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睛向右频瞟,可能在说谎
眉目传情可不只是爱情的表达方式,事实上,通过眉眼暗送秋波仅仅是微表情中的一种情况。眉毛、眼睛、眼角以及眼神的不同组合与变化可以传递出成百上千种富有不同含义的信息。同是眨眼,结合了不同的眉毛、眼角、鼻子动作,就有不同的含意,同是挑眉,配合了耳朵、配饰等的不同行为与装饰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心情。即使没有测谎仪,你一样可以发现对方的蛛丝马迹,按图索骥看出对方的真实心意。眉来眼去的表情语言可比那些容易伪装的口头语言诚实多了。
如果一个人在目光投向右方的同时,面带笑容,神情放松,那说明他对话题很感兴趣。相反,如果向右看的同时,眉毛紧蹙,神经紧绷,说明他并不同意他人的说法或观点,但又不想明确表现出来。
当然,向右看的动作含意很丰富,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当时具体的情境进行分析。向右看可能表示对方对所说或所听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也可能表示对某种观点不确定,甚至可能是敌意。
曾轰动一时的某地不雅照片曝光事件发生后,某涉事的女主角在事后做客某电视节目时,曾被主持人追问事情的详细经过,细心的观众发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对方不止一次紧闭嘴唇,眼睛频频向右看去。
右侧明显没有任何更新奇的事情发生,涉事人的这种频频向右看,自我抑制的表情只能证明:她所说的话并不可信,因为小动作表示出她对自己所说的话也存有不相信的心理,眼睛频频向右是通过下意识地调取右脑图像记忆区的储存信息进行回忆,而紧闭的双唇则从侧面再次暗示她可能隐瞒了一些未公布的事实。
但有时向右瞟的眼神并不太容易被人察觉到,因为没有人会做得非常明显。这就需要你能仔细观察,如果够仔细,无论对方的动作如何迅速如何转瞬即逝,你还是会注意到一点蛛丝马迹。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当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美女戴安娜结婚时,在其准备向戴安娜发誓时,他两眼不自觉地向右上方看了看。显然,当时发誓的查尔斯王子并没有诚实地对待誓词——这个小动作透露了他可能在说谎的事实。虽然事后有好事者为其解释,上方正是上帝所在的位置,查尔斯向上看,是其无意识地想要请求得到帮助的表现。指望上帝能帮帮他——当然,这可能只是个讽刺!
事实上,不管是否信仰上帝,不管是哪里的人,如果在发言、发誓时,眼睛下意识地频频向右瞟去,那基本上可以说明他确实有可能正在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种向右看的小动作,八九不离十地猜测出对方可能正在回忆某个之前经历过的事情。在美国心理学家葛瑞德和班德勒的研究成果中,这个动作被冠名为“右视语言”,他们把它归类为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范畴并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基于这样一个调查认识:如果一个人正在回忆自己之前某个经历过的事情,他的目光会自然地投向上方;如果是在回忆某个听过的声音,他的目光则会自然地投向侧面,与此同时他的脑袋还会略微倾斜,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如果对方正在回味的是一种感觉或是情绪,他可能会把目光自然地投向右下方。但是如果他仅仅只是在自己心里自言自语,那他的目光便会自然地投向左下方。
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那些习惯说谎的人会在潜意识里控制自己的眼睛是向左还是向右瞟,但因为大多数说谎者都不习惯长时间注视目标对象的眼神,所以他更有可能选择向上或向下看。研究还表明一些说谎专家更精于掩饰,他大概已经了解多数人说谎时不敢看着别人的眼睛这一事实,所以他会反其道而行之,冒险在说谎时——即使这个谎言很大很容易被戳穿——选择直视对方的双眼,这个时候被直视的人该怎么办?怎么判断?
似乎没有什么方法,但是不要忘记,只需要1/25秒的时间,一个短暂的微表情就会暴露他的真实想法。当对方直视你双眼的时候,你不妨注意一下他的眼角、嘴唇还有手部动作,没有人可以同时控制全体器官进行同步伪装,总会有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暴露他的真实意图。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记住:不管对方是通过编造谎话来掩盖真相,还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增加谎话的说服力,眼神都很容易将他们自己出卖!
2.瞳孔放大说明非常有好感
人的瞳孔不只会因为光线强弱的变化而放大或缩小,也会因为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常,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时,瞳孔会放大,即使有人假装扭头看别处,表现得毫不在意,但通过瞳孔放大这种自然的生理反应,还是可以很快找到破绽。
曾经有美国的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瞳孔放大实验:向男女两组被测试的人轮流放映五张幻灯片,同时对实验者的瞳孔进行摄影记录。这五张被观看的幻灯片的内容分别是婴儿、怀抱婴儿的母亲、男性裸体照片、女性裸体照片和风景画。结果显示瞳孔放得最大的是看异性裸体照的时候,测试人的瞳孔基本都放大了20%左右,而且男女瞳孔放大的程度没有较大分别。
上面的实验也再次说明人们面对那些拥有好感、自己很喜欢的人时,瞳孔非常容易放大。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互凝视的恋人的瞳孔看上去都润泽而有神。
眼睛一直是人类最为关注的器官,多数人都认为眼睛是最能传达情感,同时又是最不会说谎的器官之一。如果你看到你的对手或者听众在听你谈话的过程中,瞳孔有明显放大,那说明他对你非常有好感,甚至已经完全信任你了。
在我们的肢体语言里,眼睛所传递的信号是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准确的,因为它是传达身体感受的焦点,而且瞳孔的运动是独立、自觉、不受意识控制的。在相同的灯光条件下,随着态度和情绪从积极转向消极,瞳孔就会由扩张转向收缩,当人们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时,瞳孔会比原始尺寸扩大四倍。相反,如果人们处在生气或者其他消极的情绪中时,瞳孔就会收缩,变成我们平时常说的“如绿豆般的眼睛”。而且瞳孔的颜色对人也会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那些拥有浅色瞳孔的眼睛的人往往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浅色的瞳孔在扩张时给人的感觉更加明显。
通过瞳孔扩张来判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屡试不爽。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有厂家在一次商品广告活动中,通过修改海报中模特的瞳孔尺寸,使得产品的销售量提升了近一半。
还有研究表明:眼睛的交流表达了心理上的接纳,当人们看到喜爱的东西时,瞳孔就会自然放大。如果面试官经常与面试者进行目光交流的话,则表示他愿意与面试者进行交流。所以如果你的面试官望着你微笑并且瞳孔微微放大的时候,恭喜,你已经胜券在握了!
有不少精通此“道”的人都会将此运用在商业谈判或合作中,他们会特别注意“观察对方眼睛的瞳孔变化来判断彼此对不同话题的反应”,从而再作出决定。如果你是相亲一族,也可以试着观察一下与你相亲的对象,自己精心的装扮和优雅的谈吐到底有没有引起对方的兴趣呢,看看他或她的眼睛对你的“第一印象”吧。
“瞳孔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指示计”,有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说过。这个指示计可以用来测定人们对某一情况如何作出反应。当某人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时,瞳孔就会放大,如果有人说出他所不喜欢的事情,对方的瞳孔往往会收缩。此外人们无法控制他们自己眼睛的反应变化,人们眼神的变化能一丝不差地泄露真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据说许多阿拉伯人甚至在家里也要“戴上墨镜”,目的就是不让别人看穿自己。
尽管仔细观察瞳孔可能获得一些信号,但在正常的谈话距离上,要想进行仔细观察就有些困难,如果你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看,会让对方感觉到紧张、不自在,进而影响谈话质量,如果是上司,在和合作对手或者员工谈话时,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很容易造成一种“你来试试看”的挑衅情绪或者“我很不相信你”的暗示。当然,如果是男女对看,则意味双方都有意要引起彼此的情欲。
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要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去发现瞳孔扩张与否,只要进行正确的目光的接触就能够控制谈话的局面。比如,眼睛睁大,目光有神,也可以表示出你对当前话题很感兴趣,如果用稍微眯眼,有一些斜视的眼神看着对方,那么他很快就会察觉到你也许正想要把他牢牢踩在脚下。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对方的脸上,所以眼睛所传递的信息,是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对方态度与想法的最佳利器。
3.眨眼频繁的他有暗示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每分钟会眨眼6~8次,每次眨眼时眼睛闭上的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如果眨眼过于频繁快速,不是身体不健康,就意味着对方可能正为什么事情感到担忧、兴奋,甚至是在对你撒谎——人在撒谎时眨眼频率也会显著提升。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陆陆续续地开始向食堂走去。小王和同事边走边八卦,说起公司最近种种的加班理由、制度,大家都一肚子的苦水与怨气。
小王家离公司比较远,连续加班四个月已经非常疲惫了,但是最忙的时候过去了,老板还要求每个人每周六再加一天班。小王碍着手头需要攒钱买房,有气也不敢公开叫板这种不人道的加班制度,只能在背后发泄发泄。同事小李是个说话大大咧咧的人,说起加班的事情,小李气不打一处来,张口就批评领导这不对那不对。这激起了小王的怨气,他也开始抱怨起来。
正说得起劲呢,迎面走过来先前出去就餐的同事小黄,他突然冲着小王眨起了眼睛,小王看得有些迷糊:什么意思?他抬头向后望了望。都是涌向食堂的人群,再向前看,小黄面带微笑还在冲自己眨眼睛,小王心想:开什么国际玩笑,和我玩暧昧啊。他刚想冲小黄说句损话,突然旁边的小李拉了拉自己的衣服低声说道:“王主任在我们后面。”这下,小王吓了一跳,王主任个头矮,刚才回头没看见,准是被谁给挡住了。怪不得小黄冲自己眨眼,他肯定是看到了王主任才向自己发出警告呢。
这种情况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当对方有事情或有暗示想要只告诉你一个人时,会对着你挤眉弄眼。这种挤眉弄眼是表示两人之间有一种不必言语的秘密,两人都知道这个秘密,并且还要向第三个人保守这个秘密。比如,在电影中,经常出现在对立的两派人之间。两个帮派谈判时,一方感觉快要谈崩了,双方估计会动起手,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就会给手下的小弟使个眼色,小弟来看到大哥的眼色就像收到命令一样,立刻开始行动。在这里,挤眉弄眼表示的就是一种传递秘密的行为。
挤眉弄眼还表示两人间的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其他任何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两个朋友之间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两个陌生人之间若挤眼睛,则有强烈的挑逗意味。由于挤眼睛含有人们之间的、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地进行还是公然地进行,这种举动都被一些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在社交场合,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频繁眨眼来暗示信息的动作属于下意识的行为,是人们的大脑企图阻止眼前的人进入自己的视线的一种防卫,眨眼有时是对他人的一种暗示:我们可以怎么做,要怎么做;有时是对他人的一种厌倦:你很无趣,还是快停止吧。有时眨眼还是一种高人一等、表现自己魅力的工具。如果某人频繁对你眨眼,且每次眨眼时眼睛会闭上两到三秒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你不用怀疑,他其实正希望你赶快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即使那一刻他依旧堆满笑容地在对你滔滔不绝。不要等到对方的眼睛闭起,才发现真相。如果他的眼睛一直闭着,那就表示他的头脑里已经完全没有考虑你的存在了。
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眨眼的频率变得很拖沓,那就意味着你的表现不够精彩,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激发对方的兴趣。如果你认为对方这样做仅仅只是出于高傲,那么你不妨给予这样的回敬:当对方第三次或者第四次长时间闭着眼睛时,快速地向左边或者右边移动一步。这样,当他们再度睁开眼睛时,就会产生错觉,以为你消失不见了;继而又在旁边突然看到你,这一定会让他们吓得不轻。
生活中,当你遇到有谁在跟你挤眉弄眼的时候,可能是他在向你示意什么东西,或是示意你不要动,或是示意你不要说话等。通常,挤眉弄眼都是在关系比较好的人之间私下里进行,如果在社交场合也这样做的话,则会给人一种猥琐小人的印象,不利于你自身的形象。
4.有躲闪眼神的人很怕受伤害
有躲闪眼神的人习惯斜视。眼睛斜视是为了从谨慎的态度来估计周围的环境,这种人大多不愿意让别人察觉到自己真实的情绪,他向旁边看去,避免和别人的正面接触,是为了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以此来光明正大地提醒陌生人:我正在用戒备的目光评估你及其他人。
某部门里新来了一个同事,主任领着他参观。新同事看上去衣着整齐,一身崭新的西装加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说明他很重视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老员工都热情地同他打招呼,但他似乎有点儿不太适应,每次作自我介绍或者听别人自我介绍时,总是眼神飘忽地飘向远方。
主任和新同事刚一离开,刚刚与他打过招呼的刘大姐就有点儿气不过了,她生气地抱怨:“我怎么觉得他看谁都看不上的样子,以为自己是老总啊,贼眉鼠眼地总是看别处,个子高了不起啊,我要个子高也能想看哪里就看哪里。”听了刘大姐的话,大家都哈哈笑了。
其实拥有这种躲闪型眼神的人,并不一定是自我感觉良好,相反,他们常常不自信,并因此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情都带有怀疑态度。那些看起来投向四周的目光其实带着戒备和瞪视的性质。他们不敢与对话者直视,不想要有太多目光接触,担心因此而被他人了解更多,或被看到什么自认为显而易见的缺点,从而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多疑的人经常有斜视和躲闪的表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