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00000005

第5章 给人生一个承载力(4)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君子安贫乐道,达观知命,如孟子所说,虽然“无恒产”,但“有恒心”,所以能够安守穷困,“贫贱不能移”。“小人既无恒产”,又“无恒心”,所以,一旦穷困,就会“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穷斯滥矣!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随行的人饿得病倒了,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穷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贫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其中“莫能兴”三字,摹写孔子一行困厄,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情形,非常生动。“子路愠见”,一个“愠”字,突现子路性格,使我们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君子亦有穷乎?”的“亦”(也),道出千般委屈,而孔子答“君子固穷”的“固”,与“亦”相对,不愧长者风范。《史记·孔子世家》在“子路愠见”之前还有“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的记载,刻画出圣人高邈的风情,使我们目睹“君子固穷”的风度,更是印象深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孔子“在陈绝粮”,固然指的是经济穷困,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举凡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范围。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国境。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志变节,苟且偷生。

当然,孔子、颜回都是圣贤级的人物,风情高邈,所以能做到安贫乐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修养到那个境界可真是难得很,也就只好“不堪其光”了罢。(《论语·雍也》)

当然,凡事先易后难。对于正在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能够做到“富而无骄”,那也就很不错了。

说到底,钱财只是身外事,贫富都作等闲看,那也就可以超脱一些了罢。

富贵如齐景公,拥有四千匹好马(还不说其它了),该是够富的了吧?贵为大国领袖,该是够贵的了吧?可是当他死了以后,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钱财都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或者还是如那《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丁。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有什么意思呢?

相反,伯夷、叔齐义不食用粟,饿死于首阳山下,可以说是穷到极点了,但老百姓到现在还称赞他们,传扬他们的美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节感人,精神动人。

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又急急如律令似地汲汲于富贵干什么呢?

钱财如粪上,富贵如浮云。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才能够做到吃粗茶淡饭而乐在其中,闲居而“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具有旷达乐观的个人生活情怀。

当然,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这种认识已受到了相当强烈的冲击。虽然人们也常常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多少都有一些勉强的成分在内,甚至有“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时代氛围如此,不是个人所能抗衡的,所以,与其说“钱财如粪土,富贵如浮云”,不如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得真实自然,来得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样说,并没有否定圣人思想的意思,只不过是从实际出发,承认时代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而已。因为,孔子毕竟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人物,而圣人毕竟是圣人啊!

10.自强不息的楷模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可惜死得早,只活了32岁。孔子谈到颜回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取,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论语·子罕》)这一段是颜回死后孔子的感叹,着力赞扬他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说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其实也是退步,没有中间环节可停留。颜回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只知进取不知停留,成为自强不息的楷模。孔子也正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对颜回大加赞赏,感叹不已。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最理解孔子,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痛?不容然后见君子!”天下人见识浅陋,理解孔子的人少,能追随孔子的寥若晨星,这对于孔子的形象丝毫无损,更因此显示出孔子的高风亮节。孔子的信心和实践的勇气来自对自己事业合于仁道的信念,不能凭己之力实现,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来照彻后世,启迪后人。孔子是一个终其一生的积极的实行家。他的精神熏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国魂。他们是屈原、荆轲、楚霸王、岳飞、陆游、文天祥,或者是哈姆雷特、浮士德……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是处于永远的运行之中,一分一秒也不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求我们效法宇宙的规律而把握自己的生命,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也就是《大学》引汤之盘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或者用我们今天的通俗说法,叫做“小车不倒只管推”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所有这些,都是自强不息的意思。

生命历程如此,一切的进德修业,功课学问莫不如此。而排除万难,则必须要有刚强之气严于律己,以古代圣人先贤为目标,以豪杰为榜样,不甘颓废自弃!唯有刚强,才能立志高远,坚定信念,争取成功。由此推出,“强”乃成就大事的第一关。

自强,就是“关键时自己立得住”。这就是说自强的人必须有一种如蚁负天下而身不危的硬劲,有一种临危难而岿然不动的泰山之神魄。而如果一遇到挫折就牢骚满腹,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怀疑自己生不逢时,那将不会有所成就。

无独有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曾子也是一个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意思就是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曾子所要求的读书人,实际上就是要有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壮心态,将历史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形象。

俗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人只有自强,才能不败。而男子汉大丈夫,更应该凌云壮志、阳刚之气立世,光明磊落。唯有如此,才能行得正,做得端,为人所钦服。人必自毁,方能他毁,真正的自强者是不会衰败的!如果自身本领不强,即使靠别人帮助而辉煌一时,也必定不会长久。

要干一番事业,首先必须自强不息。没有自强不息精神,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源泉。

只有自强不息,企业和个人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具备忧患、危机意识,才能居安思危,时常考虑企业和个人所处环境,清醒地反思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有效地预防危机、排除危机。

只有自强不息,才会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认识到他人的长处,用足够的时间来修补公司和个人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学习发现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新问题,接受新的挑战,整合资源实现对现状的突破。

自强不息的企业和个人才能顺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时常变不利弱势为有利强势,最终达到事业的成功。

牢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牢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11.匹夫不可夺志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我国传统文化,常用“志当存高远”,“鲲鹏之志”等词句来形容和鼓励人要有志向。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有“志”之人,为什么“志”对我们如此重要呢?在孔子眼中,这个“志”胜于三军中的统帅。所以,孔子才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以被夺去志气。”(《论语·子罕》)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千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但是只要人心齐,志不移,军队就不会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以死殉国,不做元朝宰相,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样掷地有声的诗句;张居正在写与侄子的信中表白出自己以身许国的心志;林则徐不计个人荣辱,抗击洋人,历经磨难,死而无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志”,指的是坚定的信念,是对某种价值目标的追求的宏愿和决心。它表现着人们对自己行为和人生道路选择的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自觉性和一往无前的坚定性,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达到人生理想,创造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源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志向才是我们所需的呢?对于孔子来说,无论他是周游列国,还是治学,都把推行“仁政”作为自己毕生的政治理想,即便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丝毫不改初衷,孔子不愧为先贤圣人,其言善,其行也嘉。然而,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立志是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人生道路的选择。远大、坚定的志向,是人的行为的内在精神动力。志作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必须坚忍不拔、坚定不移。乘兴而立,遇阻而改,并非真正的人生志向,无法保持行为的稳定性、一贯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其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志向,但成事成人者,此志须坚定不移,愈坚定,它对人的激励作用便愈大。若志仅随兴而发,时过志迁,经常改变,就无法成为激励人们持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谓坚忍不拔,首先就要求立志须有一贯性、稳定性,“此志一立,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直至不逾矩,皆是此志,变化贯通,只是一志。”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古人认为,立志就须如此,一旦立定了志向,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就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志作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体现着一个人的理想,制约着他所能成就的事业和人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主体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以及这一目标的道义内涵。

志是一个人给自己划定的人生境界,它限制着自己人生的道路、生活的内容和成就的规模。由于立志之规模不同,现实的人生也会不同,王夫之说:“志不大则所成者小。”因为:“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小近之志容易实现,使人轻易地处于满足状态,不思进取。只有远大的志向才会不断激励着人们永远向上,奋发有为。

人不可无志,无志者不可成事,也不可结交。但有志者多,成功者少,是何原因?在于志大才疏,流于空想,或贪非分之念,步入邪途。日日做黄粱之梦,醒来,万事皆空。立志,要本于实际,行志要须步步稳当,坚持不懈。志无大小,在于能行。曾国藩的祖父告诫说:“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其道一耳……量吾力之所能,随时图之,不无小补。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放此,莫怪英雄无用武之地,何处都能做成事业。

12.常怀不知足之心,体会人生之乐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论语·子路》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刚有一点财产,便说‘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便说‘差不多完备了’。富有以后,便说‘差不多美满了’。”(《论语·子路》)

这显然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用我们今天一般的看法,会认为他很平庸,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追求。岂不闻:“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元户才起步,一百万元不算富。”而公子荆刚有一点财产,充其量算个“万元户”吧,就在那里说什么“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肯定是不到“十万元”嘛,就声称“差不多完备了。”这不是很没追求吗?

其实,话倒不能这么说。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本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定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人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但这与知足并不矛盾,实现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准备下一个,但不能在这个还没实现时就想得更多,那就沦为了贪婪。事实上,知足才是最好的追求动力。

知足不同于自满,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它们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但事实上,由于出发点和外在表现的不同,它们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和平渡过。

哲人庄子讲过一个支离疏的故事。南方楚国有一个人叫支离疏,他的形体是造物主的一个杰作或者说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时开的玩笑,脖子像丝瓜,脑袋形似葫芦,头垂到肚子上而双肩高耸超过头项,颈后的发髻蓬蓬松松似雀巢,背驼得两肋几乎同大腿并列。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热门推荐
  •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

    《血红血热:1942年前后的沂水记忆》以1942年的山东沂水为中心点,以日军针对国军苏鲁战区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大扫荡为着重点展开叙述。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国共两军面对强敌的坚守和英勇对抗;第二部分写老百姓与军队的血肉联系。
  • 爱神禁忌游戏

    爱神禁忌游戏

    《爱神禁忌游戏》讲述:凉以凡失踪后,夜烽和伊雪熙一直寻找他,却万万没想到他就化身为雪树立在学校里。神秘组织契约者首领泠墨染私下拯救了凉以凡,凉以凡醒后已经完全忘记了以前的事情,变成了泠墨染的傀儡。以降魔伏妖为主的自清泉组织引入一位新人橘子,单纯的司泽对桶子产生迷恋,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故事。白清泉组织里面发现有对头组织血宛的内鬼……
  •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历史烟云的小说。小说笔触细腻,情感诚挚温润,整部作品如一扇展开的屏风,将民国时期各类汉口女子的爱情生活和沧桑往事渐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楚剧名伶黎曼姝与沈季均坎坷而富于戏剧性的半生缘;暗恋陈怀民,被他的英勇撞击所感动,最后走向革命道路的富家小姐白梅生;老姑娘葛英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抗战初期的汉口,走的却是一条从爱的追寻到爱的幻灭之路……这些女人往往有一颗不甘沉沦的心,要么果敢,要么纯真,要么就有书卷气,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敢于同命运抗争,走自己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Dominion of the Air

    The Dominion of the 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遗留自远古时代的魔种异族一直是人类世界的大敌,面对强大残忍的魔种不断战斗主人公们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却发现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比之异族带来的灾害更甚。他们开始思索,战争到底是因为种族间的不同还是利益上的冲突?这是一部王者荣耀同人,大家将要看到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战场之外的故事,面对爱恨情仇他们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抉择呢?
  • DNF从剑士开始

    DNF从剑士开始

    剑术,血气,鬼神,波动,四大职业的力量,炼金,控偶,附魔,分解,四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技术,拥有着这些非凡力量的普通少年,将又会书写怎样的传奇?
  • 王爷腹黑:毒妃闹翻天

    王爷腹黑:毒妃闹翻天

    于薄笙重生到古代后,想着的就是,如何能够让自己快活的过着!所以对于嫁给一个傻子王爷,她还是很满意的,等这傻子死了,钱不都是她的,可是!怎么回事……这人和世人传闻的,差别也太大了点!管她掉进了哪个看不懂的圈子里,既然她的人,总要保护着不是,谁敢欺负一下,让你后悔在这个世上投胎!苍月墨,牧风国的九王爷,世人眼中的傻子王爷,一个地地道道的腹黑,在见到他媳妇后,他多年的心,骚动了!卖萌算什么?只要留得住娘子,他可男可女可人妖!
  •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父子双雄(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神秘的亡灵日记

    神秘的亡灵日记

    本书是由董恒波编著的《神秘的亡灵日记》,是神探小鹰校园幽默推理小说系列丛书之一,其故事内容如下:红桃2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死去了。他生前总是用给儿子写日记的方法来教育红桃2。可是,在爸爸死后的第三天,那个日记本又突然出现了爸爸新写下的日记,而且确定是他爸爸的字迹!神秘的亡灵日记,等着勇敢的你走入故事中……
  • 无疆

    无疆

    鹰击长空,鱼跃龙门,熊咆虎啸,万物皆有灵。末法之极,磁极轮转,世界变迁。曾经那个熟悉的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当神话变成现实,当传说不再神秘,世界无疆,热血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