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02

第2章 东汉之殇(1)

引言

158年,东汉帝国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皇宫之中,桓帝刘志过得实在不算开心。从147年登上皇位开始,这个名义上属于他的帝国就从没有听过他的指挥。

如果说十五岁登基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年,那么如今二十六岁的他开始意识到在帝国的背后那深深的危机。有时想一想自己的老祖宗刘邦、刘彻、刘秀,已经二十六岁的桓帝就会难堪得要死。从自己十五岁接掌江山以来,说话和放屁基本就没有多大的不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梁冀的话下达各项指令。

刘志明白,皇帝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虚假的职位,此时梁氏外戚的力量已经成为了帝国最大的祸患。而他就是梁冀的一个傀儡,从梁冀把自己扶上皇位那一天开始,事情就已经有了定论,江山是刘家的江山,但管家却姓梁。

因此,除掉梁冀成了他日思夜想的目标,但是拿什么来做武器呢?

靠兵弩刀枪?梁冀比他多得多;靠邪术毒药?这简直是个笑话。

桓帝明白,他必须学会借力打力,用另一股力量来除掉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至于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说实话,他来不及多想。朝中贤良已无反抗的能力,要想根除眼前的祸患,他必须使用非常的手段,而这一刻,他想到了宦官。

事实上,在东汉帝国后半期,宦官的力量可谓空前高涨,即便是梁家崛起时,梁冀的父亲梁商也必须依靠宫内宦官的力量,此时梁家虽然羽翼丰满,但是对宦官他们依旧忌惮三分。

就当时的情形而论,梁家显赫,但在明处;宦官虽然消沉许多,但于深宫内闱中却隐藏着不可估量的爆发力。这种力量就如同双刃剑,随时可能斩向任何一边。

作为皇帝的刘志,并非不知道借助宦官消灭梁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是时局紧迫,他也顾不了许多了。此时站在他面前的是五个与他歃血为盟的宦官,而在这些宦官的身后则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1.外戚之忧可覆天下

126年,整个东汉帝国都被一种恐怖的气氛笼罩着。有关皇位的继承问题,各路势力展开了一场殊死之争。

宦官孙程联合宫中几大掌权宦官,秘密迎立被阎太后废了的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顺帝。此后又囚禁了反对派阎皇后,最终获得了胜利。

顺帝的登基,在情理上虽然说得过去,但是在过程上却有着大大的不妥。拥立刘保的人基本上就是一群宦官,这些人自恃功高,皇帝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掌控政权的工具。刘保虽然登上了帝位,但手中的权力却少得可怜,为了让政权回归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他必须找到一种能与宦官集团相抗衡的力量。

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立东汉开国功臣梁统之后梁妠为皇后。其父梁商先后被任命为执金吾、大将军等职。由于其势力不但不足以独揽朝政,而且也不足以与宦官集团对抗,故梁商一面结交宦官曹节、曹腾、孟贲等人,一面笼络人心,“每有饥馑,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于委馁,不宣己惠”。

梁商的这些做法果然取得了成效:“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委重焉”,其地位日趋巩固。永和四年(139年),宦官、中常侍张逵等告梁商与曹腾等密谋政变,废立皇帝。然而,此举不但没有扳倒梁商,张逵反被处死,这清楚地表明,此时梁氏外戚的势力已经超过了宦官集团。

恶魔梁冀的崛起

如果说讲述宦官的故事需要从一个正常人开始,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必然在那段历史中不可或缺,他可能是宦官的任命者,比如一个浑球儿皇帝;也可能是宦官的天敌,比如我们下面要说的梁冀。

当然,梁冀不是敌杀死,也不是蒙汗药,他之所以成为宦官的天敌是因为他的过分庞大的权力,这和正邪无关,和忠奸也无关。

作为梁商之子,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干后代,梁冀可谓抱着金饭碗降临人间。不过可惜的是,与他的豪门身份并不相称,梁冀的外表长得非常难看,《后汉书·梁冀传》里描述他:耸肩驼背,斜眼歪鼻,可以说是集天地龌龊之大成。除此之外,他还是个磕巴,说起话来总是颠三倒四,时断时续。有时他的老爹看见他,心里就特别难过,总会无限感慨地叹道:“这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我这儿子怎么越看越像小动物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怪兽一样的梁冀慢慢长大了,但依旧让他父亲失望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虽然衣着华丽,但是不学无术。呆头呆脑的样子,丝毫看不出来他日后能成为祸乱江山的一颗灾星。

梁冀长大成人之后,依然没什么进步,学业上依旧狗屁不通,除了游山玩水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喝酒,而且酒量还很大。这和他的外表倒也般配,搞得一些不了解他的人还以为他是樊哙般的人物。

作为世袭的贵戚,梁冀对于吃喝嫖赌一套可谓精通,由于耳濡目染父亲的官场恶斗,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狠角儿。

随着父亲梁商的势力在朝中逐渐稳固,加上姐姐又嫁给了皇帝。梁冀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仕途,他先是从黄门侍郎做起,接着转升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可谓一路腾达,坐上了当官的直升机。

永和元年(136年),身为皇帝小舅子的梁冀拜为河南尹。在任期间,梁冀并没有给自己的姐姐、皇帝长脸,也没有保持梁家的好传统,不光没有改邪归正,反而变本加厉、纵情作乐,为所欲为,居官多有暴虐不法的行为。其父梁商有一亲信的门客、洛阳县令吕放,将上述情况报告给了梁商,梁商因此责备了一番梁冀。梁冀怀恨在心,竟派人在道路上刺死了吕放。而后他又恐怕被父亲发觉,于是把罪行推到吕放的仇人身上,并请求任命吕放的弟弟吕禹为洛阳县令,让他来逮捕刺杀吕放的凶手。

没料到,吕禹也是一个浑蛋,面对自己的杀兄仇人,他不光没有红了眼,反而助纣为虐,将哥哥吕放的亲族、亲戚和宾客等一百余人全部诛杀了。

梁冀的种种作为不光引起了河南官场的集体恐惧,同时让他的老父亲梁商也颇感下不来台,因此几次斥责于他。为了向父亲表示自己改邪归正的决心,梁冀一面在父亲面前做出谨遵教诲的模样,一面暗地里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永和六年(141年),梁冀的官场生涯遇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他的父亲梁商在这一年去世了。平心而论,梁商这位皇帝的老丈人对结党一套可谓精通,特别是在处理与宦官集团的关系上,他更是老辣异常。然而他虽然狡猾,但对于国家并没有太坏的心肠,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刹那,他心中也许一片坦然,他或许依旧憧憬子子孙孙荣华万代。

不过可惜的是,事实和愿景往往有些距离,梁商数十年的经营虽然为梁家拼下了铁打的营盘,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势力集团,但同时也为大汉帝国留下了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这颗炸弹就是梁冀!

梁商死后,在其女儿的运作下,皇帝并没有追究梁冀的所作所为,反而慑于梁家的集团势力,拜其为大将军,又让其弟梁不疑接了哥哥的班,拜为河南尹。

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刘炳继位,是为冲帝。梁冀的姐姐梁皇后临朝,以梁冀辅政,至此汉帝国的行政统治权几乎完全落入了梁氏姐弟手中。

在诸多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梁冀的评价基本上没有正面的,总结起来,他的品行基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侈暴滋甚”。在他主政的漫长岁月里,对排除异己可谓乐此不疲,即便是小小的不同意见他也很难接受。安定朝那(宁夏固原东南)人皇甫规只因建议梁冀兄弟应当“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邹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便被梁冀“几陷死者再三”,搞得半死不活。

永嘉元年(145年),东汉帝国又遭变故,屁股在龙椅上还没焐热的冲帝突然驾崩,此时距他登基还不足一年的光景。冲帝去世以后,为了更长时间地把持朝政,梁太后又与梁冀定策,迎立章帝玄孙、八岁的刘瓒为帝,是为质帝。

和之前的两位皇帝有所不同,质帝“少而聪慧”,虽然也是个小孩子,但却不是纯粹的糊涂蛋,对于梁冀的种种做法有着本能的厌恶。然而聪明不能代表老成,无论如何,一个八岁的孩子都不可能满脑子斗争经验,相反,孩子的天性反而让他更容易过早暴露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好恶。在一次朝会上,年少而口无遮拦的质帝指着梁冀的鼻子,对其他大臣说:“此跋扈将军也!”

质帝的这种说法让嚣张跋扈的梁冀异常恼怒,此事过后不久,睚眦必报的梁冀与太后串谋,将质帝活活毒死了。

质帝死后,重立新帝的事情又摆在了朝中各路势力面前。太尉李固、赵戒、胡广、杜乔等皆主张立清河王刘蒜为帝,但却遭到了宦官曹腾等人反对。

为了确立自己心目中的皇帝,梁冀召集朝中重臣与会,商议立帝事宜。在会上,梁冀声色俱厉,对各位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王公大臣威逼恐吓,之后又下令“罢会”。企图剥夺其他朝臣的议事资格。

这次不成功的朝会之后,太尉李固等人拼死抵抗,坚持立刘蒜为帝。

大臣们的殊死力搏让梁冀恼羞成怒,他很快便再一次与梁太后密谋,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毫无征兆地罢免了李固的官职,然后又迅速地封唯梁冀之命是听的胡广为太尉。

除掉李固集团之后,在立帝的问题上再也没有人敢与梁冀相左了,即便是当时野心极大的宦官集团也只好愤愤而退。

然而胜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梁冀来说,这次斗争几乎是一场完胜,他并没有意识到经父亲一手打造的、与宦官缔结的政治平衡已经被他粗野地打破了。就眼前而言,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作为一个祸根却为他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146年,在一片叹息之中,十五岁的刘志被梁冀推上了皇位,是为桓帝。在梁氏姐弟的眼里,这个半大小子依然是一个彻底的傀儡。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狡诈残忍的梁冀并没有预料到,在若干年之后,正是这个他们眼中的毛头小子,在走投无路之下,用一种非常规的手段终结了自己的江山之梦!

天下第一嚣张之人

桓帝登基之后,梁冀的气焰跟着嚣张到了极点,前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特别是在立帝问题上曾经与自己冲突巨大的李固,更是被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解决掉自己的仇敌,梁冀继续采用了自己屡试不爽的流氓手段,他先是指使人诬蔑李固假公济私,勾结同伙,钻营官职,接着便越过皇帝直接上奏太后,要求诛杀所谓的“乱党”。此时的李固,已经因为新立帝天下大赦而官复原职。

由于此时新帝刚立,朝中上下政局混乱,梁太后考虑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对弟弟的要求立刻满足,只是再一次罢免了李固的官职。

那时,在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出了一起大案,清河人刘文暗中谋划,企图扭转朝中的局面,拥立清河王刘蒜为帝。然而,这只是一个天真的想法,造反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此事还未准备充分便被梁冀知晓,结果刘文战死,刘蒜被贬为尉氏侯。

由于在立帝之初,李固曾坚持立刘蒜为帝,因此刘蒜谋反失败之后,梁冀也找到了摧毁对手的借口,他先是指使自己的爪牙诬蔑李固与刘文同谋,继而投李固于牢狱。

李固入狱,在朝中引起了一片哗然。其学生王调、赵承等数十人上告鸣冤。大约是出于平衡政治势力的目的,加之李固谋反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因此梁太后左思右想之后,最后还是决定将李固赦免出狱。

梁冀知道李固即将被放出来的消息后,心里觉得很别扭,一方面对自己的姐姐有所不满,觉得她胳膊肘往外拐;另一方面,他抓紧一切时间,在命令传达下来之前对李固下了死手,最终将李固处死。

这一事件给梁冀敲了一记“警钟”,梁冀突然觉得自己在朝中不能翻云覆雨了。由于与姐姐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梁冀觉得必须进一步拉近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进而控制政权。在他的一手操持下,桓帝立其妹为皇后。这样一来,皇太后、皇后均为他的姊妹,而他既是皇帝的舅舅,又是皇帝的大舅子,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超级浑蛋。

皇帝立后之事虽然有些荒唐,但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此事过后不久,桓帝益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并增大将军府属官,倍于三公。又封其弟梁不疑为颖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其子梁胤为襄邑侯,各万户。

和梁冀多少有点不同,他的弟弟梁不疑并不是坏到冒水的那种浑球儿,有时甚至会对哥哥梁冀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同时他对于宫内宦官参与政治也颇不以为然。梁家势大之后,宫中一些宦官也希望能与梁冀、梁不疑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这些,梁冀自然是来者不拒,顺便又在皇帝身边安插了一些眼线。但梁不疑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因此他与宫中的宦官之间关系恶劣,特别是与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悺更是结下了难以化解的梁子!

事实上,我们从斗争角度来讲,杀死李固,虽然恶化了朝野间的关系,但对梁冀来说,却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在这之后,他在朝中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诸多趋炎附势之辈开始聚集到他的身边。

云南永昌太守刘君世给梁冀私献金蛇。这金蛇是一种珍品,应该由国家珍藏。益州刺史种皓闻知后,就驰传上言,把献蛇人逮捕,将金蛇交给主管农业的大司农杜乔保管。

和李固一样,杜乔也是一个不畏权贵的直性子,颇有一点钻牛角尖、不要命的劲头。曾在朝会上数次据理力争、顶撞梁冀,搞得二人剑拔弩张。梁冀得知金蛇落到了杜乔手中后,便差人向他索取,但是杜乔不假颜色,一口回绝,这让二人的关系跌至了冰点。

除了“金蛇事件”没让梁冀舒服之外,在其他很多事情上,杜乔也不买他的账。一次梁冀令公卿为其小女儿会丧,朝中公卿接到消息之后,皆前往梁府奔丧,唯杜乔不给面子,抗命不去。梁冀的妹妹被纳为皇后,梁冀又向朝廷索求黄金二万斤等厚礼,此时已迁为光禄勋的杜乔,据执旧典而不听。梁冀欲拜氾宫为尚书,杜乔以氾宫“臧罪明著”,不肯任用。

“金蛇案”过后不到半年,杜乔又上书皇帝,弹劾梁冀一家,他在奏折中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都以任用贤能和赏功罚罪作为头等大事。但是话说回来,亡国的君王,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干练的栋梁之臣和赏功罚罪的典章制度吗?

“因此亡国的问题在于虽有贤能,而不能任用;虽有典章制度,而不能施行;听到忠直的建议,却不相信;而听到谗言时,又不能洞察奸邪。”

“陛下从诸侯王登上至尊宝座,天下归心,不先去礼敬忠贞贤能,而是先封自己身边的人。梁家一门和宦官卑微之辈,都佩带上无功而得的官印和绶带,分得了只有功臣才应得到的封土,乖谬而无节制,不能用言语形容!”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末去当兵

    回到明末去当兵

    惊天伟业从小兵干起!现代特种兵穿越到了明末成了一个小边兵,没有任何外挂,有的只有特种兵的体质和一腔兵者热血,时值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大明朝已如风口之灯……管他呢,上天既然让老子来到这个乱世,身为兵者就要执干戈以卫桑梓!看我凭一双铁拳,内惩国贼,外驱鞑虏。
  •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重生明朝当皇帝

    重生明朝当皇帝

    天启七年,晚明势颓,附身朱由校,身染疾患,垂死挣扎。一朝痊愈后,诛东林,灭晋商,强皇权,问鼎天下,舍我其谁!兴工业,练强军,控文艺,看塞北铁流滚滚,望关内百花齐放。美人泪,杯中酒。齐鲁风云,儒林孔门从此休;江南烟雨,袅娜名妓梳红妆;荆楚鹿鸣,栉风沐雨祭江陵……收商税,开厘金,摊丁入亩,官绅纳粮,行改土归流,藩王锁京都。开贸易,重振海洋霸权,欧罗贵族崇汉化,美洲之地尽是峨冠博带,之乎者也。读者群:398359794
  • 红楼之贾琏攻略

    红楼之贾琏攻略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PS:建了个群115435584,欢迎加入红楼大家庭!!
热门推荐
  • 我的老婆住厢房

    我的老婆住厢房

    小时候爷爷是村长,他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唯独那个房子不让进,后来发现房子里竟然有....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公主嫁到之莫少太傲娇

    公主嫁到之莫少太傲娇

    她是来自修真大陆,天齐国世人皆知,才貌双全的长公主。可是却是个从娘胎带剧毒出生的的主,常年坐在轮椅,体弱多病,性格淡漠。当再次睁开眼睛后却是另外一个世界。二十一世纪,没有原身记忆,性格淡漠的她该何去何从有亲人,好吧,可是为什么原身是结婚的,这个她没意见,可丈夫却是个桃花运多的数不清的。天生无欲无求,性情冷淡的她遇见像痞子,又像个小孩子的他,只能……男子气概全无,暴跳如雷的瞪着她“我不同意离婚,坚决不同意…”“哦”莫渊表示,遇到老是想离婚的老婆,怎么办,在线等,急……某男很烦恼,自己媳妇太受欢迎也不好(本文男女主强,较慢热,喜欢宠宠宠,有小虐,大虐太虐心,欢迎入坑。)
  • 剑仙

    剑仙

    有修士御空三千里,有武夫一掌断沧海。有神魔威震四方界,有妖圣一统千百族。有佛陀普度众生缘,有剑仙一剑寒九州。大机缘,小机缘,各有各的奇遇。大修士,小修士,各有各的故事。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止,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 》、《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基本人物、基本史实,只作了少量虚构,正如原书“序, ,中所说:“《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 编排,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
  •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本书精选了莫泊桑最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既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又有曲折离奇的《怪胎之母》《催眠椅》等。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马尾套

    马尾套

    田小根一愣,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田小根哽咽着说道:“套也套不住,药也药不住,又不用山炮打,都这么多天了,还去不去会面啊?几只沙半鸡儿比我的亲事都重要吗?”田老根心里就跑马般的乱了起来,他伸手扶住田小根的肩膀,悲怆地说道:“我再弄一次,最后一次,弄不住你来打……”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田老根的眼眶流了下来。
  • 都市狂少行

    都市狂少行

    阎君问,这小子应当下几重地狱?判官答,套用《大阴律法》,十八重地狱,似乎都适用又都不适用,不好给予惩罚。阎君想,你小子在阳间混不下去,难道我地狱就那么好混的么?下旨道:那就让他滚回人间,去下第十九重地狱去吧!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但是有些人直到生命的尽头也不知道他们选择的道路的方向。
  • 黑司街的纸钱(下)

    黑司街的纸钱(下)

    本书为海归青年作家马大湾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伦敦西部郊区黑司,文弱疲懒的华人小说家明必在30岁这一年结束了短暂的婚姻,又间接结识了24岁的华人女孩梅依依。梅依依富有东方的纯真魅力和西式理念,明必对她一见钟情,狂热地迷恋上她。然而梅我行我素同时与英国绅士哈维暧昧,直到明必怒火中烧给了哈维一记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