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生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到他长大成人的时候,家庭已经衰落。他经营过工商业,曾到希腊各地和小亚细亚的许多地方游历,广泛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和社会制度。在游历过程中,他写了很多诗,表现他的思想和情操。有一首诗这样说:“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拿我们的道德与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后来,梭伦被人们称为“雅典第一个诗人”。
那道“禁令”废除后,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率雅典军队进攻萨拉米岛。他一改往日强攻的战略,采用智取的办法,一举攻占了萨拉米岛。梭伦在广大平民中的威望迅速提升。
那时,雅典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所以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他们很想有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人起来倡导改革,推翻氏族贵族的垄断统治。梭伦的出现,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推选为首席执政官,相当于国家首脑。上台后,梭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发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让那些因为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恢复自由,以后不得再以自己的身体或子女作为借债的抵押。这是一项解放平民的伟大法令,一时之间,那些债务奴隶和逃亡在外的农民,以及那些被卖到国外为奴的人,都以自由之身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土地,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雅典把公民分成几个等级。以前按门第和财富双重标准划分等级。贵族之外的平民,即使是财富再多,也没有资格列入高等公民。梭伦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都按单一的财产资格划分为四个等级。每年经济收入折合成粮、油、酒达500麦斗(1麦斗合52.3公升)者为500斗级,达300麦斗者为骑士级,达200麦斗者为双牛级,200麦斗以下者为日佣级。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国家公职在这四个等级的公民中分配,第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国家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官职,但可以像其他等级的公民一样,充当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军队也由这四个等级的公民组成,一、二等级的公民组成骑兵,第三等级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第四等级的公民组成轻装步兵和水兵。
雅典原来的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实际权力由贵族通过贵族会议控制,公民大会形同虚设。梭伦着力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凡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必须由公民大会讨论后才能生效,实际上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构为400人参加的会议,由四个大部落分别从一、二、三等级的公民中推选100人组成。陪审法庭是梭伦设立的另一个新机构。陪审员(法官)从年满30岁上的各等级公民中选举,可以审理除凶杀和叛国之外的所有案件。
按梭伦自己的说法,他像一个“仲裁者”,“手持大盾,掩护着斗争中的双方,力求使哪一方也不能不公正地取得优势。”但是,他的这种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导致了两方面人的不满。贵族恨他太激进,把他们的权力剥夺得太多;平民埋怨他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自动引退,乘船出国游历去了。
梭伦离开雅典之后,在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达10年之久。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他见到了当时号称西亚最大富豪之一的克洛索斯国王。克洛索斯穿着华丽的服装,佩带宝石,接见了梭伦,并带梭伦到自己的宫殿观赏金银财宝。梭伦对此表现得十分冷淡。当国王问梭伦世界上有没有比他自己更幸福的人时,梭伦回答说,有,那就是雅典的特洛斯。他为祖国献身战场,备受哀荣。国王又问梭伦还有谁最幸福,他满以为这回该是自己了,但梭伦的回答令他十分失望。梭伦说,阿尔哥斯的克列奥比斯和比顿兄弟,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赢得奖牌,无上荣光。接着,梭伦向国王陈述了什么叫幸福的哲理,告诫国王,只有把幸福保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克洛索斯国王听后,十分恼怒。有人劝梭伦多说些奉承的话,梭伦坚决拒绝。不久,这位自以为是的国王当了波斯国王居鲁士的俘虏,想按梭伦说的那样去做,也来不及了。
后来,梭伦回到了雅典,于公元前559年去世,终年80岁。他的遗体被焚化,骨灰撒在他早年英勇战斗过的萨拉米岛上。在这之后的100多年间,雅典始终沿着梭伦开创的路子,不断地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实力强大、文化昌盛的希腊城邦。
据传说,公元前9世纪中期,有位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把一些口头创作和口头传诵的民歌故事汇集起来,编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期,就是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当政时,雅典人把这两部史诗用文字正式记载下来,这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史诗有15000多行,叙述希腊联军攻打小亚细亚沿海的特洛伊的事。这场战争进行了10年,《伊利亚特》集中吟唱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一个故事。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战争进入第10个年头,还没能攻下特洛伊城,自己倒损兵折将不少。这时,希腊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原来,统帅阿加门农从夺来的战利品中分得一个最美丽的女俘。可事不凑巧,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祭司的女儿。祭司决心用巨款赎回女儿,遭到阿加门农的拒绝。祭司愤恨之下,祈求阿波罗帮忙。阿波罗从奥林匹斯山上飞来,用他的箭射向希腊人。不少希腊士兵莫名其妙地死去,接着瘟疫又在希腊军营里蔓延。后来得知是因为阿加门农不愿退还那个女俘,而触犯了阿波罗神。
大家怨声载道,军心动摇。阿加门农出于无奈,表示愿意退还女俘给祭司。但他点名要阿溪里的女奴作为补偿。阿溪里为了顾全大局,就把心爱的女奴让给了阿加门农。阿溪里不是等闲之辈,在围攻特洛伊城期间,他一人打了许多仗,夺回的战利品最多,但最好的一份总是分给了统帅阿加门农。阿溪里一气之下,坚决拒绝参加战斗,带领自己的队伍离开了阵地。
阿溪里英勇善战,特洛伊人十分害怕,每次见了他的队伍就望风而逃。现在阿溪里不在了,特洛伊人冲出城门,奋起反击,把希腊人从城边赶到海边。希腊人赶忙在海边挖起了壕沟,想挡住特洛伊人。阿加门农派人向阿溪里道歉,答应送给他城池和金银财宝,但阿溪里不为所动,拒绝同阿加门农合作抗敌。
壕沟没能阻挡特洛伊人的攻势,他们势如破竹,情况万分紧急,船是希腊人返回家园的惟一工具,要是都被烧掉了,希腊人只有葬身大海。这时,阿溪里的好朋友帕特洛克勒斯怀着悲痛的心情,哭着来求阿溪里出战。阿溪里仍坚持不肯出山,只愿意把他自己的盔甲送给好友穿上,并让好友驾着自己的战车,率领自己的士兵应战。但叮嘱好友不可与赫克托对阵。特洛伊人一见,以为阿溪里来了,闻风丧胆,再也顾不上烧船,而且四处环顾,寻找逃亡之路。
阿溪里提到的那个赫克托,是特洛伊王国的王子,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阵地上突如其来的变化,被他看得一清二楚。他发现那个穿阿溪里盔甲的将领并不是阿溪里本人。于是,他出其不意地奔袭过来,一刀把帕特洛克勒斯砍倒在地,抢走了他身上的盔甲和盾牌。特洛伊军队在他的率领下,大举向希腊军队冲来,连帕特洛克勒斯的尸体也不让运回军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阿溪里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发誓要为好友报仇,杀死赫克托。只见他义无返顾地冲出营房,振臂一呼,率领浩浩荡荡的人马奔向特洛伊大平原。今日的阿溪里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威武雄壮,他领着将士,双腿像飞一样,眨眼之间就来到了特洛伊城墙下。在那里率军准备死守的赫克托,看到阿溪里来势凶猛,打算逃跑。他正转身跑向城门,但还没有来得及进去,就被阿溪里挡了回来。赫克托不得已,就顺着城楼跑,越跑越快。阿溪里紧跟其后,穷追不舍。
赫克托停止了奔跑,双方决定以决斗来定胜负。阿溪里用枪把赫克托刺死,并把他的尸体拖回营地,然后又拖着它围绕好朋友的尸床转了三圈,算是为朋友报了一箭之仇。
不久,特洛伊国王来到了阿溪里的营帐,跪在阿溪里的面前,吻着那沾满他儿子血迹的双手,老泪纵横,乞求赎回他儿子的尸体。阿溪里听着老国王的诉说,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答应了国王的请求,命令士兵把赫克托的尸体洗净盖好,让国王带回。为了让特洛伊安葬王子,希腊军队在接下来的12天里没有向特洛伊城发动进攻。
12天以后,双方重新开战。特洛伊王国的另一个王子帕里斯借助太阳神阿波罗的力量,用银箭向阿溪里全身惟一一处可以致命的地方——脚跟射去。原来,阿溪里出生后,他的女神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不朽的神人,每天瞒着丈夫,把儿子倒提着放在火上烧烤,企图烧掉他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的成分。烤完后,再用一种神奇的膏油把他的肌肤治愈。后来,丈夫发现了,夺回了儿子。这样,阿溪里的身上留下了最后一处没有烤到的地方,那就是倒提时被母亲双手握住的脚跟。那飞来的银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阿溪里的脚跟上,阿溪里像一座高大的石塔一样倒下了,英雄的阿溪里牺牲了!西方人把“致命伤”叫做“阿溪里的脚跟”,就来源于此。
亚历山大之死
公元前4世纪末的一天,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驶出一列庞大的车队,直奔地中海方向而去。是紧急出征吗?是男婚女嫁吗?都不是。那是一支护送灵柩的车队。
当灵车抵达小亚细亚的叙利亚境内时,灵车突然遭到劫持。劫持者身份不明,只见他们越过西奈半岛,向埃及驶去。
对于护送者来说,劫持者虽然一时还不知道,但灵柩里躺着的是谁,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那就是带领他们东征10年的统帅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从小受过希腊文化的熏陶,著名的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是他的老师。他非常喜欢《荷马史诗》,潜心模仿史诗中的英雄阿溪里,打算为马其顿建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
每当听说父亲打了胜仗,亚历山大不是高兴,而是坐在那儿发愁。为什么呢?因为他恐怕世界各地都被父亲攻打完了,到时候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享受到征服世界的光荣。
说来也巧,他20岁那年,父亲遇刺身亡,征服世界的计划果然有待他来完成。当时希腊各邦虽然名义上承认马其顿是霸主,但实际上还没有服服帖帖地屈从于马其顿。底比斯一听到腓力二世被刺死的消息,就兴兵发难,反抗马其顿的统治。血气方刚的亚历山大毫不犹豫,立即率军攻陷了底比斯城,放火把它烧成了瓦砾,居民被卖为奴隶。希腊各城邦只好认输,把军队交出来由亚历山大指挥。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亲自率领35000名士兵和160艘战舰,开始远征东方的波斯。以密集、纵深方阵著称的马其顿军接连取得胜利,很快夺得了小亚细亚。在叙利亚的伊苏一战,大败大流士三世率领的36万波斯军。
攻占小亚细亚后,有人请亚历山大观赏一辆神话中皇帝的战车。车上有一个皮带缠搅的结。据说皇帝有预言,谁能解开结,谁就会得到亚洲。从不服输的亚历山大很想解开结子,但没有成功。可他毫不介意,举起父亲送给他的那把宝剑,一下子就把结子割成了两半。接着,把宝剑一挥,狂妄地说道:“管它什么结,让亚洲在我的宝剑下屈服吧!”
亚历山大继续挥师南下,攻占了腓尼基。这时,他没有接着追赶大流士三世,因为他不愿把未经征服的埃及留在后边,威胁自己的后方。波斯驻埃及总督听说亚历山大要来,没敢抵抗,主动献城。亚历山大的军队不用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埃及。他征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在尼罗河河口建造了一个城市,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后来,它发展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回师东征,穿过叙利亚向两河流域进军。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一带,同波斯军遭遇。10月1日,双方发生了一次激战。波斯军号称百万(实际约15万人),亚历山大的军队不过五六万人。但波斯军缺乏斗志,大流士三世指挥无术,交战不久就一败涂地。大流士三世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跑,途中被人杀害。接着,亚历山大攻占了波斯本土上的重要城市巴比伦、苏萨、帕赛波里斯等。他亲自点火焚烧了波斯旧都帕赛波里斯那座辉煌壮丽的宫殿。波斯帝国至此一命呜呼。
在向中亚细亚一带进军时,亚历山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占领安息、大夏。他与锡尔河一带的粟特人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苦战,损兵折将近万名,只攻陷了一些零星据点,无法占据成片的土地。他深感完全征服中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得留下一些军队在那里驻守,自己率大军掉头向东南方的印度进攻。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军来到印度河流域。那里正处在小国割据状态。亚历山大利用各国间的矛盾,用疑兵、偷渡、强攻等办法,占领了印度河上游地区。他企图渡过印度河上游最东一条支流入侵恒河流域,但由于士兵厌战,又遇到难陀王朝这个劲敌,不敢贸然推进。
屈指算来,马其顿士兵离开家乡远征,到这个时候已经有8个年头了,行程近三万千米,一路上历尽艰辛,死伤惨重。当时,印度酷热难耐,暴雨和疾病交替向士兵袭来。身处困境的士兵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家乡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他们实在不想再打仗了,都要求统帅停止征战,返回家园。亚历山大出于无奈,只好偃旗息鼓,班师回国。公元前325年,他们回到巴比伦,把这里作为首都。至此,亚历山大东侵结束,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正准备另一次远征时,突然患恶性疟疾死去。这年,他才33岁。
亚历山大猝死之后,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迅速瓦解。他的部将瓜分了帝国的领土,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其中欧洲部分为马其顿·希腊王国,非洲的埃及为托勒密王国,亚洲部分为塞琉古王国。它们分别在公元前168年、公元前30年、公元前64年并入罗马共和国的版图。
托勒密王国的建立者托勒密就是劫持亚历山大灵柩的主谋。有人曾预言说,亚历山大葬在哪儿,哪儿就会兴旺发达。托勒密为了使自己的地盘尽快昌盛起来,就设法把返回故乡途中的亚历山大灵车劫到了埃及。据说先葬在孟斐斯,后迁到亚历山大里亚,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