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400000003

第3章 诸葛亮之死——魏延之冤的结(1)

⒈魏延脸谱

对魏延的死,电视剧《三国演义》完全照搬罗贯中小说的情节,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企图篡权造反,阻拦北伐大军撤退,在大军面前狂叫:“谁敢杀我!”马岱依照诸葛亮生前授予的锦囊妙计,手起刀落,魏延人头落地。

看到这里,不了解正史的人,出了一口恶气;对诸葛亮生前死后的高明,击节赞叹。了解正史的人,添上一股闷气;对罗贯中生花妙笔的毒辣,由衷叹服。

魏延的死,让我心里不是滋味。魏延的蒙冤,让我如鲠在喉。因为,我很喜欢魏延这个形象。年轻时喜欢魏延,似乎与老魏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如今对魏延进行椎心泣血的批判,自然就有点悔过自新的意味。

《三国演义》中,魏延的出场是在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一回说到,公元208年九月,刘表已死,刘琮接位降曹,驻守新野的刘备仓皇南逃,渡过汉水后途经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在汉水南岸),欲入襄阳城躲避,蔡瑁、张允拒绝,魏延带领数百人砍死守门士卒,要迎接刘备入城,被文聘打败,魏延只好投奔长沙太守韩玄。

魏延归附刘备是在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这一回说的是,赤壁之战后,关羽率军略定荆州的江南诸郡(今湖南省),攻打长沙攸县,这时候的长沙郡仍由刘表的旧臣韩玄占领,魏延已投效韩玄。魏延和老将黄忠,协助韩玄守城。武艺高强的黄忠与关羽多次交战,在交战中惺惺相惜,多疑小气的韩玄怀疑黄忠不忠,欲杀黄忠。魏延一怒之下,将韩玄挥刀两段,献城投降。

占领长沙后,关羽将魏延引荐给随后而来的刘备、诸葛亮。诸葛亮一见魏延,喝令斩首,说此人不可留。理由是,魏延头上天生反骨(诸葛亮所说的“天生反骨”,不知到底指的是什么,可能是指魏延狂傲犯上的做法,也可能是指魏延的头部外形,如枕外粗隆较大,或枕部长了骨瘤、脂肪瘤等情况),以免养虎遗患,亏得刘备宽大为怀,说是人才难得,救了魏延一命。

显然,这是刘备、诸葛亮演的一出双簧。诸葛亮知道,这个姓魏的,前来效命之前,连续两次犯上作乱,可见是什么样的一盘好菜。得好好地捶捶他。你本来是该杀的,既然我主公救了你一条小命,那就给他老人家当奴隶吧。那是应该的,是不是?这样,魏延就“以部曲随先主入蜀”。

部曲,是半奴隶性质的部属。看你魏老大狂,先给你一顿杀威棒。要从诸葛亮的杀威棒下活命,做刘备的部曲去。一个奴隶,总不好去杀你的主子吧。

由于《三国演义》在中国普通民众中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很多中国人又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甚至当教科书来读(入关之前,满族的八旗兵甚至把《三国演义》当军事教科书来读,懂汉语的军官人手一册),所以,大多数民众都认为,魏延天生就是造反的料,在诸葛亮死后造反,理所当然,诸葛亮早有结论在先嘛。魏延死有余辜,也是理所当然,诸葛亮是不会看错人的嘛。就连魏延的死法,都能证明诸葛亮的英明正确,这就是罗贯中的神来之笔。

在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过是小说家言,是靠不住的。演义之“演”,有串联、编排的意思;演义之“义”,是有说教成分的。说什么教?当然是封建正统伦理、三纲五常那一套的“教”。

反复读《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魏延传、杨仪传等章节,就会觉得,诸葛亮死得有些蹊跷。对魏延谋反的说法,也会疑窦丛生。如果把这些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似有矛盾之处。更重要的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诸葛亮临死前的所作所为,不合常理。

诸葛亮尸骨未寒,魏延命丧黄泉。两者之死是相关联的,而且,诸葛亮之死与魏延之死有因果联系,这是历史的定论。如果,以诸葛亮的死为因,魏延的死为果,以诸葛亮的生前安排,即“丞相遗命”为这一因果关系的纽带,是不是“纽”得起来,“带”得起来呢?

探究魏延是怎么死的,就要先来考察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⒉惊天动地的死亡

封建国家是家天下的,帝王年幼或昏庸,实际掌权者的死,往往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地动山摇,有的还弄得国丧家亡。

对于蜀汉帝国来说,诸葛亮的加盟和死去,都是蜀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诸葛亮的加盟,无疑是刘备集团的幸运。在后世许多学者的眼中,诸葛亮的死,对蜀国及其民众而言,如天崩地裂、齐丧考妣一般,是蜀汉帝国的大不幸。

说什么,苍天再给诸葛亮十年八年的话,说不定北伐就成功了,中原也就统一了,汉室也就恢复了。说什么,诸葛亮死后,阿斗就没人管教了,黄皓就没有人制约了,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仿佛诸葛亮的死,比诸葛亮的生还重要。客观上来说,诸葛亮的死,对蜀汉帝国是福是祸,对益州民众是喜是悲,还是很难说的。

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死亡,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更没有实物标本以供考证。

关于诸葛亮的死,《三国演义》的描述大致是这样的。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事繁食少,患有某种(或某些)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八月中秋之夜,诸葛亮在大本营,为自己举行祈禳法事,以期延寿。

此时,司马懿率军攻击魏延的前锋部队,魏延亲自到大本营汇报军情。魏延匆匆闯入中军大帐,在大门口守卫的姜维挡也挡不住,魏延惶急之下踢翻法器主灯,诸葛亮的祈禳法事被魏延无意中破坏。

诸葛亮知道天命不可违,自己已无药可救,便于安排好自己死后退军事宜,并授予马岱诛杀魏延的锦囊妙计后去世。

《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交代诸葛亮死前的具体情况。有关诸葛之死,只有寥寥数语:“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死于谋反还是内讧?诸葛亮死前是否决定抛弃魏延,甚至为魏延挖好了死亡的陷阱?

《三国志·魏延传》里,对诸葛亮死亡前的一些状况,倒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秋,(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按照《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述,拿现在的说法,诸葛亮病重后,死亡前,曾召开过一次前敌委员会常委会议,或有学者称的“秘密榻前会议”,安排自己死后退军事宜,以及对魏延的处置措施。

如果《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述是真实的,说明,诸葛亮生前就决定将自己死后的北伐军军权交给杨仪,并决定抛弃魏延。

首先,不让魏延参加“前敌委员会”的“常委会议”,会议决议对他保密。

其次,“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思是,如果魏延不服从此次会议的安排,杨仪和姜维回军就是,撇下魏延,不去管他了。

“不去管他”,当然是轻松随便。问题是,这个“不去管他”,可能导致哪些后果,会造成哪些后遗症,各方当事人(包括蜀国)是否承担得起。

依我看来,对魏延“不去管他”,可造成以下四种后果的其中一种。

一、魏延留下来,带着他自己的先锋部队继续北伐或屯垦。

二、魏延跟着大部队回国,回国后重新安排工作。

三、魏延一怒之下,投降司马懿,调转枪头,带着魏军进攻蜀军。

四、魏延直接跟杨仪干起来,夺取北伐军的指挥权,不管谁输谁赢,北伐军来一场自相残杀。

发生上述第一、第二种结果,都可以“不去管他”。如果发生第三、第四种结果,能“不去管他”吗?也就是说,魏延的去留、魏延的生死,诸葛亮能“不去管他”吗?

不管诸葛亮去不去“管他”,有一点是肯定的,魏延随即随诸葛亮而去,到了地下,诸葛亮还得费心劳神地去“管他”。

那么,魏延是怎么死的?

⒊不明不白的死亡

关于魏延之死,大致上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和魏延的死几乎用了两个章回的篇幅,情节大致如下。

诸葛亮病情严重,自知无力回天,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便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魏延的部将马岱安排退军、斩魏延等后事;尤其是分别给杨仪、马岱交代了击斩魏延的密计。诸葛亮去世的第二天,费祎代表杨仪去魏延营中宣布丞相遗命,魏延大怒,率军先行撤退至南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而杨仪早已派大将何平(即王平,就是在街亭之战中作为马谡副手的那个王平)从槎山小道绕到魏延背后。

何平怒斥魏延,策反其军兵,魏延部队一哄而散;杨仪故意激怒魏延,马岱趁魏延丧失警惕,出其不意击斩之。《三国演义》对这一故事情节的描述,活灵活现,可谓下笔时如有神助。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主轴,基本上忠于正史,被誉为“三分虚,七分实”。但围绕诸葛亮之死,那些神神鬼鬼的事,不值得现代人挖空心思进行解读。《三国演义》记载的一个情节很可能与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有出入,那就是,司马懿进攻魏延的先锋部队。

正史的记载是,司马懿采取闭关不战的策略,诸葛亮百般挑逗,司马懿骂死也不出战,怎么会突然主动进攻魏延呢?何况,司马懿率兵攻击魏延的先锋部队的话,他应该亲自抵挡。向大本营报告军情,是传令兵的事。

但有一点,《三国演义》记载的诸葛亮死亡时间为阴历八月二十三,大致是可信的。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普通中国人都持此种看法,认为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谋反被杀。看来,魏延的狂傲蛮横,不仅开罪于自己的同事和领导,连千年之后的晚生小辈罗贯中也一起得罪。否则,我怎么也不理解,罗老先生非要给他安个谋反的罪名。

第二种是《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诸葛亮病重后、死亡前曾召开过“秘密榻前会议”,安排身后退军事宜,并留下对魏延处置的遗命。魏延并不是想造反,只欲夺取北伐军的指挥权继续北伐,杨仪则遵照诸葛亮遗命行事,令魏延断后。

魏延怒不从命,先行向南撤军,过渊拆桥(栈道),以断大军归路,在褒斜道的南谷口阻击杨仪所带的主力部队,双方火并起来,魏延所属部队知道错在魏延,便一哄而散,魏延父子逃往汉中,被其部将马岱追杀,后夷灭三族。

这种观点认为,魏延之死,完全是魏、杨两个小人起内讧,窝里斗的下场,魏延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第三种是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里的说法。认为魏延之死和此后的杨仪被废,都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诸葛亮不信任魏延,也厌恶杨仪,为了让蒋琬顺利接班,只好让魏、杨二人狗咬狗,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如果认同这种观点,也就认定诸葛亮对魏延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葛亮对手下最能干的、功勋卓著的一文一武,狠下辣手,说明诸葛亮也在玩“二桃杀三士”这种阴毒的小把戏。毕竟,抛弃魏延,逼魏延“跳墙”、“咬人”的决定是诸葛亮作出的,杨仪被废的伏笔也是诸葛亮埋下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三国志·魏延传》所载并非事实。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诸葛亮是突然去世的,死前并没有召开过什么“秘密榻前会议”,什么“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是杨仪炮制的“丞相遗命”。

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和陈迩冬先生的《闲话三分》都持这种观点。但这个观点纯是一种推测、猜测,没有任何依据。的确,看花老眼,累得吐血,查遍史籍,也找不到诸葛亮突然死亡,杨仪矫命的任何证据。

看来,“魏延谋反”一案,起先是“事出有因”,然后是“查无实据”,最后是不了了之,只好作为一桩糊涂公案,存入历史档案馆,任由后人评说。

我看,魏延之死,还有得一说。

⒋经验法则

我粗浅地研究三国历史以后,产生一种“力微不敢忘老魏”的“豪气”,总是试图考证魏延之冤,但苦于找不到证据。

找来找去,功夫不负苦心人,虽找不到确切证据,但依据还是有的。

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依据不等于证据。在强度上,依据弱于证据;就范围而言,依据宽于证据;依据可以是理论上的,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证据包括物证和人证两大类,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种。

用直接证据证明某一结论的过程叫做实证,根据经验法则和有限的证据,以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某个结论的过程则叫做论证。今天要实证“魏延谋反”是冤案,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杨仪、魏延等当事人早已作古,已无人证。杨、魏斗争的现场、物件以及蜀国的相关档案也早已湮灭,已无物证。就是那些言之凿凿的历史记载,其实也是漏洞百出,彼此之间、前后之间相互矛盾,充其量是间接证据,而不是直接证据。

既然对“魏延谋反”之冤不能实证,那么,能否进行论证呢?论证还是有可能的。

说诸葛亮突然死亡,杨仪捏造诸葛亮遗命,置魏延于死地,理论上并非说不过去。毕竟,杨仪所说的“丞相遗命”口说无凭,杨仪派费祎给魏延传达的“丞相遗命”,也口说无凭。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仅仅“并非说不过去”,应该可以成立。现在,我们用经验法则来论证诸葛亮得急病而死,死前并未召开过“秘密榻前会议”,也没有什么抛弃魏延的决定这一观点。

所谓经验法则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事件或行为发生的重复性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在统计学(统计学是经验法则的数学表达)上,这种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至少要大于95%。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不可能抛弃魏延的经验法则。

一、如果诸葛亮病重时确实召开过“秘密榻前会议”,为什么不让魏延参加?我们看看《三国志·魏延传》里的一句话:“(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北出谷口,(魏)延为前锋。出(诸葛)亮营十里,(魏)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

《三国演义》记载,魏延做此梦的次晨,请行军司马赵直解梦,赵直解梦后辞别魏延,正巧碰到前来探听魏延意图的费祎。如果《三国演义》这个情节真实的话,魏延做梦是在诸葛亮去世的当夜。

如果魏延做梦是在诸葛亮去世的当夜,《三国志·魏延传》又有一句“出(诸葛)亮营十里,(魏)延梦头上生角”,串起来理解,魏延于诸葛亮死亡之日的白天还去过诸葛亮的大本营。做梦,当然是在睡着了的时候。魏延睡觉,当然睡在他自己的军营里,不可能骑马到遥远的野外去睡。既然魏延在睡觉,说明当时没有战斗。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魏延的军营离诸葛亮的大本营不过十华里之遥,骑马往来也就一顿饭的工夫。不让魏延参加会议,不是距离问题,也不是魏延脱不开身。况且,白天魏延还到过诸葛亮的大本营,并没什么异常情形。这也就是魏延拒不从“命”的依据。

那只能是,魏延离开大本营以后开的会,开完会诸葛亮就去世了,事情怎么会这么巧?如果真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在玩阴谋,而且这个阴谋太过于神神鬼鬼。魏延白天来过大本营,诸葛亮不开会,老魏一离开,就开起秘密军事会议来,开完会马上就死掉。

这个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

更有悖于情理的是,诸葛亮要在会上作出撤军,并让魏延断后的决定,既然魏延能参会,让魏延亲自到会,当面布置,不是更有效力吗?万一魏延不服从命令,在中军大帐中解除他的武装,宣布他谋反,再派个人(比如姜维)持魏延的头颅去招抚他的部队,说句“魏延谋反,首恶已办,其余不问。”不是安安稳稳、妥妥帖帖吗?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呢?

同类推荐
  •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本篇作为起点小说《长夜年代记》的资料篇。记录了平行真实地球与小说时代空白千年的故事。以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形式记录了这一千年时间历史的走向。
  •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主要内容分为开创一代文治、父子守城、祖孙三代等章节。宋朝是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联手建立的。
  • 远古战争史

    远古战争史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1927年发现的最早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五十万年。丁村人、河套人距今十几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距今也近两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约距今四五万年。代之而起的父系氏族公社,距现在约五千多年。人类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前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期过着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的生活。他们没有典型的私有观念,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典型战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大明妖孽

    大明妖孽

    天上有神,世上何以妖孽横行?天上无神,心中何以疑惑重重?明朝成化年间,号称“狐生鬼养”的一群锦衣校尉,奉命在无神的世界里寻找真神,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长生之道。
热门推荐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 一夜弃后

    一夜弃后

    她在大婚日被抛弃,成为整个皇宫的笑话,在新帝的刻意忽略下艰难生存。经年之后,抛弃她的人回来,竟是为了另一个女人。她答允与新帝合作,报复旧人。单纯的合作染上感情后,此时她却得知他才是害得自己如此的真凶……楔子大宣国,皇帝陛下病逝,传位于独子高励,太后做主为他选了重臣之女为后,婚礼定于登基大典次日。婚礼当日,皇帝与太后起了争执,后宫震动。次日,高励留下退位诏书,只身离京。
  •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生物技术与工程导论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国内外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内容丰富,新颖、文字流畅、町读性强。本书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内容,以及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8章,每章后附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拓展、参考文献、进一步阅读材料、复习思考题。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新技术和新进展,且能够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越是遥远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越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信心,当你把目标定的低一些,你会发现,成功不过是明天的事。”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是因为他们从没迈出过第一步,去实现的才叫理想,不然只能叫做幻想。幻想的最大害处是它会让你停滞不前,只有理想,真正去完成,去寻找的理想才会让你不断超越之前的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 瓜果保健食疗方

    瓜果保健食疗方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瓜果保健食疗方的大众科普读物。书中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科学,汇集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最常用的28种鲜果、20种干果和10种瓜类,简要介绍了每个品种的营养成分、保健功效和食用禁忌,以及500多个食疗方例的配方、制作与服法。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技法简单,易懂好学,是一本极具使用价值的养生保健书。
  •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穿越到了世家嫡长子袁谭身上,开局一套绝地求生系统,横行霸道无人能挡!叮!恭喜宿主成功打开空投箱子,获得独孤九剑分卷破枪式!叮!宿主抽中定制版法拉利跑车一辆,请在古代谨慎驾驶,切勿装逼。叮!恭喜获得超级英雄黑寡妇,哇呀~,宿主请收敛,黑寡妇不是用来做这个的!叮!全军猛攻效果还有五秒到达战场,请宿主做好准备。哇~,皇后娘娘正在上吊,抢之就有大礼包相送。从此踏上一条至尊无敌大皇帝的路,每天不是在装逼,就是去捡装逼箱子的路上。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淘淘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如果你和淘淘差不多大,你多半能猜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他早就问过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了,可他们的回答都不一样,淘淘不知道该相信谁才好。
  • 小细节大关键

    小细节大关键

    一个马蹄钉可以毁掉一个帝国,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只有那些关键的细节才能决定我们的成败。本书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饭局应酬、工作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关键细节,以及把握这些关键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
  • 戒烟进行时

    戒烟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戒烟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正在尝试戒烟的人们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