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100000017

第17章 魏书生:神坛上下皆寂寞(3)

特级教师于漪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她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一步步进入怪圈:照理应该是教什么,考什么,现在本末倒置,变成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抽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完全不承认生活的真实,拎出个句子硬要选择,学生当然无所适从。”她指出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四大弊病:第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清楚;第二,烦琐哲学在语文教学中泛滥;第三,严重地脱离实际;第四,语文教学中形而上学盛行。

事实上,中国现在的语文教学较之以历史,是一种退步。朱自清先生在回忆起春晖中学的任教生涯时这样说:这里的教师与学生,也没有什么界限。在一般学校里,师生之间往往隔开一无形界限,这是最足减少教育效力的事!学生对于教师,“敬鬼神而远之”;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样两橛的形势,如何说得到人格感化?如何说得到“造成健全人格”?这里的师生却没有这样情形。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校里只有协治会而没有自治会。感情既无隔阂,事务自然都开诚布公,无所用其躲闪。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又因能顺全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在则是:师者,一群技术工人争达标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但在高考指挥棒下,语文教师想不功利也难。

20年前成为教师的那天起,山东青岛市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王泽钊就嫌语文统编教材“课文没几篇有人文价值的”,而有的“简直就是在说谎”!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自编教材给学生授课。他自编的150万字的高中语文教材后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王泽钊的这套教材,出版者最初命名为《新语文——决胜高考》。王泽钊很不满意,要求把“决胜高考”4个字给去掉:“决胜高考,太狭隘了!”他反对把高考当做学习的惟一目标,认为“高考不过是雕虫小技”。

他教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很多学生视他为“最难忘的老师和最知心的朋友”,甚至有学生说“跟王老师的一年改变了我的一生”。但他从教18年换了4所公办学校,在最后一所公办学校组织的考核中因得票太低险些下岗,最后被领导“出于保护”降格使用。

王泽钊的学生、青岛早报记者刘承智回忆说,高三时,王老师曾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他们讲弗洛伊德:“你们如果要问我,高考考不考这方面内容?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不会考。你们如果要问我有没有用,我可以告诉你们,现在没用,将来可能会有用。”

王泽钊的《新语文》拿在手上有种沉甸甸的感觉。打开来看,有相当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鲁迅、茅盾、巴金、海明威、罗素、加缪、卡夫卡等现代中外文学大家也都一一在座,许多当代作家、诗人的作品也都能从中找到,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小波的《智慧与国学》、梁小斌的《中国,我把你的钥匙丢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北岛的《雨夜》等。此外,还有往届学生的优秀作文,甚至还有崔健的摇滚歌词《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因为学生喜欢”。

“学生需要有生命的文章,需要高品位的文章,需要有情趣的文章。”王泽钊说,“有报道说我是挑战现行教材,其实我没有挑战它的意思,我只是让它成为我的教材中的一部分。统编教材20多篇课文,很多学生拿到新书一个星期就翻完了,却要用一个学期来学,不是很可笑吗?”

王泽钊上课不拘一格。他带着学生去崂山风景区的水库上过课,暴风雨来临时他招呼学生站到窗户边看乌云怎样翻滚,“看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有没有胡说”。

2000年7月,王泽钊供职的最后一所公办学校实行竞争上岗,由老师之间相互投票,王泽钊得票很低。虽仍然担任高三的语文教师,但降格使用,每月扣奖金20元。“为了人的尊严”,王泽钊愤然辞职。

王泽钊辞职后,他所带的高二学生和家长多次找到学校,要求把王老师请回来。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有32个学生每逢星期天下午,就背着书包到王泽钊兼职的私立学校去补课,追随他整整一年。

王泽钊的“另类”和成都乡村女教师郭莎莎有几分相似。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王泽钊和郭莎莎只是一两粒发光的金砂,虽让人惊艳,但凭一己之力,最终难撼功利主义之洪流。

王泽钊和郭莎莎身上都具有对于教育最原始的热爱和冲动,这是中国教育最需要传承的,也是最早被遗忘的。

是作文,还是作孽

同样自编教材的,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只不过,他的教材没有公开发行,因为那是给儿子的专用教材。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是在上初中时辍学回家的。“与其让亚旗去受摧残,还不如高高兴兴地让他做点喜欢的事儿。”

郑渊洁给亚旗请了三位老师,教授数理化。郑渊洁自己捉刀上阵,客串语文老师。

在他眼里,中国教育对孩子最大的摧残就是语文教育,而其中尤甚的就是写作文。“写作文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老师却不让他们在写作文时天马行空地想象,只能按照老师制定的框框行文。”

郑渊洁的儿子不愿意写作文,他让郑渊洁为他捉刀代笔写作文。一向对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深恶痛绝的郑渊洁自然不会拒绝儿子的正当要求,于是他大笔一挥给儿子写了一篇自认为属于传世之作的作文。

没想到玩爽了电子游戏后的儿子,审完郑渊洁写的作文后说:“你这作文不行。”郑渊洁大吃一惊,问怎么不行?儿子说:“你这东西在我们老师那儿百分之百通不过。”郑渊洁说:“我不信,你们老师百分之百会说我的这篇作文好。”于是父子两个打了赌,赌注是如果儿子赢了郑渊洁必须真心实意写假条协助儿子罢课一个星期,如果郑渊洁赢了郑渊洁就获得了一年不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的权利。结果是儿子赢了,郑渊洁惨败。

老师在郑渊洁的作文上使用红笔只写了11个字:文章怎么可以这么写?重写!

郑渊洁面对自己的神来之笔被儿子的老师宣判死刑,感慨万千地说:“我今天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会成为作家了,就因为我有幸在已经会查字典的小学四年级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从此失学导致因祸得福没有惨遭语文教学的摧残。假设我一路上下来,多强的作家坯子也得被扼杀了,真后怕呀! ”

1999年出版的《黄冈考王》的语文高考参考书中收录了1998年高考中打了满分的一篇作文,全文如下:

战胜脆弱

冬雨中,我的车子孤零零地静默着,前面没有车篓,后面没有座。“爸,给我的车装个篓,还有座……”一个声音,伴着风雨声,远远地传来,我的泪,又涌上来了,爸不会给我做这些事情了,我的车子,将永远地空着,空着……

心情空落落的,我吃力地蹬着车。风雨抽打着我的脸,哦,风雨声,是否淹没了父亲远离的脚步声?我追赶着…… 当我浑身冰冷地走进家门,母亲正端上热气腾腾的饭,望着母亲的泪眼,我垂下了头。“妈,我……不想上学了。”我啜泣着。“什么?”母亲吃了一惊,看着我,手举起来,又沉重地垂下。“妈,对不起,自从父亲去世,我觉得干什么都没意义,上学还有什么意思!我本来和父亲讲好了,他要送我上大学,他答应的!”我扑到母亲怀里,痛哭起来,积聚多日的沉痛、失望……都泻出来。

“孩子,我们要坚强些。”母亲抚着我的头说,“还有我呢,咱们俩要好好过,看,我给你买了车篓和车架,装好了,你好好上学,以后我送你上大学!”我点了点头。

这一夜我想了很多,“就这么脆弱下去吗?”我在心里大声地问,“不!”回答我的是父亲的声音。我眼前又浮现出父亲送我上学、在我灰心的时候给我鼓励的情景:“别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他的话还在我耳畔,我怎么可以这么软弱地放弃?!

生活中的苦难是灾难,也是财富,要想把它变为财富,你必须战胜脆弱!我深味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时时鞭策那个脆弱的我,我必须战胜脆弱,勇敢地面对生活。

于是,我赶走所有的失意与彷徨,沿着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我又开始继续写作,又开始赶不及格的数学……

当我告诉母亲我的《守卫母亲》发表了,我的数学进步了,我要报考大学……我看见她开心地笑了,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已成了支撑生活的另一棵大树,坚韧而又坚强。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一题目,当年参加高考的众多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而实际的一项调查表明,那一年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考生父母遭遇不幸。这一值得庆幸的调查结果却暗示了另一个不幸:为了写出符合考官标准的“美文”,拿到高分考上大学,众多学生不惜编造了父母的死亡。不知那些盼儿盼女上大学的为人父母者,闻此事有何感想?

历年来,中国的学生在作文前要做的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猜主考意图以便“扣题”,而“跑题”是肯定不及格的,哪怕你的文字再好也无济于事。

一个中学生说,学校的老师是这样教他们的:以后再遇到像“责任”之类的作文,就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

而阅卷老师给这样的作文打满分,也仅仅是因为它符合预先设好的意向或套路。

《成都日报》载,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了一箩筐少年作家的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评委余秋雨说,一些“少年作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大、自傲、自负令人惊讶,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对人际关系的淡漠刻薄与这些娃娃们年纪不相符。此次大赛大多数学生作文感慨多于叙述,文风华而不实。

比赛评委之一、《美文》杂志少年版编辑部负责人王朝阳介绍,从征文的情况看,当代中学生知识结构片面,对知识掌握得残缺不全。

这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来源比较少,主要的获取方式是看卡通片;看国外的童话和科幻片,这些作品还是多年以前的,接受知识明显滞后;另外有一些知识来自零星的报刊报道。

第二,引用名人名言非常单调,如《敬畏自然》一文,不少学生引用的都是康德的同一句话,似乎没有读过康德的原文,都是转引的。

第三,当代中学生中基本没有“四大名著”的概念,其中有一篇《敬畏自然》,讲的是花果山恶性开发之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故事,是本次大奖赛8万件作品中唯一涉及《西游记》的作品。

第四,在8万件作品中,学生的引用以古典诗词、外国童话、鲁迅作品居多,居然找不到一句引用了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中学生对当代作家作品的阅读是脱节的,而不是同步;当代作家的作品似乎无法引起当代中学生的关注。这是当代中学生出了问题,还是当代的作家出了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直言不讳:“我们做过调查,全国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中小学生只占极少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有不少东西是很毁人的,孩子疲倦而去,疲倦而归。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学习理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韩寒宣称,他的辍学著书,是因他反感大多数教师,反感他们动辄请家长,“请家长无异揍人”,与其压抑在“揍人”的环境中,不如早早离开。

成都,辍学在家的古立坤,每天都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不断地写作。而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则是作品的“第一读者”。

古隆媛,古立坤的母亲,现年48岁,某新闻单位记者,与女儿相依为命,互相影响甚深。

古隆媛说:“我没那么高的愿望。生古立坤时,我36岁了,只盼着孩子健康就行。古立坤原来集体荣誉感很强,三年级时还参加了班长竞选。可后来她慢慢变得不合群了,不喜欢上学,不喜欢每篇课文都要背诵默写,甚至连标点也不能错。我当时准备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可走到半路上,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充分尊重女儿的感觉。后来孩子不想背课文时,我就以家长的身份给她签字,拿到学校交给老师。因为我认为应试教育扼杀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没有必要墨守成规。”

刚满13岁的邹琳虽不如韩寒、郭敬明一般星光耀目,但也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的文学怪才了。10岁时邹琳在江苏《少年文艺》发表童话小说《露茜梦游奇遇记》;11岁时,她获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其间,她又连获由《中华读书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二等奖,“中国少年作家杯”作文比赛二等奖。2002年11月、12月,邹琳创作的两部长篇武侠小说《踏莎行》和《少年英侠》又先后由香港明报出版有限公司明窗出版社出版,而这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于邹琳11岁的寒假和12岁的暑假。

尽管个人的成长道路和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在年纪轻轻时,就开始在文字写作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感叹:“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在接受刻板的语文教育,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把本该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搞得索然无味。”严家炎认为,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注意了如何生动活泼,如何引人入胜,那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在文学写作上露出惊人的才华。

背景提示

2003年4月17日的《南方周末》报道,由于不适应海外留学生和职业经理人严格的财务制度、与当地文化较量失败、志愿者畏难和内耗、内斗等原因,历时近4年的由志愿者组成的旨在为农村教育发展探索一种新模式的安徽省利辛县复兴学校归于失败,最后一批志愿者在黯然中离开。

但这所慈善学校的第一个志愿者也是创办者之一的北京大学毕业生殷永纯,至今仍在安徽农村,和复兴学校第一批的另外5名志愿者一道,继续他们所钟爱的农村教育事业。

“记住我们的教训,留给后来人。”这是复兴学校也是今天的复新学校第一批志愿者的心声。

同类推荐
  • 满洲源流考:满族历史(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满洲源流考:满族历史(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一部民族史地志,一共二十卷。体例近于方志,分部族、疆域、山川、国俗四门,历考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各类记载,以求辨明满洲历史、语言、地理、风俗源流。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谁来娶我的女儿

    谁来娶我的女儿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警高一丈

    警高一丈

    【这是一本正经的悬疑推理小说】【诚信文明法治和谐友善公正】
  • 佛说菩萨本业经

    佛说菩萨本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三国之摸金校尉的崛起

    诡三国之摸金校尉的崛起

    问鼎三国,成王败寇一念之间。宿命难违,九曜贯日,摸金校尉横空出世。上古神墓、豪杰新冢、奇诡的守墓人,勾勒成青史缝隙间的鬼影重重。试看摸金校尉搅动决定三国兴亡的九州龙脉。
  •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江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小说里的女配,还是个深爱男配的十八线女配,在剧情里压根就没露过脸的那种,但是随着她的加入,剧情似乎开始有了变化,她本想置身事外,但最后却发现无法与主线完全割裂开,她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与她息息相关。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道经

    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豹图

    天豹图

    《天豹图》十二卷四十回,有清代刊本,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书中写英雄除暴安良,又加上朝廷中忠奸斗争和英雄美女间的故事,颇能吸引读者。
  • 友石山人遗稿

    友石山人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穿越修仙文女配

    穿越修仙文女配

    话说不就是喜欢看修仙文嘛,何必让我去亲自体验一下呢,说什么看在你这么诚心拜读文章的奖励。穿越成自己看过的一本修仙文,还成了女配,清芷打算和女主搞好关系,避免原著中的下场。然而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原著,她与女主成为真正的姐妹,结识了身受重伤的老凤凰,先女主一步来到凤舞大陆,成了凤舞第一家族嫡系传人的师父……额头神秘的梅花敕文,未知的身世之谜,不知用处的神器丹域……事情到底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