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900000008

第8章 考古(7)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天辟地,承前启后;二里头,中国地名海洋中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名字,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很难与什么天下大事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在二里头附近的小村庄里,人们找到了第一王朝的都城,寻觅到夏代的踪迹,从而以铁的事实将这两个似乎看起来并不相当的个体联系起来,打破了之前关于夏代是否存在的种种疑问,重写了夏代历史,延伸了文明的起点。

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陶酒器河南省偃师县,地处伊、洛二水之间,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距今3 800—3 500年。在这里发现了二里头文化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址、一般居住址和墓葬等,并出土了大批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遗址中心区位于东南部,地势略高,分布着宫城、铸铜作坊和大型墓葬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普通居住活动区。

二里头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近300米,面积11万平方米左右。宫城外围有夯土筑成的宫墙,墙宽约2米,墙高0.1—0.75米左右。宫殿区初建时没有围墙,在中期才开始夯建,延续使用至二里头文化末期。宫城墙外有环城大路,宽10—20米左右,纵横交错呈“井”字形,构成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主要道路网。宫殿区内有多条小型道路,有若干夯土基址和卵石活动面及大面积的路土遗迹。

二里头大型宫殿基址是这一时期建筑水平的典型代表。早期宫殿基址有两座,分别为3号与5号基址,位于宫殿区东中部,东西并列,其间有宽约3米的通道相隔,路土下有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3号基址系大型多院落建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主体部分至少由3重庭院组成,长度150余米,宽度在50米左右。基址中主殿夯土台基宽6米多,上有连间房屋和前廊遗迹。5号基址东部边缘也有大型柱础和墙槽遗迹。

二里头晚期宫殿基址数量较多,分别以1号和2号为中心。1号基址为庭院形式,整体略呈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殿堂位于基址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四周有檐柱洞,东西长30米,南北宽11米,面阔8间,进深3间,屋顶为“四阿重屋式”,类似后代皇宫大殿的庑殿顶构造。是至尊的形式。殿堂前是平坦的庭院,殿堂与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南廊正中是宏大的门楼。2号基址位于1号东北,南北长73米,东西宽58米。殿堂位于基址北部的长方形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1间,带有回廊。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西廊,南廊中部有宽阔的门道。两侧为门房。2号基址前、后分别有4号、6号基址。4号基址长40米、宽12米,与2号同时兴建。6号基址略晚于2号,应为2号基址使用一段时期后增修的建筑。它们大体同时,且有共同的建筑中轴线。应属同一建筑组群。

二里头不同的埋葬方式,说明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存在等级差别。二里头遗址的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墓。大型墓多位于宫城内,长5米,宽4米,深约6米,有生土二层台。中型墓葬长2米,宽1米,部分有二层台或腰坑,墓底铺朱砂,有漆棺,随葬有铜爵、戈、戚、玉璋、钺、圭、绿松石饰及陶器、骨珠、海贝等。小型墓长不及2米,宽仅0.6一0.7米,随葬品只有少量陶器。此外在灰坑或灰层中,还散见人骨架,有的捆绑双手,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和兽骨埋在一起,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

二里头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柄形玉饰上雕琢有规整的兽面纹,形式与后代铜器上常见的纹样一致,是已知年代较早的兽面纹样。有年代最早的铜爵,还有兽面铜牌,用数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二里头已经有了陶铃、铜铃等乐器。一些大口陶尊的口、肩部有20多种刻画符号。其中有的可能就是原始文字。此外,还见有卜骨,大多采用猪、牛等动物的肩胛骨,上有灼痕。这些遗物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奴隶主贵族的精神生活。

宫城附近还有不少重要的遗迹。在宫城南墙外发现了当时制造贵族奢侈品——绿松石器的作坊和一处废料坑,废料坑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绿松石块粒,相当一部分带有切割琢磨的痕迹,还见有因钻孔不正而报废的石珠。在宫殿区南侧大路的早期路土之间,还发现了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辙沟呈凹槽状,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这两条车辙的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提早了约200年,为探索我国古代车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3号基址南院内一座贵族墓中还发现了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十分罕见。该墓葬属于二里头文化早期,距今至少3 700年。龙形器被放置在成年男性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龙身长64.5厘米,总长70.2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头宽身窄,呈曲线形,巨头蜷尾,色彩绚丽,器身起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为扁圆形,置于梯形托座上,鼻眼则以白玉和绿松石填充,在距绿松石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发现一件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于垂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被命名为“中国龙”。它是在夏代都城遗址宫殿区贵族墓中发现的非常完整和高规格的龙形象遗存,意义非同寻常,说明早在夏代,夏王朝已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是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二里头遗址有中国最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等,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一页。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应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斟寻”,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它早晚两个时期的建筑格局随时代不断发生显著变化,逐渐由一体化的多重院落布局演变为多个单体建筑纵向排列,其形制开中国宫殿建筑之先河,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和都城建设等重大问题都有参考价值。

大甸子遗址

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历史上称为“三代”。三代是青铜文明最繁盛的时期,创造了难以胜数的青铜器精品,成为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艺术珍藏。与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繁盛相似,周边地域里也存在着先进的青铜文明,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并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的进程。夏家店下层文化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它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早期阶段,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夏末早商这个时期。长期以来,关于这种文化典型墓地的情况一直悬而未决,直到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墓地的发现才为这个问题画上圆满的句号,从而为了解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埋葬制度及礼制找到了答案。

彩绘陶鬲大甸子墓地里发掘了800多座墓葬,在不到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排列得密密麻麻,但是却井然有序,绝少有墓与墓之间重叠的现象,构成墓区分布上的奇观。在墓地的中间偏南偏北各有一条空白地带,将墓地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墓坑均为长方形土圹,幼童小墓长1米左右,成人墓长2米左右,少数随葬丰厚、礼遇隆重的墓长达3米,甚至4米。一般成人男女都是单人葬。死者头均向北,男性面朝西,女性面朝东,显示了奇特的葬俗。

墓中出土的遗物种类丰富,陶、玉、石、骨、角、蚌、贝、漆器、金属器等,五花八门,还见一些仿铜器造型的陶器。女性墓有不少用大理石、绿松石、红玛瑙制成的珠子串成的头饰、耳饰、项链等,还有玉质的璧、环、璜、璇玑等坠饰。男性墓中则出土动物骨角制成的镞、匕等。大量的蚌器、贝器放置于墓内的壁龛内或作为衣物上的装饰,有些彩绘陶器的口沿上也镶嵌着贝类。青铜器有斧柄和杖的饰件、装饰品等。还出土了漆木器。是一个完整的觚形器和8件同类器的痕迹,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漆器。彩绘陶器是随葬物中最突出的亮点,不但类别涵盖鬲、鬻、岙、簋、爵、鼎、尊、壶、盂、钵十多种,而且与一般的彩陶器不同,它们的彩绘是陶器烧制以后再绘到陶器表面上的,极容易脱落,陶胎本身烧制的火候也很低,不像实用器,应该是专为随葬目的而制作的冥器。彩绘的纹样有饕餮纹、夔纹、兽面纹、徽帜纹及各种以卷曲勾回的线条构成的连续图案,纹样种类近200种。

大甸子墓地不同墓之间在埋葬制度上有一定的区别,并因此代表不同的等级和规格。以随葬陶器为标志,普通的成人墓通常只有一组鬲、罐、尊等器物组合,而一些大墓墓圹本身宽阔,随葬品也更丰富,随葬的鬲、罐、尊组合器有两组或三组,表现了不同的礼遇。仿铜器特征的陶鬻、爵和盉等酒器只存在于全部墓地中的十几座内,在大多数墓中根本不见,显然是作为一种奢侈品与地位身份的标志。它们与中原地区的铜器除了质料以外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区别,表明中原文化对北方地区的强烈影响。

彩绘纹饰都是用红、白两色绘于烧制完成的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为朱砂和氧化铁,白色颜料为碳酸钙,可能是用毛笔绘制。陶器底色均为黑色,多数是先画白色主纹,再以红色勾勒或填涂余地,红白两色间留出均匀线状的黑底色,衬托得红白两色分外鲜明,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纹饰均依据器物的不同部位分为主要画面与边缘画面,主要画面施中心纹样,边缘画面用辅助纹样。为适应画面特殊形状有的也作方形的单元结构,纹样的基本元素是“C”形和“S”形的卷云纹。以此构成各种不同的单元内容,多数为二方连续的构图。有少数单独设计的兽面纹图案,双目对称,形似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这些彩色图案是夏家店墓中最精彩的部分。虽然是绘制在陶器表面。但由于色彩搭配合理,构图精巧,手法熟练,所以器物整体看起来非常大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当之无愧的礼器。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纹饰与比它略晚的商代青铜器表面常用的夔纹、兽面纹和饕餮纹等在形式和构图原理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以青铜器本身的地位而言,施用这样的纹饰并不奇怪,而在陶器表面作这样的处理却实属罕见,更耐人寻味的是大甸子本身的时代要早于商代青铜器使用这些纹饰的年代,可见不是这些陶器仿铜器花纹,而是晚期的青铜器模仿这些陶器装饰。这些情况说明中国青铜器极盛时期的施纹程式和某些图案结构早在商代以前就已经出现并达到了成熟的地步。以大甸子为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影响是相当大的,这种彩色花纹也就成为了商代铜器花纹的先驱。

大甸子墓地不是孤立存在,在它的西南还保留了一处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的圆角长方形夯土城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城外围绕宽10多米的护城壕沟,是一处由土筑城墙、环壕聚落和墓地组成的大型低台地遗址。类似的遗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还很普遍,在赤峰附近英金河沿岸和敖汉旗、辽宁阜新等地都发现了许多砌有石围墙的城址遗址。它们多分布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河边台地上,大小不一,从一两万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不仅有城墙,而且挖有城壕。在一定区域内小型多,中型少,大型的只有一两处,形成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聚落形式。大甸子遗址从各种情况上分析应是该文化的一处中心聚落,对于探索我国北方地区由氏族部落向早期都邑酋邦制国家转变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商城

商灭夏以后,在中原地区开始了它长达600多年的王朝统治。虽然都城屡迁,在各地留下了不少相关的遗迹,但从考古发现来看,还是以它最早建都的地点影响力最大,商人称其为“亳都”,也就是今天的郑州商城——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面向广阔的黄淮平原,占尽了地利上的优势。3 600年前,一个伟大的王朝就从这里起步,迈向历史的深处。360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后人朝圣历史的必经之地。

因为完全被现代郑州市区所叠压,所以对于郑州商城的了解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只是在市区东南郊一个名叫二里岗的高地上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陶器和石器,获得了一个比安阳殷墟时代更早、范围更大的商代遗址,并因此命名了二里岗文化,成为早商文化的代表。郑州商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过这时人们对它的了解程度还仅限于它是一处较大的遗址而已。

接下来的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人们在这片本以为是普通遗址的地下又发现了一座商代城址。探查出完整的内城城垣与南部一段郭城。内城呈长方形,城垣周长约7公里,其中南墙与东墙各长约1.7公里,西墙长约1.87公里,北墙长约1.69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城垣上共有缺口11个。可能是城门。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每段长3.8米左右,夯层薄,夯窝密,相当坚固,并且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

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郑州商城的完整结构认识得更加全面了。人们找到了它的外郭城、护城壕,对城址的具体筑造方法也有了新的认识。城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内城外侧有郭城。其南面、西面均是坚实的夯土墙,长达6公里。郭城外侧为护城壕,与城墙走向平行,中间有10米左右的过渡地带。护城壕断面呈倒梯形,上宽下窄,内坡向下斜直。在内城东部与郭城之间有一处湖泊,深13米以上,与护城壕内的水域连通。它与郭城、护城壕共同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虽然都是夯土结构,但内城与郭城的建筑方法不尽相同。郭城的筑法是先在城墙位置的地表挖一个口部略宽于底部的基础槽,深1米一1.8米。基槽内以夯土打底起筑,待夯到地面高度时再夯筑城墙地上部分的墙体,内城四面城墙则是没有基槽平地起建的,说明郭城兴建时所考虑的坚固程度要远远大于内城。内城专门为保护宫殿设施而建,所以设计得比较规整,城区方正。墙体笔直。郭城的走向围绕内城,并且依照地势而设计,因此形状虽然不十分规整但防御的性质十分明显。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而且是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它拥有城墙、宫殿、手工作坊、祭祀窖藏、青铜礼器、防御设施和配套的供排蓄水系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有开创性的地位。至此对于城址本身的认识终于达到全面。

同类推荐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和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获益。
  •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本译本以华甲同志的青海贵德分章本为底本,分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降伏妖魔和征服霍尔五章,语言简练优美,富有生命力。
  •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取了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裕固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十五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
热门推荐
  • 爱已过期:总裁前夫请放手

    爱已过期:总裁前夫请放手

    “这个孩子是你自己处理还是我来帮你解决?”夏微凉不敢相信刚刚得知自己有了身孕,就被夜墨羽一句话判了死刑。她一直都懂他心有所爱,可她愿意等,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可是此时此刻,他却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要,只因为她是孩子的母亲!一颗心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渐渐变得冰凉,可是为了孩子她不能放弃!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女儿和他心爱一起掉进泳池,他却不顾孩子的呼救,竟然选了救他心爱的人!她看着女儿在泳池中不停的喊着:“爸爸,救我。”直到那一刻,夏微凉对夜墨羽的怨和恨彻底爆发——“夜墨羽,我要离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阳是清空

    阳是清空

    一个富二代,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后来遇到了喜欢自己的冤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 突破零界限

    突破零界限

    “夏娃”计划。旨在创造出完美的人类。但是实验中人类总是无法突破某个模糊的界限。它限制了人类无穷的潜力被称为“零界限”。毕业之后的我们被送进十年后的末日世界,获得了超越凡人的神秘力量。而在这完全陌生的世界中居然有我存在过的痕迹,一切究竟又是怎么回事?我的身体逐渐发生了一些诡异的变化。
  • 美白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美白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皮肤保养的第一课就是认识皮肤的类型,针对不同肤质做好每日的护理工作。一般而言,皮肤可以分为4种类型:中性、干性、油性及混合性。 中性皮肤,也称为普通皮肤或标准皮肤。皮肤红润光滑,组织紧密,纹理细腻,触手稚嫩,富有弹性,厚薄适中。但是,这类皮肤易随季节变化,天冷趋干,天热趋油。
  • 美丽的北欧

    美丽的北欧

    2006年9月12日星期二上午11时30分,办妥了由北京飞往希腊的登机及安检手续,开始等候登机。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派祥和气氛。这次北欧考察,从2005年春季就已开始办理各项手续,由于签证不顺利,几经周折,直到2006年9月6日才确定了行程。安排了手头的工作,9月11日下午2时乘汽车由太原出发,经太原至石家庄高速公路到北京,沿途因修路屡有堵车,正常情况下仅用5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7个半小时,直到晚9时30分才到达下榻的昆泰酒店。
  • 超级能源强国

    超级能源强国

    1987年的大学生,包分配,做公务员易如反掌。2012年的大学生,烂大街,毕业即失业。穿越成为1987年的北大生,苏城终于享受到了天之骄子的待遇。宝洁公司,松下电器之类的世界五百强,是绝对看不上的。
  • 净罪

    净罪

    天地有正气,涤荡人间不平事!警校高材生李捍卫放弃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自愿扎根刑侦一线,一直以来变化的是案情对手,不变的是破案缉凶。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为枉死者伸张正义,绝不让任何一个犯罪分子逃脱国法的审判和制裁。
  • 一宠成欢,总裁的天价贵妻

    一宠成欢,总裁的天价贵妻

    一纸婚约,我嫁给了自己暗恋了十年的男人——沈墨琛。我以为他一直都只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却不曾想,他也曾对一个人倾心过,只是那份深情,从来都不是对我。心如死灰,我终于递上了离婚协议书:“离婚吧。”他看着我,眸色渐深:“既然你对我们的婚姻有疑问,那我不介意巩固一下。”“沈墨琛,我们两个已经没有了任何瓜葛!”“那我就制造瓜葛。”
  • 从写手到巨星

    从写手到巨星

    ---新书《穿越者分享平台》已发,这是一个关于穿越者能与原世界联系且能与其他穿越者联系的故事。---从扑街写手到全能巨星,只需要一组卡牌!故事从云侯得到“手速卡”时速破万日更卅章开始!不平行不穿越不做文抄公,一组卡牌玩转娱乐文!书友群:云侯府255286386天空战队(全订群)523566114新书《巨星制作人》已发,书号1010676907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