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9500000004

第4章 顺治皇帝的孝陵(4)

提起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她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姓董名白,字青莲。顺治皇帝出生时,董小宛年十五岁,已是秦淮名妓。她十九岁那年嫁给了江南才子冒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顺治二年清军攻占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董小宛随夫辗转于离乱,在饥寒交迫中因劳顿过度而死,年仅二十八岁。董小宛根本就没进过皇宫,再从年龄上看,此时顺治皇帝只是一个八岁的孩童,怎么会对二十三岁的董小宛如此多情,非纳之为妃不可呢?将董小宛附会为董鄂妃更是十分荒唐,董小宛为汉姓之董,董鄂妃为满姓董鄂氏,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开创清代帝王陵寝建筑模式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设置全,在整个陵区颇具代表性。帝王陵寝规制代代沿袭,大致相同,况前面已有表述。了解了孝陵建筑,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不必繁琐重复。当然,特别处例外。以孝陵地宫宝顶为起点,沿长达5.5公里的神道中轴线,由里向外而述,既突出孝陵建筑,又涉及陵区全貌规制布局。其间,各个建筑都独具一格值得专章介绍。

孝陵石牌坊建在金星山与大红门之间移步异景,金星山在石牌坊南1500米外形如覆钟,有“笏朝天之势”是孝陵的前照山。金星山并不是孤立的一座,金星山前,左面万福山和右面象山亦为照山,两山之间为兴隆口汇集了陵区的众水流向西方。象山、天台山两山水口之外,还有石门山、三角山为锁口,形成了清东陵得天独厚、藏风聚气、山水相宜的地理形势。

石牌坊是进入陵区的第一个建筑物,按照木结构的手法构造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结构建筑。它以明十三陵长陵的石牌坊为范本,其结构、雕刻纹饰、涂抹色彩均相同,只是尺度稍有差异。昌平明十三陵长陵的石牌坊面阔28.86米,而孝陵石牌坊高12.48米,面阔31.35米,单论面阔可称全国现存古迹中石牌坊之最。

孝陵石牌坊全部采用青白石料,由6根方石立柱,支撑着整座石牌坊。在巨大的石额枋上雕刻着旋子彩画的花纹,涂以石绿、石青、朱砂等矿物颜色,描绘的旋子大点金的彩画,至今三百多年,色彩还依稀可见。牌坊5间屋顶,有主楼、次楼、边楼,间以夹楼,高低有差,错落有致,其很有韵律节奏美感。其正脊、垂脊、螭吻、垂兽、跑兽、瓦垄、勾头、滴水,均仿照琉璃件,雕工精巧逼真。在石牌坊六根立柱夹杆石周围,作左右对称的装饰,四面各雕有云龙戏珠、蔓草奇兽、双狮滚球等三组浮雕。每幅高1.56米,宽1.52米,近于方形,所雕五爪升龙穿云出水,嬉戏火珠异常生动。奇兽衔花,龙首凤尾,象鼻鳞爪,别开生面。双狮戏球,一升一降,口衔绶带,锦地生风。在夹杆石上端南北面圆雕着麒麟、狮子,这12个左右相对的卧兽很温顺安详。在夹杆石的东西两面浮雕着山水,代表社稷江山。这座石牌坊是陵区最南面的标志物,巍然矗立在大红门外广阔的原野上,对面高大的金星山、万福山、象山,并没有使它显得渺小,完全是由于设计时巧妙地运用了地势的高低和距离的长短,则达到了移步异景的效果。

大红门至石牌坊只有240米,在大红门前望金星山的主峰,高高居于石牌坊顶端。走近石牌坊时,金星山的主峰则退缩降低到石牌坊中门框下,任随周边景色变幻,石牌坊依然那么恬静、挺拔、庄重、有力。

孝陵石牌坊建于康熙年间,其6根巨大沉重的石柱是康熙十年十月从京西房山县西大石窝运来的。其间行程达200公里,运石途中要经过卢沟桥,当时康熙皇帝怕运石车压毁桥梁,曾设想搭浮桥拉运石料,众多车马过桥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康熙皇帝忽然想起知识渊博的钦天监,这位清宫任钦天监是比利时人叫南怀仁,他提出仍由卢沟桥通过,不用骡马拉车,而是在桥的东西两头设置多组绞盘连拉带拽运行。南怀仁亲临现场指挥,仅用了很短几天就平稳顺当的将石料运到了工地。南怀仁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奖赏,从此凡重大石材均采用绞盘拉拽方法过桥。孝陵石牌坊虽经三百多年风风雨雨,丝毫没有倾斜,依然巍峨壮丽。

建设清东陵的总门户--大红门

大红门既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清东陵的总门户。这是一座红墙、黄瓦单檐庑殿式的建筑,大红门两侧连接着围绕陵区的风水墙,墙体往东折向北与马兰关的长城相连。往西折向北到黄花山南麓,在风水墙下设“五道洞”、“七道洞”,使陵区内的河水泻出。为陵区管理行走方便,风水墙还开设了6个便门。近二十公里的风水墙,越河跨山维护了48平方公里的陵区的安全。

大红门面阔37.99米,进深11.15米,有三个深长的门洞,高高的门槛,6扇高大的门扉,各镶有81颗铜鎏金的门钉,还有兽面衔环的铺首,十分雄壮。大红门三个门洞,是沿着礼制上需求而设,在大红门中门内外,各设雕刻祥云升腾的阶石一块,以示行走中门人身份之贵重。中门洞是供入葬的皇帝、皇后神主、神牌、香帛、祭品、仪仗,从此通过。东门洞是嗣皇帝祭拜祖、祭祀时,率臣下出入的地方。西门洞是奉命代祭皇陵的王公大臣通行的门洞。中门洞开启大门则构成镜框,向南为石牌坊、金星山重重叠叠的一幅美景;向北则是高大碑楼和华表的一幅图画。只是清朝帝后、妃的丧仪过于繁琐,大红门的门洞宽度容不下上百人抬着庞大的棺罩。所以每次入葬时,都要把大红门东便门以东的风水墙拆开一段,葬礼完毕后再把那段风水墙砌上。大红门平时是紧闭不开的,只能开启两侧的随墙门,供守陵人出入。

孝陵大红门历经沧桑,早年屋顶坍塌,只存墙体。1979年通过清东陵文保所古建工人进行了保护和维修,才留下了今天大红门的面貌。

在大红门与石牌坊之间,神路的东西两侧,各立一块青白石的下马牌,以豆渣石条石筑成的2.60米见方台基,高为0.56米。台基上的座以0.45米高噙口石,内为套顶石。四角作抱鼓石护立牌身。牌身高4米,宽1.1米,厚0.44米。前后两面,上下均雕有如意头花纹,中心以清、蒙、汉三体文字双钩镌刻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字样,字迹中涂以醒目的红朱。石牌两面雕字是给谒陵过往官员的告示,不管哪级官员来到这里都要在此地下马,以示对帝王陵寝的尊重。

进入大红门,在神路东侧有个红墙黄瓦的三门独院,称作具服殿,也叫更衣殿。院内一座面西坐东的三间单檐歇山殿堂,专供帝王谒陵时歇息或更衣的地方。在殿堂内南间的后墙有个便门,出门直通一间称作“净室”的琉璃瓦顶的单间房屋,专供帝王出恭之用,这是帝王来东陵唯一的正式“净室”。如果到陵寝内,则临时搭造布棚的“金殿”使用。

清代帝王每次从京城来东陵祭祀时,从紫禁城出发,一路上经由燕郊、白涧、盘山、独乐寺、桃花寺、隆福寺等各处行宫,停停走走历程三天才能进入陵区。皇帝谒陵除了国有庆典要穿朝服致祭外,其余的祭祀均为素服。每次谒陵前后,都要在具服殿内更衣休息。

走出具服殿向北在神路前方正中,耸立着一座高三十多米雄伟的大碑楼叫做神功圣德碑楼,甚为壮观。碑身为平面呈方形落在青白石须弥座上,墙体厚重,四面各开有圆形门洞,装有直棱式的红漆木门窗、黄琉璃瓦顶,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额枋均饰青绿旋子大点金彩画,上檐两山花为绦环结带装饰全部贴金。碑楼内格井天花均绘以金莲水草图案,十分辉煌庄重。

光绪二年闰五月十二日夜曾被雷火击毁,现存的碑楼及石碑为光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重建。碑楼建筑历经岁月屋顶破败倒塌房梁倾斜残缺。

清东陵保管所工程队曾于1981年10月12日至1984年9月5日对碑楼进行修缮,架梁、铺设瓦顶、添作了门窗等并施以油漆、绘制了梁枋彩画,碑楼内13路169块金莲水草天花、雕刻、贴金了头檐两山的绦环挽带山花,使得碑楼富丽堂皇、面目一新。按清代的陵寝工程进行中有《工程备要》,完工时有《奏销档》,其中记载了督工人员姓氏;工程所用瓦、木、砖、石、灰、土等料的尺度、重量、数目;以及这些材料的运程、车马的费用;所建成的建筑体量、装修等等,以及所用经费的预算和决算。账目做得井井有条,项目明细清楚。1984年孝陵大碑楼工程完竣,由国家文物局张阿祥又名郭万祥编写了总结报告,因为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1月才正式出版,这是如同清代工部《奏销档》一样的文档,是一本最为翔实的中国古典建筑修复史料。

碑楼内正中有一个长方形石砌的水盘,上面浮雕寓意社稷江山,海水山石,静波水浪在四角卷起漩涡,水族的鱼、鳖、虾、蟹,寓居其中。水盘上卧着一个面向南似龙非龙似龟非龟的巨大石兽,它的名字叫,亦称“霸下”,为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龙生九子之一。龙生九子不成龙,都是巨灵异兽各有特长。为第三子,长得貌似海龟,善于负重,力大无穷,还喜好文字,所以它总是在石碑下驮着石碑。巨大的龙蝠碑巍然矗立于背上,石碑高6.7米,重近2万公斤。

在建陵时要把石碑竖立在的背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当时的民工很有智慧,用了土囤法先堆起一个大土坡,然后沿着斜坡把石碑拉上去,再翘起抬高,逐步垫土,直到竖正为止。

石碑顶端雕着蟠龙,正中刻有“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字样。背身正面阴刻着满汉两种文字,记录着帝王一生的业绩。这种神功圣德碑不是每一个帝王都可以自行树立的,据说凡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

清朝入关,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在文治武功上都有一定成就,为表彰其丰功伟业五帝都立下了神功圣德碑。而且康熙立双碑,神功满之圣德载之。道光皇帝即位第十九年(1840)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了掩盖战败五口通商的丑事,道光皇帝对失去国土之耻辱只字不提,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成就无法与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手谕“自本朝起,不再兴建神功圣德碑”。所以,清王朝自道光朝以后的帝王均不建神功圣德碑,也不树碑立传。

关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虽溢美之词累累,其间还有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但也可从另一角度了解清初的政治、军事等情况,对顺治皇帝其人也可知大略。按此碑左为汉文,右为满文。

我国家肇基东土,祖功宗德昭格皇天恢弘景运于万年,笃生我皇考皇帝。睿圣首出,奄有万邦。大孝弘仁武功文德配两轶千古。既奉册宝恭上尊谥。惟陵寝宜有功德之碑,谨撰述大概,镌诸贞珉,用传永久。

同类推荐
  • 驸马至尊

    驸马至尊

    驸马是个奇特的群体,可能是吃软饭的缘故,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角色。有个石敬塘,由驸马成了皇帝,可惜是个卖国贼;又有个陈世美,妇孺皆知,名头很响,却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衣冠禽兽。一个现代小吏,意外地来到了大唐的贞观年代,成了房遗爱,一个历史上因其妻高阳公主红杏出墙而著名的王八驸马。幸运的是他到来时房遗爱的帽子还没转绿,那他能改变这可悲的命运吗?他能为驸马这个群体争光吗……《驸马至尊》书友群:qq:104687347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北京青年任义穿越到明朝永乐初年,成了大将柳升府中一名最底层家丁武六七,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成为大明第一北漂的欢乐传奇。五湖四海皆朋友,三教九流有亲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热门推荐
  • 贫穷姐妹

    贫穷姐妹

    付家三姐妹,因种种原因负债累累,在偿还债务过程中尝遍人生辛酸苦楚,最终凭借各自的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长河落日圆

    长河落日圆

    凝眺西天,红橙也似的一颗残阳渐次欺近了长河一线,窦克似乎看见许多面含不舍与不安的北匈奴人正沿河西去,斯情斯景,正如一卷残破的美梦。如果说在这个变幻时代、杀戮江湖里,真还有什么可依赖的话,那绝不会是权势、金钱、地位等等,而只有人对人、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能把所有人团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扶持,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 世界奇异故事

    世界奇异故事

    仲夏日雨夜,少年误入荒野中的木屋,三个神秘女人在房中举行着诡异阴森的古老仪式。神秘女人到底在干什么?少年能否逃过一劫?苏格兰城堡的古老传说后面,有着怎样惊人的秘密?莫名发生的起火事件,是亡灵索命,还是机缘巧合?奇异现象、墓下秘境、古老传说、孤岛秘闻……它们是惊悚悬疑小说中的成功之作,单本畅销千万册,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每一部都让人毛骨悚然!梅里美、江户川乱步、埃德加·爱伦·坡……世界文学大师演绎经典奇异故事,破解不为人知的诡秘奇案!
  •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
  • 暗陷

    暗陷

    【病娇专情小变态x狡黠理性半杀手】【暗黑式追妻】一面之缘,双目交接,三场追逐。欲望交织,理性荡然无存。起初,白彻只把这当成一场游戏。在这场禁锢与被禁锢的较量中,事情发展却逐渐背离他的初衷。林曈于他而言,是牧人遇烈马,枯水遇清泉。但他不如常人思维,他要掌控林曈。无端入虎口,林曈未曾想这般遭遇有一日竟能落到自己身上。逃离,身后却穷追不舍。白彻于她而言,是有心理障碍的疯子。两人纠纠缠缠,分分合合,不知不觉中已陷入泥沼,无法自拔。这场追逐战,早已分了先后.....
  • 漫威世界的拳皇

    漫威世界的拳皇

    八酒杯,八稚女,祈节抓ko!还是暗拂,琴月阳,大蛇薙ko!这是一个问题。凌城看着对面的紫薯头陷入沉思。。书友交流q群943550633
  • 武圣门(下)

    武圣门(下)

    大唐开国,以武立宗,武风盛行,太宗赐姓,各大世家在数百年间争雄江湖。直至唐宋,开国四大武者绝学现世,以致天下群雄纷争,酿就乱世……一位自幼身中剧毒的少年,在求助各派宗主无望之下,终以生命为赌注,跃下华山之顶。然而上天却没有遗弃这位无助的少年,机缘巧合,万毒自解,红颜相助,智武并存,阴阳互调,共悟魔经,由魔入道,终至大成。
  • 毒步天下,无良太子妃

    毒步天下,无良太子妃

    他是当朝废物太子,她是出了名的药罐子。他装傻,她充楞。他背地里玩转乾坤,她暗地里以毒服人。两人联手,上斗奸臣,下斗所谓的亲人,层层迷局,不断揭发,当揭发出她的身份乃前朝遗孤时。他只道:我只认她是本宫的太子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泣吟闽越

    泣吟闽越

    三十年功与名,半世生情与爱,只道成就功名富贵,不知已是幸福人间。香消一骑绝尘去,英雄倚剑平四方。到头来,满头悲白发,落得个兔死狐悲。再看当年,把酒吟欢,感叹蹉跎岁月,今朝可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