儒生的一种理想。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曾说:“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儒医本身儒学修养的功底很深,对于研究医理、发展中医学术理论、发扬仁爱的医德及丰富中医药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风雅毛泽东

    风雅毛泽东

    本书《风雅毛泽东》全书分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文情怀、风雨人生四大部分。作者撷取若干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细节,生动记述了一代伟人的工作、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和风采。书稿中诸多篇章为毛泽东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内涵。
  •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他与梵高齐名的不只是画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萧伯纳:我的幽默

    萧伯纳:我的幽默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来到中国上海,宋庆龄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戏剧教育民众、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诉求在萧伯纳的作品中找到了知音。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反映了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热门推荐
  • 木叶大排档

    木叶大排档

    火影同人。木叶第一家烧烤店开业啦,年轻人的第一次创业。饿了吗?没关系!那都通外卖随时为您送餐,指哪打哪儿!佩恩大人,您但凡讲点道理,就去把一乐拉面给炸了去。还有辉夜大人,您要来一串千叶豆腐吗?螺旋丸+火焰=火焰螺旋丸。招待不周,但愿交情不浅。欢迎光临!订餐电话(群):657543740
  • 一夜惊喜,总裁乖乖就擒

    一夜惊喜,总裁乖乖就擒

    一夜惊喜,他以为只是黄粱一梦,却不曾想到有了老婆还有孩子。一个有苦难言,一个不满不爽。“结婚吧。”“结就结。”从此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当他爱上她,却没想到,她竟然丢下他,跑了。再度归来,她成了万千男人追捧的赌城五小姐,无数高富帅保驾护航,而他只能看着流口水,有老婆却不能睡。阴谋,诡异,手段,她都可以轻易化解。“老婆,跟我回家吧。”她听了,淡淡一笑,指着一排男人:“他们都想跟我结婚,你嘛!排队吧。”“排第几?”“倒数第一。”他怒了,他宫俊泽的女人,还被这么多男人虎视眈眈,直接打包扛回家。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红尘一梦别桃花

    红尘一梦别桃花

    他是昆仑山上的神君,而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小草仙。她仰慕他已久,终于鼓起勇气上了昆仑山拜为他座下的十一弟子。他赐她桃殇为名,她也爱极了这两个字。她知道,“桃殇”便是桃花谢了…她本想当他的弟子已是幸运,可奈何她心中早已种下了情愫。昆仑山上十弟子之位一直空着,直到她来了 … 那晚他抱着酒坛对桃殇说:“桃殇,请你替我照顾好她…”那日他回来,见桃殇驭剑指向了她。他怒极,拔剑刺向了桃殇。她前往鬼域为桃殇续命未归,桃殇醒后笑着对他说:“师父,我们一起去把她接回来。”那一日他们前往鬼域,他说:“若是我们都活着出来,便免了这师徒情分吧。”他血洗了鬼域,却倒在了桃殇的面前,双手紧抱着她…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新书:《带着工业系统回南明》、《大明蒸汽帝国》
  • 余生有你寒风暖

    余生有你寒风暖

    第一次见面,他救了她。“丫头,你要报答我。”“……”“嫁给我,两清”,古逸寒表示,这样的机会他只会留给一个人。某日,一小包子拦路抱住古逸寒的腿,开口就叫“爹地”。“爹地,妈咪跟人跑了,求收留!”男人先是一怔,接着丢下数亿大单,抱上跟自己如出一辙的小包子往外就跑……“女人,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上天入地我都要把你……宠回来”。【宠文一对一,身心干净,放心跳坑】
  • 旧朝昔梦梦昔人

    旧朝昔梦梦昔人

    “梦昔,别闹!我们能遇两世实属不易。这天下人再也没有我们这般缘分的了。”“缘分?两世?这个时候了,你还要自欺?还要欺我?”“别这样……我是真心爱你。”“对!你真心,就是因着你的真心,我从此触不到这天下冷暖,尝不出这世间酸甜,杀人无数,无知无觉……”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从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孩子呱呱坠地,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可以叫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营养与健康都跟妈妈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妊娠期,妈妈饮食不全面,宝宝则营养不良;哺乳期,妈妈饮食挑三拣四,宝宝则会瘦弱多病……可见妈妈在孩子营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首先介绍妈妈应该了解的营养知识,然后分别从饮食窍门、饮食雷区等方面讲解了宝宝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