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0400000013

第13章 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12)

那是个普通的东北屯子,大多是土坯房、篱笆墙式的农家院,而砖房又带门廊台阶的就是屯里的大户人家。张家屯子比较大,几百户人家数千人口中张姓是大姓,所以张中华家的位置就相当于族长了。出事那年张中华十七岁,在县城里读中学,事前他毫无思想准备。那年夏天他中学毕业,家里派人赶着骡子接他回屯,一路还是喜气洋洋的。

进屯时不断有本屯乡民打招呼:“少爷回来啦!”

“听说少爷毕业了。”

“少爷可是全屯第一个国中毕业生噢!”

从第一个打招呼开始,张中华就跳下了车,一路步行礼貌地回应:“回来了。”

“毕业了。”

“谢谢二大爷!”

等等。他身穿一身学生制服,头戴学生帽,在屯子里那些多是粗布衬裤的乡亲们中间显得很特别。

其间,也有乡亲对他说:“少爷,先给你道喜了,过两天喝你的喜酒啊!”

张中华也没多想,以为是祝贺他拿到了中学文凭。直到来到自家院门口,看见门前张灯结彩,大门两侧还贴着大红的喜字,他还挺新鲜地看了看,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进家门时,两个护院的家丁站在门边,一齐给他蹲安施礼:“少爷,给您道喜!”

这时,张中华才有些疑惑,便问了句:“家里有什么喜事儿?”

一家丁忙说:“咋地,少爷,您娶亲不给咱发两喜钱儿?”

另一家丁笑着说:“少爷您福气呀,娶了咱张家屯子一枝花儿啊!”

张家的房子在本屯就是大宅门了,也是四合院,进大门有座影壁,拐过去才能看见正房和厢房。张中华心里着急了,飞奔着往院里跑,刚到院心便大叫:“爸!妈!你们干啥呀?弄这大动静算啥事啊?”

他母亲先从堂屋出来,欣喜地上前扶着儿子在左右打量:“儿啊,文凭拿了?让娘看看!”

张中华仍大声问:“你们这是弄啥事?谁要娶亲啦?”

母亲轻轻拍打一下儿子,笑着说:“过年时给你提过呀,老那家姑娘那玉洁呗。”

张中华反问:“我答应了么?”

母亲仍满脸堆笑地说:“傻儿子,人家那姑娘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长得也美人胚子似的,配得上你哟。”

张中华还是问:“我答应过么?”

母亲乞求似的:“儿子,爹娘给你做主了,后天办事啊。”

张中华大叫:“这叫封建包办!我不干!”

堂屋里一声大吼:“放肆!”

随后,身穿长袍头戴瓜皮帽的父亲走出屋门,手指着张中华说:“你给我跪下!”

张中华不动,母亲就按着他身子。父亲再喊:“跪下!”

在母亲强按之下,张中华勉强跪了下来。

父亲站在屋门台阶上,胡子气得直抖,厉声又说:“你怎么地?这民国了咱们旗人的规矩就不讲啦?咱们和老那家门当户对,过门帖、放定都替你办了,吉日就是后天。你听着,不遵父母之命,你就是忤逆!”

张中华一下又站了起来,勇敢地说:“爸,我有我的自由,亲事我自己会定。”

父亲骂道:“自由个屁!你想当个全族的忤逆么?你要让我丢这个老脸吗?”

张中华倔犟地:“这个婚,我不结。”父亲气极了,抄起门旁的一把条扫抡起来就要打。

母亲忙上前阻拦,边说:“他爹,儿子刚到家,待会儿想明白了就好了。”又回头冲张中华说,“你回屋吧!瞧把你爹气成啥样了。”

张中华赌气地朝自己住房走去,只听父亲在身后骂着:“你敢抗婚,你敢目无尊长,我打断你的腿!”

当天下午,张中华想出门散心,意外地发现自家门道竟然站着四个身强力壮的家丁。他刚走到影壁前,四个门丁便站成一排挡住了路,领头的说:“少爷,对不住您了,老爷吩咐了,大婚之前您不能出院门。”

张中华说:“让开!”

四个家丁反而更齐心阻拦,领头的又说:“少爷,老爷出门时可说了,您要硬闯,让我们动手。”

张中华看看四位之强壮,便说:“我去看看我那两个中学同学,难道这也不行?”

家丁领头的又说:“行。少爷,老爷留话了,您要见谁让小的们去请。”

张中华只能说:“你们哪,就是老爷的奴才,不懂民主。成,你给我请去吧。”

两位同学来得挺快,都是与张中华年纪相仿的男生,也是学生装,只是对他的遭遇也没多少办法。坐到屋里好一会儿,同学好友皆无主张。

一个同学说:“中华,要不你先应了这门亲事,等以后社会变了再离婚呗。”

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不行不行。人家那玉洁怎么办?多少人家提亲老那家都没答应,听说是玉洁姑娘看上中华啦,懂吗?”

那同学也不同意:“再怎么也是封建包办哪,中华在学校就是反封建的带头人哪!”

另一个同学就又问:“咱屯里没人不听父母的,你让中华反抗到底还要不要家啦?”

听了半天,张中华眉头紧锁,终于开口:“你们别说了。我想好了,我绝不向封建屈服。这样吧,麻烦哥俩帮个忙,帮我再找点现钱来,算我借的。”

两同学都吃惊了,忙问:“中华,你要干啥?”

张中华镇定地说:“逃婚。”

一个同学问:“逃婚?你们家护院的一大群家丁,你逃得了?”

张中华道:“我有我的办法。两位兄弟,我想进关到北京去上学,手里有点钱,就是这些年压岁钱和我娘给的。可不知道要躲到哪年哪月回来,钱总得多带点儿,二位能帮忙吗?”

另一同学有些激动就说:“啥话呀,中华,我有的都拿给你。你这是革命啊!我佩服你!”

张中华便说:“好。明天晚上一定送来,我夜里就走。”

两个同学一齐说:“成。”

想了一下,张中华又说:“再麻烦你们一件事儿。请你们到老那家见一下那玉洁,就说我实在不想结婚,让她说服她爹妈退亲吧。”

两同学又说:“好,我们办。”

一同学又问:“明天晚上我们来,你爹娘不会多心吧?”

张中华笑笑:“他们住后院,睡得早。门口那边我会先交代好的,进人没事儿,就是不让我出去呗。”

第二天夜晚,宅院里一片寂静,只有张中华的房间还亮着灯。三个身穿学生制服的人走进了院内,其中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响了房门。

房门开了,张中华说:“进来吧。”

三个人鱼贯而入,灯下一看,张中华一惊:“你是?”

第三个同学脱下学生帽,一条乌黑的大辫子落在脑后,原来是个俊俏的姑娘。一个同学马上解释:“中华,她非要见你一面,我们拗不过她呀。”

姑娘一言不发,目光呆呆地望着张中华,泪水渐渐涌现在眼眶里。

另一同学见状,忙对张中华说:“这是那玉洁呀,中华,你应该认识啊。不穿这身衣裳,能进你们家门吗?”

张中华愕然,目光下垂片刻又抬起脸对姑娘说:“姑娘,别封建到底,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泪水终于从玉洁眼中淌了下来,她仍不说什么话,盘起发辫,重新戴上学生帽,从怀里摸出一张纸,双手递给张中华后,转身跑出了房门,直奔院门而去。张中华展开信纸,只是三个娟秀的楷书:“我等你。”

夜静更深,张中华翻墙出了自家宅院,从此远走他乡、浪迹天涯……

在张中华的讲述中,我父亲听得兴奋入迷,刘惠华的眼眶中泛出泪花,而我奶奶有时却叹口气、摇摇头。

讲到最后,张中华懊丧地说:“本来我以为躲到北京来读书就没事儿了,没想到现在我堂叔会带人追到北京来。唉,他在东北军里当差也就算了,为什么要管我们家的事呢?”

这时,我奶奶才开口说:“当年你父亲的要求,要按老律儿说并不算过分。就说咱北京吧,旗人里头结婚的,办喜事儿以前男女没见过面的也多了去了。”

惠华不满意了:“二姨,您怎么还帮着他们家那帮老封建说话呢?”

我父亲也追随表姐说:“妈,张大哥反抗的对,追求民主自由么!”

我奶奶便问:“好啦,想想这件事今后怎么办吧?”

我父亲马上说:“好办哪!张大哥别回去了,跟我住呗。”

惠华说:“躲几天可以,长了恐怕也不是个事儿。北洋系里头,东北军阀张作霖正在得势,东北军仗着有日本人撑腰在北京都没人敢惹。中华他堂叔能放过他?”

我父亲突然想到:“哎,找你爸呀!粤海刘家不是也有势力么?”

惠华挺丧气地:“我们家的房子都快卖完了,还势力呢?再说,我爸信佛可同样是守旧。我要把中华带家去,他以为我怎么着了,还不得把我们轰出来?”

于是,我奶奶问张中华:“他张大哥,你怎么个想法?我们家这儿地方虽小,让你长住也没啥困难。只是你那当军官的堂叔,他会不会……”

张中华一举手,叫声:“二姨,您别说了。”

我奶奶就住了嘴,等他拿主意。只见张中华从身背的书包里,拿出一本当年的《新青年》,翻到某一页,这才说:“我们北大老师***先生在《庶民的胜利》这篇文章有几句话,今天我觉得就是对我说的。你们听听!”

接着,他手捧那本杂志,认真地读道:“***先生说,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经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

听到此,惠华先赞道:“说得真对!你们北大老师就是有水平。”

我父亲也说:“张大哥,你说这位老师真有点神,跟劝你一样。那他能给你指条路吗?”

受到鼓励,张中华情绪振作起来,指着那本杂志说:“能啊!你们看,***先生又说了。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惠华就问:“你要去当劳工?”张中华回答:“我要南下,去寻找孙中山先生。”

惠华立即表示:“那我跟你走!”

我奶奶马上制止:“惠华,你胡说什么!他是男人,可以去闯闯。你是没出阁的闺女,那不是让你父母丢尽了脸?”

张中华也劝道:“惠华,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但是我已经把北京看成我的家乡了。你放心吧,军阀横行的日子长不了,三两年后我一定重回北京。”

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在战乱年代就像个逃难者集散地,有钱的没钱的人登车时都是带着大箱大包的东西,就像是举家搬迁一样。在人群中,张中华似乎鹤立鸡群,仍是灰布长衫,仍是红色的毛线围巾,只是身背一个学生书包。一起站在车厢门旁的刘惠华依然是学生裙装,亭亭玉立,引人注目。离别时刻,似乎反而欲言又止,却又万语涌心。

张中华说:“回吧,惠华,你多保重。”惠华低头不语,眼睛湿润了。

张中华又说:“一切都会变好。别为我担心。回吧!”刘惠华仰起脸,凝视着心爱的人,只说出一句话:“给我写信。”

铁路员工开始摇铃铛,并喊:“开车啦!要开车啦!”

张中华伸出手:“再见!”刘惠华两只手一齐握住了他的手,低下头强忍悲伤。火车鸣笛了!张中华跳上车厢门时,火车便开始行驶。驶出几十米,张中华仍挥手喊:“惠华,保重!”

刘惠华先跑了两步,也挥手,又站定,流着泪喃喃地说:“我,等你。”

十二、

自打张中华被迫南下逃亡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刘惠华到我奶奶家里来,我父亲总会这样问:“表姐,张大哥有消息么?”

开始惠华用“到处打仗邮局恐怕不正常”或“他可能还没见到孙中山没找到工作”等话宽慰我父亲也宽慰自己。

一年过去,两年过去,张中华仍是渺无音讯。我父亲偶然再提起张大哥,惠华就懊恼地说:“别提他了!爱死爱活都是他自己作的。”

张中华走后的第二年,刘惠华师范专科毕了业,遵照父亲刘德绪的要求,她到父亲开办的孤儿学校里当了一名不拿薪水的教师。我父亲已经在辅仁中学读高中了,假期里表姐让他到孤儿学校去帮忙,他也就短暂地当过义务的教师。

只有到过那种学校,我父亲才明白表姐惠华为什么会听从父亲的安排。学校设在城外一座因战乱而废弃的破庙里,学生是几十个来自北方各省的孤儿或弃儿,而真正的教师只有刘惠华和另一位女同学,照顾学生们生活吃住的是刘德绪出钱雇来的两个农村大妈。我父亲跟着表姐到孤儿学校那天,大姨夫刘德绪也在百忙中到校,并且亲自给孤儿们训话。所谓教室就是小庙破归的大殿,观音像前摆着一排排农村木匠们做的桌凳,年纪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的几十个男女孤儿坐在座位上,虽然都换上了刘德绪给买的衣裳,但黝黑的肤色、脏乱的头发以及仍显呆滞惊恐的表情,证明他们不是正规学校的学童。

开课前,刘德绪情绪高昂地站在观音像前,声音洪亮地说:“慈悲能够救世,看破才有机缘。孩子们,不要管外面的乱相,也不必理会世人的杂说。你们失去了父母,但是心中有佛祖,身边有善人,将来必定有出息!今天,又一位善者来到咱们学校,给你们讲文学。这位就是辅仁中学的陈君安,欢迎!”

于是,在孩子们的一片掌声中,我父亲走到了台前。

他朝孩子们深鞠一躬,站直身子后也学着姨夫的样儿大声开讲:“同学们,我先给你们鞠一躬,是因为敬佩你们在这样年代、在失去亲人之后,还能勇敢地坐在教室里听讲上课。正像刚才刘德绪先生说的,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出息!”

又是掌声,连他大姨夫和表姐也在拍手喝彩。

可能受到鼓动,我父亲便激动地问:“同学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正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这些苦难中成长的孩子们,你们应当信仰什么呢?”完全出乎我父亲预料之外,只见几十个孤儿一齐低头合掌,同声共诵:“阿弥陀佛!”

刘德绪、刘惠华亦合掌,念道:“阿弥陀佛。”

只有我父亲傻傻地站在观音像前,忍了又忍,才张嘴说:“三民主义救中国。”惠华一抬手:“安表弟,讲课吧。”

讲完课回家之后,我父亲就问我奶奶:“妈,太奇怪了。原来惠华姐思想多进步哇,怎么现在好像也跟大姨夫信了佛教似的。她怎么啦?”

我奶奶叹口气,摇着头说:“唉!真正伤了心的女人啊。你表姐呀,她是太痴情了,那个心哪没地方放了,信佛也是个归宿。”

我父亲似乎懂了,便愤愤地说:“都怪那个张大哥,说两三年就回来,怎么音信全无呢?”

我奶奶又是一声叹息:“唉呀!到处兵荒马乱的,他能逃出去活下来就不错。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呀!”

我父亲又劝我奶奶:“不会不会。张大哥多聪明啊,他们家那些老封建都逮不住他,也说不定他是想在外头混出个人样儿来吧。”

我奶奶想想,忽然说:“明儿个我们去趟你大姨家,我看惠华的事不能拖着了,她都是二十四五岁的老姑娘啦!”

我父亲却心存疑虑:“表姐恐怕还在等张大哥吧?”

同类推荐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 诗札记

    诗札记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新颖最新随笔。既有对诗歌的精彩简析,也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更有对李金发、邵洵美、戴望舒、冯至、穆旦、牛汉、于坚等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人生命运的喟叹。文字有深度,有情感,张弛有致,体现了作者丰润的写作才情和谨严的学术品质。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热门推荐
  • 幻灭二世

    幻灭二世

    紫光为了残废的紫藤更快乐生活,就陪着她一起玩网游。紫光是个菜鸟,超级菜鸟的菜鸟。但就是这样一个超级菜鸟把整个游戏搞的天翻地覆,同时他的人生也开始……
  • 玄幻烟云

    玄幻烟云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时间不停,幻想不息!本书将描述一个由多种职业,元师、魔法师、魂师、炼体者、修真者等等,争奇斗艳、多彩纷呈的世界!
  • 总裁的契约情人:女法医侦探

    总裁的契约情人:女法医侦探

    天赋异禀的夏菡,从小就梦想成为女神探,推理能力堪比福尔摩斯,无奈天生结巴,无法考取警官学校,只得改学法医。家人不希望她一直同尸体打交道,硬逼着她去相亲。一次偶然的机遇,她的相亲对象是警界高级长官裴肃,彼此了解后,她成为他的契约情人,应付他催婚的家长;他让她成为他们区的直属法医,私下里协助破案。………………国际刑警李俊楠,外籍发明家巴充,武界神偷上官鸿,日籍黑道头目百里空……,优秀男士不断聚集在夏菡身边,护花使者的裴肃能否抱的美人归?情商低的夏菡能否找到愿意真心爱她,守护她一辈子的如意郎君?敬请期待……【读者群号:254485202】
  •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充满了劣根性,曰:天地不仁。熟知天地之仁,方才大仁。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何以怪天?天道起大劫,圣人也不能脱俗,苦苦的挣扎是人的错,还是天道之错?本书来为你解答。
  • 飘(下)

    飘(下)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民国

    民国

    本书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并且在她的笔下也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
  • 释迦如来应化录

    释迦如来应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负能量,当你状态不佳时就很容易让负能量入侵,这就是你需要修炼的时候,要尽量缩短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的时间。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
  • A Kiss and a Promise

    A Kiss and a Promise

    Once, Judith Sommerville and Alexis Vasilis were engaged. But that was a long time ago, and when Judith takes the position of caretaker to Alexis' young nephew, she believes their past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her job. But Alexis has different plans. Even though their relationship has been over for years, he still wants Judith--and his kisses fill her with raging desire. But marriage is no longer on the table--or i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