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班主任会组织部分男同学给花生施农家肥。到了下针期,为了让花生多下针,下好针,要给花生松土培土,还要追施化肥——主要是碳胺。自己带上塑料桶,来到水库边,听班主任讲解施肥要领:二茶缸碳胺配一桶水,要浇在花生根系的外围。我们几个女同学一商量,有了自己的办法:碳胺多加一茶缸,从花生叶面上浇下去,肥性足,吸收快,保准我们的花生长得最好。一畦地种两排花生,我一边往前浇,一边快乐地唱起了歌,无意间回望一眼,惊奇地发现花生叶子怎么好像全煮熟了。其他女同学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于是我们都叫了起来:“李老师,快过来!”
班主任过来一看,就问:“你们舀了几缸碳胺?”“三茶缸。”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回答。“是不是对着叶子浇下去的?”“是。”李老师生气了:“刚才讲要领时又不认真听,这些花生全被你们烧死了。”
六个女生面面相觑,哭丧着脸,心疼得要命。这些由我们亲手种下,看着它们一天一天长大的花生,都是我们最爱的宝贝,可是却被我们的自私和无知谋杀了。
落针后,主要的变化是地下长着花生,植株的外观看起来没有太多改变。曾经的黄土地像铺上绿色的地毯,变得温柔而又美丽。天气炎热起来。我们偶尔还去看看,每次看到那几块空缺,有幸存活的几株也属老弱病残之流,心里就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做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失伤害了无辜的生命,哪怕只是一株花生,它也有权利拥抱春天。
花生的收获期在八月,正是暑假,每年都由学校农工和守校的学生一起收取。九月份开学时,每个同学都领到了三斤生花生。有人到老师或老乡家里把花生炒熟了吃,大部分人就生吃。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口中的花生总是别有一番风味。
大片的土地只种一季花生。于是我们守着黄土地又过了一秋一冬。当春天再一次降临时,我们扛着锄头又来到了自己的花生地上。
我们六个女生还经常一起去看花生地,用一个有经验老农的内行的眼光。花生出芽了,长叶了,分枝了,开花了,下针了。每一朵小黄花,每一根小绿针,就是一个丰硕的果实,就是一份丰收的希望。
在缺株漏苗的地方,李老师发给我们绿豆种子,让我们及时补种。夏天来临的时候,绿豆开始成熟。我们隔几天就去采摘一回,剥开后洗净,装进热水瓶里,再灌进滚烫的开水,放学后回到寝室,就可以喝到清凉解渴的绿豆汤了。
二十年聚会,我们又回到学校。浙赣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梨温高速与浙赣铁路相伴而行。学校已改名为鹰潭市应用工程技术学校,成了一所职业中专。教学大楼和我们的教室还在。昔日的花生地已经被人承包,变成了绿色的果园。当年那些种花生的年轻人呢?开出了怎样的生命之花,又结出了怎样的生命之果?
时隔二十年,我们重又走进自己的教室,坐到自己的课桌前。只是物是人非,让人感慨万端:当年青春靓丽的女生,成了言行得体、稳重矜持的资深美女;当年青涩冒失的男生,成了雍容和蔼、风度翩翩的精品男人。所有的同学都在上有老下有小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历史传承中,成为单位和家庭的中流砥柱。
我班四十个同学,来了三十三个。有一个同学远在新疆任副县长,那里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大部分来了的同学都在正科、副科的位置上奋斗,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有一个贵溪的同学因直肠癌倒在乡长的任上,永远地走了;一个乐平的同学因车祸神志不清,不再识人。我们分别捐了款,聚会结束时分两组去看望了他们的家属。
六个女同学,三个离了婚。一个女同学生个男婴夭折后离婚,后复婚,又生了个男孩,据说那个男人对她严加管理。可是连同学聚会都不被批准,不知她在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一个女同学与同班的男同学校园里恋爱,毕业后结婚生子。离婚后她带着儿子被一个无赖所骗,拿到替他担保向银行贷的五万元钱后消失无踪。她一边带儿子一边工作一边还贷款。同学聚会,那个男同学没来,她来了。同时还带着一个愿望:孩子读高中了,可孩子他爸一年才给两千,希望同学能说说他,多给点生活费。
二十年,我也历经了生活的坎坷,体味了人情的冷暖,带着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了聚会。儿子拿着数码相机,热心诚意忙前忙后地为大家拍照。同学们都喜欢伸手在他头上摸摸,然后乐呵呵地大喊一声:“儿子!”
2010年8月3日
那些人,那些事
——读傅菲《星空肖像》所想到的
傅菲,江西上饶人,中国作协会员。因为他小时候家住枫林,所以他文章中写到的人和事大部分我都熟悉,他就是写这些普通的人和事写成了江西省著名的作家,一篇《米语》更是折服了无数读者。从《上饶日报》上,我才知道傅菲已有两本散文集获得了上饶市文学艺术奖。于是向他索赠《星空肖像》一本,用了几天时间,认真阅读一遍。透过文字,我看到一个农家少年艰难成长、艰苦成才的历程,看到历史在一个村庄碾过的痕迹。从他的成长轨迹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回到了那条来时的路……
儿少时代的外婆家,我拥有过很多快乐的时光。外婆家就在枫林——那个被傅菲反复吟诵的饶北河边的小村庄。傅菲在文章中形容:“一脉好山水,却只能当风景。”她沉默着用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辛勤劳作却依然贫困的枫林人。
在我幼小的心里,枫林的外婆家,是世界上最快乐最温暖的地方,那里有我最亲最爱的外婆,有一大群快乐相随的表姐妹和小伙伴,还有那些亲切地喊我“外甥女”的友好乡邻。跟在一群表姐妹后面到处玩耍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个村庄里的人生百态、世事变迁。
那个满墙的人物素描和静物写生,屋底下有个自挖的冬暖夏凉的地洞,在村供销分社上班,很优秀很有才华,最后却因为偷盗变压器进了监狱的很另类的年轻人。看了傅菲的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未婚单身的他是被他父亲押着替有老婆孩子的哥哥顶罪的!不可思议!
那个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和理想的小学老师,和他不相信命运,满怀希望种下的那棵终于结了一次果的苹果树。我曾经到那棵又细又高的苹果树下仔细观察过,因为它曾经也是我的梦想,在我第一次尝到苹果的美味时,我把果核埋进土里,等待了整整一个春天却一无所获。
那所与供销分社一起成为这个村子最热闹去处的破烂的小学校,和从这里走出去的第一个研究生。我还记得这第一个研究生在当时当地所引起的轰动,连乡村干部都上门祝贺。我还看到了领导们和年轻帅气还有点生涩的研究生的合影照片。
那座像一只倒扣在路边的粗瓷大碗一般的旧瓦窑,和生了五个儿子最后住在瓦窑里晒太阳的一对老夫妻。废弃的瓦窑就在屋旁,老夫妻住在这里,窑顶的烟囱上盖着一顶大大的斗笠,晴天,用竹竿把斗笠移开,追着投射下的光柱晒太阳,夜晚雨天,就用竹竿把斗笠盖上,吃喝拉撒全在窑里,五个儿子轮流送饭。
那个坐落在山脚下整天咿呀作响忙着舂米的水碓,和那条长流不息的饶北河支流旁大片的河滩和树林。河水年年冲蚀,大片良田成了对岸村庄的滩地,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树林,直到终于用大石块和混凝土建起一座坚固的河堤。这里也同时成为村庄的一处风景。
藏在深山里灌溉了村子三分之二农田的那个水库,和长眠着我最亲爱的外婆的那个山坳。外婆常常掰着手指计算我几岁毕业考大学几岁可以工作赚钱,兑现我给她买好吃东西的诺言,可是外婆没能等到那一天,没能熬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当我们站在高处俯瞰人生时,别人是我们眼中的风景;当我们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或苦或甜,或悲或喜。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如果你提供不了切实可行的帮助,至少也用不着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记录一个村庄的历史,记录一个村庄里一群普通人的生活,“零度抒情”是对他们最好的理解和尊重。我很认同“零度抒情”这样一种表述方式,也很欣赏“在场主义”这样一种写作风格,同时也深深地领悟了一句话:从你站立的地方深挖下去,一定能寻找到生活的源泉。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最深刻的感受!
谢谢你,傅菲!当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默默前行时,留给别人的也许只是寂寞勤奋的背影。当你终于取得佳绩,除了祝福之外,我所能做的,就是我所说的:“如果你再出版新书,请告知我一声,我去书店买一本。仅以此向你表示我对你的支持和敬意!”
2010年4月2日
油茶花开
又到霜降,正是家乡油茶采摘的时节。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茶油,富含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是高质量保健性食用油,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我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油茶之乡”,盛产油茶。家乡的人们对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关于油茶,我也有许多清晰的记忆。
从读小学的时候开始,每年霜降开山摘油茶,全校放假三天,复课后学校都要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展上山捡拾油茶的勤工俭学活动,然后把油茶称给食堂赚取班费。
每年冬天茶油出榨,生产队按人口和工分分茶油时,妈妈总是小心地用一个敞口缸提回十几斤茶油,再用漏斗注入家中的小口油坛里。这种油坛一般都放在床后靠墙的位置,除非特意绕进去,否则谁也不可能碰翻它。我家平时茶油添着菜油吃,只在来客或我们往学校带菜时,才专用茶油。有些人家日子过得紧,就把茶油卖了,再买菜油回来,因为一斤茶油可换回三五斤菜油。
父亲正年轻
假期砍柴,有时会混杂着把油茶苗给砍了回来,妈妈看见了,总要特意嘱咐我:下次砍柴小心点,油茶苗要留着,等它喝着露水长大了,就是咱老百姓的“摇钱树”。油茶树生命力特强,成苗后,只要每年秋天浅浅地翻一下土,劳动力不够的人家用长柄刀把树下的荆棘杂草砍掉,就可等待收获。
最难忘的是1983年责任山分到户,乡亲们补种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在自家责任山的空地上垦复后播下油茶籽,或种下油茶苗。我家缺劳力,无力垦复,于是连着几个春天,妈妈递给我们姐弟一把锄头和一袋油茶籽,让我们去补种。二十多年了,当年我们播下的油茶现在已经硕果累累了吧?
最有趣的是很多年前,爸爸去北京探望读大学的弟弟时,特意带上5斤茶油作为给班主任的见面礼。可班主任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茶油,他送给朋友,朋友也没敢收。爸爸只好怏怏不乐地拎了回来,还满心疑惑:这么好的野生山茶油,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呢?
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人们连每年一次的油茶山清理都免了,只在霜降开山时钻进柴草荆棘里看见几个油茶就摘几个,油茶树老化退化严重,亩产茶油仅3~5公斤。过低的产出又影响了乡亲们种植管理油茶的热情,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真是又急又痛啊!
最开心的是,近几年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江西省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上饶县更是着力打造“中国油茶之乡”品牌,从舆论宣传到项目拉动、资金扶持、延伸产业链,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当得知全县正在开展“中国油茶之乡”征文比赛时,已是退休教师的爸爸、在县林业局工作的我自己、在浙江上班还在厦门出差的小弟都激情难抑,每人写了一篇文章参赛,并且都获得了奖项,成就了一段油茶佳话。
喜讯又陆续传来,在江西省从2008年起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的同时,上饶县作为中央财政将重点扶持的油茶产业示范县之一,更是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将通过项目扶持,采取改造低产林和种植新品种的办法,把亩产提高到50~80公斤。由于其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工业领域,故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崛起。
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我仿佛看见盛开的、满山满山白色的油茶花,把家乡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2008年11月23日
本文获上饶县“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二等奖
附:
我的油茶情结
姜裕金
对于家乡的油茶,我有着无限深深的眷念……
新中国成立前,我还是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带我上山砍柴。因年少体弱,又没有经验,右手持刀砍柴,刀却弹了回来,落在握着柴枝的左手上,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我吓哭了。父亲急忙用柴刀从油茶树干上刮下一小堆黄褐色的树皮灰,敷在伤口处,再从衣服上撕块破布包扎,血止住了,伤口也不痛了。原来这树是能止血止痛的药材啊,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油茶初生好感。
霜降过后,油茶花开,无数的蜜蜂在油茶树间飞舞。我们常常钻进油茶林,随手折一支小叶蕨箕杆,抽掉中间的芯,变成一根吸管,把一端伸进油茶花心,另一端含在嘴里,轻轻一吸,清香甜美的花蜜简直让人陶醉。
谷雨前后,该出茶子桃了,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果,但它只偶尔出现在少数油茶树上。它形似桃子,只有一层半厘米厚的果皮肉,里面空空的,无核也无汁,没熟时青色,成熟后白色,熟透了外皮开裂,鼓鼓的,像刚出炉的爆米花一样,这时也最好吃。找到时,摘下来,扯衣角一擦,送进嘴里,那清脆劲,那香甜味,现在回想起来,还口有余香呢!
最难忘的是1983年责任山分下户时,乡亲们无比欢快忙碌的情景。当我第一次带着全家人,挑着包袱箩筐,来到自己的油茶山上采摘时,看着满山茂密的油茶林,和挂满枝头红红绿绿的圆圆油茶,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党的好政策的深深感激!
分拣油茶籽是一件比较费时的工作,这是山里人家冬夜最常做的事,在我家这也是我和孩子们交流感情、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好时光。油茶摘回来堆放几天后,要摊在晒场上日晒夜露,等到全部的果壳都开裂了,再收进家里堆在屋角。晚上或雨雪天,一家人围坐在大团箕四周,将裂了壳的油茶倒在团箕中间,把黑油油的油茶籽拣出来装回箩筐,油茶壳倒在一边,成为冬天里最好的柴火。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就经常给他们讲故事、说笑话,还以油茶为题考知识、出对联,或让他们轮流唱歌、讲学校趣事等,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油茶籽就全部分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