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100000016

第16章 魏书生:神坛上下皆寂寞(2)

站在大昭寺面前我有一种心灵被震撼的感觉,怎么呢?大昭寺门前广场上一大片磕长头的人。……那一片人每个人都是额头着地、鼻子着地,手“哗”地全部扑在地上了,那叫五体投地。……我觉得老佛爷真有一套,连面儿都不露,就把信徒们征服到这样的程度,你说,咱们教书的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讲的还是真理,怎么就不能让他们使劲信呢?

上海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语文教师需要“补钙”,魏书生是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个需要补钙的人!

另外两位鼎鼎大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和钱梦龙也成为置疑的对象。

1980年代,于漪老师的公开课《海燕》在电视里直播时,上海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事后,就连高教界也在谈论于漪与她的《海燕》。一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及当年盛况,说一位同事出差回上海,问及上海最近有什么动静,历史教授说,都在看《海燕》直播呢。

于漪极富激情的讲课,奠定了她作为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地位。但于漪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自己的语文教学从实践的层面提升到了理论的层面。我们从于漪20世纪80年代所发表的文章中可以发现,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阐释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一书,第一次对于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思想进行了综合评述,进一步确认了语言/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观点,同时强调不能把语文课简单地归结为工具课,而应该注意这门课程的思想性;20世纪80年代初期,于漪又进一步强调,语言/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是认知、思维的工具,在全面思考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后,于漪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同时继续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性;1980年代中、后期,于漪则开始思考语言/语文的文化内涵,阐释语文教育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于漪的《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和《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等论文引发并推进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语言的工具意义、文化载体意义、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学科的多重属性与多重功能以及它们的多层次多角度性……

思想先行,可能是于漪甚至是那一代所有语文教师的文本认识论。道统先于语文的意识,这是于漪的缺陷,也是那一代语文教师的悲哀。

“仔细阅读于漪关于人文的许多著述,我觉得对‘人文’的真切涵义,于漪自己恐怕也并不十分了然。往深层揣摸,我恍然发现,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于漪那里,变的也就是一种提法而已,而内在的原核好像一直都是根深蒂固。

我不禁想问一句,我们这样一代代地沉湎在高考的题海丛林里,中学语文教育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呢?”一位青年教师这样写道。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听过他讲课的人无不为他导得巧、问得妙、挖得深、讲得透而倾倒。

声震语文教坛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个理论的形成经过了钱梦龙漫长的探索,曾在语文教学界引起广泛强烈的争鸣。

钱梦龙在语文教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实践、操作上将语文教学引向了一条“最少迂回、时间上最经济的捷径”。在“五大块模式”占统治地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严重的20世纪80年代,他这种直指文本、直指问题的务实做法,实在具有拨乱反正的重大意义。

钱梦龙多次说,中小学的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也不同于文学欣赏课。在一篇文章中,他特别强调“虚构”是只适用于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学生在作文中虚构会带来“做人”和“作文”方面的不良影响,并把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归咎于虚构。

钱梦龙这样突出语文学科与文学的差异、排斥文学性虚构是片面而且有失公允的。这恐怕基于他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因为文学不是工具,不好操作、不好“训练”,所以他也就干脆将之拒之门外。但语文这个工具毕竟不是寻章摘句、应付考试的工具,而是交流沟通、陶冶情操的工具,更是驰骋想象、激发创造的工具。一方面,我们无不痛感语文课上得没味道,老师、学生文学修养差;一方面又竭力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总把学生禁锢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里,如何指望学生有灵性、有诗情、有创造呢?

对于考试,钱梦龙也曾发过一句著名的“天问”:为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

这也许正是那一代名师的悲哀。

语文试题:考人,还是整人

要问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什么样的问题,必须先知道我们的语文都考了些什么。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道题中之题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段。这位(a)“思飘云物外”的诗人,(b)早在宋代就晓得月中宫殿比大地寒冷,这真是了不起的事。现代科学表明,当平原上酷暑四十度时,珠穆朗玛峰的气温却低至摄氏零下几十度。在长空中(c)的人造卫星,其背阳面的气温低到摄氏零下几十度,果然是“高处不胜寒”!

要求考生读这段文字后判断:“(a)(b)(c)中应填入的词最适当的一组是:A通晓竟然漫游,B擅长果然畅游,C擅长居然遨游,D善于竟然遨游。”

答案是“C”。

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语文卷中,有这么一道让人“考焦、考傻”的题目:

阅读下一段,完成24-28题。(笔者按:此段文字颇长,不全录。文中全部省略号为笔者所加。)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都笼统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切差不多是钟嵘同时人江淹那两篇名文《别赋》和《恨赋》的提纲。……至于《上品》里对李陵的评语……更明白指出了刘勰所谓“蚌病成珠”,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诗必穷而后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安书》只好“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磨灭”、“文采不表于后也”,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钟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随着后世文学体裁的滋生,这个对创作动机的效果的解释也从诗歌而蔓延到小说和戏剧。例如周楫《西湖二集》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李渔《笠翁偶集》卷二……李渔承认他剧本里欢天喜的“幻境”正是他生活里局天地的“真境”的反映——剧本映照了生活的反面。大家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钟嵘的三句话中稍露端倪,更在周楫和李渔的两段话里粗见面目,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了。

考题如下:

24.文中画横线的“这个意思”的含义是(限在30字以内作答)(3分)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司马迁当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要说明的共同问题是(限在10字以内作答)(2分)

所不同的是“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侧重要说明的是(限在15字以内作答)(2分)

“钟嵘却……”侧重要说明的是(限在30字以内作答)(2分)

前述那场考试结束后,青年教师雨田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感受:“我把试卷放在一边,更加坚信,我们的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彻底失败的!

我认为任何一个入学前的正常儿童都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母语天赋;生活中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言语现象和言语材料,每个孩子对语言都有天然的强烈兴趣。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不想说、不想读也不想写呢?我认为这个现象是‘果’,不是‘因’,是我们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套思想和方法结出的恶果。长期不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读自己想读的,写自己想写的,他们自然就不再想说、想读、想写了。”

青年学者余杰一次在一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偶然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被选用来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开始,他还感到十分荣幸,后来发现文章后面出了十道“阅读题”:诸如画出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询问“作者的本意是什么”,下面列有四个备选的答案。余杰尝试着做了一遍,“题目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写文章的时候也没有消耗这么多的智力和精神。好容易答完了题目,我再对照后面的标准答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结果十道题全部都做错了!”

看来,只有那位出题的语文老师比作为作者的“我”更了解“作者的本意”!

韩寒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次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读者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韩寒一篇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韩寒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只做对了三个选择题。最荒谬的是,他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韩寒将此事写进了《通稿2003》中抨击现行语文教学:“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曾对前两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作过评价,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我读了,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这两大部分、六大项、三十五小题、十大页,据说有一万二千字的标准化的考题,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要把我的思维强行纳入某一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刚性的模式中,进而控制我的心灵:我感到生命的窒息,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与痛苦之中。”

这不是选拔人才,而是扼杀人才。

格伦多曼说:“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

何为教学?《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这样定义: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但在一期《教学与管理》杂志上,一篇题为《教学的教育性》的文章里,作者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

考试的弊端与暴露的教育危机,并不在于对知识、能力的训练本身,而是我们走向了“科学主义”的极端,一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陷入了烦琐哲学;一方面又忽略、排除了作为教育的根本的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甚至有可能走向窒息与控制受教育者的心灵的反面——我们之所以如此尖锐地提出“向哪里去”?!

师者,争达标之士也

何毓玲的女儿就读的小学是区重点小学。学校规定7点10分到校早读,早读前还有值日等,中午在校午餐,晚上5点回家,做作业。晚饭后继续做作业,直到9点睡觉。

逢上作业多或难度大,便需熬夜了。不到一年,女儿便问了:“妈妈,我什么时候退休啊?”

何毓玲看了女儿的语文教材后,被吓了一大跳:大大小小各类试题刁钻古怪,匪夷所思。对于课文的分析,也是烦锁唯恐不用其极,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非得把好好的文章给掰烂了揉碎了。何女士由此在《东方》杂志上发出一个母亲的宣言:拯救女儿!拯救方法包括:带女儿游山水以感受自然之美,让女儿吟诗泳词以感受文章之美。

文学搞成了解剖学,在这种纯技术化的应试训练中,学生自然失去了对真正的美文的判断和欣赏能力。

黄女士的女儿在广州市某重点中学读初二,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她一直都觉得很困惑。她告媒体,录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她每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感动不已,但女儿告诉她,他们班的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到《背影》这一课时却丝毫没有触动,不但没有感受到那是伟大的父爱,反而还嘻嘻哈哈地对文中主人公跨过铁路的行为进行“热烈讨论”,认为那是违反交通规则,不值得提倡!面对学生学习名家美文的种种“另类”体会,老师啼笑皆非。

语文教育的现状极不令人满意。高校教师反映,学生入学时有些分数很高。但实际读、写、听、说能力低,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研究生不会写文章已经比较普遍。中学教师反映,现在中学生语文水平令人担忧,视野狭窄,积累很少。学生中常常能听到,语文是“怪”学科,莫测高深,碰到阅读中的选择题,完全是凭着感觉连猜带蒙,是对还是错,完全无把握。

同类推荐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策划文书概述第一节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算结果,再由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进而形成决策计划的复杂思维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策划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热门推荐
  • 唐晚晚后宫升职记

    唐晚晚后宫升职记

    唐晚晚自打入宫以来,就没有见过皇上长得什么鬼样子,她入宫不过是想过那种有吃有穿没人打扰的米虫日子,直至这种想法被现实毁灭…唐晚晚不算失宠,毕竟她不知道得宠是啥滋味,但她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乐得逍遥自在,还遇到了一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人,虽然每次她骂那个狗皇帝的时候他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唐晚晚拿他当朋友,但他却当她!!且看她如何在宫中溜皇帝、撕白莲、看美男!如何步步升职,相爱相杀,相守相恋。
  • 头牌俏捕头

    头牌俏捕头

    作为21世纪为人民服务的女警察,路小满意外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欲发扬其正义泯然,打击犯罪的职业精神,因为某个人,改变了她坚守的信仰。他是大周朝齐州县知府卫白杨,学富五车,聪明睿智。时空穿越,让他们相遇,是惊喜,还是劫数?看俏捕头与明智县知府携手破案……
  • 家政须知

    家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二人生小说

    第二人生小说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故事,有的故事欢乐,有的故事离奇,有的故事人尽皆知,有的故事再也无人提及。
  • 柳墨妍传

    柳墨妍传

    江湖!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柳墨妍双眼冒出一蓬一蓬的红心,无限向往那片可以让人豪气云干,荡气回肠的地方。因此,在她第一百零一次女扮男装,到街上乱晃,妄图抓住一点点江湖的影子时,一个天神一样的盖世大侠终于出现了~她终于见到大侠了!她终于找到江湖了!
  • 毒吻

    毒吻

    警校即将毕业的女生陈思思奉命去黑道帮派执行一项寻找“暗夜之吻”病毒样本的卧底任务。遇上龙帮冷绝而深情的老大龙剑,她陷入艰难的选择,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报,他们一步步从陌生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可是,暗夜之吻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何人手中,背后还有什么样的阴谋?当一日,他要在她和他拥有的一切做选择时,他该如何选择?当一日,她面临情与法的最终较量时,她的爱又该怎样继续?我将枪口抵在他的太阳穴上,片刻后,开始,移动枪口,经过他的额头,脸上,眉上,唇上,下巴,甚至还轻点了一下他的鼻子。这个男人的呼吸很均匀,毕竟在几个小时前,我们从有名无实的夫妻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并享受了一场畅快淋漓的鱼水之欢,但此刻,我觉得在床头微黄的灯光下,似乎比较适合谋杀亲夫。我把枪口继续下移,他的胸膛很光滑,很有力,我还没来得及遗忘他几个小时前压在我身上的重量,以及他得到满足后那柔化了的音调。他,当然不是普通的男人,我,也不是普通女人。确切地说,我们是敌对的双方,他是黑帮大哥,我却是卧底警察。我低头看了看这把枪,它并不是我的警官上司配给我的,而是身旁这个男人送给我的防身之物。枪口最后停留在他的下体,看着那突起的地方,我发现,就是他在睡梦中,我刚才的行为还是挑起了他的欲望,真的要杀他吗?真的会杀他吗?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好,所以,最后,我只是用手指虚划了一个扣动扳机的动作。我起身下床,将枪装进了睡衣口袋,一步一步向门口走去,就在我即将转动门扳手时,身后却响起了一个冷淡的声音:“这么晚了,你打算去哪里?”喜欢黑道故事的亲们请收藏!喜欢警察故事的亲们请收藏!喜欢悬疑言情的亲们请收藏!所有被爱或者正在爱人的亲们请收藏!-----------------------------------------------------推荐柳絮的新文《妖娆娘亲你真狂》楚悠然语录:逃避并非女子的最佳选择,选择勇敢地面对才能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男人生来是被用来改造的,就算是西门庆你也要将他改造成柳下惠,就算是唐僧你也要让他为你神魂颠倒。就算是杀人无数的暴君,你也要让他乖乖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傲天大陆,强者为尊,魔法师盛行,大家族羽家却出了个废物五小姐,成为所有人的笑柄,星魂斗转,神魂归位,凤凰涅槃以后,注定翱翔九天,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丹药宝器在手,神兽强者追随,携手那世间最至高无上的男人,笑看天下……
  •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Knitlandia
  • 起名通书

    起名通书

    本书详述了作者在中国第一个创立的入名策划识别成功系统“NISS”与品牌策划成功操作系统“BISS”,介绍了作者长期研究的十二生肖起名法、五格数理起名法、生辰五行起名法、意音翻译法、英文起名法等13种中英文起名方法。其中作者取各家之精华、去起名各法之缺陷而创立的“五维全息起名法”是中国最吉祥的命名法,本书提供了用此法为个人、企业、产品等起名、改名或进行标志设计的实例。讲解了《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与姓名吉祥传统文化研究成果。解说了中国20位著名人物的姓名来源故事以及名人的名字对其成长与成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