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警报声不断,德国兵就像无头的苍蝇,来回乱窜。队员们快速跃到第六座楼顶。楼东侧便是工厂的围墙,围墙顶距楼2米,距地面有3米高。队员们交替掩护,迅速转移到二层阳台,一个个从楼上跳至围墙上,又从围墙上跳到地面,飞快地向达麦山方向撤去。
队员们刚刚撤离大约一百米,从工厂门口就驶出三辆摩托向他们追来。威廉·卡里一个手势,队员们很快卧倒在路旁,待摩托驶近时,只听“噗、噗、噗……”随着9声微小的响声,9名德军全被击中,摩托车歪倒在路两旁的草地里,其中一辆撞在一棵大树上。
与此同时,“神鹰队”的队员们只觉得脚底下一阵剧烈的颤抖,紧接着从工厂方向传来一连串爆炸声。
“成功啦!成功啦!”六名队员举着双手激动地喊着。
圆满完成任务的六名“神鹰队”队员在经过几番辗转周折后,终于在三天后返回了故乡。他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出生入死的神奇事迹被永远铭刻在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史册上。
2.英国著名特种部队档案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创建和使用特种部队的国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成立了哥曼德突击队、特别空勤团、空中哥曼德等众多特种部队。这些部队一般人数不多,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取得了即便是数倍于他们的大部队也难以取得的战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战后,英国的安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几支特种部队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的被改编,有的被撤消合并,有的渐渐由特种部队变成了常规力量。但英军在战争期间形成的一些特种部队的战法战术、组织原则、选拔训练体制等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而且还有新的发展。与过去相比,现代特种部队装备更精良,攻击力更强,用途也更加广泛。在英国镇压反殖民解放运动的海外行动、马岛战争、海湾战争、反恐怖主义行动和国际维和行动中都出现了特种部队的身影。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国际上民族、种族和宗教矛盾引起的局部冲突日益增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走私贩毒和其他有组织犯罪活动等暴力活动的增多,英国特种部队的作用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贵族气质——英国皇家特别空勤团
英国皇家陆军“特别空勤团”简称SAS,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斯德林上校是SAS的创始人。1941年7月,斯德林在埃及组建了英军第一支反骚乱突击队(CRW),即SAS的前身。其成立的目的是在纳粹德国北非军团的后方进行暗杀、突袭和营救盟军战俘活动。他们的座右铭是“勇者必胜”,口号是“保密”。特别空勤团最初称为L分队,由6名军官和60名士兵组成。他们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地炸毁了德国空军250架飞机和数十个弹药库,给予德军沉重的打击,由此威震四方,被德军称为“红魔鬼”。至1942年10月,该分队人数增至390人之后,才被命名为第一特别空勤团。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后,特别空勤团被解散。1947年,作为英国国防军的一个组成部分,第21特别空勤团正式组建,并取代了英国的精锐步兵旅。1950年,又出现了一支被称做“马来亚侦察兵”的特别空勤部队,并将第21特别空勤团编入其第13突击营。
1952年,这支部队正式编为第22特别空勤团,且以正规部队团的建制保留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爱尔兰共和军”极端分子和其他恐怖组织,这支部队正式改编为英国反恐特种部队。1975年,英国第22特别空勤团内又组建了一支反骚乱突击队,旨在当本国和盟国发生诸如劫机、绑架人质或城市爆炸等恐怖事件时,提供一支训练有素、精悍凶狠、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快速反应突击队。目前,这支突击队大约有900名队员,其基地位于伦敦西面的赫里福德。
目前,SAS包括3个团。第22特别空勤团总部设在英国的赫里福德,现编有一个指挥连、6个战斗连和一个反骚乱突击队。而第21特别空勤团(驻伦敦)和第23特别空勤团(驻伯明翰)则属于地方自卫队,他们分别编有一个指挥连和4个战斗连。第22特别空勤团有一正规通信中队,而第21和23特别空勤团则配有第63通信中队。这两个通信中队都直属SAS总指挥官管辖。两个地方团都有正规部队的训练军官与士官,其初、中级干部都是职业军人,以确保其专业水准。
和平年代,特别空勤团的主要任务是反恐怖行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总是特别空勤团的成员冲锋在最前面。那么,这些身手不凡的“超人”是如何练成的?
魔鬼式的训练
长期以来,对于特种部队士兵的选拔与训练方法,一直是各个国家的秘密,每个国家都会把特种兵的训练安排在一个非常秘密的地点,然后又从各个军队中挑选出“尖子”选手,进行严格的训练。
而英国特别空勤团的秘密也最终被解开,据英国《西方反击恐怖主义》一书透露,1979年至1980年,竟有3名士兵在耐力测验中累死,据说还有一名是少校军官。这种超乎寻常的严格紧张的训练选拔一般长达两年之久,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力测验。这种超强度的体力测验,目的是将不合格的人尽早淘汰,要求应试者全副武装向指定目标越野行进,随着路程的增加,负重也从11公斤逐步增加。行进中,应试者要会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判定方位,要求他们用脑子记下来,甚至连地图的折缝也必须按照原有的样子折叠好,以免暴露路线和目的地。这项测试,将淘汰大部分“尖子”。
同时,第一阶段还有一项训练:泥地匍匐前进。除了泥浆,还有大量令人作呕的腐烂动物的内脏被抛在水沟里。
第二阶段:为期21天的耐力测验。大多数正常体力的人只能坚持走8小时或12小时。而应试者接受的考验则是持续20个小时的长距离行军。他们被派往一个陌生的荒野上,向地图上的预定集合点行进。途中因穿越泥泞的沼泽和迷失方向而多跑不少冤枉路之后,应试者到达目的地时已疲惫不堪。
训练还要求,在山区起码要在20小时内走65公里。如果再把看错地图判断失误计算在内的话,实际上走的路远比规定的要多得多。随着训练的继续,应试者由于缺乏睡眠,判断能力开始受到影响,而每天的训练是从凌晨四点钟左右开始,到晚上十点半或者更晚才结束,所以,只有那些身体和意志最坚强的应试者才能继续留下来参加训练。
第三阶段:野外生存和反审讯训练。应试者在三个星期的生存训练中,学习在食宿无着落的荒野就地取食求生的技能。如采食蘑菇和海藻,布设陷阱猎捕小动物,以及捕鱼等。训练中,学员要在其他部队搜捕的情况下,在荒野中坚持好几个艰难的昼夜。
应试者在这一阶段中,还将经历被俘后的“审讯”。这种考验是使已经精疲力竭的应试者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例如用布套蒙头达多个小时,以及用各种难以名状的噪音刺激其听觉器官,进行精神折磨。也有人被戴上手铐,在脏水中坐上8个小时。凡此种种,都是审讯前所谓的“攻心”手段。
特别空勤团将模拟审讯的气氛处理得十分逼真,以致蒙着头的“被俘者”以为他们马上就要遭到一条凶猛的军犬的撕咬。同时他们能听到隔壁的房间里的鞭打、呻吟和呕吐声。
至此,如果应试者能成功地通过上述考验,即受到空勤团指挥官的欢迎,并授予该团的符号,成为正式队员。
第四阶段:专门训练。在特别空勤团常备部队的四个连中,每个连都有四个不同专业的排。新队员可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排去服役。这个阶段的专业训练主要为:高空自由跳伞;操舟技术和乘潜艇实施两栖作战;攀登山崖和冰坡;军用车辆驾驶;使用经纬仪和天文导航;沙漠地带机动作战是该团在北非时的传统,因而还要学习在沙漠地区判定方位。
空勤团有一个连定期在挪威北部进行冬季作战训练,如越野滑雪等,以便参战时能适应挪威和丹麦的情况。
第五阶段:外国语和射击爆破训练。该团要求,在基础的战斗小组,即每四个士兵至少有一个要相当熟练地掌握可能派遣地区的语言文字。过去,该团一直注重教授阿拉伯语和马来语,近年来,也逐渐开始重视教授欧洲国家语言了。
射击训练为期三周。在此期间,每个队员至少要发射1500发子弹。特别空勤团在赫里福德训练基地专门建造了“近距离作战室”以训练队员应用射击的技能。
爆破和排除炸弹也是全体队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由专家给队员讲解种种炸药的性能和定时触发引爆装置。
第六阶段:完成以上各项训练之后,新队员即被编入连队中去随时准备同伙伴们一起被派遣到世界各地去执行训练外国特种部队或执行反恐怖防暴乱等秘密任务。
特别空勤团专用装备
因为反恐行动有别于一般的军事行动,在武器装备的选择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英国特别空勤团部队所选用的反恐怖专用装备大多是为贴近实战需要而设计和采购的。其独到细致的设计、精良科学的装备,为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
服装:尽管特种部队在与恐怖分子的较量中,主要依靠的是闪电般的速度、出其不意的精确打击,但总有恐怖分子抢在行动人员之前开枪的情况出现,哪怕有那么一回意外,都会对行动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参与特种行动的人员服装必须有很强的防护功能。特别空勤团目前使用的防暴服是用诺麦克斯材料制成的,它在设计中考虑与防毒面具的一体化,双膝和双肘部有加强了的防火衬垫,使穿戴者可以安全地爬过较热的表面。此外,还有用以增强防火效果的专用内衣和手套,手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行动人员持枪或手持其他武器装备的需要,使穿戴者始终感到手指灵活,握感良好。
防弹背心:现代战争中,防弹背心是军事人员抵御敌人子弹和空中各种弹片袭击的有效用具,但很多时候,使用防弹背心会影响行动的敏捷程度,而对反恐行动来说,速度是制胜的要诀之一。玻璃钢和尼龙材料的防弹背心利用层层阻隔的原理,能较有效地减小弹片射入身体的力量,但它对高速射入的子弹防护作用却十分有限。轻质、高强度的凯弗勒材料的出现为防弹背心带来了真正的革命。特别空勤团部队的防弹背心除使用凯弗勒材料外,还加进了一些陶瓷片,这样即使是高速、有穿甲能力的子弹也奈何不了它。由英国道替公司生产的软质防弹服还能有效地吸收、分散子弹的冲击力,以免行动人员遭受严重的钝击伤。高强度冲击造成的钝击伤有时足以致命。这种加有防冲击层和陶瓷片的防弹背心,厚度达18毫米,重量约4公斤。另一家叫普鲁泰克的公司生产的防弹衣对陶瓷片作了些技术改良,使防弹衣的重量能减至3公斤。
头盔:在解救伊朗使馆人质的行动中特别空勤团成员没有使用头盔,只戴了头罩。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因为头罩只能防热、防灰、防烟,但却不防子弹。目前,特别空勤团部队装备的反恐怖专用头盔,是由英国库特豪德宇航公司生产的AC100/1型,使用多层复合材料制成,即比较轻便,内部还有防冲击的减震内衬,接触佩戴者身体的部分用天然材料和高级皮革制成。
防毒面罩:防毒面罩在伊朗使馆行动中已被成功使用。在整个行动中,使馆始终被烟雾所笼罩,当恐怖分子被催泪弹和烟雾弹呛得喘不过气时,行动队员已经占了上风。特别空勤团现在使用的是英国爱汶宝丽默公司生产的SF10型防毒面罩。该面罩上的目镜能防雾、防磨、防腐蚀、防强光。
枪支:特别空勤团使用的枪支主要是德制黑克勒—科赫MP5冲锋枪、比利时制大威力勃朗宁手枪、美制雷明顿870冲击手枪等,此外,有时也选用英制自填式步枪SLR、带消声器的斯特林步枪、英哥莱姆冲锋枪等。总的原则是针对不同场合、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特点的枪支,因此特种部队在枪支使用的多样性上远远超过普通部队。在大多数情况下,特种部队希望所带的枪支轻便、高效、击发速度快,如黑克勒—科赫MP5冲锋枪自重仅2公斤,长约325毫米,每分钟平均可击出约700发子弹。
子弹:子弹的选择对反恐怖行动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特种部队希望枪弹杀伤力强、速度快、精度高,另一方面,又要求子弹不会穿过目标误伤到后面的人质,或其他非目标人员。要同时做到这两方面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特种部队使用的多是特制的高速子弹,它们或是能在进入目标身体内炸成碎片,或是通过特别的设计,使其在进入目标体内后能迅速传递动能,很快停下来。至于具体选用哪种型号的子弹,特种部队大多守口如瓶,这在特别空勤团也不例外。
伊朗使馆的人质解救行动
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成立之初,它的大部分战斗生活对外界来说相对比较低调。军事史学家和军事迷们是因为这个部队在北非和马来西亚战场的军事贡献才了解这支部队的,而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通常都没有意识到英国还有这样一支专业化军事部队的存在。而1980年伊朗使馆的人质解救行动,则让英国特别空勤团的名字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得家喻户晓。
在这次人质解救行动中,特别空勤团的队员们面对的是6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但有证据显示他们很可能是伊朗一个称为“阿拉伯斯坦民主解放阵线”组织的成员。阿拉伯斯坦民主解放阵线是伊朗阿拉伯斯坦省讲阿拉伯语的地区的一支激进组织,他们的目的是寻求伊朗阿拉伯语地区自治。他们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利比亚(他们的基地所在地)和伊拉克,他们的资金大量投入在武器装备上,这些恐怖分子拥有勃朗宁手枪、冲锋枪和手雷。他们选择的目标是伊朗大使馆,希望借助这种高度公众化的劫持人质事件以让他们的“事业”引起世界的注意。
1980年4月30日上午11时25分,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对面王子大道16号的五层楼前,出现了6个神色紧张的不速之客。这座楼是伊朗驻英国使馆所在地,6名恐怖分子妄图通过一种举世震惊的方式与伊朗政府进行一次较量。
这6名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恐怖分子,持有3支一次可装13发子弹的勃朗宁手枪、一支0.38mm的阿斯特拉左轮手枪和两支波兰制造的“蝎”式W263冲锋枪,此外,他们手里还有5枚俄制RGD5型手榴弹,没费吹灰之力就接近了伊朗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