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之所以长寿,其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其树皮与树干中均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及类似的化学物质,这使得它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由于其树皮厚达30 厘米,且不含树脂,无论是有计划地烧除林中杂草,还是森林火灾,它都不会被火烧毁。此外,还跟红杉独特的繁衍后代的方式有关——除了可用种子繁殖外,红杉也可采用组织培养或母株部分树体进行分蘖繁殖,而且往往一株砍伐后的树的根部也会长出新芽而成长为大树,有时被风吹倒的树从土中拔出的母根也能成长新树。因此,它与那些单靠种子繁殖的树种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红杉对生存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以至于它们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在1.4 亿年前,红杉曾遍布于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这一树种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目前,只分布于从俄勒冈州西南部到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的太平洋沿岸约500 千米的狭长地带。在多雾的环境及潮湿的地方,幼树一年可长高60 ~ 90 厘米。北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也正好满足了它的生长条件,因为北加利福尼亚州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2000 ~ 3000 毫米),而且受太平洋洋流的影响,特别是夏天沿海一带经常出现浓雾,这就为红杉维持必要的湿度和生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红杉的材质优良,坚固而耐久,是建筑用最理想的木材。但在美国已被列为濒危树种,绝对禁止采伐,即使是私人林地的采伐,也有极严格的限制。美国现已划定了红杉国家森林公园用来保护这种树木。198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国红杉国家森林公园列为世界珍贵自然遗产。那里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但降雨充足,很适宜红杉生存,成为红杉真正的乐园。
梵净山冷杉(平枝杉)为松科冷杉属,是属于国家一级的保护植物,是中国贵州省特有种,也是第四纪残遗植物。仅残存在梵净山的局部地段,分布区域极其狭窄,数量非常稀少,加上结实率比较低,自然更新不良,因为保护才没有导致灭绝。
梵净山冷杉属于松科,为常绿乔木,高度为22 米,最大围 长65 厘米。冬芽卵球形。叶在小枝下面呈梳状,在上面密集,向外向上伸展。叶上有树脂道2 个,边生或者是近边生。球柏树是最长寿的树木,至今在古树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古柏树。
中国古柏很多,树龄也大,所谓“千年松、万年柏”,说明树木中年岁大的以柏树为首。陕西黄陵有相传为黄帝亲手植的一株柏树(为侧柏),恐为柏树中树龄最大者,株高近20 米,主干下围近11 米,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令人惊异的是西藏高原有古柏,在西藏灵芝县巴结乡,海拔3100 米的路旁有一柏树,高50 米,最大围长14 米,其树体积极大,为目前已知古柏之首。四川剑阁翠云廊有8000 多株古柏树还是南北朝时栽的。树形千姿百态,古人见之生趣,因此为这些柏树取了许多名字,如廊之西,段清凉桥至垂泉乡古道上有8 人合抱的“状元树”;有同生一根,分出几枝的“仙人掌树”;北段中有“剑阁柏木”,有需六七个人合抱的“元帅树”、“阿斗树”;南段有“天官树”、“白象饮水树”、“猴儿爬树”……据说翠云廊的柏树群始于秦汉,完备于宋明之际,就是说至今存活的老树最古老的恐达近3000 年,最小的恐也有数百年。
果圆柱状长圆形,直立,成熟的时候为深褐色,长5 ~ 6 厘米,直径大约有4 厘米。种子长卵圆形,微扁,种翅倒楔形,褐色或者是褐色。梵净山冷杉适宜在夏凉冬冷,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较湿润肥沃,pH值4.5 ~ 6.5。一般大多为纯林,也有混交林。通常5 ~ 6 月开花,球果10 ~ 11 月成熟。结实的年龄在林缘为40 ~ 50 年,结实周期为4 ~ 5 年。球果出籽率少,加之林分郁闭度大天然更新较差,因此幼苗长势弱。冷杉只是分布在贵州东北梵净山海拔2100 ~ 2300 米地带。它是贵州唯一残存的冷杉属树种,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着科学的意义。梵净山冷杉属于阴性树种,耐阴性比较强,喜阴湿。梵净山冷杉林在梵净山东北坡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当中,经常有片状集中分布,形成优势种群,由于冷杉具有较为稠密的林冠,针叶又宽又长,树梢通直,树冠成塔形等特性,容易与其他针叶林及针叶树区别,冷杉林的组成成分比较丰富,常与华铁杉、南方铁杉组成群落的优梵净山冷杉也常与南方铁杉组成群落势树种,高度一般10 ~ 17 米,乔木层第I 亚层种类单纯,覆盖度一般在20% ~ 35%范围,第Ⅱ层高度为3 ~ 6米,常见的有杜鹃、山矾、槭树、山樱、花楸、吊钟花等。灌木层在林下以育较好,但种类较为单纯,多数地段以箭竹占优势,高度一般为1.5 米,除了忍冬、绣线菊、悬钩子等,草本层种子植物少,种群极不发育,多数地段被地衣、苔藓类植物覆盖。它的覆盖度可以达到70%~ 80%,常形成厚厚的毯状覆盖。有的地段它的厚度可以达到30 厘米,草本层中常见的有豌豆七、莎草、牛毛毯、堇菜等等。
由于冷杉具有苍劲有力的侧枝,深绿色以及排列紧密的针叶、树干和枝上常附生着苔藓与地衣,使得群落具有苍劲挺拔的特征,加上终年翠绿,因而显得十分壮观。
梵净山冷杉是贵州唯一残存的冷杉属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着科学的意义。因为它的分布区狭窄局限,种群数量稀少,应予保护。梵净山冷杉仅分布在梵净山北坡烂茶场、锯齿山、白云寺、三张碑一带陡峻的岩石上,分布的范围十分狭窄,以两侧的山脊为界,从1981 年发现至今,一直没有在分布区以外的山脊外侧找到这种的分布,分布区范围有80 余公顷,成片状和零星两种分布式。这种群落在1986 年5 月中旬曾经遭受过特大冰雹的破坏,大多数的冷杉以及铁杉被毁,现存的大树十分稀少,可喜的是林下幼树,幼苗的发育比较良好,在400 平方米样方中调查到平均每10 平方米有0.3 株。
白豆杉是中国稀有的树种。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和广东海拔900 ~ 1400 米陡坡深谷密林下或悬岩上。是属于雌雄异株,天然更新困难。阴性树种,喜荫蔽。根系发达,种子有休眠期,需隔年发芽。幼树生长缓慢,雌株结实不稳定,受孕率低。花期3 ~ 4 月,种子于9 ~ 10 月成熟,是第三纪残遗的单种属植物,白豆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白豆杉是常绿灌木或者为小乔木,它的高度达到了4 米;枝条轮生,小枝近对生或者是近轮生,基部扭转呈二列,线形,直或微弯,长1.5 ~ 2.6厘米,宽2.4 ~ 4.5 毫米,先端骤尖,基部近圆形,下延生长,具有短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光绿色,下面有2 条白色的气孔带,横切面上没有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近球形,基部有4 对交互对生的苞片,雄蕊6 ~ 12 片,对生,基部有苞片,花药4 ~ 6 片,辐射排列,花丝短;雌球花有4 列交互对生的苞片,每列3 ~ 4 枚,顶端1 枚苞腋有1 直立胚珠,着生于盘状珠被上。种子坚果状,卵圆形,稍扁,长5 ~ 7毫米。着生于肉质、白色、杯状的假种皮中,基部有宿存苞片,具有短梗或者几无梗。
白豆杉生长在亚热带中山地区的林下,气候温凉湿润,云雾重,光照弱,年平均气温12 ~ 15℃,年降水量1800 ~ 2000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属山地黄壤,强酸性,pH 值4.2 ~ 4.5. 有机质含量5.4% ~ 18.4%,肥力较高。群落外貌大多为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分布区北缘的浙江遂昌九龙山,乔木层主要由木荷、秀丽槭与猴头杜鹃等组成,本种居于下层;在南缘的广西大明山海拔1300 米处,分布是以银木荷、甜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白豆杉为阴性树种,一般喜生长在郁闭度高的林荫下,在干热和强光照下生长萎缩,干形弯曲。根系比较发达,岩缝内也可以扎根,但成丛生灌木,幼年生长缓慢。雌株结实常不稳定,受孕率比较低,种子失眠期,需隔年发芽。冬芽于3 月中旬膨大,4 月上旬展叶;花于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开放,种子于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的时候成熟。
适合在中国长江流域植物园、公白豆杉园栽植。用作绿篱和背景树的配置。因为喜荫蔽的环境,可以与常绿阔叶树混合种植。北方温室盆栽生长比较良好,可以用中性腐叶土种植。经修剪可以成为各种形状,也可以提供制作树桩盆景用的植物材料。
白豆杉是属于第三纪残遗于中国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与红豆杉科系统发育具有科学价值。白豆杉分布比较散,个体稀少,又是雌雄异株,生于林下的雌株往往不能正常授粉,天然更新困难。加之植被破坏,生境恶化,导致分布区逐渐缩小,资源日趋枯竭。国务院1999年8 月4 日批准了白豆杉是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水杉是落叶大乔木, 高可达30 ~ 40 米,最大围长可达2 米以上。人们就把我国的水杉誉为植物“活化石”。1943 年,植物学家王战教授在重庆市万县磨刀溪附近采集到一种未知“神树”的样本,并将其做成标本,保存起来。几年后,经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肃和树木学家郑万钧共同研究,证实了这所谓的“神树”就是亿万年前在地球大陆生存过的水杉。这个消息让世界为之轰动,从此,植物分类学中增添了水杉这位新成员。
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大概1亿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在北极圈附近。大约在新生代中期,由于气候、地质的变迁,水杉逐渐向南迁移,分布到了欧、亚、北美三洲。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绝大多数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袭击而绝灭。所幸的是,当时中国的山地冰川从高山上奔流直下、零星分散,从而留下不少无冰之地,一些幸运的植物就在这里被保留下来。大自然手下留情,让中国境内的极少数水杉躲过了这场浩劫,艰难存活下来,成为旷世奇珍。
水杉是一种落叶大乔木,树干笔直挺拔,树枝向侧面斜伸出去,远望犹如一座层层相叠的宝塔。它的树皮呈灰色或灰褐色,浅裂成狭长条脱落,内皮呈淡紫褐色,叶子细长下垂,很扁,为淡绿色、羽状,入秋以后会脱落。水杉幼树树冠呈尖塔形,老树则为广圆头形。球花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四棱圆球形或短圆柱形,有长柄,熟时深褐色。水杉的花期通常在2 月下旬,果实到11 月成熟。
水杉喜光、喜湿润,其产地的气候多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有雪而不严寒,常见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水杉的耐寒性、耐水湿能力强,生长的土壤多为酸性山地黄壤、紫色土或冲积土。水杉在轻盐碱地可以生长为喜光性树种,它的根系发达,生长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长期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缓慢。水杉的生长较快,播种、插条均能繁殖,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水杉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的稀有树种,异常珍贵。自万县磨刀溪发现幸存的水杉巨树后,人们又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坝等地发现残存的水杉林,随后,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树龄在200 ~ 300 年以上的大树。当下,我国原有的野生水杉仅分布在湖北利川、四川石柱和湖南龙山等少数之地。但由于水杉适应性强,目前除西藏外,在世界各地都得以引种栽培,现已传播到欧、美、亚、非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水杉是著名的观赏树木,它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树木。水杉的经济价值很高,其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还是质地优良的造纸原料。水杉作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对于植物学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原产中国,日本的银杏传自中国。银杏分布范围极广,各地均见栽培于古庙宇内或其附近,野生于山林或深山老林中者极罕见。因此至今有无野生的银杏,尚有争论,有说浙江天目山有野银杏。通过调查知古银杏树不少,几百年上千年的树各地均有。学者们公认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有一株最古老的银杏,树高24.7 米,树干最大的周围有15.7 米。需9 个或更多人手拉手方可合抱。树冠遮阴达数亩,树龄据推算已达3000 年。根据《左传》(战国时成书)记述,公元前715年9 月25 日,鲁、莒两诸侯国的使者鲁侯伯禽与莒子曾在这棵银杏树下会盟。
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下的紫维宫,有一株据说是汉代留下的古银杏,树势极雄伟,有1800 多年了。此外,湖南沅陵县杜家坪乡木王村前的一山沟里,有一株银杏,高达30 米,最大围长9.3 米,为汉代遗下来的,也有1800 年了。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有一古银杏,高30 米,直径3 米多。相传为张天师所植,树龄也有1800年。各地银杏千年以上者还有许多,如进一步深入调查会有更多发现。日本的银杏,由于栽种历史古老,也有大树古树,但日本银杏中常有叶上生出果实(实为种子)的奇异现象。据说中国山东省的银杏树也发现过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