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5700000006

第6章 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而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方法;刚柔相互转化这是从损卦中推演出来的计谋。

【经典故事】

自负庞涓遇埋伏

晏子像公元前342年,在围魏救赵之后十二年,魏国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韩国向齐国求救。很快,田忌和孙膑便率齐军前往,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统帅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从韩国撤兵回国。孙膑深知庞涓刚愎自用,素来轻视齐军的力量。他还深信兵法中关于“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到”的传统论点,于是齐军采取示弱的策略,故意装出返齐的样子。第一天,齐军挖了十万个行军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只挖了三万。恨不得立即战胜齐军的庞涓一看,以为齐军逃兵很多,战斗力大减,于是就丢下步兵只率一支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地拼命追赶。孙膑盘算庞涓日落后将行进马陵,他就在此地埋伏。一切如孙膑预料的那样魏军遭到齐军毁灭性的打击。庞涓走投无路,自刎而死。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3年,他也是利用以逸待劳之计打败了当时仅剩的两个对手之一的楚国,为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

马识主人

有一位王子,听说有一个城市的法官办案很有能力,他就装扮成一个商人,到那个城市去探听探听。

走到半路,王子被一个枯瘦如柴的乞丐挡住了。那乞丐向王子讨了些钱,还恳求骑上王子的马,一起进城。好心的王子答应了。

他俩骑在一匹马上,乞丐说马是他的,只因为可怜这个走得精疲力竭的买卖人,才让他骑上马来。

他俩争执不下,又没有第三人作证,只好去见法官。

到了法庭,前面还有两个案子,他俩排在后面等候。

一个案子是读书人和一个不识字的阔佬争一个女仆,都说女仆是自己家的。法官说:“把女仆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另一个案子是一个卖布人和一个卖油人的事,都说对方抢了自己的钱。法官说:“把钱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轮到王子和乞丐了,他俩都说那匹马是自己的。法官还是说:“把马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第二天,他们都按时到了法庭。

法官对读书人说:“女仆是你的,你把她带走吧。”那个不识字的阔佬挨了五十大板,被轰了出去。接着法官把卖布人传来,说:“这钱是你的,那卖油的是个盗贼,将受到惩罚。”

最后,法官问王子和乞丐,能不能在许多匹马中认出自己的马,他俩都说能。法官就把他俩带到一个马棚前。结果,两个人都毫不费劲地从几十匹中认出了那一匹。

可是,法官却对王子说:“把马牵走吧,你是真正的主人。”随后把那个乞丐打了五十大板,赶出去。

三起案子,法官判得干净利落。王子很纳闷,便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要法官说说,是怎么判断这三起案子的。

原来,第一个案子,法官在判案前,叫那个女仆往一个很脏的瓶子里灌墨水。女仆拿过墨水瓶,先控干净,再去灌,灌得还很熟练利落,这说明平日多次灌过墨水。假如她是不识字的阔佬的女仆,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就把女仆判给了那个识字的人。

判那个抢钱的案子。法官是把钱放到水里,第二天清早看看水面上有没有油花。因为打官司时,法官发现卖油人双手沾满了油污,如果钱是他的,上面必然有油渍,经水一泡,就会有油花浮在永面。可是泡了一夜,水面上一丝油渍也没有。法官也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判给卖布的人。

判断关于马的案子时,法官估计到两个人都可能认出那匹马来,但他又想,即使都认出来,也能分真假。因为不光人能认识马,马也能认识自己的主人。所以,当王子去马棚时,敏锐的法官发现,那匹马看到王子,又挠蹄子又喷鼻子,显得很亲热的样子。而当乞丐走近那匹马时,那马却无动于衷,只冷冷漠漠地看着别处。这样,法官就清楚地知道,这匹马的真正主人是王子了。

智解梁国之围

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拜周亚夫为太尉,命其率军迎击叛军。

周亚夫统军后,稍事修整,立刻秘密出击,大军经蓝田、出武关,直抵洛阳,然后攻入荥阳的武库,行动迅速而隐蔽,犹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前线,使叛军大感震惊。

周亚夫知道自己虽然师出有名,但兵力寡弱,与叛军硬拼难以取胜,于是决定聚兵河防,长期坚守,待挫敌锐气后再做打算。

此时,吴楚叛军正在猛攻梁国,梁国危在旦夕,梁王数次派使者到周亚夫处请求援兵,周亚夫都假作不理地拒绝了。在拒不出兵的同时,为了寻求更好的决战姿态,周亚夫派出一支轻骑兵,直趋东北,占领了昌邑,然后筑起又一道防线,加强了防御的纵深,以利于长期坚守。

梁孝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不成,恼羞成怒,转而上书景帝,请景帝下圣旨逼迫周亚夫离开现在的防御阵地,前去解梁国之围。汉景帝碍于亲兄弟的情分,不得已,只好下旨,令周亚夫迅速发兵前去解梁国之围。

汉景帝的使者来到周亚夫的兵营后,高声宣读了圣旨,然而周亚夫只是将圣旨接下,丝毫没有发兵救援的意思。使者气恼地质问道:“周亚夫,你敢抗旨吗?”

周亚夫恭谨地答:“不敢。”

“那你为什么还不赶快发兵救梁呢?”

周亚夫从容不迫地说:“陛下命我率军抗敌,给我的是指挥权,而军队如何调配,则应视战场上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梁国所处的危急情况我是知道的,梁国尚有五万守军,粮草也充足,不出大错,应该再坚守十日。我大军虽然士气高昂,但远道而来,军力疲惫,且敌军强大,不宜决战,固此先行休整,待寻得良机后,再行出击。”

使者不满地说:“难道圣命你都可以置之不理吗?”

周亚夫决然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圣上明鉴。”

使者见周亚夫死不出兵,只好回去复命了。

周亚夫拒不出兵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上下的军士,也传到了吴楚叛军将领的耳中。叛军将领以为周亚夫怕死惧战,于是便不再对他严加监视,而是放心地猛攻起梁国来。

周亚夫乘叛军疏于防范的空隙,调动一队精兵切断了叛军的粮道,焚烧了叛军的粮秣。吴楚联军失去了粮草,这才心中恐慌,感到了周亚夫统军的厉害。叛军失去了粮草,不能持久,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便调回头来,摆开阵势,要与周亚夫的军队决一死战。

此时,周亚夫已经数次调动了敌人,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并深知此时叛军是狗急跳墙急于做困兽之斗,于是坚持不与交锋,避不出战。数日之后,吴楚叛军欲战不能,欲走不甘,周亚夫便巧妙地利用敌军粮草短缺、军心不稳的弱点,多次派出轻骑兵于夜间对叛军进行袭扰,从而使得叛军士气低落,斗志尽丧。

周亚夫见决战的时机已到,却仍然避不出战,而是使自己的部队造成编制混乱、防御松弛的假象,引诱叛军主动进攻。吴楚联军的统帅早就急于进攻,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忽然看到机会来了,于是便整顿军马,乘夜间杀了过来,企图一举奠定胜局。

周亚夫知道自己的大营原本设在营西北,而叛军却虚张声势地向营东南进攻,肯定是声东击西之计,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精兵埋伏在营西北,而以老弱病残在营东南。两军将士都在进行全力搏杀,叛军以为周亚夫中计,于是突出奇兵,杀往中军大营里来,叛军的行踪犹如飞蛾投火,被周亚夫的伏兵候个正着,一时间万箭齐发,杀声四起,叛军立刻陷入重围。

叛军原本斗志已丧,再加上粮草不足,浑身乏力,如今义陷重围,根本无心恋战,只想夺路突围,于是各自求生,队形大乱,有的在阵内互相残杀起来。经一夜激战,吴楚联军遭受到毁灭性的重创,楚王刘濞见大势已去,只好拔剑自杀了。

梁国之围遂解。

蒋介石的失败

1930年底到1931年初,蒋介石调动大军,对江西南部的红色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把当时仅有的四万军队全部集中在龙冈地区,并引诱张辉瓒指挥的国民党军队进入这一地区。这样一来,在这一局部战场上,红军在力量上就占有了优势,并一举消灭了九千敌军,张辉瓒也被生擒。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另一次反“围剿”的战争中,红军指挥官徐向前也是用了以逸待劳之计,于1932年5月8日在苏家埠打败了蒋介石的军队。

中东战争中的实例

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时,埃及打的一次大胜仗,即步兵对装甲兵之战。当时,埃及军队突破了“巴列夫防线”后,以色列军队调动一九零装甲“王牌”旅去破坏菲尔丹桥,企图阻止埃军继续前进。埃及破译了以色列军队的作战命令,急令第二步兵师于一九零旅前进方向上布设防线,埋伏兵力,同时又令兵士在菲尔丹桥附近架设桥梁,表示后续部队将士大量渡河,诱敌上钩。第二步兵师根据一九零旅孤军冒进、自恃骁勇、麻痹轻敌的弱点,令一先头营且阻且退,诱敌于伏击区,一举全歼,成为步兵全歼装甲兵的典范战例。

【后记】

以逸待劳,是操纵敌人的方法。其主要宗旨不在于选择地形以待机破敌,而是运用简单控制复杂,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以逸待劳”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军事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即在战术上自己处于主动,应付敌人进攻的意思,引申到生活中来,就是说:凡事做好充分准备,沉着应付外力侵扰。做人、做事,都不要冲动,冷静下来仔细考虑,处理才能稳妥。

同类推荐
  • 赢取成功(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赢取成功(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谁也骗不了你

    谁也骗不了你

    如果你无法阻止别人说谎,那就学会永远不上当。一本帮你在第一时间快速而准确地识破谎言的书。3分钟识破谎言,5分钟看透人心,练就识人的眼力和心力。读懂人性的真相,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做人际博弈中的赢家:
  •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讲述了我们拼搏过程中的妥协与无畏,理解与裂痕,黑暗与希望。每一次努力都有着隐藏的意义,每一场硬仗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为梦坚持,怀抱初心,勇敢前行。
  •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变得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变得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会出类拔萃。本书诠释了“借他人之智,完善自己”这一美好主题,通过讲述和冷静的、智慧的、明智的、坚韧的等14类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在一起,学习其生活处世中积极闪光的一面,告诉你如何成为理想中最好的自己。
  •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你是否经常向朋友袒露心扉,最后却发现他总是向其他人散布你的谣言?你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却因为猜不透他的心思,最终遭遇"滑铁卢"的失败。你是否因为不懂恋人的心思,最终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直到现在还高声唱着《单身情歌》?请翻开本书,获取掌控他人的王牌,顺利地开启幸运之门。
热门推荐
  •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妻引入怀

    娇妻引入怀

    陈姿之所以答应和司煜谦假结婚,就是因为司煜谦向她保证会让她的家人一生平安。只要他有了心上人,她会立刻消失。但陈姿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会言而无信!“司煜谦,我们分开吧。”“证都领了,还想去哪儿?”“胡说!那是假的!”“假的?”男人甩出来两本印着钢印的红本本,“老婆,真证都有了,怎么还留着假证纪念我们美好的爱情?”“司煜谦,我们的合作已经到期了!”“还没有,我给我的户口本交了一辈子的房租,所以你的名字印在上面,一辈子也不会到期。”【支持新书《傲娇席少,我超甜》】
  • 粉红蜜语

    粉红蜜语

    大学毕业后的李莹轩决定留在上海发展,这样同住一个寝室的四个女孩在毕业后又重聚了。这个快节奏的都市对她充满了诱惑,忙于工作的莹轩发现四个人的友谊从毕业那天起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曾经无话不谈的女孩们在不断成长中渐渐变得疏远了,彼此都开始有了小秘密,这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了。偶然的一场大雨让莹轩邂逅了叶晓宇,于是莹轩这个23岁还没谈过恋爱的女孩情窦初开,然而随着她和叶晓宇的关系逐渐升华,她却发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姜可和叶晓宇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莹轩面临着友情和爱情的双重考验,姜可的秘密不断的被揭开,莹轩决定勇敢的去保护她的友情和爱情。
  • 斗南暐禅师语录

    斗南暐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神”王爷,冷情妃

    “杀神”王爷,冷情妃

    欧洲,某片公海之上。小型的直升飞机以极快的速度飞着,稳健的飞行路线,看得出驾驶者的水平定是不一般。副驾驶的位置上,一个俊美异常的男子侧身向后,金色的发丝束在脑后,单手握着一支冲锋式手枪。顺着枪口对着的方向看去,一个女子,是的,一个非常美艳的女子,此时正扬着红唇,嘴角溢着笑。那轻蔑的笑,看似漫不经心,但却迫使那举枪的男子身子微微一震。女子身子往后仰了仰……
  • 沧桑人生

    沧桑人生

    小说中讲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儿时朋友之间的挚情、院部之间的友情,但更多地讲述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真情。作品中建中同志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共产党人的诚信。
  • 吃官司

    吃官司

    梅子一眼就看见他了,赶忙迎上来说:宋大哥,好久没来了。想我了?他笑着回一句。她也得体地笑。他就朝六号桌走去。这几年,他只要来,就坐六号桌,已经成了习惯。第一次来,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梅子看到只有八号空着,就招呼他到八号去坐。他立马沉下脸说:八号?不去!这一声“不去”冲得梅子半天没缓過气来。她哪里知道,这个城市的某条街上也有个八号。更不知道,这个八号却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原来,八号是个拘留所。民国时期就是个监狱,用来关押各种犯人。直到现在,里面依然满关着一群犯了罪和可能犯了罪的人。
  • 黑魇

    黑魇

    一朝暗算,命丧黄泉。再度睁眼,物非人非。弱肉强食,亘古至今。脱胎换骨,死中求生。她,不再是食物;她,是猎人!
  • 李希凡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小说论丛

    李希凡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小说论丛

    本书稿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收录作者论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的评论文章41篇,为读者认识与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途径。全书具有充沛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论证严密、观点中肯,风格厚重大气。
  • 江南夏末

    江南夏末

    江南烟雨蒙蒙,江水又绿时候。驶过的渔船荡开浮萍、激起涟漪,留下一道水的痕迹,没过一会,浮萍们又嬉戏了起来,占据了河道这个大大的游乐场。渔船驶过月明桥下,当时白衣少年同那一袭红衣少女于桥上分别,不知时至今日,是那佳人仍隔桥相盼,还是早已另嫁他人呢?儿时童言还未尽,孩童们也长大成人,唯有不变的,仍是江南烟雨蒙蒙,同那绿了两岸的江水……这里是本书作家刀龙,这本新开的书还请大家多多鉴赏,请关注持续更新,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