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300000014

第14章 呤风弄月原始返终——周敦颐之生死智慧(4)

此天地之间,纲纪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圣人作《易》,其大意盖不出此,故引之以证其说。”《太极图说集解》,《周敦颐全书卷二》,周文英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直契《易》理之奥秘,从而理解周敦颐生死观之关键在于:人们必须从万殊(万事万物)之中,体会到“其实则一太极也”,这样便脱出了个我化之生活,立于生命之本的基点来思考“生死”问题。这时,人们必发现:个人之生命源于父精母血,首先与父母家庭相系为一体;且人们生命之成长必扎根于社会文明、文化与传统的土壤中,故而与他人、与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人的生命亦相系;最后,任何一个人之生命皆只能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故而,其与宇宙大化也实为一体。这样,就由生命追溯的途径,由“个我”(肉体之我)而“大我”(社会之我)而“宇宙之我”(本体之我)。周子云:“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周敦颐集》,陈克明点校,《通书·理性二十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1页。当人们能够体认这一过程,也就由“原其始”而知其“生”,并进而由“反其终”而知所以“死”。在己之一生中,必为彰显本体本根之仁义而奋斗,面临死亡亦可为己即将返归本体而毫无恐惧与痛苦。此为儒家“原始反终”之生死观的本意之所在,亦是周敦颐从《易大传》中阐述而光大的重要理论之一,并构成了儒家生死哲学的核心内容。梁绍辉先生认为:“所谓‘原始反终,必知死生之说’,就是说,既知最初因气聚而生,必知最后仍因气散而死。扩而言之,就物种的延续而言,是生生不息的;但就任何具体生命而言,则又有聚有散、有生必有死,留之不住,逐之不去的。应该说这才是周敦颐思想的实质。而这也是古来通达之士常有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并非弃所当事,不以吉凶祸福累于心,不因死生聚散碍于志,胸怀开阔,磊磊光明。故王夫之说:‘吉凶、得失、生死,知为天地常然而无足用其忧疑,亦可以释然矣。’”《思问录内篇》。《太极图说通书义解》,梁绍辉著,海南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72页。

儒者建构的生死观,根本目的即在达到对生死的“释然”,亦即“生死”不累于心、不碍于志。这就需要做到三点:一是透悟生死之至理。按周敦颐《太极图说》之意,即是原始反终,知生之所由来,亦知晓死之所由去,从太极、阴阳、气化之理,掌握人间生死大事的本质仍是——气之聚散即人之生死。二是以这种对生死至理的深刻洞悉为基础,自觉地将太极之理——仁义道德贯之以生命延续、生活的内涵中,光大自我之道德人生。三是以人生中充实的道德生活来超越生死之念,达到“存顺殁宁”之达观。应该承认,周子在生死观上所达到的“释然”之境界,与其在面对死亡时微有遗憾之态度,两者之间有些不一致。也就是说,面对死神的降临,周敦颐似乎有那么一些不甘不安,并没能达到完全的释然。后世的儒者,包括朱子,皆努力于消解这之间的矛盾,有时干脆便抹除周敦颐临终前给蒲宗孟书信中的这段话,由此来显示周敦颐在生死态度与生死观上的一致性,也是出于维护周子古今大儒形象的需要。因为,如果承认这一矛盾的存在,人们也许会因此而责之周敦颐:为何在生死关头没有做到完全的达观?宋儒何子举就是这样来看的:其言曰:先生疾革时,致书某:“上方兴起数千百年,无有难能之事,将图太平天下,材智皆图自尽。吾独不能补助万分一,又不能窃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命也!”嗟乎!有是言哉!先生之学,静虚动直,明通公溥,以无欲为入圣之门者也。穷达常变,漠无系累,浮云行藏,昼夜生死。其所造诣,夫岂执世俗恋荣偷生之见者,所可窥其藩!言焉不择,左丞尚得知先生者!《周敦颐集·周敦颐墓室记》,陈克明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8—89页。这样的看法与做法皆有其失。且不说在对待文献上,应该有信实的态度,不能因为不符合理想中之人物形象,便如朱子删削文献,或如何子举完全认定蒲宗孟所记为错。从记之于蒲宗孟《周敦颐墓碣铭》中周子临终前的这些言论来看,应该说从俩人之关系及信中之语气上来判断,皆是可信的。

另一方面,周敦颐在生死观上可以“昼夜生死”,但在生死态度上也可以“窃须臾之生”,这种不完全一致是可以并存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生死问题是人们所可能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在临终者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压力、焦虑与痛苦前,一切完美和完善的理论皆苍白无力,人们出现某种动摇和改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况且,正如第三节所述,周子的遗憾与希望“天”予之“寿”,并非是“执世俗恋荣偷生”,完全是出于其儒者之道德责任使然,与一般的临终者完全不甘心、不认“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实际上,正是周敦颐在生死观与生死态度上的些许差距,使其成为有血有肉、有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的现实中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或“神”。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对生死观与生死态度的研究上,要坚决摒弃模式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方法,要从现实中的人、具体的人和人的情感与思想出发,才能真正掌握古代哲人的生死观,并使这种研究达到真实的科学化水平。对周敦颐生死智慧之现代沉思周子著述甚少,全部加起来不过6248个字《周敦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但是,其影响是深远的。清贺瑞麟云:“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汉四百年得一董子,唐三百年得一韩子,皆不足与传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续其统,后世无异词焉。”《周子全书序》。大儒胡宏更言:“周子启程氏兄弟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通书序略》。仅就其人生哲学思想而言,周敦颐的贡献也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可以对其人生智慧进行一些现代的沉思。第一,政治的人生化还是人生的政治化。许多人从政,皆是全身心的沉溺在政治之中,除了去获得权力与地位,及继续追求更大的权力与地位之外,就不知人生还有其他的领域和其他的事情可做。所以,当他们或被迫离开官场,或因高龄而退出政坛时,他们便不知干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于是其全部的兴奋点及所有的体能智能皆集中于保持其位其权,为了这唯一的生存目的,他们可不择手段地干任何事情。因此,其人格渐趋扭曲,心灵逐渐污染,甚至有可能良心泯灭,无恶不作,给民众及国家带来痛苦和灾难,这即是人生政治化带来的可怕后果。

周敦颐的从政观念及从政实践,不是取“人生政治化”,而是走“政治人生化”之路。也就是说,他把政治纳入其人生过程之内,当作人生的组成部分,而非人生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部分。周子虽然从政达三十一年之久,人生的主要时光是在官场中渡过的,但他从来就是把政治建于其人生理念的基础之上,以“修家齐家”为从政的前提,视之高于和重于政治,从而保持了在政坛险恶与污浊包围中的清白和高尚,且做出了较大的政绩。周敦颐长期从政,却常思退隐山水田园,因为他自有诗书礼乐可娱情怡志,自有他的求天地万物人我之深层究竟的学问可供其做人生无限的驰骋之地。故而,周敦颐可以在官场却不以官场为念,握有大权而并不视其不能放下。要达到这一点,一个人拥有何种人生哲学观是决定性的,为此,周敦颐非常强调人品与人格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大约嘉祐八年(公元1063)构思并创作的意境深远、影响空前的《爱莲说》一文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濂溪先生独爱“莲”,是因其生淤泥之中而不染,象征着人格的高洁;莲之枝“中通外直”,无分枝分叉,象征着质朴无华的人品;莲之花香虽远传却为清,花朵由洁白而粉红,象征着君子凛然不可侵之坚贞不渝的情操。可见,濂溪先生爱莲,实为爱“莲”所象征的君子们洁身自爱、超凡脱俗的高尚品质。其实,把政治合一于人生,而非人生合一于政治,是儒家学说一贯强调的观念。儒家所倡导的从政之路是:以政治为人生的延长线,由“修身齐家”之后,才进而“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有了“内圣”之后,才可去“外王”,任何“外王”必须建基于“内圣”之上。但是,儒家的这套政治合一于人生的理论没有一种制度化的构建作为基础与保证,故而在现实的历史发展中演变出一种反向的结果:人们不是先“内圣”,而是先“外王”,获取了极大的政治权力之后,再自吹和强迫他人(百姓)承认自己同时也是“内圣”。

同类推荐
  • 喜迎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500题

    喜迎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500题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党的代表大会知识,包括党的十九大代表的条件、名额、产生程序、结构比例等要求,以及代表大会程序、代表权力、代表任期制、党的一大到十八大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为党的历程基本知识,包括党的创立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阶段的党的历史知识;第三部分为党建党务工作知识,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及制度建设等党建党务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题目设置合理全面,答案权威科学,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群团组织开展“迎十九大”活动的重要学习材料。
  •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

    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编写组编写的《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八个部分,详细阐释了基层党支部的地位、作用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党支部和临时党支部的设置;发展党群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工作流程;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工作规程方法;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程方法;党支部选举工作的规程方法;党员教育工作、党员管理工作需要依据的制度方法;党支部实体工作的实用性参考文体。对于党支部成员素质提高与能力提升的相关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研究

    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研究

    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疆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时代特征,离不开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进而发现影响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历史文化条件,从中探索并发掘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政治行为理念中民族性与国家意志的契合点,最终为建设新疆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支持。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各族群众多元交融的政治行为理念,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新疆公民政治行为理念建设的核心内涵。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及贫困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在这种特殊的区情下,培育和增强各族群众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意识渗透到民族性认定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各族群众政治行为理念的本质内涵,以公民意识统摄民族宗教意识,无疑是具有基础意义的本质要求,对于维护新疆地区稳定、推进政治发展,增强反对分裂斗争的成效意义重大。
  • 皇权的战争

    皇权的战争

    “皇权战争”和“帝王术”是封建专制的本质和精华,它决定了王权对人权的任意侵犯,决定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奴性,因此,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年来的大不幸。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案例来揭示帝王封建专制的本性,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热门推荐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中国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从远古时代的“北京人”讲起,涉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中国历史的瞬间》全书采用活泼的现代语言进行写作,同时也活泼地运用各种趣味的写作方法,文字简明、亲切,是人人可读的历史读物。 《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 国民老公娶回家

    国民老公娶回家

    豪华婚礼上前男友突然出现随之新婚丈夫的追求者前来捣乱!这是一场注定艰难的协议婚姻!情敌不断然而偏偏还不能离婚不说,对眼前这个完美丈夫脸红心跳会不会算犯规呢?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掌握办事的艺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是最为优秀的计划,也不会变成实际中的成功。 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懂得了办事的艺术,你的办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走向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 大小姐的贴身保镖

    大小姐的贴身保镖

    苏尘,一个曾被悬赏的神秘高手,厌倦了地下世界生活回归都市,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了美女的贴身保镖。将手中的枪收起,硝烟散去,那双屠戮世界的手,开始弹琴作画,窃玉偷香。
  • 田柾国

    田柾国

    林愿喜×田柾国林愿喜爱了田柾国三年,付出了一切,直至生命的终结仍执念不悔。田柾国恨着林愿喜三年,却在面对她死亡之际醒悟,原来爱,早已深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抵是……你在找我,而我在你身边,你却看不见我。我们之间,隔着的是生死。”“你生是我的人,死,也该是我的鬼!”-深情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