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00000004

第4章 给人生一个承载力(3)

孔子既然已早知“天命”——很清楚凝结着他全部心血和理想的《诗》、《书》、礼乐无救于当世,也难施于天下后世,这自然使他产生巨大的悲哀和忧虑。那种“乐天知命有忧之大”的凄伤,始终盘踞在心头,到临终之时化为不断的叹息和最后的歌唱,伤感明王不兴,天下无道,空怀治世之道却无所施用。这正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因此,与其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不如说“人到七十万事体”。表面上看,圣人似乎说人到七十已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但实际上,这种“自由”,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以欲望的消退为代价而换来的。也就是说,人到了七十岁,还有什么呢?即使随心所欲,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更不要说有什么超越法度和越轨的行为了。

当然,夫子自道,也许说的是圣人的境界,或至少是古典君子的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物欲横流,奢望无穷,到七十岁的古稀之年仍穷奢极欲,贪婪不止的仍大有人在。如若不信,只看那些经济犯罪和政治犯罪的大盗即可一目了然。

回到夫子自道的话题上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

圣人回顾生命历程,饱含人生的品味和喝叹,言有尽而意无穷,令千古读者读之,莫不感慨万千。

当然,“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张潮《幽梦影》)

生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肉体的寿命从出生开始发育和成长,到死亡结束。你所追求的也许是永生,可肉体的死亡,已经是有史以来证明无法逃避的,而心智精神的发育和成长是无止境的。

对心智和精神来讲,生命是一个机会,让你全面知道你是谁,让你有机会感受到爱并无限快乐地让你展现在生活和工作中。

生命的结果并不可怕,因为很短暂。生命的过程的辉煌在于,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精神和谐统一。相信你是在不断地追求一种适合你而又越来越接近你的梦想的生活。

“乐天知命”,即参合天地的化育,知晓主体自我的定分,并在万物与我为一的氛围中超越一切忧患,而其乐融融。

“乐天知命”,就要有整体和谐意识,就是追求和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是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此种和谐既是一种美的境界,更是一种善的修养。但它又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境界,还体现为“化成天下”的事功,所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彖传》),即天地交感带来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带来天下的昌顺和平。

这是先贤圣人的微言大义,需要不同读者根据自身的人生历程和体验来品味。当你真正有所参悟,必然是酸甜麻辣各不同,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7.旷达的个人生活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论语·述而》

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这是因为他虽然忧国忧民忧天下,但却不忧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说到底,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

这一点儿也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急急如律令,东奔西窜,疲于奔命。电话有了要手机,手机有了要网聊,生怕失去了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唉,活得真累!”难道这累不是你自找的吗?现代人的忙碌已不仅仅是一种状况,而且成了一种习惯。

没有人喜欢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会落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并存,因此许多人都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便一穷二白,停下脚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体作为生命中惟一的本钱,为“希望中的未来”而辛苦奔波。

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草原上,太阳即将升起,一头狮子对自己说:“我必须要奔跑,这样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不至于被饿死。”一只羚羊对自己说:“我必须奔跑,才不会被狮子咬死。”生活中我们不也和那狮子与羚羊一样,整天为了不同的追求而“奔跑”,有的人是为成功而奋斗,而有的人却像《阿甘正传》里跟在阿甘后面的那群人一样,因为别人跑,所以我也跑。然而,成功无止境,奋斗无休止,所以奔跑无穷期。

如果当时间的列车突然急刹车,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们突然一下子闲了下来,许多人会有一种如同晕车般的感觉,那就是内心空虚。

有句话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的处境证明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在整日不得闲的时候,我们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快乐。我们在整天忙着赚钱,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住在装饰得如同皇宫般金碧辉煌的钢筋水泥结构中,各种娱乐设备应有尽有,却总感到丢失了点什么,总感到心里特别空虚,总感到生活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没有生气,如同没放盐的饭菜一样没有滋味。我们只顾着经营身体赖以寄存的有形的家,却把心灵的家园荒芜了——我们把心丢了。而心是人的主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惟一身份证明。马牛是没有心的,它们奔波劳碌,方才换得一把粮草,终其一生,都是为了粮草而活。如果人的行为离开心的正确指导,如果人的心灵家园荒芜,仅为了衣食而奔波,与动物又有何差别呢?其结果是连“燕居”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什么“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奔跑”的正面作用,因为没有奋斗,社会便没有进步。但是,眼下我们却是在无休止地跑,时刻都不停地跑。在这种氛围下,许多人一边“奔跑”,一边被疲惫、挫折感、危机感、失落感缠身,且与日俱增。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狮子与羚羊你死我活的对局吗?难道我们的理想就是在气喘吁吁的奔波劳苦中攫取和逃生吗?如果我们奋斗终生就是像狮子一样为了找口饭吃,就是为了吃得更好些,住得更舒服一些,那人生是不是乏味了?生命中难道仅有奋斗和痛苦吗?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第二个回答:“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回答:“我既要承受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给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两个人打50分,给第三个人打100分。人生在世,不仅是奔波,也不仅是享受,人生应是既有奋斗也有享受,应该是忙里不忘休闲,工作之余不忘品味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不忘领取上帝的恩赐。

人生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也不必怀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绝,如果你想奔跑,希望能像阿甘那样:“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于是我就跑了起来。”无论道路多长,都跑得兴高采烈;无论多少人追随,都跑得心无旁骛。有一天不跑了,就转身而去,也不需管身后多少人唧唧喳喳。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应着重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希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所以,倒不如向圣人学习,抛开个人名利之累,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过一生。

8.正确看待得失

子曰:“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也许一个人可以做到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但是一旦吃亏,总觉得自己在遭受损失,渐渐地就会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肯忍气吞声地吃亏,一定要分辨个明明白白,结果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是非不断,而所想到的也照样没有得到,这是失的多还是得的多呢?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如俗话所说:“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

所以,孔子说:“可以跟品质低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虑患不能得到;当他得到以后,又虑患失去。如果虑患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论语·阳货》)

患得患失是人的一种病态心理。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孔子家语》里记载道: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常情而言,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大都喜不自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之色流露于外。但是对于那些高尚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以待。如晋代的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之后,认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官还乡,他失去了功名利禄,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养家糊口的凭借,但是却毫无遗憾和留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神上的这种得意和轻松,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难以取代的,陶渊明不被世俗所束缚,舍弃物质利益,放飞心灵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我们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

中国历史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职,也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认为得失和他没有关系了。子文心胸宽广,明白争一时得失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对自己毫无益处,不如不去计较这一点点损失。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优哉游哉,保持平静心态的人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因此,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只有那些短视的人,才只顾眼前利益,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而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作深入分析,只看到是一种失,便避之唯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我们应该正视人生的得失,要知道世间之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所以得到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无所适从。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不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9.安贫乐道的典范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子贡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论语·学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论语·季氏》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在孔子看来,这种贫穷而不巴结人、富有而不骄作奢侈的人,不如贫穷而乐观、富有而好礼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看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与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到了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上和境界上的差别。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贫困,虽然倒霉,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还有一种对穷与富的比较心理存在。而“贫而乐,富而好礼”则已超越了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

所以,孔子在《宪问》里再次提到这个问题,说:“富而无骄,易。”富有了,成了“大款”却不趾高气扬,骄傲自满,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以做到的是“贫而无怨。”贫穷却没有怨言,心平气和,也就近乎“贫而乐”,亦即安贫乐道了。

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

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个方面——安贫乐道。在《述而》篇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这一段夫子自道,我们在《雍也》篇里孔子赞美颜回时已经说到过。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论孔子还是颜回,都是安贫乐道的典范。

这一段夫子自道实际上与他对颜回的描述极其相近,只不过明确突出了主题。

颜回乐什么?

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瓤喝水,也不应该是乐那贫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乐。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里没有说。

不过,我们可以从夫子自道的一段话里找出答案,这就是“义”。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热门推荐
  • They and I

    They and 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刺奢

    刺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定居禁令

    定居禁令

    即使没有政府正式颁布的禁令苏美尔地区也没有人定居了。定居禁令规定任何人在苏美尔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实际上人们往往呆不上一个月就会开拔启程,像拉大棚的马戏团,风风尘仆仆地转移到另一地谋生。苏美尔的房屋像蚁穴和土丘一样随风倒,人流小的时候,初来者根本看不出这里是苏美尔。大部分出生在苏美尔的人都不懂什么叫思乡病。那些记得古老成语的人在寸草不生的沙砾地带哼着悠远的小调出没,像一群野狼。他们最终都用上吊解决了思乡问题。他们留下了诸如“狐死首丘”之类的词,人们觉得很新奇,很陌生,像是一个全新的词。
  • 戾后

    戾后

    作为妾室,她做到了在悠闲的日子里清烂桃花,时不时庇佑子民,留意保护夫君的安危等等。然而最重要的一步还是要获得夫君的宠爱ヾ(°?°ヾ)^【甜宠冒险,整本神仙历劫,剧情虚构】【稳定更新,常常修小bug,正版不缺章节不缺内容,bug全修正,求支持正版,蟹蟹~】
  • 阴阳诡世

    阴阳诡世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我亲眼见到我爹被一棵树吃了,从此以后,三阴聚煞,白骨连舟,幽冥黄泉,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并非我看到的这么简单。华夏九州三千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守灵人,镇山神,千年的历史中,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秘。何为道?何为爱?何为苍生?这是一个追寻,抗逆,不屈,又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
  • 召神令

    召神令

    一道苍桑古老的墓门深藏于不周山,上面布满了灰尘。墓内堆满了无数神佛魔鬼的召唤令和满地的尸骨。唐怕醒来发现自己莫名成了神,拥有召唤神仙的能力。虽能一召通神,一令通天,却无人为他解释失落地球之事。为了查清失落地球之事,他在洪荒魔武大陆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电锯之父

    电锯之父

    一张盗版光盘将热爱电影,却只是个死跑龙套的周少明带到了1999年的美国,并让他拥有了一个“导演系统”。“导演系统”发布新手任务,很简单,拍一部电影,北美地区票房必须超过5000万美元,任意女明星好感度超过80。什么,第一部电影,要拍《电锯惊魂》?第一部:《电锯惊魂》,难度:新手。第二部:《放牛班的春天》,难度:反转(所有男性角色必须反转成女性角色)第三部:《生化危机》,难度:虚幻(与主角进入丧尸世界,唤醒她的救世主意志)第四部:《勇士》,难度:对决(拳台上的交锋,原谅与救赎,什么才是解药)
  • 休夫傻皇后

    休夫傻皇后

    一纸休书仍在她的脚下,她不怒反笑,弯腰捡起,见到上面的内容后笑容更盛:“因为无后?呵呵…似乎这宫内没有妃嫔怀孕,追究根本,怕是不能有后的缘由是另有其人,既然如此,这休书…就让我这个废后重新再写一份吧。”大笔一挥,潇洒的在纸上落下几个大字:今日我慕容皓雪休夫!因无后为不孝,唯有另嫁!皇帝面色大变。…这就是所谓的穿越?冷漠腹黑的跨国集团总裁兼杰出女魔术师的她,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了一个傻子花痴,任人欺辱的丞相府二小姐的身上…走路左摇右摆,吃饭胡吃海塞,睡觉四仰八叉,总之是没有一点女人样,甚至比男人还男人,疯疯癫癫,痴痴傻傻。被誉为京城第一疯。关键的是,她还是个花痴,见色就扑…当被人耻笑的二小姐再睁眼之时,一切便开始改变。曾经的出气筒变成了现在玩弄心机权术的高手,这让丞相府里的那些别有心机的人如何能接受?比计谋:没有人有资格做她的对手!比陷害:当她那几年的魔术是白学的么?比武力:看飞镖!这就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几米之外!比深情:抱歉,他不是她的菜!不料,深宅大院还未斗完,兴趣正浓之时,一道圣旨,便将她送入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为后!…片段一:大婚当夜,尊贵的皇帝背手立在窗前,冷眼望着她,寒声道:“无论你是傻是癫,进了宫,只能给朕安分守己!而你永远也别妄想得到朕的宠爱!”闻言,她藏于红色喜帕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声音低沉淡漠:“臣妾谨记皇上所言,并深切的希望皇上能够记住今日的誓言,永远如此。”让她和他OOXX,岂不等同于与种猪交配!片段二:大婚第二日,便有得宠妃嫔前来闹事,将她一国之后完全不放在眼中!靠!不出手当她是病猫?!眨眼间,只听惨叫一声,盛气凌人的妃嫔已然倒在地上,抱着左臂痛哭哀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皇上一定不会饶了你!”她傲然的笑,吹了吹指尖,轻蔑道:“你是在找死!”————分割线————推荐好友的文文:《酷丫环:爷,你太坏》一叶心香《丑颜皇后要休夫》薄荷清凉糖《嫡妃不如美妾》舒歌
  • 神棍都市行

    神棍都市行

    新书《膨胀了地球》,欢迎新老朋友移步一观,感激不尽!!!———————————————————系统少年,踏足都市,逆天崛起,一路向前!2019.5.20签约悬疑灵异新作,带你开启不一样的灵异之旅……书友扣扣群号:777-8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