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0000000012

第12章 消化系统疾病(5)

(2)香砂养胃乳剂:每次6岁以下1/3支,7~10岁1/2支,11~14岁1支,每日2次。口服。用于中虚气滞证。

7胃阴亏虚证:胃脘隐隐灼痛,空腹时加重,烦渴思饮,咽干食少,大便干,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基本处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川楝子10g,石斛10g,玉竹10g,白芍10g,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百合15g,丹参12g,白芍10g,乌梅10g,石斛8g,砂仁3g(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用于胃阴亏虚证。

(2)胃乐宁:每次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胃阴亏虚证。

8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重,得食则减,时呕清水、痰涎,纳少神疲,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指纹淡。治宜温中健脾。

基本处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炙黄芪15g,干姜5g,桂枝5g,白芍10g,白术10g,吴茱萸5g,煨木香5g,炙甘草5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炙黄芪20g,瓦楞子15g(先煎),桂枝5g,白芍10g,炮姜5g,炙甘草5g,加水煎服。分3~4次温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2)乌芍散加减:乌贼骨40g,白芍30g,象贝母20g,肉桂10g,焦山楂10g,生甘草10g。上药共研细末,贮存备用。每次6岁以下1~2g,7~10岁3~4g,11~14岁5g,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3)附子理中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4)理中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2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5)八宝瑞生丸:每次1~6岁1/3丸,7~10岁1/2丸,11~14岁1丸,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6)虚寒胃痛冲剂:每次6岁以下1/3袋,7~10岁1/2袋,11~14岁1袋,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7)小建中合剂:每次1~3岁5ml,4~6岁10ml,7~9岁15ml,10~14岁2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脾胃虚寒证。

(8)参附注射液:每次3岁以下2ml,4~6岁4ml,7~9岁6~8ml,10~14岁10ml,加入5~10%的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于脾胃虚寒证。

警示

1轻者两餐间予以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或硫糖铝。疼痛较重者,食前及夜间服抗胆碱药物,如颠茄、普鲁本辛、阿托品等。重症可加服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洛赛克等。疗程4~6周,疗效显著。

2若发生胃肠穿孔、顽固性腹痛、大量出血时须手术治疗。

§§§第八节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非器质性病变的腹痛。主要为发生于胃脘以下、脐周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婴幼儿肠绞痛表现为突然哭闹不止,经检查能排除器质性疾病,亦属于再发性腹痛。本病虽然有时发作疼痛剧烈,且反复发生,但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痊愈。再发性腹痛属于中医学“腹痛”的范畴。其中婴儿肠绞痛又与盘肠气痛相似。

诊断要点

1可有乳食不节、喂养不当、饮食不洁、感受寒邪、情志不畅等病史。

2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腹痛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3无伴随的病灶器官症状。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

辨治原则

辨证首辨疼痛部位:大腹痛者病在脾胃、大肠、小肠,多为食积;小腹痛者病在膀胱、大肠,多为淋证;脐腹痛多为虫积;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病变;少腹痛,偏于右侧者多为肠痈,偏于左侧者多为痢疾或便秘。次辨腹痛性质:寒痛,痛多拘急,暴痛无间断,得热痛减,兼有口不渴,下利清谷,小便清利等;热痛者,痛多在脐腹,得寒痛减,兼面赤唇红,口渴便秘,喜冷饮等。急性腹痛多属实证,其痛有定处,拒按,饱而痛甚,伴有腹胀、呕逆等;慢性腹痛多虚,其痛无定处,喜按,痛势绵绵不休。气滞腹痛者,有情志失调病史,腹满胀痛,痛无定处。血瘀者,有跌仆损伤手术史,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剧,局部满硬。食积者,有乳食不节史,伴嗳腐吞酸,呕吐不食,脘腹胀痛。虫积者,常有大便排虫史,或镜检有虫卵,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本病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基本原则,俟气机疏达,经脉流畅,则腹痛可除。临证可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温中补虚、活血化瘀、通腑泄热等法。除内服药物外,还常配伍针灸、推拿、外治等以提高疗效。

处方

1中寒腹痛:腹部疼痛,阵阵发作,痛处喜暖,得温则舒,遇寒痛甚,肠鸣辘辘,面色苍白,痛甚则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色红。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基本处方养脏散加减。当归10g,沉香3g(后下),广木香6g,苏梗10g,肉桂5g,丁香6g,枳壳10g,川芎6g。加水煎服。备选处方

(1)纯阳正气丸:每次3~6g,每日2次。口服。用于中寒腹痛。

(2)藿香正气液:每次5~10ml,每日2~3次。口服。用于中寒腹痛。

(3)良附丸:每次3~6g,每日2次。口服。用于中寒腹痛。

2食积腹痛:脘腹胀痛,疼痛拒按,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呕吐,吐物酸馊,矢气频作,大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淡红,苔厚腻,脉象沉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香砂平胃散加减。苍术5g,厚朴5g,陈皮6g,枳壳10g,香附5g,神曲10g,姜半夏6g,木香6g,莱菔子10g,砂仁2g(后下)。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保和丸:每次3~6g,每日2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2)大山楂丸:每次3g,每日3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3)四磨汤口服液:每次1岁以下3ml,1~3岁5ml,3~10岁10ml,10~14岁15ml,每日2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4)木香槟榔丸:每次6岁以下2~3g,7~10岁3~4g,11~14岁5~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5)王氏保赤丸:小于6个月每次服5粒,6个月~3岁,每超过1个月加1粒,大于3岁每超过1岁加5粒,8~14岁,每次服60粒。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6)健脾丸:每次3~6g,每日2次。口服。用于食积腹痛。

3虫积腹痛: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时可扪及条索块状肿块,推之可散,痛喜揉按,按之痛减,伴呕吐清涎,纳差神疲,痛后如常人,舌苔黄腻,脉沉滑,指纹紫滞。治宜驱虫消积,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乌梅丸加减。乌梅5g,苦楝根皮10g,白芍10g,细辛2g,川椒5g,黄连2g,干姜5g,延胡索10g,当归10,焦山楂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小儿消积丸:水泛丸:30粒重1g。每次1~3个月5粒,3~6个月10粒,1~2岁每次30粒,3~6岁50粒,7~12岁80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虫积腹痛。

(2)小儿康颗粒:每次1岁以内3g,1~4岁5g,4岁以上10g,每日3次。口服。用于虫积腹痛。

4实热腹痛:腹痛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潮热口渴,手足心热,唇舌鲜红,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指纹紫滞。治宜通腑泄热,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大承气汤加减。大黄5g(后下),玄明粉5g(冲服),枳实10g,厚朴5g,川楝子10g,黄芩10g,马鞭草10g,木香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番泻叶冲剂: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3次。口服。用于实热腹痛。

(2)黄连上清丸:每次1~3岁1~2g,4~6岁2~3g,7~9岁3~6g,10~14岁6~10g,每日2次。口服。用于实热腹痛。

5虚寒腹痛: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色惨白无华,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唇舌淡白,脉沉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基本处方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桂枝5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干姜5g,煨木香5g,砂仁3g(后下),大枣5枚。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鸡内金10g,枳实10g,醋莪术10g,肉桂2g,生姜3g。加水煎服。用于虚寒腹痛。

(2)丁香、川椒、干姜、苍术、焦山楂各等份。研末,每次1~2g,开水送服。用于虚寒腹痛。

(3)附子理中丸:每次2~3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虚寒腹痛。

(4)八宝瑞生丸:每次1~6岁1/3丸,7~10岁1/2丸,11~14岁1丸,每日3次。口服。用于虚寒腹痛。

(5)公丁香3g,白豆蔻3g,肉桂2g,干姜5g,白胡椒4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用时取药末1~1.5g,填敷脐中,再外贴万应膏。用于虚寒腹痛。

(6)木香6g,高良姜6g,肉桂2g,陈皮3g,公丁香2g。共研细末。每用2g,以米醋混合成膏,摊两层纱布中间,敷于神阙穴处。24小时更换,3日为1疗程。用于虚寒腹痛。

(7)小儿暖脐膏:外用。微火化开,敷贴脐上。用于虚寒腹痛。

6血瘀腹痛: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腹部积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显露,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指纹紫滞。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基本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延胡索10g,当归10g,没药5g,肉桂5g,蒲黄5g(包煎),五灵脂10g,川芎6g,赤芍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元胡止痛片:每次2~3片,1日2~3次。口服。用于血瘀腹痛。

(2)云南白药:散剂:每瓶4g,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0.1g,7~9岁0.2g,10~14岁0.25~0.5g,每日4次。胶囊剂:每板16粒,每粒0.25g,另装保险子1粒。每次6岁以下1/2粒,7~9岁1粒,10~14岁1~2粒,每日4次。口服。凡遇较重者可先服保险子1粒,一般轻症不必服用。用于血瘀腹痛。

警示

1剧烈或持续腹痛者应卧床休息,随时复查腹部体征,并作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尽早进行鉴别诊断和及时处理。

2寒性腹痛者应温服或热服药液,热性腹痛者应冷服药液,伴呕吐者,药液要少量多次分服。

§§§第九节急性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即为肠梗阻。在小儿时期较多见。本病多因食积、虫团、气滞、血瘀、寒凝、热结、湿阻等因素造成肠管功能紊乱,通降失常,滞塞不通而发病。以腹痛、呕吐、腹胀、便秘为特征。小儿肠梗阻以先天畸形、肠套叠、外疝、蛔虫性和粘连性为多见。中医古籍中虽无肠梗阻之名,但类似本病的记载颇多,大致可包括在腹痛、肠结、关格、结胸、宿食、腹胀、寒疝、便秘等病证中。

诊断要点

1根据痛、呕、胀、闭四大症状,伴有肠鸣音亢进或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一般可作出诊断。

2实验室检查:大便(或直肠指检所取标本)和呕吐物检查:镜检见大量红细胞,或隐血试验阳性多表示肠管有血运障碍。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出现许多幼稚型细胞。

3X线检查:梗阻上段的肠管扩张充气,小肠宽度一般在3cm以上,结肠宽度在6cm以上,完全性肠梗阻X线显示除小肠内有气液平面呈阶梯状外,结肠内无充气;不完全性肠梗阻X线显示结肠内有少量充气。若仍不能确诊,可采用造影检查。若系肠套叠,空气灌肠可解决诊断和治疗问题。

辨治原则

辨证应分清病因。若因气滞,则胀重于痛,部位不定,时痛时止;因血瘀,则痛有定处,痛无休止,呕吐物、大便色如咖啡样物;因热结,则腹痛拒按,发热口渴;因寒凝,则突然脘腹疼痛,面色青晦。闭阻之物,若为食积,可频吐酸臭食物;若为虫积,可脐周阵痛,腹部有条索状团块;若为水湿,则水走肠间,辘辘有声。根据“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的理论,治疗应以开结通下为总则。但要根据气滞、血瘀、寒凝、热结、虫积、食积、湿阻等不同病因,或寒下、温下、润下;或兼以行气、活血;或兼以消食、驱虫、逐水等法。药液可口服或灌肠。然而过下伤阴,必须中病即止。

处方

1虫积闭阻证:腹痛绕脐阵作,烦躁不安,可有吐蛔,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团块,压之变形且可移动,呕吐,大便闭结,苔白,脉弦。治宜驱蛔通下。

基本处方驱蛔承气汤加减。生大黄5g(后下),芒硝5g(另冲),厚朴5g,枳实10g,木香6g,槟榔10g,使君子6g,苦楝子10g。加水煎服。

同类推荐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有害因素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广泛小气道阻塞、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为特征。本病的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疾病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进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验方大全

    验方大全

    中医的历史渊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德高术精的良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治病良方。这次编写的《验方大全》精选近代及当代名医之秘、验方数千个,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疗效确实可靠;其编辑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均详细说明药物组成、适应病症和制剂用法,有些还附有验案举例,不仅编目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检索简便而快捷,即便不懂医学者,也可依图索骥,自诊自疗。书中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热门推荐
  • 六十种曲鸾鎞记

    六十种曲鸾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不侍寝

    妃不侍寝

    她生来丑陋,自小被囚,一道神秘圣旨将她选召入宫,天子视她为掌心至宝,半年宠幸,寸步不离。可一个变脸,他又逼她下嫁北域,听闻那北域邪王,饮血为生、杀戮成性,不能人道。喜堂之上,诡异得悚人,头顶悬着白绫,眼前摆着棺木,新婚夫君从黑暗中而来,抱起她就扔入棺木,要将她生生活埋。索性她一个手快点了他的穴,正要逃,却被他从后揽住,魔鬼的气息犹若触手勒紧她的脖子。新婚一个月,她被诊有孕三个月,淫妇恶名冠上头,他却悠悠笑着,啄了口茶:“孤王准你生下他,反正这王府也需要香火。”她要逃——可她逃去天涯,他就追到海角。
  • 游戏侵略者

    游戏侵略者

    在战场上,我能猜测到敌人会做什么,可以提前准备,让敌人失败绝望。另外我还有三十六计,令敌人防不胜防。可是在主角林峰这里,我还第一计还没用出来就被弄死了。
  •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胡兰成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是一位声名狼藉的文化汉奸,而他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也使张爱玲的精神深受伤害,而遭怜惜张爱玲的人斥骂。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感情纠葛始终是人们口中不老的话题,而本书则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析和诠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之间那场为世人所关注和议论的爱情婚姻。他们两人的人生爱情轨迹如同两条直线,原本平行,始终不会有交集的点,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倾斜,两条直线有了交点,而造物弄人,最终却在刹那的激情与热烈之后,他们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渐行渐远
  • 西游之从三国起始

    西游之从三国起始

    重生西游世界,带领三国武将,谋士,人族一起修仙,和三国武将,谋士一起征战三界。粉群:623605006。
  • 热而乐着

    热而乐着

    高中军训,除了折腾就是蛋疼,还好我们高一四班的哥几个都是善于“苦中作乐。乐此不疲,疲了就睡”的家伙,不然注定杯具的我们,这日子还真没发过了。在这几天里,我和操场上大太阳下所有的兄弟姐妹的关系都不再是同学,而是“站友”,我们一起“罚站”,“放水”,左转右转,走来跑去,可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有心动,有行动,更有杯具了的寻常举动,和随之而来的郁闷,无奈和愤怒,等等。 —————————————————————————— 就小说而言,它不太像,而更像是一本长篇小品或是相声,幽默至上,且多是以人物间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幽默,及情节的发展。此本小说没什么内涵,也不深刻,只是幽默和军训那几天的生活。好吧,就说这么多吧,祝阅读愉快了。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什么使金牌员工创造出10倍于普通员工的成绩——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本书让你拥有一流工作习惯,成为企业的NO.1!
  • 文王世子

    文王世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草备要

    本草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东方历史评论 02)

    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东方历史评论 02)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1.5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