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07

第7章 四月永不凋零的生命(1)

人只有在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亡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斯宾诺莎追随生命的永恒。

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幸福。生命没有别的目标。至于其余的,至于目的,河水负责把我们送到那儿。我们只能和河水融为一体,把自己和活着的人们结合起来。什么都不要停滞!生命在迈步……向前进!即使在死亡中,波浪在推送我们。

时间来到,生命走向终点,这时,一道道的亮光中,种种极端完全成了一致:令人头昏目眩的活动和一动不动的静止成了一回事。生命的圆弧结束了,分离的两端又衔起来。于是永恒之蛇自己咬住了尾巴。既然已经没有开始与结尾,人再也不知道什么是未来,什么是过去。我们将要生活的,我们已经生活过了。

当这一时刻来临,收拾行李已迫不及待了。

——罗曼·罗兰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幸福。生命没有别的目标。至于其余的,至于目的,河水负责把我们送到那儿。

永恒的基石

在这些人的生命中,我们能找到他们相信生命永恒的信仰基础。然后,当我们深入体会自己的生命之后,我们也能在自身中找到这个基础。基督说,他在生命的幻影消失之后仍将活着。他说这话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肉体生存时就已经步入了真正的生命,而这生命是不能终止的。他在肉体存在的时候已经生活在从另一个生命中心射来的光线之中了,他已向那个中心走去,并且在自己生前就已看见这种光线在照亮他周围的人。每一个抛弃个体的、理性的、爱的生命生活的人看到的也正是这些。

无论人的生活圈子是多么窄小,无论是基督,是苏格拉底或者是善良的默默无闻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老人、青年,无论哪一个人,只要他为别人的幸福抛弃了个人利益而活,他在此时此地也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世界的新的关系中。对这种关系来说,死亡不存在,建立这种关系是所有人一生的事业。

——托尔斯泰他在肉体存在的时候已经生活在从另一个生命中心射来的光线之中了。

微渺的人

我们恐怕不能解释,为什么给人的期限不是900年而是70年,为什么青春是如此闪电般迅速和短暂,为什么衰老又是如此漫长。我们也无法找到回答:有时善与恶就像原因和后果一样是不能分离的。无论这是多么痛苦,但是却不值得去重新评价人对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的理解——大多数人都没有被赋予认识生存意义,认识自己生命意义的能力。一定得度过赋予你的生命的期限,才有根据说你生活得正确与否。怎样按别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呢?是用可能性和教益性的命中注定的抽象思辨吗?

但是,人总是不愿意承认他只是地球这粒尘屑中极微小的一分子,从宇宙的高度是根本看不见他的,而且他不能认识自己,因而粗鲁地深信他能了解宇宙的秘密和规律,当然也就能使它们服从自己日常的利益。

——邦达列夫一定得度过赋予你的生命的期限,才有根据说你生活得正确与否。

内部的生命

人们总是写一个人毕生经历的故事。人们以为通过经历的种种事实,就可以看见生命。这不过是生命的外表。生命是在内部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影响只发生在生命选择了它们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说:产生了它们。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确实的真理。每个月总有几十件事在我们身边经过,它们对于我们无关紧要,因为我们不知道拿它们做什么用。可是,如果这些事中的某一件事触动了我们,十之八九是我们主动上前迎接它,使它少走一半路。如果说这件事冲击我们,使我们身上的一条弹簧发动起来,那么这根弹簧是事先卷紧了的,它早就在等外力来触动它。

当人走到路的尽头,好处就在可以重新从头到尾走一遍。这样,人就什么都认识,什么都可以享受。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这都是办不到的。

——罗曼·罗兰人们以为通过经历的种种事实,就可以看见生命。这不过是生命的外表。

对死亡的思索

有的人对人生比对死亡关心得更多。

人只有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你必须随时做这样的准备:无论你做什么事,总有一天你得停下来,因此尽所有的力量去做你的事情吧!

若希望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你只要看看那些为生命倾尽一切的人是怎样一种状况。

——斯宾诺莎人只有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死只是一种变化

我绝不认为生到世界上来,在世界上过这样的生活是悲哀的事,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生来是有某种贡献的。而当死来临的时候,我便像走出客栈那样踏出人生、舍弃生命;因为我们晓得我们在世上的存在只有一个过程,是暂时的——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西塞罗提出死后如何的问题时,必然是把未来当成隐藏着未出现的东西。但那样的未来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未来应该是与时间有关,可是我们由于死亡便走出时间之外了。

——托尔斯泰我绝不认为生到世界上来,在世界上过这样的生活是悲哀的事,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生来是有某种贡献的。

善用生命

死与空虚比较还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有比较空虚的东西。无论生或死都与你无关:生,因为你还在;死,因为你已经不在了。

没有人在他的时辰未到之前死去。你所留下来的时间,与你未生前的时间一样不属于你,而且亦与你毫无关系。

你的生命尽处,它也尽在那里。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趁你在的时候留意吧。你活得充分与否,全在你的意志,而不在于年龄。你以为永远不会达到你每时每刻都在向那里行进的目的地么?没有一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如果伴侣可以安慰你,全世界可不是跟你走同样的路么?

——蒙田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

一生的历程

你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你只知道自己就是以现在的样子来的。而你来到世界之后,你便不停地向前走,等走到人生的半途,突然不再感到惊奇与欣喜,只想在此停下来,不愿继续往前走,因为最后会走到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你不是也不知道你的来处吗?尽管如此你还是来了,你从入口进来了,你不想从出口出去吗?你的一生也是你的一条心路历程。在你不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会因有一天将走到尽头而感到悲哀,你害怕自己的状态将由于死亡而发生大变化,但你不是也由于诞生而起了大变化吗?这种变化不但未带来坏事,不是还带来好事吗?例如你现在舍不得离去这件事。

——托尔斯泰你的一生也是你的一条心路历程。在你不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会因有一天将走到尽头而感到悲哀,你害怕自己的状态将由于死亡而发生大变化,但你不是也由于诞生而起了大变化吗?

生死之题

与生命的永恒相比,这是在运动、美、情感和不完善的现象的形式中一种封闭的空间,而人们则是它们忠顺的仆从。只是目前谁也没能彻底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何而生,为何而死。这是什么——是物质形式的变态?是灵魂?是幸福?是过渡的桥梁?或者就仅仅是这个世界的日常现象,而这个世界或许就是被创造得如此使人不能去向它提出“孩子气的”问题。但对生命的所有场合都能做出答案的、虚伪的乐观主义是一种屏风的形式,在这屏风后面隐藏着睡眼惺忪、饱食终日的面目。谁像感受自己痛苦一样努力去感受别人痛苦,谁愿意倾听痛苦和求援的呼声,那么他就是在临难的时候都不会停止寻求答案,选出一种有着较近的通往仁慈之路的绿色平原形式。

——邦达列夫谁像感受自己痛苦一样努力去感受别人痛苦,谁愿意倾听痛苦和求援的呼声,那么他就是在临难的时候都不会停止寻求答案。

超越生死

人类是永远在学习中的一种存在物。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所思索的真理,所发现的真理是不会跟他们一起消失的,人类把这一切都保存在宝库中。我们享用先人留下来的一切东西;我们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投入到先人勤劳的成果形成的思想或信仰的气氛中,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未来人类的生活也将留下珍贵的东西。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教育就像东方金字塔的建立那样,从旁边经过的人都要为它堆上一块石头。生命非常短暂的我们,虽然不久就要离开世界,却共同为人类教育的完成而努力。人类的教育进步缓慢,却一直不断在向完美的境界迈进。

——马志尼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所思索的真理,所发现的真理是不会跟他们一起消失的,人类把这一切都保存在宝库中。

同类推荐
  •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摩西奶奶生前经典之作,由美国摩西奶奶基金会独家唯一授权,摩西奶奶后人钦定译者姜雪晴翻译并亲自推荐。全书完美再现了摩西奶奶清新温雅的笔触,她用自己百年人生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人生的真谛与本质。从七十岁前的田园生活,到年近八十开始绘画,摩西奶奶将一切过往感悟缓缓写出,睿智又精炼,从容而乐观,犹如一道心灵温泉,给迷茫与困惑中的年轻人带来启示与激励。正如,她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在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爱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让这一点点小小的坚持,带给我们微妙的喜悦。
  • 礼仪常识(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常识(现代生活百科)

    有很多人都非常羡慕那些有风度、有气质、待人彬彬有礼的人,并且渴望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那样被人羡慕、受人尊敬的人。可是,却很少有人去认真、仔细地思考过,他们怎样才能成长为那样具有风度和气质、且待人彬彬有礼的人呢?其实,那些人之所以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显得耀眼,全是因为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韵味,而“知礼”便是促成这种魅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他们注意一些礼仪上极为细小的问题,才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本书主要从告诫大家如何预防人生陷阱:别让自我优势遮住了双眼,别让空幻欲望夺去了快乐,别让消极情绪毁掉了人生,别让弱者心态扼杀了斗志,不要因迷信运气而迷失了自我,别让生活贫穷禁锢了精神,别让生理缺陷阻挡了追求,别让拖延恶习使自己远离成功,别让挫折失败吓倒了自己。
  •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因而可以说,其实我们与美国总统以及与任何一个我们想……
  • 做人要大气

    做人要大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身份高低,事业成就大小,他的魅力如何,关键都要看他是否大气。什么是大气?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风范、气度和深度,大气是一个人综合力量的体现,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质。大气者海纳百川,胸怀日月,有着从容淡定、低调自然、胸有成竹的气量,同时也拥有着成熟勇敢、能屈能伸的气度。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那年夏天,他为她失去了记忆,爱上了另一个女孩,这年夏天,她强势回归,遇到了另一个他。她是否还记得爱的味道,那甜甜的酸酸的味道,那是爱情独特的味道。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我家柠檬精又又又酸了

    我家柠檬精又又又酸了

    四岁的他抱着皱皱巴巴的小女孩,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三个字。小、火、勺。某天,她扬言要以身相许。“夏小灼,你知不知道,长得好看的叫以身相许,长得丑的叫恩将仇报。”“嘤嘤嘤,那我这样的呢。”“你这叫命中注定是我的人。”他比她大了四岁,一字读半边,他总是叫她夏小火,她总爱叫他臭哥哥。某日,她张开双臂,“哥哥要抱抱!”“抱。”隔日,她撅起嘴,“哥哥要亲亲!”“亲。”再隔日,“哥哥,…”“举高高?”【青梅竹马】
  • 二区到六区

    二区到六区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妯娌间的那些事

    妯娌间的那些事

    两个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轨迹的女人进入同一个家庭,妯娌间天生的微妙关系,在一开始便显现出来,敌意在日常生活中渐趋明显。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勾心斗角,无时无刻不在攀比,房子、车子、夫妻感情,甚至包括孩子!在逐渐升级的战斗中,两个女人的琐事,最终变成四个女人的情感纠葛……
  •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在位面总部,有一座不受位面法则约束的建筑,但已关门谢客数千年……这日,吴睿终于揭开了神农氏传承千年的黑珠之谜,原来是个独立于五行之外的诊所,可接受治疗宇宙大千位面患者,不仅仅是人族,还有美丽精灵、彪悍蜥蜴、强大神族等等。同时,通过治疗还可以换取各位面的丰富资源,灵药、武器、功法、宠物,一切应有尽有。但其实吴睿的理想很简单,平日里在街头为百姓看看病,偶尔找个富豪压榨一番,有空去各位面到处走走,淘宝、冒险、装逼、踩人,再时常来点奇遇,简直妙不可言。………………新书已经上传,下面有链接《我体内有本山海经》
  • 桃花蛊

    桃花蛊

    前十七年,她是翩翩少年郎。前二十年,他是江家三公子。她与他桃树下结缘,相识亦相知。风吹桃花,页翻过。少年转罗裙,公子变皇子。花轿、红烛。挚友结鸳盟,不知碎了多少草心,芳心。“不过是桃花蛊,帮你引了就是引了,不需要你负责。”她口是心非。
  • 傍晚的尖叫(中国好小说)

    傍晚的尖叫(中国好小说)

    这是一篇充满大女子意味的小说,是女人的戏。小小,到上海打拼的职场女性,单亲妈妈,不是通常理解的离异,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算独自抚养小孩。良芝姐,小小的远房表嫂,退休后不愿在家呆着,到上海来找事做,当保姆,也算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潮人。杨阿姨,小小家的小时工,应该是上海本地人。上海本地人会当保姆吗?良芝姐的儿媳,没有在文中正式亮相,但在良芝姐与儿子的较量中,充当了幕后。各是各的来路,各是各的矛盾,有分歧有交织,有磨合有碰撞,每一个立面均为光彩,合成整体以后,错综部分带有侦探小说的迷人。
  • 木皮散人鼓词

    木皮散人鼓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