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300000002

第2章 酒品(1)

中国历史上酒事纷纭复杂,酒人五花八门,绝难统为简单品等。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似可粗略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于恶秽。纵观一部数千年的中国酒文化史,以这一标准来评点归类,历史上的酒人名目大致如下:

上品酒圣

上上品可谓“酒圣”。李白《月下独酌》诗云:“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用酒来向时世抗争,来缓解自己在政治和精神重压下的痛苦与压抑,达到一种“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是酒中趣,勿为醒者传”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正是在这种境界中,李白才发为奇语,歌为绝唱,进行了辉煌的创作,为民族留下了珠光璀璨的伟大诗作。这种凭酒力返本还真,充分实现自我,创造非凡业绩的酒人是当之无愧的“酒圣”。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就了伟大的业绩;酒又帮助他超越了自我,成了中华学人不阿权贵,率直坦荡,成名立业的楷模,成了民族历史上士子文人的自况形象。正如史论所称:“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陶潜人,也堪称酒中圣人。历史上有许多可以列为酒圣的文学圣手、思想哲人,他们饮酒不迷性,酒不违德,相反更见情操之伟岸、品格之清隽,更助事业之成就。

——李白——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酒瘾是很大的。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行》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李白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曾申述过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但此时的玄宗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赐金放还在所难免了。

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酒和菜的价格是昂贵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黄河但冰封流阻,要登太行却积雪满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倾吐出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既然矛盾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和友人日日饮酒,一醉方休。但饮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怀。在他所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关于李白喝酒的传说很多。说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五人相识,他们一起在徂徕山中每天饮酒沉醉,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

又说李白任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召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怀恨在心,用李白写的诗挑拨杨贵妃,杨贵妃进谗言,玄宗才疏远了李白。

又说李白酒醉泛舟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上,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等等。

——陶渊明——

陶渊明,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他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五柳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住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县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那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园田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以上这些都是传闻,不足为据,但也可从另一侧面,反映陶渊明是一位嗜酒成癖的伟大诗人。

酒仙

上中品谓“酒仙”、“酒逸”辈。“酒仙”是虽饮多而不失礼度,不迷本性,为潇洒倜傥的酒人。杜甫《饮中八仙歌》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附近)人,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在书法上,尤擅长于草书。他的草书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所谓“张妙于肥”,是说他的草书线条厚实饱满,极尽提按顿挫之妙。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他的草书艺术推崇备至。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歌、裴曰文的剑舞,被时人称为“三绝”。

张旭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据李肇《国史补》说,张旭每次饮酒后就写草书,写时,挥笔大叫,把头浸在墨汁里,用头发书写。他的“发书”飘逸奇妙,异趣横生,连他自己酒醒之后也大为惊奇,这恐怕有夸张之嫌。

张旭嗜酒成性,而且往往在醉后书写,草体字也写得尽善尽美,这是事实。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三杯”是指喝酒,并非实指“喝了三杯酒”。“脱帽”句,是描绘他在书写时的狂态。“挥毫”句是形容他的草体字之精妙。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伤感万分,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高适在《醉后赠张旭》一诗中说:“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

酒贤

上下品谓“酒贤”、“酒董”辈。

孔子云:“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应当是酒贤的规范。喜饮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谈吐举止中节合规,犹然儒雅绅士、谦谦君子风度。此谓有“酒德”,是深得酒中三味——“酒中趣”者。东坡居士、公安袁中郎(1568~1610)辈虽“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当属此类。苏舜钦(1008~1048)“少慷慨有大志”,“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其实许多酒人也都精于品酒,而作为酒人的标准,则更重在酒事的修养和风度。

——苏轼——

苏轼出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均嗜酒,而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对人说:“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

他爱酒、饮酒、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都仿佛飘散着美酒的芳香。如“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醉醒醒醉,凭君会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醉落魄·咏醉》),“酒勿嫌浊,人当取醉”(《浊醪有妙理赋》)等等。

苏轼虽然好饮酒,但酒量并不大。他自己说:“我饮酒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到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广阔无比,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得设酒招待。天下好饮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说人生最快乐的是身无病,心无忧。我确实能做到。”(《书东皋子传后》)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还说:“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形似蕉叶的浅酒杯),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

与中国的大多数文人一样,苏轼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吏皇甫遵,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就这样,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30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盖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的美景,似乎十分欢乐。继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从乐转悲。再接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渺小的感叹。最后写主人的劝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在赋中,苏轼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这和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用少量蜂蜜掺以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在海南酿“真一酒”。“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与王附马所酿的“碧玉香”完全一样。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特点是“和面庄”。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自取”,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曹参——

曹参是西汉著名的贤相,在随刘邦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功勋卓著。汉初封为平阳侯,萧何死后,调到朝中为丞相,主管国政。

同类推荐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庸(全集)

    中庸(全集)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本书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热门推荐
  • 重生弃妇醉逍遥

    重生弃妇醉逍遥

    陆苑如一觉醒来,竟然重新回到了十四岁,那一年她被人休弃,不到两年沦落青楼,一生凄苦就此完结。谁曾想还能从十四岁重来一次?!只是,这是什么,空间?酿酒?难道,这一回的自己,可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大小姐vs腹黑世子爷,宠文,悬疑,1v1]某日,沐依然心血来潮问某人:“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在你眼里我其实是不是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某人:“嗯,如果没有那么贪吃,孩子气,矮,时不时的智商不在线的话。”沐依然“......”我忍,眨巴着眼睛看着,“那你猜我眼里出什么啊?”某人认真的盯着沐依然的眼睛看了会儿:“眼屎。”某女累觉不爱......
  • 木兰志

    木兰志

    一朝穿越,木兰只想将便宜弟弟安顿好后溜之大吉,却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绑架掉入了一个接一个的坑里。
  • 柔软的改造(中篇小说)

    柔软的改造(中篇小说)

    关维孔被池塘里的那株植物吸引住的时候,意识到他正在G县的西郊。他似乎还特意抬头看了看天空,深秋时节傍晚的天空是悠悠的深蓝色。太阳西斜了,稀薄疏懒的阳光一片苍黄,慈祥而乏力地照耀着郊野的风景。是那株植物终于让他的神经有了一丝兴奋。池塘是南疆农村时而可见的那种池塘,岸边丛生着的芦苇,苇丛泛出一片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荡,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株植物生长在离岸很近的水面上。关维孔从来没见过如此华丽的植物,猛一看就是一大蓬色泽鲜艳的花瓣怒放着,足足有脸盆大小。那花瓣细长、鲜嫩、妖娆蜷曲,仿佛一种柔曼舒卷的舞姿突然被定格于一瞬。
  •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更惜金缕衣

    更惜金缕衣

    她不过是现代区区普通大学生,一夕真身穿越到了一个三国鼎立的架空时代。为了活下去找到回家之路,只好沦为后三等劳动人民,以贩卖智慧为生存之法。岂料小小的心愿却因入了青楼老板的眼,而被人威胁利诱,身不由己堕入他人谋划三国争战之惊天迷局……他,青楼老板,妖孽为名,众人抛掷千金只为求他倾城一笑,却不知他的一颗心只在当初看到她炽热耀眼的笑容时全然失守;他,生性冰冷,残酷淡漠,满腹心计,背景神秘,眼眸流转间算计他人不得翻身,只为画下天大的一盘棋;他,温润尔雅,正直善良,却又优柔寡断,最终放弃握紧她的手,只愿默默守护她想要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巨星时代

    超巨星时代

    新书《演艺界大腕》已发~了解下么,兄弟姐妹们~这是一个落魄影帝穿越到平行世界,教那些天王巨星低头做人的故事!《海阔天空》、《演员》、《发如雪》……首首经典歌曲席卷排行榜!至尊宝、小马哥、黄飞鸿……一个个角色被完美复制,掀起娱乐狂潮!从一个没有关注没有签约的新人小主播到万千脑残粉追捧的歌坛巨擘!从一个被导演指着鼻子骂的龙套到一个众多导演争先邀约的影视巨星!一路走来,一路打脸!成为娱乐圈教父的易水寒只想吼一声:还有谁!本书QQ群:460293374,朋友们踊跃进群,有福利~
  • 鬼医凰妃

    鬼医凰妃

    一朝穿越,身为现代天才医生的她,成了怀着身孕,却被虐待而死的花痴王妃。万贯家财,换来的是薄情寡义,一尸两命。她本想放弃一切,脱离是非之地,却遭人陷害,被渣夫踢的孩子早产落地,母子二人差点被大火烧死。侥幸活命,她带着儿子重生归来,誓要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他绝代风华,权势成迷,却愿意为她保驾护航,护她平安。不曾想,真相惊人,痴心错付,她翻身化为鬼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无牵扯的两人因命运纠缠一起,搅起了一场席卷大陆的惊涛骇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神,请捡起节操

    上神,请捡起节操

    泱泱三界大神无数,是非礼还是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