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600000003

第3章 开国:六边形合力驱动的时代(2)

李自成在当年的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明朝的末代君主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宣告灭亡;李自成的统治也不过维持了短短的四十二天,就因为在四月二十二日兵败山海关而不得不撤退,四月三十日就匆匆逃离北京,开始了最后的流亡;同时,清军从四月九日自沈阳出发,一路长驱直入,在五月二日进入北京并宣告称帝。

清军入关这个影响到当时三方局势的大事件,历来都被认为是吴三桂引狼入室、卖国求荣的结果,可是如果吴三桂不投降,清军难道就进不了关,李自成就不会失败吗?

我们看到的是,清军入关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无论是打击李自成农民军,还是扫荡明朝残余势力,都表现出摧枯拉朽的气势。如果清军只是侥幸靠着吴三桂的投降才“捡起”了明朝皇帝失落的玉玺,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够横扫关内统一中国呢?

既然吴三桂的立场对历史的进程没有什么重大影响,为什么他还要甘愿背上“汉奸”的罪名投降多尔衮?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东的将领们,如袁崇焕、祖大寿,都成为明朝中央党争的牺牲品,袁崇焕甚至被凌迟处死,这种现实让吴三桂对明朝政府有些灰心。

另一方面,因为兵败而投降清朝的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父,吴三桂本人也出身于辽东祖氏军事集团,无论从血统上还是出身上,吴三桂与祖大寿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吴三桂对清朝的政策也比较了解,知道清朝十分优待那些有才能的汉人,无论是自愿投靠还是被迫投降,清朝统治者都能予以重用。

实际上,清朝曾先后几次对吴三桂进行过策反工作,但都被吴三桂拒绝。可见,吴三桂并不是那种不知廉耻卖国求荣的阴险小人。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也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未来。当时他的前途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马上投降李自成,二是出关投降清朝,三是依靠兵力自保。

当时,从北京到山海关一带的明军将领都投降了李自成,所以吴三桂如果要依靠兵力自保或者和明朝的残余力量联络,是最不可能的选择。而投降清朝对吴三桂来说,大门是永远对他敞开的。不过,他选择的是先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明朝的几千名官员都投降了,其中还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李自成对吴三桂也十分看重,当时吴手下的将士已经十四个月没有军饷,生活十分困难,而李自成招降吴三桂的时候,就率先派人对他的部队进行了犒赏,并且发放了粮饷,所以他马上和李自成达成共识,愿意投降。

可惜好景不长,李自成入北京不久就对明朝官员没收家产、追缴赃款,很多官员身受酷刑甚至被折磨至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被严刑拷打。这个消息传到吴三桂耳中,他十分气愤,于是秘密率兵返回山海关,准备向李自成报复。但他背叛李自成,马上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命运。南边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北边是清军,凭他的实力无法和这两支力量抗衡,于是吴三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清朝。不过他当时是有所保留的,他与多尔衮进行接洽的时候,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请求清军帮助他报国恨家仇,剿灭农民军,而且要求多尔衮入关之后,辅佐明朝的皇太子登基,并且不允许清军从山海关入关。

多尔衮对此满口应承,并且马上派兵在山海关附近和吴三桂联手击败了李自成。随后,清军马上大举入关占领了北京,可是多尔衮并没有遵守先前的诺言拥立明朝太子登基,反而把清朝的小皇帝顺治搬到北京君临天下。吴三桂与多尔衮订立的契约是秘而不宣的,所以吴三桂吃了一个大亏,反而是他引清军入关这一事实让他背上了“汉奸”的罪名。

从吴三桂本人来说,他在明朝灭亡之后,先降李自成,后投靠清朝,都是迫于形势。可是,他却被多尔衮蒙骗,恢复明朝江山的愿望没有达到,自己还落得一个“汉奸”的罪名。更可悲的是,他的投降对清朝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他的投降举动没有对历史产生任何有效的影响,只是让清军入关更为顺利。

回过头来看,吴三桂之所以要投降清朝,一来是因为他自己要争取生存的权利,二来是明朝已经无力回天,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替他报国恨家仇的力量,所以他只能把清军作为合作者。作为合作者,多尔衮依靠当时的形势利用了吴三桂,但是并没有给予吴三桂他所承诺的那些条件,反而继续欺骗吴三桂,最后无法扭转局势的吴三桂只好任由多尔衮摆布。

就在这三对关系的相互作用之下,明朝灭亡了,清朝建立了。如果没有皇太极设计杀掉袁崇焕,那么明朝的边患也许不会那么严重,如果边患没有那么严重,也许明朝会有更多的力量来应付李自成的起义军,那么明朝也许就不会灭亡,如果明朝不灭亡,那么吴三桂就无法以一个总兵的身份引来清军入关。

这三组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的走向。

决战岂止在中原:清初的人才攻略

只要回顾一下清朝开国、入关、平定天下的历程,就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不只是那个六边形合力驱动的时代中的幸存者,也不只是依靠武力取得天下的有勇无谋之人。相反,他们深深知道,如果要统一天下,要维持统治的长久,不能仅仅靠兵强马壮,还要有为之出谋划策的军师、为之治国安民的官员、为之教化百姓的夫子。

这就是清初的人才攻略。这个攻略在努尔哈赤的时代,还没有开始,这并不是说努尔哈赤不懂这一点,而是努尔哈赤的时候不可能实施这个人才攻略。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清朝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保存自己,在辽东站稳脚跟的方面上。所以,笼络人才、用人才来实现高水平的统治,要从皇太极时代开始。

倡导文治的明君

皇太极是清朝从建国到逐鹿中原、统治天下最为关键的人物。他不但设计好了入关战胜明朝的方案,还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且对人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在皇太极即位之后,就针对努尔哈赤时的一些统治失误,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整。具体针对人才的,就是对汉人官员和汉人儒生的一些政策。

在当时的后金政权内部,官员主要就是满族和汉族两个民族。而努尔哈赤以满族人为核心,对汉族官员不大重视。在努尔哈赤统治的时期,汉官原本是要从属于满洲大臣的,他们自己有马不能骑,自己有牲畜不能用,自己有田也不能耕,私人的财产受到极大的限制。最不近人情的就是汉人官员病故,他的妻子就要给贝勒家为奴。

这种政策,让很多汉人官员十分不满。皇太极知道,如果要维持这一政策,自己的统治肯定不稳固,因为自己不能总是在辽东地区,还要向中原发展,而进入中原就要依靠汉人。所以,他制定了优待汉官的方针,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

为了表示优待,皇太极对归降的汉官赐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皇太极重用汉官,范文程是一个例子。范文程本来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是后金政权的官员,但是努尔哈赤并不重视他,可是皇太极即位之后,却把他当做心腹,经常让他在左右跟随,参与军政大计的谋划。每次讨论政事的时候,皇太极都要问:“范章京知道吗?”一旦手下的官员奏事不当,皇太极一般也要说一句:“你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如果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皇太极就认可。可以说,“范文程”在皇太极的心目中,就是永远正确、深谋远虑的代名词了。

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亲,放下筷子不吃了。皇太极见状,稍微寻思一下,就明白了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送到范文程家里。这个小细节就说明,皇太极不但肯对汉人官员委以重任,不但把他们当成心腹,更是愿意花心思、花力气在他们身上,所以才能和他们心意相通。正是这样的一种态度,才让皇太极没有简单地对汉人官员封赏了事,而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十分器重汉人,因而感恩戴德,愿意为他肝脑涂地。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皇太极知道,除了要重用范文程这样熟悉中原形势的汉人官员之外,普通的儒生也十分重要。他认为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大明有人才却不能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没有像样的知识分子,而决定大清能否在这场龙虎斗中取胜的关键,也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

在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在世时,因为出于仇恨,对明朝读书人屠杀过多,对所谓通明者“尽行处死”,其中“隐匿得免者”约有300人,都沦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的生员进行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这是后金科举考试的开端,结果得中者共200人。清朝后又举行汉人生员考试,从中录取举人,加以重用。这项举措反响强烈,仁声远播。

因为有这样一位重视汉人、重视智谋与文教的皇帝,清朝的人才攻略才能顺利实施,那些归顺清朝的汉人才能毫无保留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清朝也才能因依靠汉人的智慧与自己的兵力而称雄。

标志性人才洪承畴

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说抗清的小义士夏完淳被俘以后,当时在清朝担任高官的汉人洪承畴劝说他归顺时,他说:“我不能投降,大人们都曾经说过,要学习为国捐躯的洪承畴先生。”洪承畴赶忙说:“我就是洪承畴。”夏完淳其实知道,但故意借题发挥,骂道:“呸!谁不知道洪先生已经殉国了!当年先帝(崇祯)还因此痛哭,并且厚待他的妻子儿女,你竟敢假冒洪经略?”洪承畴被气得无言以对。后来大儒黄道周被俘以后,也是洪承畴去劝降,结果黄不领情,搞得他灰头土脸很不好受。

在明清之际,洪承畴的确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不但因为他为清朝做了很多事情,更因为他的投降简直是清朝人才政策的活教材。

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他自幼聪明好学,思绪敏捷,深受老师喜爱。他成名很早,万历43年(1615年),他还只有23岁时,就考中了第19名举人,第二年考中二甲第17名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他在崇祯三年就做到延绥巡抚,次年又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七年加兵部尚书,仍兼管三边军务。洪承畴是书生,但是,他却以善于用兵而著称,他统领的军队被朝廷称做“洪兵”。崇祯十一年,他在潼关南原设伏,大破李自成,李自成仅率百余人逃入商洛山中。这是明末对农民起义的唯一一次大捷,也是最后一次。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总督天下兵马的忠臣卢象升因被杨嗣昌构陷,死于阵前,崇祯让洪承畴继之为蓟辽总督,主持对清军的军务。崇祯十三年三月,著名的明清关外生死决战的松锦之战打响。洪承畴原本主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可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以兵多饷艰为由,多次催促他进军,还说动崇祯,于是洪承畴在陈新甲的亲信、前敌监军张若麒的催逼之下,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宁远誓师,率吴三桂、曹变蛟等八位总兵及十三万步骑,救援锦州。

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日,明军与清军对峙。这时,有人提醒洪承畴要提防清军抄袭后路,洪承畴不听。皇太极知道两军对峙,非常焦急,流了鼻血,急率满八旗军队八万余人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赶到前线,几乎是空国而来。八月二十日,皇太极派遣阿济格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道,明军陷入困境。明军决定突围,这其实不是洪承畴的原意,可是各镇总兵多数都怕死,所以只好如此。谁知道突围还未开始,吴三桂、王朴率先领兵逃窜,明军大乱不止,终于崩溃,洪承畴和曹变蛟死守松山,清军围攻半年后洪承畴被俘。

洪承畴被押送到盛京,皇太极十分明白洪承畴的军事才能,更是知道洪承畴的潜在价值——他是明朝的高官,一旦他能够投降,不但能够让自己更加了解明朝的内部情况,更能够对其他明朝人士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作用,让他们觉得投降清朝也是一条出路。

一开始,清朝官员命令洪承畴剃头、易服、投降,在当时看来,剃了头发,穿上清朝的衣服,就是变成“异族”了。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洪承畴自然拒不剃头,并且伸出脖子,只求速死。为了表明心迹,他又绝食七日,但是依然求死不得。

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的意见,一心想争取洪承畴归顺。有一次,范文程去劝降,洪承畴自然十分强硬,还怒斥范文程。可是范文程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时有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用手把灰尘掸掉了。范文程因此判断,洪承畴如此注重整洁,说明他心中并不想死,所谓的求死,只不过是外表的强硬而已。因此范文程回报皇太极,并献上一道计策。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劝告,礼贤恩厚,还亲临囚室,把自己的貂裘脱下来为洪承畴披上。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让洪承畴十分感动,便表示了自己的归顺之意。因为皇太极亲自劝降洪承畴的事情比较隐秘,加上他之前孝庄曾经送过一些美女企图“色诱”洪承畴投降,所以这段历史后来被传成了孝庄以美色劝洪承畴投降。

洪承畴最初还是有所保留的。一开始的两年时间,他仍在观测时局变化,不任官,不为清廷效劳。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上吊身亡,洪承畴看到明王朝已径彻底崩溃,决心为清廷统一中国效力。

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却不知道他已经变节,崇祯还专门为他赐祭,写了一篇祭文,很多名人都是眼含热泪地写了不少的诗词、文章来纪念洪经略。直到多尔衮进入北京后,人们才知道原来他不但没有死,还做了清朝的大官。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很看重洪承畴。洪承畴积极主张立刻入关,痛剿李自成,并为清军入关后出谋划策。清军入关后,洪承畴的建议被作为上谕公开通令内外。洪承畴还利用自己的感召力,把门生故旧都网罗到新政权的旗下。顺治二年,多铎平定南京,清廷派洪承畴镇守南京兼管东南,其实主要是把他当做一个楷模,来招抚依然在南方抵抗的明朝残余力量。事实证明,洪承畴也确实没有辜负清朝对他的期望。他先后招降了隆武政权的实权派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永历政权的孙可望(张献忠的义子),彻底为清军全面扫平云贵奠定坚厚基础。可以说,很多明朝的官员,都是踏着洪承畴的足迹加入清朝新政权的。

人才投资:信任与忠诚

如果说,皇太极和多尔衮对范文程和洪承畴的看重和信任是建立在一种战略目的上的有所保留的重用,那么,康熙对施琅,则是将清初的人才攻略推上了最高峰。他对施琅的信任、对施琅的放权以及给予施琅的一切恩惠,基本上都是出自真诚的。

施琅是帮助康熙完成统一大业的功臣,康熙对他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位青年对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怀才不遇的将领的同情与礼遇。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神兽奇兵

    三国之神兽奇兵

    穿越了,方莫一觉醒来回到三国,变成了一条狗,然后发现自己有一个金手指,开辟领土,就能获得各种恐怖的兵种。这是一个普通人逆袭的故事…ps:建了个群,909110926 新书:《大汉第一狠人》
  •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在《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里,端木赐香以女人的笔调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大清王朝史和没落时代的帝国往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复兴中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必须脱胎换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导致的最终结局只可能是在断头台上依然画不完心中的圆。当我们捧读《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时,会从字里行间读出:教训远比经验宝贵。鸦片战争使我们看到了天朝的“小”;看到了精神不得复兴的民族,永远与强国无缘。中华民族须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态度反思历史,痛定思痛,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包含近200个冒险故事串成探险史,每个都是征途上的历险记,知识性强,受户外社区驴友青睐,是展示毅力和胆识的百科全书和资料大全。对于人类探险者来说,世界没有尽头,宇宙也不是极限。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人类探险的历史》,跟随探险者们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探险带来的乐趣。
  • 续汉志

    续汉志

    一觉醒来,发现身旁躺着两个赤膊壮汉,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穿越汉末刘玄德,我为大汉续一拨!魂穿刚刚起兵的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战幽州,下中原,护送卢植回京,立志养望,名传天下。投皇甫,灭黄巾,转进青州,开启种田大业。
热门推荐
  • 纯爱文集

    纯爱文集

    《在路上,邂逅最好的爱恋》《在世间的每个清晨等你》《不在冬天说分手》《年华无恙,岁月无伤》《青春尚好,不要叹老》该书共分四辑,全书共计十二万字,以青春为主线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别人的故事。
  •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本书全面阐释了马云对电子商务、数据时代、未来技术以及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畅想,详细解读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三十年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马云宣告DT时代即将到来,eWTP平台必将建立,一场电子商务的革命即将展开。他对企业与个人在未来十年的机遇和陷阱,一一提出对策,具有实战性。马云把过去十几年自己在创业、管理和处世上的人生哲学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除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马云还对未来十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和人的智慧升级做出了全面分析和惊人预测。在展望未来之余,马云还多维地分享了他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公益活动、女性权益、环境保护、农村脱贫、打击假货、乡村教师、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人是感情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悠悠不老的主题。很多时候,美好的情感,真挚的回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像一杯陈年佳酿,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愈久弥香。试问,你曾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试问,有多少真情实感曾深深地影响着你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难以释怀的情感故事,以心灵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一统诸天

    一统诸天

    (新书【诸天武道馆】已发布!)穿越诸天万界,抢夺无数机缘!曾在兰若寺中,抢先女鬼一步吸食绝世高手的一身精血,也曾在僵尸先生中,吸收任老太爷的一身尸气,更在风云中,咬死火麒麟。这就是我,僵尸厉青!【一群群号:967471432(无限制)】【二群群号:790098200(粉丝值2000可加)】
  • 年少爱慕可追忆

    年少爱慕可追忆

    苏夏清很久很久以前喜欢过一个人。对她来说,林奕诉就是她阴暗童年中的一道光,在几乎所有人都快忽略她的时候,是他给了她温暖。此后她越来越耀眼,想要努力站在他身边。可是命运却给了她致命一击,当多年后再遇见他时,他身边已经有了他挚爱的人。那么,这段感情,这段支撑自己这么久的感情,就要这样无疾而终了吗?
  •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美国商界向来以狂乱竞争和高风险著称,只有极少数不遗余力的人才有望登上成功顶峰。本书所述的五位杰出人士是:安德鲁·格罗夫--英特尔公司精力旺盛的首脑;弗莱德·史密斯--拥有联邦快递公司;彼得·林奇--投资巨人、投股天才;普莱森特·罗兰德--普莱森特公司和美国姑娘收藏品公司的发起人;保罗·沃尔克--美联储无可争议、最出名和极具影响力的主席。他们分别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编辑和记者格莱金·摩根森交流了积压自的洞见和成功体验。本书就是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记录 。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丛林两序须知

    丛林两序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