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6700000008

第8章 国父之死

1799年12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冬天来了,波托马克河已经上冻,那块曾经像毛毯一样的绿草坪,现在变得光秃秃的。在一幢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里,乔治·华盛顿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时间过得真快,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和妻子玛莎回到了阔别16年的弗农山庄。整整一年的田园生活,让华盛顿享受着悠闲和宁静,他已经决定在这里度过晚年。

尽管天气不好,华盛顿还是固执地想去看一看自己的农场。他顶着飘舞的雪花,骑着马在外面逗留了五个小时。

下午三点钟,华盛顿回来了,头发已经被雪浸湿,衣服也已经很潮了。玛莎心疼地责怪了他,华盛顿却不太在意,早早地躺下了。

休息之前,他仍然没有丢掉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本上,华盛顿写道:1799年12月12日,晨起降雪,厚三英寸,东北风,气温华氏30度。上午十时雪止。下午四时天晴。夜间气温华氏28度。

谁也不曾想到,这会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篇文字。

第二天,华盛顿仍然起得很早,嗓子却有点哑,那是明显的感冒症状。一直跟随他的秘书利尔想去找医生,却被华盛顿制止了。他又去农场转了一圈,给决定要砍伐的树木标上记号,回来后还装做没事的样子,满怀激情地为玛莎朗诵诗歌,逗得一家人开心地笑起来。

晚餐后,华盛顿又和利尔讨论了一会儿政治,他的嗓子哑得更厉害了。到了深夜,华盛顿开始发高烧,伴有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过了一会儿,女仆进来生火,发现主人状况不对,赶紧叫来利尔。这时,华盛顿已经呼吸困难,话也有些说不清楚了,尽管这样,他还在极力掩饰病痛。利尔马上找来华盛顿的好友詹姆斯·克雷克,随后,又去请马里兰州德高望重的古斯塔夫斯·布朗大夫以及年轻有为的伊莱沙·卡伦·迪克医生。

为了减轻痛苦,华盛顿要求管家罗森斯为他放血治疗。18世纪,医生们经常通过放血来制止疾病发作,他们认为,这样病人会减少疼痛感,而昏昏欲睡的假象,在他们看来就是恢复健康的体现。

克雷克赶来后,也为华盛顿进行了放血治疗,同时用撒尔维亚千叶和醋混合泡成的茶水为他漱喉。华盛顿感到非常难过,强烈的窒息感憋得他脸色发紫,喉咙也肿得更厉害了。但是,这个67岁的老人极为刚强,他强忍病痛穿好衣服,在屋子里来回走着,实在撑不住了,华盛顿又躺到床上。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他翻来覆去地折腾,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到床上。

布朗和迪克先后赶来,他们又给华盛顿放了32盎司的血。也就是说,在不到12个小时里,医生们共给华盛顿放了四次血,总量在120盎司左右,已经相当于全部血液的三分之一。

下午四点半,华盛顿的呼吸越来越困难了,望着泪眼蒙眬的玛莎,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真担心,这样太拖累你了。”随后,他打发走所有人,让妻子从写字台拿出早就写好的两份遗嘱。他大致看了一下,吩咐玛莎把其中一份烧掉,另一份保留到密室。随后,他颤抖着握住妻子的手说:“这场病可能会马上让我离开这个世界,如果真是这样,你要清理一下账目,把款项结清,另外还要把我那些关于军事的书信文件仔细整理一下。”

下午五点钟,华盛顿把所有人召回房间,他嘴里含混不清地说:“我现在很痛苦,从开始时就知道死神这次是不会放过我的。不过,死对我来说并不可怕。”稍微咳嗽了几声,他又说:“谢谢你们的照顾,不用替我操心,我很快就要去了。”

傍晚,医生们试图采取一些新方法,他们用泥罨剂和酒石让华盛顿漱喉,又在他的四肢贴满膏药,以为这样就能消除体内的毒素。一番折腾让华盛顿生不如死,他已经受够了,华盛顿挥挥手,示意大家让他静一会儿。

大约晚上十点钟的时候,华盛顿的嘴张了张,像是要说话,利尔马上凑上前去,可是华盛顿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他终于蹦出几个字:“我快不行了。我死后三天再下葬,葬礼要尽量简单。”这时,和华盛顿亲如父子的利尔早已泣不成声。弥留之际的华盛顿显然担心利尔没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又问了一句,利尔忙大声说:“明白了。”华盛顿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似的说:“那我就放心了。”

也许是回光返照的原因,华盛顿的呼吸突然通畅了很多。他变得很安详,还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脉。十多分钟后,华盛顿的脸色突变,心脏随之停止了跳动。

死亡追踪

乔治·华盛顿的去世震惊了美国,民众对这位16岁踏入社会、为美国的自由独立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充满了爱戴,对他不求功名、拒绝连任的行为深表敬仰。每个人都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国父祈祷。华盛顿死后第六天,纽约各大报纸同时刊登了他的一幅图像,纪念这位仁慈的建国者、民众心中的英雄。

华盛顿革命战争期间的伙伴、国会议员哈瑞·李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时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

与此同时,人们对华盛顿的猝然离世产生了怀疑,由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约翰·亚当斯刚刚形成的总统内阁和各党派之间纷争不休,美、法两国又冲突不断,华盛顿的死会不会和扑朔迷离的政治有关?

面对公众的质疑,约翰·亚当斯总统立即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华盛顿生前的社交状况进行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华盛顿在卸任总统后,从来不问世事,根本不会对任何权力机构产生威胁。政治谋杀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事实上,他的宽容感动着所有的人—就连昔日的敌人英国也为他的逝世鸣礼炮20响以示志哀。

华盛顿死后,据秘书利尔说,华盛顿在死前曾经要求三天以后再下葬,他显然担心自己在一息尚存时就被掩埋,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吗?难道他对家人有所怀疑?

调查委员会经过查访,这种可能性也被排除了,事实证明,华盛顿是个极其坚强的人,面对死亡,他坦然、无所畏惧。他和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和谐,即使在因呼吸道堵塞慢慢窒息而死时,他仍然没有忘记整理遗愿,分割个人财产,关心他的用人甚至他的家奴们。三天以后下葬的要求,也许只来自一个老人求生的本能。

这时,为华盛顿进行治疗的两名医生进入了调查组的视线,他们是受人指使谋害了华盛顿,还是因为医术不精,误将总统置于死地?

公众的质疑让布朗和迪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华盛顿去世不久,他们就在报纸上联名起草了公开声明,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治疗过程。

他们说,当时,两个人根据华盛顿的病情,一致决定采用“放血”疗法。开始时,他们把水蛭放在华盛顿的耳后和颈部,利用它们吸血;后来又把斑蝥放在华盛顿的喉部,通过斑蝥刺激皮肤,使局部出现一些血泡。后来,他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导致的出血量不大,效果也不够明显,干脆采用了静脉放血。但是,对于总统死于什么病症,他们也说不清楚。

致命医术

受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人们并没有从这份声明中寻找到什么破绽,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那么,他们的这种“放血”疗法真的对华盛顿有效吗?这位受人尊敬的总统到底死于谁手?

事实上,“放血”疗法只是当时滞后医学的一种产物,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次的治疗无疑是相当失败,而且是极为荒唐的。其实,到了放血后期,华盛顿已经出现了失血症状,身体也很虚弱,但是两位“名医”仍然照放不误,在今天,这无异于故意杀人。

但在当时,这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治疗方法,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这种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秘方”才被人们放弃,但是,乔治·华盛顿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么,除了失血过多,华盛顿当时是否身染重病?导致他最后死亡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华盛顿死后40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怀疑华盛顿死于咽喉和气管发炎,理由是华盛顿当时的症状和其他普通病症很相似。但是,还有一些医学家得出不同结论,认为华盛顿是因为重感冒引发的肺部感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最终死亡。关于华盛顿的死亡原因就这样一直争论不休,成为医学界的一桩悬案。

惊世200年

一代伟人华盛顿的死因,会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而真相大白吗?1999年12月,就在乔治·华盛顿去世200周年的时候,他的死因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德·R·亨利克斯在他的新书《他死亡和活着一样:乔治·华盛顿的去世和葬礼》中指出,只有让医学研究人员了解华盛顿最后的活动,才能较为准确地判定他的死因。他认为,华盛顿很可能因链球菌感染引发会厌炎导致气管阻塞,最后窒息而死。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会厌和悬雍垂肿胀后,患者的食道和气管会被堵死,根本无法呼吸和进食。

大卫·莫伦斯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教授、当代著名的流行病学家,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观点和亨利克斯基本相同。他指出,会厌炎的一系列典型症状是发高烧、咽喉疼痛肿胀、声音嘶哑甚至说不出话,由于患者的气管阻塞,会导致呼吸困难、焦躁不安。据资料表明,华盛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表现为这些症状。而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会厌炎引起死亡的病例极其罕见。

莫伦斯还特别指出,尽管华盛顿失血很多,但在他去世前,从未表现出任何的神志不清,相反,在每次放血后,他的呼吸都变得比较通畅。这说明布朗和迪克医生都受过极好的训练,经验丰富,在当时堪称一流。只是必须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还不知道有细菌感染这回事,也不懂得治疗这种病的方法。这并不是他们的错。

永远的华盛顿

华盛顿的死因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无从知晓。毕竟,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最富有献身精神的总统已经离开我们200多年,很多情况已经无法考证。华盛顿死后,他的遗体被埋在弗农山庄,可以永远和青山绿水为伴,这位为国家和民族操劳一生的老人应该感到欣慰。

如今,拉什莫尔山的巨大石壁上,华盛顿英俊的脸庞已经成为美国的国际象征,他用伟大、诚实和纯洁打造出的高尚品格,是留给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光辉业绩和睿智思想是整个人类最灿烂的遗产。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必然成为所有后来人为之效仿的榜样,乔治·华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他不仅属于美国,更属于世界。

拿破仑·波拿巴早逝之谜

法兰西大帝为何匆匆离去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用锐利的火炮和骑兵征服领地;他是个功高盖世的王者,书写着法兰西第一大帝的神话与传奇。拿破仑·波拿巴,驰骋疆场20载的一代枭雄,名扬欧洲、威震寰宇的风云人物,为什么在流放六年之后,死在了万里汪洋中的孤独小岛?是政治迫害还是病死他乡?这里面是否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温故(十一)

    温故(十一)

    本书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
  • 三国之弃子

    三国之弃子

    身为灵帝的长子,废后的哑巴儿子,后世青年如何在三国时代争霸天下?
  •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两位作者从自己四十年党史、国史研究的成果中挑选了35篇文章集为本书,编为四编:大事论说,文献解读,要人评论,史著品评。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现和活跃于其中的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热门推荐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送君去

    送君去

    一个少年,一觉醒来,就要面对那无情的沙场。为了活下去,少年平生第一次杀了人 为了能有尊严的活下去,少年舍弃了尊严,一步一步,朝那吃人的权力走去。
  • 半亩荷塘留清梦

    半亩荷塘留清梦

    《半亩荷塘留清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46篇经典散文。这些散文在内容上或是写亲友间的交往、家庭里的琐事,或是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虽然题材上较为狭窄,但是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与时事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半亩荷塘留清梦》中作品构思精巧,文笔秀丽,语言质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面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 元代奏议集录

    元代奏议集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宫锁春深

    宫锁春深

    朝廷选秀,避无可避,为保年府平安,她不得已入宫为妃,一朝恩宠,从此风光无限,却惹得各路妃嫔明争暗害,她小心应付,却失去了腹中的皇嗣,又被自己的好姐妹一脚踹入冷宫,那个对她深情宠爱的帝王,为了保护别的女人,更是将她踩在了脚下,而年府上下,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生死边缘,家仇子恨情觞,终是让她浴火重生,惩夫君,虐渣姐,设得局中局,谈笑于众妃之间,可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却又是如此的让人心痛!
  • 云倾枫舞

    云倾枫舞

    碧落箫,澈天琴。琴箫和鸣,音尘澈天!玄冥一去踏剑来,逍遥宫外少年行!若前生,音尘绝,初见你的脸,今生我何以,不辨旧容颜?三生三世的夙缘,消灭邪君的使命,血雨腥风间,侠骨柔情毕现……
  • 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

    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杨秀芝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千里之外这个棋子大小的牛王镇碰上自己的妯娌万金花。两人相见,都感到有些意外。万金花开口说:“大嫂,一别三年,你怎么既不回家,也不给我们捎个信啊?”杨秀芝苦笑了一下说:“怎么给你说呢?这三年我四处漂泊,为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儿子小宝,一天找不到孩子,我的心就一刻不得安宁,哪还有心思回家呀……”听她这么一说,万金花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把家里的情况大概给杨秀芝说了一下。而后两人到一个小吃摊去吃饭。吃饭时万金花说她来牛王镇是走亲戚的。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再被狐狸骗一次

    再被狐狸骗一次

    本书是一本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出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