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600000027

第27章 春秋战国(19)

孟尝君在齐国因为名声太大,秦国和楚国对孟尝君十分忌惮,不断地派人在齐王面前诋毁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齐王相信了,遂废孟尝君。孟尝君的宾客见孟尝君废,皆离开了他。冯谖却未走。他对孟尝君说:“借臣车一乘,臣到秦国去,必令君重于国而奉邑益广。”孟尝君为冯谖准备下车辆和金钱而派遣他出使。冯谖乃西至秦国,劝秦王说:“使齐国重于天下的是孟尝君。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心背齐;若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如此则齐地可得。君应急使人载币迎孟尝君,不可失时。如果齐国觉悟而重又重用孟尝君,则秦与齐之胜负未可知。”秦王大悦,立即遣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回到齐国后,劝齐王说:“天下之士不游秦则游齐。游秦则秦强,游齐则齐强,其势不两立。今臣听说秦遣使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去则已,西入秦则天下归之,秦强而齐弱,则齐国的临淄即墨可就危险了。王何不趁秦使未到,复孟尝君之位,更增其封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如此可折秦之谋,而绝其霸王之略。”齐王乃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与其故邑之地,又增加一千户。秦使者闻孟尝君复相于齐国,只好旋车而去。

孟尝君复位之后,叹息说:“客见文一日废,都背文而去,莫有顾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有何面目复见文?如有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敬奉教。

倡无为老聃论道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藏书室的史官。

相传孔子到周王室去,打算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您所说的,那些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存在。况且君子处在能施展抱负的时代才担当重任,处在不能施展抱负的时代就遮盖面目而混迹社会。我听说,出色的商人善于囤积货物好像什么都没有;君子道德高尚,容貌却显得特别寻常。抛弃您的傲气和贪心,装模作样和好高鹜远,这些都不利于您的身体。我要告诉您的,如此而已。”孔子离开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可以准备网,会游的可以准备纶,会飞的可以准备,至于龙,我无法知道,它乘风驾云而到达天上。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和龙一样啊!”

老子研究道和德,他的学说提倡自身隐姓埋名。在周居住了很长时间,看到周王朝已经衰败,于是便离开。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将要隐居了,勉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著书上下两篇,论述对道和德的看法五千多字然后离开,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论述道家的作用,与孔子同时。

原来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是因为他研究道而且善于养生的缘故。

从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还记载周太史儋进见秦献公说:“起初秦国与周合并,合并五百年才分开,分开七十年才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弄清这些说法是对还是错。

老子是有道德的隐士。世上学习老子的人就贬低儒学,儒学也贬低老子。孔子说“主张不一样,不相互进行商量”,难道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吗?

老子主张无所作为,听凭万物自生自灭;清静自守,听凭人们返璞归真。撰《道德经》一书。他有见于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频繁争战,提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主张,以为“兵者,不祥之器”。同时将这一点推及老百姓身上,主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并用古代“善为道者”的行为来解释当前政治,要求君主们实行愚民政策,因为老百姓的难以治理,即在于他们智慧太多。与此相联系,则认为不知道的欲望是很危险的,“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善于冥想,富有思辨,因而从形而上的角度提出了与其社会思想相一致的哲学观念。而这又体现在他所着意表述的概念“道”上。他认为“道”是先天而生的东西,是万物的总根源,在表现形态上则无形无声,是一种虚无本体,以至又引申出“无”的概念。但同时,一切概念又是与其对立面同时而存在的,如没有“有”,就无所谓“无”;没有“难”,就无所谓“易”;没有“长”,就无所谓“短”,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它们的对立又非一成不变,而是相互转化的。但老子反对一种达到极限的转化,因为“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因此主张“去甚去奢去泰”,摒弃极端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老子在书中还讲了许多权谋之道,也都是从他的哲学理论引申出来,为历代政治家所重视,视之为“帝王南面之术”。

老子出关图老子死后不久,另一位思想家庄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与老子相近的思想。庄子,名庄周,战国初年梁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和孟轲同时而稍晚一些。先是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没多久,又开始从事讲学、著述。他家境贫困,有时靠打草鞋过日子,曾向监河侯借过米,见魏王的时候穿的是补过多次的粗布衣裳,连草鞋上的带子也是断了又接起来的。庄子的先人曾是贵族,由于社会的动荡,加之财产的分离,经济上便转而没落,政治地位也甚低。从而对新的制度表示不满,走上隐居的道路。一次,楚成王听到庄子有德才,便派使者带上重币聘请他为楚国的相。庄子见后,笑着对楚使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入我大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表示了对功名利禄的高度蔑视。

庄子居守蔽陋,朋友不多,门徒有限,在当时学术界只有惠施常与他往来,进行辩论探讨。庄子的许多思想都是在与惠子的论争中阐述的。庄子的思想很奇特,追求超越功禄、生死的解脱与无我的境界。惠子当时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前去探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到这里,是想取代你的相位。”惠子听后很恐惧,就派人在国中搜寻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自己登门见惠子,告诉他说:“南方有只鸟,名称为‘刍鸟’,你听说过吗?从南海起身,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息,不是练习实不吃,不是甘泉不饮。路上有只鸱鸟得到一只腐鼠,见刍鸟正打头顶飞过,抬头看着害怕。今天你是不是也想因梁国相而怕我?”一次,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丧,看到庄子正蹲坐着,敲着面盆唱歌。惠子说:“和妻子共同生活,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不哭也就够了,还要敲着盆子唱歌,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当人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继而一想,她起初本无生命,且连形体也没有,气息也没有。后在若有若无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由生而变为死无。其实生来死去的变化,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平常。人既已安息于天地之间了,而我还啼啼哭哭的,这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我才止住了哭。”

庄子由此也隐而不仕,勤于著述,将自己对宇宙、生命和社会的思考付诸于文字。后来他的弟子将庄子所写的及一些庄子的谈话记录进行整理编辑,并附有一些庄子后学的著述,形成了《庄子》一书。庄子将当时小生产者同等级宗法制的社会制度对立起来,概括为是民之常性与仁义礼智的对立。以为更早的人心是人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而然地进行生活,即“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堂,命曰天放。”等到社会出现了圣人,提倡仁义,推行礼义,造成了淳朴本性的失落,不仅如此,它还造成虚伪和掠夺,甚至成为窃国大盗们的护身符。由此,它将视野转向原始的自然,以自然的本性来对抗社会上人的沦落。庄子有一套系统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以为世界的本性和起源是“无”,由“无”而产生出“有”之“形”,即所谓“无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因而“无”就是“道”。道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本体了,它同时也是规律,万物即依循这个道而生、而长、而灭。任自然也就意味着遵循“无为”之道,而它的反面则是人为。如果按照无为之道行事,便就没有别的主宰,事物按自身的运动而自然的运动。为此,庄子曾借助一个梦为蝴蝶的寓言来说明自我与宇宙的关系,即从实质上来说,我与物并不存在着明确的界限,而皆统一为“无”,因而,复归自然,也就是进入到“无”的境界。从心理上来说,则是泯除人为的等级,泯除现有的生死、荣辱等界限,而达到超然物外的最终的自由,从生之累苦中解脱出来,不为物役,不为形役。

庄子一生默默无闻,约死于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他的生平,后人也只能从《庄子》一书的片断记载中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他在自然哲学上继老子之后,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宇宙本体论体系。在人生哲学方面,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外在的物质观念,追求个人的自由等等。而其思想之精辟深邃,知识之广博渊深,文笔之诡谲奇崛,都十分令人惊奇,并使其成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哲人。

老子的思想至汉初时,由于窦太后等人的偏爱而受到重视,至东汉,再次复苏,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道教。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它充分地吸收了老子与庄子的“无”的思想。隋唐时代,老、庄同被奉为道教的祖师。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是韩国的庶生公子。他爱好刑名法术之学,而他的学说归根结底是以黄帝、老子的思想为基础。韩非生来口吃,不善长说话,而善于著书。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弟子,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韩非见韩国削弱,屡次写信规谏韩王,韩王都没有采纳。因此韩非十分憎恨君主治理国家不努力完善国家的法制,充分利用权势以驾御自己的臣下,通过求人任贤达到富国强兵,反而举用虚浮不实的蠹虫凌驾于建功立业者的上面。认为儒生用文乱法,侠客以武犯禁。太平时就尊宠徒有虚名的文人,危难时就使用披坚执锐的将士。当今正是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他怜悯清廉正直的人遭到奸诈邪恶之臣的迫害,考察历来成败的变迁,因此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文章。

尽管韩非十分清楚游说君主的困难,在《说难》一书中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终究死于秦国,自己并没有能够逃脱厄运。

《说难》议论说:

大凡游说中存在的困难,不是我知道的东西能有办法把它表达出来这样的困难,也不是我辩论问题难以阐明我的思想这样的困难,也不是我敢于放开议论将所有的道理全部讲清楚这样的困难。大凡游说中存在的困难,在于知道被说对象的心里,能够通过我的游说使他心悦诚服。

被说对象是以追求显赫名声为目的的君主,却用怎样得到厚利去游说他,那就会被看成是没有气节而甘处卑贱,必定被远远抛弃。被说对象是以谋取厚利为目的的君主,却用怎样得到显赫名声去游说他,那就会被看成是没有头脑而远离事体,必定不肯录用。被说对象是内心想谋取厚利却露出要追求显赫名声的君主,若用怎样得到显赫名声去游说他,那么表面会录用这个人而事实上将被疏远;若用怎样得到厚利去游说他,那么暗里采纳这个人的主张却会公开将这个人抛弃。这些方面是不能不搞清楚的啊!

事情是由于保密而获得成功,言谈中由于不慎泄密而遭致失败。未必是说者本人要泄漏君主的秘密,而是言谈中无意露出了君主隐匿的事,像这样的人就有生命危险。君主出现过失,而说者公开论述正确的意见以追究他的错误,就有生命危险。恩宠不深却将知道的全部说出来,所说的得到实行并获得成功,那么君主的恩惠也就到此为止;所说的行不通并遭到失败,那么就会被怀疑,像这样的人就有生命危险。君主有所谋划而想把它作为自己的功绩,说者同样知道而讲出来,就有生命危险。君主公开做某件事,可是他借此却要完成别的事,说者同样知道而讲出来,就有生命危险。勉强君主做他肯定不愿做的事,阻止君主做他不肯罢休的事,生命就有危险。所以说,和君主议论大臣,他就认为是企图离间自己;和君主议论小民,他就认为是想出卖他的权利;议论他宠爱的人,他就认为是在寻求靠山;议论他憎恶的人,他就认为是在试探自己。干脆精简言辞,他就认为是无知而理屈;文辞优美,滔滔不绝,他就认为是空话连篇而浪费时间。就事论事,陈述意见,他就认为是怯懦而不敢畅所欲言;虑事周遍,思路开阔,他就认为是轻率而傲慢。这些游说中存在的困难,是不能不搞清楚的啊!

同类推荐
  •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国际佣兵,京城大学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脑海里带着京城图书馆的书库,穿越成为幼年汉武帝。1.发展不出体系工业?那就带去体系完整的书库,3119万册够不够?2.没有人才?办上几十年书院够不够?3.儒家意识形态无法撼动?汉初的儒生帽子都被当尿壶,还不乖乖创立新儒学?4.粮食制约人口规模?不会去找土豆,地瓜和玉米?占城稻都能找到,还怕没杂交水稻?5.天灾不断?汉朝抓来战俘是要当奴隶的,修水利,养牲口。6.匈奴的马快追不上?打下大宛你想要多少汗血马?7.交通不便?新中国修桥铺路才用了多少年?8.信息不畅?大汉弄个电报不过分吧?
  • 我们的战国

    我们的战国

    作品从数十位战国名人的第一视角出发,讲述了从1467年到1616年这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写作手法,把战国时代的那些人物、故事进行了全景展示。作者放弃了原先战国历史中大凡采用的“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人为主线,作品中所描述的十多位主角的共同特性是“未曾统一天下,但却依然是历史大河中的弄潮儿”,历史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战国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战国,故而取名“我们的战国”。
  • 末代驸马

    末代驸马

    一个少年的穿越,使明末的历史转了一个弯。边塞风波,蒙古察哈尔部再掀风波;中原动荡,李自成一家独大;四海翻动,辽东朝鲜动乱不止;……忠臣猛士战死于野,豪杰枭雄称霸于天。江山如娇,谁又能最终主宰沉浮?有些事,因他的穿越变的简单;有些事,因他的穿越而变的复杂。一个完全不同的明末,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一个英雄逆流而上的天下Q意Q交流群:680509591
  • 三国之袁氏天下

    三国之袁氏天下

    终于突破了两百四十万字,关于袁绍的书籍写到这里,真心不容易。请大家多多支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大家可以放心收藏!离五百万字,还有不少的路程要走,大大会继续努力!PS:由于大大是新手菜鸟,文笔稚嫩,前期写的真心不好。请观看此书的粉丝们,直接从VIP章节开始看吧,从这里开始文笔还算是不错。实在不行就从最新一卷开始读吧,这一卷写的还算是成熟。大大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请大家多多理解,多多支持。兄弟姐妹们的支持,就是大大前进的不竭动力!袁氏联盟:QQ群716402136欢迎大家加入!
  • 东京热门

    东京热门

    现代女子赤凤凰魂回北宋,阴差阳错,与一流氓合体,悲天悯人,欲以己之力,挽救天下苍生,然冥冥中有注定。。。
热门推荐
  • 推逢寤语 医林琐语

    推逢寤语 医林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罗

    星罗

    …偶得星罗宝图踏上修行之路人生几经沉浮……这新简介给力否?…
  • 魔尊的小龙女

    魔尊的小龙女

    “喂小鬼,我救了你诶,你怎么这样。”——气鼓鼓的龙曦“我要你救了吗”——小时候的风墨尘一脸高冷...............“我去怎么又是你,我怎么这么倒霉”——龙曦抓狂中“我挺幸运的,曦儿”——长大后的风墨尘面带笑容得看着眼前人...............“怎么会是你,不要过来,不是的,怎么可能会是你,怎么会......”——不知真相的龙曦“曦儿,别这样”别这样好不好,求你了——被误会的魔尊风墨尘...............“嗯呢,我们认识吗???”——失忆的龙曦“嗯,曦儿,我是你夫君”——诱拐失忆小白兔的风墨尘...............“风墨尘,给老娘滚,你又骗我”——暴跳如雷的龙曦“曦儿,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好吗”——不惜出卖色相求原谅的风墨尘...............“我就要去,我就要和她一起去她的家乡”因为听梓儿说她们家乡好吃的和好玩的有好多好多(流口水?(?﹃??))──为了吃耍小脾气的龙曦“好好好,去去去,行了吧,小吃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无奈的风墨尘“嘿嘿嘿,尘尘,就知道你最好啦”……
  • 木仙府种田纪事

    木仙府种田纪事

    一位亲情爱情都严重缺失的二十六岁女子,大学毕业后无意中得到一枚拥有储物和种植双重功能的空间戒指,于是自我放逐的在全国各地游荡,摄影绘画。后来身心疲惫,想要找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隐居之时,却意外的穿越到一个物种极度贫乏的异时空,一时之间,她空间内原本极为普通常见的水果、蔬菜、水稻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巨宝。这是命运的另一场考验?还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是隐居山村,过平静自在,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是拿出物种,广播天下,造福百姓?她,一介身怀巨宝的弱女子,究竟该何去何从?(本文慢热,无宫斗宅斗,以温馨居家为主,盖房种地、收养孩子、周游天下!!!书友群号:四二七三七七九六,欢迎喜欢本文的朋友们聊天啊!)
  • 唐门邪修

    唐门邪修

    一个似是似非武侠大陆,各大势力风起云涌,十年前天魔教魔焰滔天武林上下人人自危,又有五大正派力战魔教,与之分庭抗礼,惊天一战后双方日渐式微,又有白山黑水宫,南疆苗族,蜀中唐门三大邪派蠢蠢欲动,杀手组织阎罗殿又欲复出,翻起滔天杀戮,在这片大陆上出身唐门却叛出唐门的唐枫,又该何去何从
  • 这只狐狸有点六

    这只狐狸有点六

    鬼人泪,血煞尸,奇异鬼墓,有人跟我一起探险嘛,我有点怕
  • 邪王的宠后

    邪王的宠后

    庆历二十四年初夏,灵国太子因涉及巫蛊之术,被流放,永不得回京城青林。庆历二十七年的初夏。六月的天气,已经毒的让人受不了,空中没有一丝云,也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今年夏天的天气出奇的热,就连御花园的牡丹揽月也一直开到六月,没有一丝凋零的迹象。那后宫里的老麽麽们私下里说着,这是一个不祥的兆头,只是谁也没去理会。“公主,小公主,小心中暑了!”……
  • 文忠集

    文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儒剑纵横

    儒剑纵横

    本书暂时进入停更状态。决定再开一本,去拼一把武侠征文。新书将会延用本书的设定。
  • 王牌少帅

    王牌少帅

    红衣教主~?禅师~?神算子~?不,我是来自中国的王牌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