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600000004

第4章 开国:六边形合力驱动的时代(3)

施琅原本是郑成功的部将,但是因为郑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使他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他无奈之际向清朝投降,但因为他的身份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受到重用。是康熙发现了他,并且对他给予支持,在他处境比较艰难的时候康熙几次施以援手。在康熙的谋划下,他才能够施展才华,建立赫赫的战功。

施琅被康熙重用之后,本来打算马上发兵攻打台湾。正当施琅雄心勃勃地筹备此事时,康熙却下令撤水师,召施琅入京任内大臣,不再议武力征台。康熙这样做主要是迫于形势,而不是对施琅一意罢贬。因为主抚派在当时占了上风,而且部分大臣对施琅不信任。当时对施琅的不利因素比较多:他不仅是郑成功的旧部,而且曾经前后两次率兵征台未果,还损兵折将。当时清统治集团对明郑降将多不信任,曾下令把这些降清士兵官员迁往内地各省安插,对施琅当然也不可能例外。

当时清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其他的国内大事上,所以康熙也只好下令撤兵。施琅一再表示应该出兵,他的观点引起了反对派的注意。出于对他的保护,康熙召施琅入京。施琅到北京后,康熙任命他为内大臣,并撤福建水师,不再议征台之事。表面上看,停议征台对施琅是贬,但实际上施琅从福建水师提督调任内大臣,则贬中有褒。康熙通过这次人事调动,把施琅从争议的风口浪尖上调离,准备在适当时机再委以重任,更是对他的保护。

在帮助他躲过非议之后,康熙再次起用施琅,表现出了对他的器重。1681年,清朝、郑氏集团双方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事件。这一年郑经去世,郑克塽继位,郑氏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而清方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这是施琅复出的契机。康熙深知平台不是一件易事,早在康熙十七年他就要姚启圣等遴选福建水师提督,条件“非才略优长,谙练军事不可”。

据此,姚启圣就力荐施琅。但此次重新起用施琅却与施琅的同乡大学士李光地很有关系。据《清史稿》所记,康熙曾先后两次就福建水师提督人选事征求过李光地的意见。第一次李答以施琅“海上路熟,海上事他亦知得详细,海贼甚畏之”。第二次康熙就“命将”问题又一次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计量起来还是施琅”。理由是施琅是“海上世仇,其心可保。又熟悉海上情形,其人还有谋略,为海上所畏”。在李光地的力荐下,几乎没有经过太多周折,康熙便谕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他赞扬施琅熟悉彼处地形、海寇情形,要“克期统领舟师进取澎湖、台湾”,并认为如果不派遣施琅去,“台湾所不能定”。施琅离京赴任前,康熙又语重心长地说:“尔至地方当与文武各官同心协力,以靖海疆。海氛一日,则民生一日不宁。尔当相机进取,以副朕委任至意。”

为了保证施琅能够顺利用兵,康熙对他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信任,同意让施琅一人负责对台军事。历史上许多失败的战例,不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发生,而是在将领之间互相掣肘,贻误战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施琅一到厦门,立即上疏要求专征台湾,即军事指挥由他独自决策。康熙对此比较认可,但是出于对施琅的保护,他第一次没有同意。在施琅再次上疏之后,康熙为了杜绝大臣们的反对意见,有意地把施琅的意见交大臣讨论。大学士明珠明白康熙的心意,表示赞成施琅的意见。有明珠的附和,康熙帝立即表示同意明珠意见,下令“施琅相机自行进剿”。

康熙批准“专征”之后,施琅大受鼓舞。由于康熙的支持,施琅在攻占澎湖、招抚台湾时,进展便比较顺利。施琅不但军事指挥得当,而且招抚郑氏集团,采取的策略也十分高明,没有掺杂半点报私仇的杂念。当一些部众劝他对郑部“急扑灭之,以雪前仇”时,他说:“吾此行上为国下归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为有?”施琅此举,尽可能地团结了郑氏集团。可以说正是康熙对他的信任与厚待,才让一个原本怀着血海深仇的施琅,变成了一个不计个人私怨、以大局为重的施琅。

康熙对施琅的信任没有白费,正是因为他的信任,让施琅觉得遇到了真正能够赏识自己的明主,于是施琅也忠心回报。在康熙的鼓励、保护、信任下,1683年6月,施琅奉命率水师两万余人,战船两百余艘,自铜山(今福建东山)出发,进击台、彭,经过几天奋战,大败澎湖守军,郑军主力悉数被歼。施琅占据澎湖,居高临下,对郑军实行招抚。郑克塽见大势已去,遂同意归附清廷,实行和平统一。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在清初是一件大事,施琅为此立了大功。康熙把台湾的归附看成是施琅为清朝“扫数十年不庭之巨寇,扩数千里未辟之遐封”。他在施琅封侯的“制诰”中称赞他“矢心报国,大展壮猷,筹划周详,布置允当,建兹伟伐,宜沛殊恩”。

康熙的信任,换来施琅的忠诚,这在清朝的人才攻略中,是绝对值得书写的一页。在几十年间,满人能够从偏处一隅变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这种信任与忠诚的双向交流是其制胜的法宝。

攻身与攻心:“头发的故事”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过,在清朝初年,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番景象,那就是在攻城、攻心之外,还有一种战术,那就是“攻身”。

什么是“攻身”?这就要联系到北方的一种习俗了。北方有些地区有一个习俗,在农历正月里是不能理发(剃头)的,否则会对自己的舅舅不利。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习俗实际上包含着几百年前一段惊天动地的“攻身”隐情?

这场“攻身”战,就是清初历史上著名的“剃发”故事。

攻身即是攻心

孔子曾经对学生们说过:“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可能都要披散头发,衣服向左开衩,变成野蛮人。”在孔子的心里,野蛮人除了其不懂“礼乐”之外,其发型更是一个明显标志。

古代的读书人,很多都是读着孔孟之书成长的,因而孔子的这种“发型标志”观点自然也就被他们广泛接受。在他们看来,少数民族的发型和衣着与中原不同,只能用中原的文明来教化他们,而不能被他们所同化。

但是,一旦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变成了中原的统治者,也许形势就会逆转。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逆转就发生在清朝,清朝对全中国最大的一个影响,可能也就是“剃发”。

早在建国时期,清朝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用本民族的习俗来同化投降者的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心理、价值观方面。

顺治元年,多尔衮护送年幼的顺治皇帝进入紫禁城称帝的时候,因为中国的大部分领土还不在清朝的控制之中,所以多尔衮就颁发过一道诏书,明确宣布“文臣衣冠暂从明制”。这道诏书的意思,就是要打消汉人心中“发型标志”的民族观的顾虑。多尔衮想在汉人面前摆出大度、宽容的姿态,告诉汉人不必和满人一样剃发。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十分高明的。但是仅仅一年之后,随着清兵势如破竹般击溃李自成、横扫江南消灭明王朝的主要抵抗力量之后,由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小皇帝顺治颁发了《薙发诏书》。

如果冷静地看,剃发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发型代表不了什么,如果强行要求剃发,不但会表现出统治者的狭隘,而且会让广大的汉人觉得这是用满人的习俗强加给汉人。但是从清朝高层统治者的角度看来,却不是这样。在当时,虽然清朝军队所向披靡,但是抵抗的力量却并未平息,而且很多地方性的抵抗都是由怀有强烈民族情绪的士大夫组织的,他们反对清朝的一个原因,就是所谓的“发型标志”。

因而多尔衮打算从头发入手,通过剃发来考验广大疆域内民众的臣服程度,还要用剃发这一形式向普通百姓灌输改朝换代的直观感受,更是要以此挫败传统的儒家学说,使万千民众彻底臣服。头发竟然承载了这么多沉重的信息,那么剃还是不剃,就不是一个个人卫生和审美的问题,而是上升到民族感情、价值观与政治立场的大问题了。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初五日,在接到攻占南京的捷报之时,多尔衮马上遣使命令在江南前线的总指挥豫亲王多铎进行剃发工作。还明确表示“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多尔衮还向礼部颁布诏令,要求“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要求礼部通告全国军民剃发。规定实行期限,自布告之日起,京城内外限于十日内,各地方也要在通令到达后的十日内“尽行剃发”,还规定了违反这一命令的惩治办法。多尔衮在命令中严厉地说:“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这完全就是把剃发这一习惯问题上升到政治立场的层次,要把满人的习俗强行推广到全国,并且用剃发来征服人心。

可以说在这场剃发闹剧中,对头发的攻打,不亚于在战场上对一座重要城池的攻打,因为这道命令执行与否、成功与否,将直接说明清朝统治是否稳固。这也难怪多尔衮如此急躁、如此暴戾了。

在多尔衮下令给多铎之后,投降多铎的南明官员钱谦益劝告说:“吴地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毋须再烦兵锋大举。”钱谦益此话水分不是太大。各地乡绅为了自保,纷纷在城墙上大书“顺民”二字。钱谦益与各地乡绅的信中也称大清“名正言顺,天与人归”。尤其是对扬州十日的恐惧,一向生活安逸的江南人民在心理上确实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开始认真思考顽强抵抗后的毁灭后果。

偏偏就在此时,清廷下了剃发令。本来,在1645年六月,清豫王多铎还下过一道命令:“剃头一事,本国相治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可以说,多铎的命令给江南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多尔衮却下令所有汉人都必须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攻身引发的攻城

剃发令一下,不但天下哗然,那些抱着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操守的读书人,更是充满了抵触情绪。但是清朝统治者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为了保证推行剃发令能够执行到底,以多尔衮为代表的高层下令,对起义反抗的义军进行武力镇压,这种镇压,还伴随着抢掠和血腥屠戮,以及杀人立威。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1

    大唐王朝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平实严谨说历史,轻松幽默神吐槽,一本保证让你爱上“历史”的超级畅销书!本书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一直讲述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这是一段清朝末年清政府大梦初醒想要救亡图存却最终失败的历史,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和通俗易懂的范例向读者解读了清朝为什么注定会走向灭亡。李鸿章为什么要背负骂名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信息传递被阻塞?为什么经过洋务运动“包装”过的清政府在外敌入侵面前仍然不堪一击?这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 霸世傲歌

    霸世傲歌

    大汉中平六年,历时五年之久的黄巾之乱终于平靖,九月先帝棺入帝陵,新帝荣登大宝,改元初平,宇内齐贺。也就在这一年,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去世,享年四百三十九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落幕的开始;沛国谯县曹孟德刺董不中,逃归故里结党募兵;富春孙文台砺剑江东,以猛虎之名登上历史舞台;幽州涿县刘玄德寄在昔日同门公孙瓒篱下,潜龙于渊……也就在这一年,王允王子师官拜司徒,位列三公,显赫一时……也就在这一年,一个来自于异世界的灵魂,附在了王允收留的一个孤儿身上……
  • 大宋风雨情

    大宋风雨情

    主人翁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上演了一幕跨越时空的爱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 谁述天下我为王

    谁述天下我为王

    雪崩之后,穿越大唐,谁为天下,我为王!!!重回大唐,争霸天下天宝五载,大唐建国已过百年,经历的近数十年的治国,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惫了,自从他册封了杨氏为贵妃后,他的心思也渐渐地离开了枯燥而繁琐的朝政。欢歌慢舞凝丝,舞榭歌台催泪......
热门推荐
  •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习惯的好坏,好习惯能将你带入天堂,坏习惯也能将你送入地狱。既然习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利于个人前途的习惯就变得愈益重要。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消除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事,所以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慢慢地来改变自己的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你的不良习惯》从仪表、心态、处世、生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改变人生、取得成功的目的。
  • 双圣镇神荒

    双圣镇神荒

    李小天,一个小山村的普通穷小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家庭。本来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就这样快乐的生活在这里,直到有一天有人问他,你的前程在哪里?从那以后,李小天便开始了他的追寻前程之旅。
  • 妖孽宝宝不好惹

    妖孽宝宝不好惹

    宝宝不好惹,更可况这个宝宝是个妖孽级的魔王。这是一个大魔王的故事……
  • 若是蝴蝶会哭泣

    若是蝴蝶会哭泣

    她,本是平凡女子,却一次又一次流落异地,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似乎都与她有关,这厄运就那么无法逃开吗?所有这一切种种安排,可有她的一丝意愿?他,一袭月白衣衫,本是杀手,却在与她的第一次邂逅中便有了一生一世的承诺,而后,依旧是背叛。他,是那里的王爷,是地下的皇帝,依旧为她倾心,可最后,为什么会对她的死活不管不顾?不是爱过吗?在这恩怨情仇交织的地方,她又该走向何方?
  •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在神与人之战后,萌学园或者说是魔法世界恢复了和平,但在神界,一场巨大的阴谋以及战争慢慢袭来。萌学园的萌骑士幻之星、炎之星、十之星、月之星、梦之星加上在神界的智之星会在神界激起怎样的火花呢……
  • 萧公子,别来无恙

    萧公子,别来无恙

    看了本小说就穿越了,这年头穿越竟也能当饭吃。白薇发誓以后再也不乱穿越了,这次打了板子是轻,其次丢了性命是重,最后……晚节不保是大啊!###########萧然,传说九越皇帝最神秘的第九子,才貌双全,无人能及。因九越战败给尚元而沦为公主男宠,最后焚身与一场大火之中。白薇,尚元镇国将军之女,曾政治联姻九越,因其哥哥凯旋而归身中奇毒而不得不动用故人所赠沾蘑草而命陨后母之手。当穿越遇到重生,原就政治联姻的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娇妻太磨人,冷漠公子开启三十六计引妻入怀模式,把她撩得不要不要的。
  • 不败魂

    不败魂

    青莞月:且看我在这世界里如何一步一步变的强大百里倾城:且看我如何在这世界里收获一个一步一步变强大的媳妇儿青莞月:请您闭嘴百里倾城:我不要,我就要媳妇儿亲亲抱抱举高高……
  • 假面追踪

    假面追踪

    明洪武十三年,仲秋。桂林城内外到处飘着浓郁的桂花香味时,唯有桂林府衙大门两边兵丁林立,恶犬横行,一片阴森恐怖。这天辰时,几顶大轿被前呼后拥抬出府衙,门前一直站立恭候了许久的陈俊,立刻弯腰弓背屈膝抱拳虔诚地喊:“王爷一路走好!”缓缓行走在正中的朱红大轿突然在他身边停下了,轿帘掀开,霸气的靖江王朱守谦此刻一脸怨容,说:“陈俊,你随我几年忠心耿耿,此次皇上贬我去云南边关你却执意不再随我前行,知道你恋恋不舍的是磨穿那块风水宝地,今日赠你一剑,做个留念吧。”说罢,轿帘重新落下,两个人,仿佛站在两个世界里。
  • 快穿,这个宿主有点飞

    快穿,这个宿主有点飞

    宁欢死了,变成鬼浪了多年终于决定去做一个好人。只是怎么肥事啊小老弟Σ(っ°Д°;)っ?我都说了我是个好人你非不信!!!路人甲:快快快,溜了溜了,妖女来了!!!宁欢:……路人乙:我叫你姑奶奶成不?求求你行行好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宁欢:……(我只是要帮你啊,我都说了我是个好人。)有人对她说,做个荡漾的反派吧~宁欢:……(想做好人就那么难吗?(怒`Д?怒))#这是一个以做好人为目标,结果不小心浪过头成了反派的凄惨故事。#走剧情,慎入!!!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

    能言善辩的口才,妙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增添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骋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