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0500000018

第18章 师尊风范忆(17)

值得一提的是,林辰一生在几十年的同行审稿中也经常无私地把思想和方法提供给作者。笔者在学术同行的交往中,就听到过若干当年论文作者(其中有的与林未曾谋过面)说林辰为他们审稿时,提供过许多改进意见、修正性或推广性证明,乃至奉献新的思想(当然是在论文发表后应作者要求由编辑部解密的),同行们每每提及,都刻骨铭心。

林辰自1952年夏成立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系以来,历任过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系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他饱受各次政治运动“洗礼”,仍带领师生为数学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夏,林辰作为福建省代表之一,赴北京出席了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聆听了周恩来总理报告,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亲切会见了全体代表。会议期间数学科的代表曾举办过专题活动:在圆明园集会(由华罗庚主持),赴北京大学数学系参观(由江泽涵接待)等。就在此间,林辰向苏步青先生请教如何组织开展科学研究。苏介绍了浙江大学的3点经验:其一,坚持办讨论班;其二,成立资料室,广泛搜集学术文献资料;其三,注重人才培养与交流。苏的一席经验之谈通过林辰的努力实践,对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后来的发展影响至深。

1952年以来,在全国学习苏联的那段岁月里,林辰积极组织数学系教师钻研当时的一套苏联数学译著,如辛钦的《数学分析》、那汤松的《实变函数论》、柯尔莫哥洛夫的《集与函数的泛论初阶》等,并组织起了学术讨论班,有效地促进了当时师资队伍建设。

1954~1955年间,福建师范学院把数学系作为教学改革的典型系,张禾瑞曾陪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前来视察,林辰在此期间与张有过较充分的学术交流。另外,教育部在北京举办暑期讲习班,以培养理科基础课教师,福建省送出的学员中唯林辰是数学科的。林辰听取过秦元勋、李国平和申又枨等教授主讲的讲座。1956年,林辰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师范院校会议,在此会间林辰结识了程其襄教授。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林辰被打成“右派”,1958年遭受革职、降薪处分。即使如此,他还以惊人的毅力深入扎实地自学泛函分析。

1962年,政治气候在“七千人大会”之后稍有“回暖”,林辰就冒着风险,克服困难,在系里组织起了泛函分析讨论班。严子锟、庄兴无、刘藕业、何力等一批优秀学生与青年教师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功底,走上了科研道路。回首当年,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1962届和1963届本科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生。例如,1962届的翁祖荫考取了陈省身的研究生,以后在函数逼近论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1964年“四清”运动起,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十年动乱”结束,林辰在那风雨如晦的政治气候中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摧残。1964年被安排到物理系教高等数学,1966年作为“牛鬼蛇神”挨批斗,1970年被安排到福州大学(其时福建师范学院已停办)教育系的数学连……那时林辰已经心力交瘁,曾因冠心病住医院。即便如此,他心中仍萦念着学术问题和数学系的复办和发展问题,可谓“虽九死其犹未悔”。

“十年动乱”尚未结束,林辰回到由福建师范学院演变成的福建师范大学,不顾许多人的心有余悸,又奋然重新组织起中青年教师的泛函分析讨论班,由张文泉和他一起主讲,有严子锟等教师参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沐浴下,林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校领导的器重,回到了系领导岗位,“愿以此身长报国”,林辰不顾年事已高,心脏病、胃病等疾患缠身,抱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执著信念,满腔热情地规划着数学系的前景,始终如一地实践着办学术讨论班、抓资料室建设和抓人才培养、人才交流这三项大事。

由于师范院校的局限和历史的原因,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师资长期以来都主要依赖于自身培养。林辰主持数学系工作期间,在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为数学系的长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是“十年动乱”前,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积极支持、致力选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又如前所述培养1962、1963届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成为一批业务骨干;其次是“十年动乱”后以1977、1978级为代表的一批留校任教的业务骨干;再次是林辰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十年动乱”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之一,培养出一批教学与科研人才学习非线性分析,以后留学瑞典的李永青博士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外交流以来,林辰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留学,在美籍华裔数学家林伯禄的支持配合下,仅由林辰推荐往美国依阿华大学留学者就达十数人之众。

在培养人才方面,林老可谓思才如渴,惜才如金。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着力发现学生中素质好、潜力大者。而后总是通过个别辅导、面谈面批,吸纳入讨论班等种种方式予以指导培养。例如,他在77级、78级学生中举办实变函数讨论班,从中挑出尖子给予重点辅导,以带动全面提高质量。许多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学生,林辰仍与他们保持联系与指导。林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对一些品学兼优,却因当年社会政治因素被列入另类的学生,林辰一视同仁,尽力予以关怀帮助。例如,1956届毕业生赖观模当时被视为“只专不红”,林辰却另眼相看,多方关怀,后来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取得成绩。1953届毕业生黄政书与薛天森留校任教后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8届毕业生曹奋进在“十年动乱”中曾被打为“现行反革命”,林辰后来都帮助他们调回母校工作。黄、薛和曹后来或在科研或在教学中都各有所长。

值得一提的是,林辰的爱才、怜才,还体现在对校外师生的尽心培养与帮助上。例如,福州人谢羲,抗日战争胜利后从福建永安中学毕业,成绩优异。有人推荐其求教于林辰。林与其谈微积分的基本思路与问题,谈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而后还常通信交流。谢认为这一段经历对他是数学的“启蒙”,“奠定数学基础”,“受益终生”。后谢毕业于厦门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留学前苏联,回国后任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还担任过原子能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和林长期鸿雁传书,保持友谊。林辰在福建省数学界受到普遍的赞誉和爱戴,是与他50年如一日,诲人不倦栽桃李,呕心沥血育英才分不开的。

(钟怀杰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983级硕士

研究生,教授,曾任校研究生处处长)忆德艺双馨的翻译家许崇信教授

◎赖耀先

2009年5月,也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许崇信教授逝世10周年之际,在英国伦敦,劳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当代国际翻译理论代表作的重要文集,许崇信教授发表于1962年《福建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上的论文《文艺翻译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经刘亚猛教授翻译成英文,也收入其中。这部国际经典论文集的出版,至少表明了两点:其一,《福建师范学院学报》早在1962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其二,许崇信教授当年发表的译论,其学术成就在47年后得到了国际译学界的认可。

回想起1962年,福建师范学院在全国还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1970年被撤销,1972年复办,改称福建师范大学。在许崇信老师的倡导下,外语系成立了编译室,他被任命为编译室主任。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外语系总支书记黄行之同志的支持下,他立即开始挖掘并搜罗各路人才。一批有翻译才华的专家,齐聚到编译室许老师的麾下,其中有教育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檀仁梅教授,中文系的翻译天才项星耀教授,历史系的留美博士郭舜平教授等人,还有当时尚未出来担任系领导的英美文学专家谢德贞教授以及当过中国远征军翻译官的林纪焘教授等。除了上述老一辈专家外,还吸纳了我系一批不同语种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陈正元、周复、谢翰如、陈加洛、范一、汪庆安、黄松柏、戴树英等人。这样,就组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中英俄语种相交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翻译队伍。回想那时,这么一大批人,挤在外语系三楼两间办公室里,上班时鸦雀无声,休息时欢声笑语,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编译室实行8小时坐班制。许崇信同志以身作则。他住在烟台山麓,离编译室很远,又没有公交车,每天步行上下班,一天4趟,风雨无阻,从不迟到早退。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虽然都住在学校附近,但从来没有坐班过,开始很不习惯,看见许老师这种模范行动,也都不敢有半点怠慢。

由于这支队伍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加上领导有方,便很快展示了实力,拿出了初步成果。一批国别史、回忆录等相继出版,引起了国内出版界和翻译界的关注。随着我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汉语成为联合国6种主要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请求我国外交部每年将800多万字的英语文件翻译成汉语。1974年外交部首次委托全国42所高校翻译联合国文件,福建师大外语系被首批受托承担此项任务,这在当时是很难得、很光荣的,实质上是中央权威机关对我校我系英语翻译水平的认可。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完整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50卷。中央编译局委托我系翻译其中的第40卷。经过两年多夜以继日的伏案劳作,初稿译成,中央编辑局邀请我们全组7位译员赴京最后定稿。赴京时,按规定,许老师可以坐火车软卧,但他坚决不肯,一定要同我们一起坐硬卧。抵京后,他本来可以住高级宾馆,但他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和我们挤住在编译局宿舍院子里的两间条件相当简陋、没有卫生设备的平房里。那时我们还比较年轻,而他已经接近花甲之年,每天还和我们一起吃食堂,从平房步行到编译局上下班,时间约持续半年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于1982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翌年,编译局委托许崇信教授单独承担《列宁全集》第15卷的审校工作,他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再次受到编译局的表彰。

另外,使我十分感动的,是他为创办福建省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份外语学术刊物《外国语言文学》所付出的艰辛。20世纪80年代,全省各高校,包括厦门大学,都没有一份外语学术刊物。许崇信教授站得高,看得远,深知外语学术刊物的重要性。为了这个刊物的获准出版,他以年老体弱的身躯,冒着酷暑严寒,乘坐公交车,多次跑福建省委宣传部、出版局,一次又一次地送申请,报材料,不厌其烦,不辞劳累,终于得到了上级机关的批准。这一学术刊物的获批并出版发行,意味着我校占领了一个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制高点,对我们青年学者的发展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许崇信教授不仅注意挖掘和吸纳老一辈翻译精英,还十分关注培养后起之秀。他对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掖,可以说是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由于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他的翻译课尤其精彩,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学生向许老师请教,他一样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我有幸参加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负责翻译马克思青年时期《致燕妮》的爱情诗。初稿译完后,请许老师审校。他修改得非常认真,圈圈点点,密密麻麻,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他反复强调,翻译作品“在传达原著的意境与格调上,应该达到既貌合又神存,既状物又传神的境界”。经他审校过的译稿,读之会有“增之一字则嫌长,删去一字则嫌短”之感。

许老师平易近人,待人诚恳,处处与人为善。在治学严谨的同时,又具有甘当人梯的精神,为我国我省外语界和翻译界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著名的教授、翻译家、外交官和特级教师,像朱纯深、叶大波、陈小慰、岳峰等均是他的高徒。他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光明磊落,生活十分俭朴,对待名誉地位,向来十分淡泊。他留给师大,留给人间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有形的大约2000万字译、校、著作品,更宝贵的是,他栽种的桃李已经满园芳香,他崇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已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德艺双馨”就是他一生的完美写照。

(赖耀先外国语学院教授)迟到的悼念——追忆俞元桂教授◎吴仰南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也已经退休了。这是人生一个爱回忆的阶段,过去师友的音容笑貌就会不期然地涌现在脑际,其中总让我抹不掉印象的就有俞元桂老师。

同类推荐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梦笔生花集

    梦笔生花集

    全书收录散文随笔百余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心灵咏叹调、风景调色板、人间情景剧、芸芸众生相。作者“用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真诚的心和一支独特的笔”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描摹世相百态,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书中还配有精美手绘漫画近百幅。
  • 读不懂的女人

    读不懂的女人

    本书讲述女人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这本书会让你更了解女人,更读懂女人。
  • 故宫盗宝案

    故宫盗宝案

    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历经五百八十多年的沧桑之后,依然以它无与伦比的高贵、富丽堂皇的风姿和绝无仅有的神秘精深端坐在北京城的中心。故宫又称紫禁城,这个名字是借喻紫微星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因此皇帝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人们习惯称故宫。故宫确实让人着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说过:只要有条件,砸锅卖铁我也得买一张票进去看。
热门推荐
  • 洪荒之魔族争霸

    洪荒之魔族争霸

    一只身形巨大的双翼飞龙盘旋上空,两只猩红的眼睛盯着数千里之外的神仙府邸,双目中透出嗜血的贪婪。他的背后,卷起滚滚尘烟,数十万的土地上各类妖族魔族横行无忌,攻向神仙府邸……魔龙抬起傲骨,双目凛冽的看向苍穹:今日,我涅槃再生,堕入魔族,依旧执掌刑罚,则,我为天道!我以道起誓,魔族争霸,戮尽神族!
  • 东君小说三题

    东君小说三题

    民国庚申年秋的一个黄昏,正是月上东山的时辰,玄迹法师静坐于竹清寺一间窗户朝东的山房,展读梅溪学堂费而隐先生托人带来的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给亡妻叶小竹的,仍然是七律,笔调很凄凉,笔迹愈到最后愈潦草,墨迹干涩,内心的哀恸可以想见。诗尾附言说,他的夫人于今晨零时许病逝了。费先生还说,夫人临终洁净,死状吉祥,是她前生修来的福分。玄迹把信折叠起来,投进惜字炉。他熄灭灯,坐在黑暗中,呆望着东窗。窗外是一片白纷纷的月光,偶尔有叶影飘过来,平添了几分凉秋的况味。他许是觉得有些冷了,披上一件外衣,开始念诵起一段经文。
  • 元末称帝

    元末称帝

    魂归元末,主角当下很忧伤。月亮形麻子脸代表人物的朱重八是俊朗威猛的少年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徐达是个脑残追星粉?对镜贴花黄的伪娘自称十万铁骑可荡平天下无敌手?而主角,有个疑似穿越者的老爹,竟然称帝造反,结果帅不过三秒被灭村;有个威猛的老娘,挥舞大刀就是万人敌;还有穿着开裆裤挥舞小手要当王爷的小弟……更坑爹的是竟然一不小心娶了千古贤后马秀英当媳妇!我在元末得罪一个俊朗的小和尚怎么办?在线等,很急!!……
  • 贤者的无限旅途

    贤者的无限旅途

    “凯拉尔老师,您课后有时间吗。”赫敏抱着自己的厚厚的课本,脸上带着羞涩,害羞,还有一点点的期待的看着银发的黑魔术防御课教授问道。“喂,你这家伙,再多做一点便当啊。”御坂美琴插着腰,气势汹汹的看着便利店的银发店长。“你这家伙是我非征服不可的男人啊!”柯内莉亚紫色的高跟鞋踩在了银发男人的胸膛上,气势满满的说道。“我的亲王!可愿陪我再赴战场?!”金发的骑士王英姿勃发仿佛回到了十七岁那年对银发的男人伸出了手来。“那个,凯拉尔先生,能够稍微陪我一下吗?”剑姬轻轻地问道。大概还会有高达SEED,魔法少女奈叶,魔法老师涅吉等老动画。贤者之理1群:171327194贤者之理2群:624131351一群二群被举报没了,欢迎加新群:817-819-905
  • 盛世状元妻

    盛世状元妻

    大周元历1510年,丰庆十五年。皇家嫡长公主,明珠公主终于迎来了及笄之年。镇国公府,世子书房。“边关你就别去了。皇上发话了,等下个月明珠公主及笄之后,就为你们订婚。你准备一下吧!”镇国公世子白敬德正严肃的向他的大儿子,闻名天下的文武双状元,瑾公子陈述着这个美好的决定。附马啊!他们白家真是祖宗显灵了,才会让长公主看上了他家这大小子。要知道大……
  • 快穿之攻略男主

    快穿之攻略男主

    被系统坑了的少女容千云好不容易躲过了系统的摧残,这怎么又来了一个难缠的家伙,不管你是狠心毒辣的军阀,还是一块石头,统统都不在话下,可是儿子,我是你妈啊……你的手要摸哪儿呢?某女黑线:“啊那个帅哥你等等,系统叫我攻略你!”某男奸笑:“巧了,系统叫我等别人攻略耶!”
  • 入幕须知

    入幕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铲屎官,请不推自倒

    铲屎官,请不推自倒

    作为一只高傲优雅的喵星人,居然在将自己的铲屎官给征服了。喵表示:她只是犯了一个错误!狂拽霸炫的铲屎官顿时不满意了,开始了诱惑猫主子之路,喵表示:抵抗不了肤白貌美大长腿!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之后,喵觉得味道还不错,砸吧砸吧嘴,将铲屎官成功晋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就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要有一群卓越的员工为之而奋斗。然而,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里,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有高有低,有好有差。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的容量不是由那块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我们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理论的指导。但是交际无论怎样复杂,怎样难于观察和研究,我们都不应当逃避,因为逃避没有出路,现实早已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本书从个体事例与社会活动入手,对交际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都找到了方法。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并且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