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1000000007

第7章 大科学家大手笔(2)

格洛阿是法国的天才数学家。一次,他去看望老朋友鲁柏,但看门女人告诉他:鲁柏已在两周前被人杀了,家中近期汇来的钱款也被洗劫一空。格洛阿下决心要破此案。

格洛阿了解到,鲁柏死时手里死死地掐着半块没有吃完的苹果馅饼。女看门人和鲁柏是老乡,馅饼是她送给他品尝的。她认为,作案人就在这幢公寓内。因为案发前后她一直坐在值班室,并没有见有外人出入公寓。警察之所以现在还没有破案,大概是因为这幢公寓有4层楼,每层15个房间,共住着100多人,情况比较复杂。

格洛阿开动了他那天才的大脑,苦苦地思索着。突然他脱口而出:“有了!”

他问女看门人314房间住的是什么人,她说:“是米塞尔。”

“此人怎样?”

“他好喝酒、爱赌钱,但昨天已经搬走了。”

“这个米塞尔就是杀人凶手。”数学家肯定地说。

“有什么根据?”女看门人惊奇地问。

数学家说:“我想鲁柏死时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他是一位喜欢数学、善于思考的人。馅饼,英语叫‘Pie’,而希腊语Pie是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圆周率。人们在一般计算时取314的值。临终前,他机智地想到利用馅饼暗示凶手所在的房间号,为今后的破案留下线索。”

警方根据格洛阿的分析,立即追捕了米塞尔。经过审讯,米塞尔供认,因输了钱就想到了鲁柏家里刚刚汇来的巨款,遂做了谋财害命的事。

画错了的苹果

德国植物学家格贝里,在植物的分类上卓有贡献,同时又是业余绘画爱好者。一次,他去探望一位画家朋友,那位朋友高兴地说:“您来得正好,快给我的一幅新作提提意见吧。”

“又有新作了?”格贝里兴致勃勃地说,“快拿出来看看。”

画家拿出他的新作——《陷于罪恶》。格贝里一看,就知道画是取材于《圣经》故事,描写的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吃了禁果而犯了罪,被上帝逐出园了。格贝里是个非常细致的人。他把画细细地看了又看,目光便停在夏娃手里拿的苹果上面了。

“您觉得这画怎么样?”画家碰碰格贝里的胳膊。

“啊!啊!”格贝里扭头看看画家。从画家那笑眯眯的脸盘上可以看得出来,画家对自己的新作是极为满意的。可是,格贝里沉吟了一会儿,还是说:“苹果画得不对!”

“怎么不对?”画家从欣喜中清醒过来,连声问道,“为什么不对?”

格贝里说:“画里夏娃给亚当的那只苹果的品种只是在距今80年前才培育出来的啊!”随后他详细地讲解苹果的栽培史、新品种的特征等。

画家听着,原来矜持的表情渐渐变了,并连连点头称是。后来,画家按照格贝里的意见,把画改好了。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正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天花病毒,对于这一科研课题,他已经试验过无数次,很快成果将问世了。突然门铃响了,紧接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人闯进实验室,脸色肃穆地递给巴斯德一封信。

原来,这是一封自认为受到科学家侮辱的上流社会显贵的亲笔信,他决定要用当时最流行的方式——决斗,来与巴斯德决一高低。正忙于科学实验成果的巴斯德,根本无心与这种人纠缠,但又不能无动于衷。他看了看实验室内摆放的瓶瓶罐罐,对来者说:“既然是他向我挑战,那么按惯例,我有权挑选决斗武器。你看这里是两只盛着水的烧瓶,一只里面装的是天花病毒,另一只里面装的是净水。你告诉那个人,如果他将其中一瓶喝光,那么我就把剩下的一瓶喝掉。”

那位等待决斗的显贵听到巴斯德用这一特殊的“武器”来决斗,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找来自己的朋友商讨,研究了半天也没什么良策,只好放弃了决斗。

巴斯德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过许多被疯狗咬伤引起狂犬病的患者,他亲眼目睹过一些不幸的病人在无情的精神折磨中死去的情景。巴斯德决心征服狂犬病这种“绝症”。

在多年研究蚕病、鸡霍乱和炭疽病的过程中,他发现病原菌能诱发免疫性。于是他从疯狗的神经组织中培育了菌苗,在狗和兔子的身上做了许多实验,都获得了成功,但是他还没有在人身上应用过。

一天,9岁男孩子约瑟夫·梅斯特被疯狗咬了14口,伤势严重。小孩子的母亲把他送到巴斯德那里,巴斯德把母子俩安排好住处后,为孩子注射了第一针菌苗。小约瑟夫在他的实验室里活蹦乱跳地与小动物玩耍,没出什么事。

接着,巴斯德每天给孩子打一次菌苗,剂量逐渐加大。第12天,进行了最后一次注射,接种的是从当天死去的狂犬病人体内取出的菌苗。一般说来,种上这样的菌苗一定会发作。孩子吻过“亲爱的巴斯德先生”以后,平静入睡了。巴斯德却度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有时,他觉得孩子死了,去看看,小约瑟夫还有均匀的呼吸,他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约瑟夫依然平安无恙,他的新疗法成功了。

不久,14岁的牧羊少年朱彼利为救小伙伴而被疯狗咬伤,这位小英雄受伤5天以后,才被送来,巴斯德用同样的方法,使他也恢复了健康。

被疯狗咬伤的病人蜂拥而至,他的实验室被挤满了。人们纷纷自动捐款筹建巴斯德研究中心大楼。当巴斯德从捐款人名册里看到约瑟夫·梅斯特这个名字时,他深受感动。大楼落成了,几乎在大楼落成的同时,一尊耸立着朱彼利与疯狗搏斗、保护小伙伴的巨大塑像坐落在大楼的正前方。它形象地记录了巴斯德对人类征服狂犬病的巨大贡献。

沙文的升空实验

法国物理学家沙文是巴黎大学的教授。他在做实验时,把铁皮扔进硫酸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了出来。他把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又发现这种气体比空气轻,能把一些物体浮起来。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升空实验。

1783年的一天,巴黎近郊有个大而圆的怪物突然从天上降落下来。人们以为是“魔鬼”降临,都吓得东跑西躲,胆大一些的跑去请当地的祭司来念咒文驱鬼。当这个平日自称法术无边的祭司壮着胆走近怪物时,一股强烈的气味直扑鼻而来。他以为这是怪物施展的魔法,吓得大叫一声“上帝保佑”,便抱头鼠窜了。

还是一个胆大的提猎枪的小伙子揭开了这个谜。只见他把枪对准那怪物圆鼓鼓的肚皮,砰的一声,怪物塌了下来。

这时,怪物中走出一个装束奇特的人来,那人见人们都把他当成魔鬼而四下逃跑,便大声喊着:“不要怕,我是沙文。”他告诉大家为了实验升空,他制造了大量的气体,请人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球囊,并把气体充满球囊。又制造了一个自己能坐下的篮子,把篮子拴在球囊的下方。他坐进篮子里,放开球囊,自己被带上天空,飘了很远后又落在此处。

那时,还无人知晓这种气体是氢气,还无人升过天空。村民们听着这类似天方夜谭的故事,脸上的表情由惊慌转为敬佩。

钉纽扣引出的发明

拉链发明于19世纪末。那时候的时髦衣服要有很沉重厚实的内衣衬在外衣里,一层一层的,包括衬衣、背心和外罩,所有的衣服都要用带子、布条或一排排的纽扣拉紧。有时穿或脱一次衣服要用半个小时,就连应时的靴子也用纽扣或鞋带紧紧地绑到膝盖。妇女们为衣服钉纽扣已成了一项烦琐、费时的工作。

1896年5月18日,美国芝加哥市有一个名叫威特科姆·贾德森的工程师,他看到妻子做衣服钉纽扣钉得手指都磨破了,很心疼。为减轻妻子的痛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两条布边上镶嵌了一个个U形的金属牙,再利用一个两端开口、前大后小的元件,让它骑在金属牙上,通过它的滑动使两边的金属牙咬合在一起,从而发明了“滑动绑紧器”。他把自己的发明送到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人们把贾德森的发明叫做“可移动的扣子”。这就是拉链的雏形。

贾德森发明的“可移动的扣子”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闭合不妥帖,而且容易自动绷开。如果用在裙子和裤子上,突然绷开就会令人十分尴尬。新产品还不能弯折、扭曲或洗涤。但是,他的发明独具创造性,直到1905年他获得与此有关的第5号专利时,还没有其他人提出过与此发明有关的专利申请。

贾德森因为此项发明同路易丝·伍尔科一起办起了“宇宙绑紧器公司”和“新泽西郝伯肯钩眼公司”,并为继续研制新产品而努力。到了1913年,他们雇用的一位瑞典工程师,名叫桑帕克的人,改进了贾德森的设计,将链齿改成凹凸形的,使它们一个紧套一个。这样,金属牙就不会自己分开了,非常类似于今天的拉链。他还设计出相应的生产机器,为拉链的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

1924年,美国固定公司从桑帕克处购买了这种拉链专利,将它投入生产,并在商品交易会上当场表演。新的“可移动的扣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看到它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牢靠,纷纷加以赞赏。根据它开合时发出的摩擦声,固定公司为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Zipper”,也就是“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参战国要赶制大量的军服、皮靴,因此大量使用了拉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威尔士亲王穿起了一条以拉链代替纽扣的裤子。从此,拉链开始进入了服装业,并变得时髦起来。

1937年,法国巴黎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在礼服设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尼龙拉链;2年之后,一部好莱坞影片《绿色》的主题曲唱到了“拉链”。拉链开始风靡全球:衣裤、背包、裙子、鞋子、睡袋、枕套、公文包、笔记本、沙发垫等众多物品都用上了拉链。

1986年,美国著名的《科学世界》杂志根据广大读者的推荐,从成千上万件发明中,选出了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大发明。这10大发明中有飞机、火箭、尼龙、电视、电冰箱、飞艇、集成电路等赫赫有名的科技成果,但是,名列榜首的却是小小的“拉链”,可见它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如今,拉链已经演变得更加先进,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从制造材料上看,已有铁、铜、尼龙、塑料、混合纤维等多种材料制成的拉链,它的用途也早已突破了服装业,涉足公共服务中的各个领域。

对蝙蝠感兴趣的人

“超声波”的科学原理,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航海探测、导航和医学中去了。有趣的是,作为较早的仿生学例子之一,教人类学会使用超声波的老师,是一般人不太欢迎的蝙蝠。

蝙蝠是一种奇特的飞行兽类,有的人把它们叫做“会飞的老鼠”。这种飞兽一般白天躲在暗处休息,到了晚间就飞出来捕捉飞蛾。有人对蝙蝠能够在晚间运行自如地飞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个人就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

1793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斯帕拉捷走出家门,放飞了关在笼子里的几只蝙蝠。只见蝙蝠们抖动着带薄膜的肢冀,轻盈地飞向夜空,并发出自由自在的吱吱叫声……斯帕拉捷见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放飞蝙蝠之前,他已用小针刺瞎了蝙蝠的双眼,瞎了眼的蝙蝠怎么能如此敏捷地飞翔呢?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在进行这项实验之前,斯帕拉捷一直认为:蝙蝠之所以能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能在非常黑暗的条件下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去捕捉飞虫,一定是因为它长了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他之所以要刺瞎蝙蝠的双眼,正是因为想证明这一点。

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可以说,他的实验失败了。但斯帕拉捷并没有到此为止。意外的情况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不用眼睛,那蝙蝠又是依靠什么来辨别障碍物、捕捉食物的呢?

于是,他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住,放了出去,结果,蝙蝠还是照样飞得轻松自如。

奥秘会不会在翅膀上呢?斯帕拉捷这次在蝙蝠的翅膀上涂了一层油漆。然而,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耳朵塞住……这一次,飞上天的蝙蝠东碰西撞的,很快就跌了下来。

原来如此!斯帕拉捷这才弄清楚,原来,蝙蝠是靠着听觉来确定方向、捕捉目标的。

同类推荐
  • 世界神秘现象

    世界神秘现象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干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神秘现象》是“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之一。
  •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你一定想知道:发明探索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发明探索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宇宙、天文、地理、生物、历史、军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采用深入浅出、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体例,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的青少年展现出一幕幕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科学场景。促进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在思考与探究中走向成功的未来!
  • 文明历程

    文明历程

    本书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字字珠玑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丰富,涵盖众多领域。
热门推荐
  • 拯救他吧

    拯救他吧

    这座城市白天是金黄色的,夜晚是琥珀色的。凌晨的它喧嚣也寂静,喧嚣的是无数大楼外的空调外机的轰鸣,寂静的是无人无车的街道。孙大川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又拯救了他一次。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探索世界: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探索世界: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 体生命,奥妙无穷。《动物世界里的杀手(彩图版)》由江文编著,本书以新 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 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 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 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落实决定一切

    落实决定一切

    什么是落实?用两句话说明:布置任务没有落实等于零;追查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就是落实。任何企业或组织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其实光有制度是不够的,还要看落实的结果。本书从目标落实、方法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考核落实五个方面谈了大家们关注的“落实”话题,值得企事业单位研究学习。
  • 有凤临门

    有凤临门

    一世荣华的楚太妃近来总难安眠:梦里总有一女子,絮絮叨叨朝她诉苦,哭哭啼啼地惹她心烦,她瞧着那女子明明眼生的紧,可心里却又有几分说不出的亲昵。她到底是谁,又托梦何为?
  • 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时间管理黄金法则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账户,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1440分钟进账。如果必须在一天之内用完,你将如何支配?今天,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强烈建议你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时间管理有没有出现问题,考察一下自己,是时间的“主人”,还是时间的“奴隶”!如果你是前者,那就恭喜你,你正为你自己的生命加快脚步;如果你是后者,那么,请阅读本书所介绍的时间管理方法,做一个管理时间和生活的高手,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 林中的猫

    林中的猫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雷军的谜:小米野蛮生长内幕

    雷军的谜:小米野蛮生长内幕

    这是一个消费者决定厂家生产何种产品的时代。小米的开放性思维,给传统手机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跟随小米,在雷军身后亦步亦趋。但是小米究竟做了什么?雷军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并不了解。雷军经常对媒体总结小米成功的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不过这七个字所代表的涵义,并没有多少人去深究。正因为如此,小米永远是小米,而其他人也成为不了另一个小米。今天,我们来挖掘小米到底是怎么从零开始的。小米到底有多么专注?是如何追求极致的?它所要求的快是什么?只有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小米,看到真实的雷军到底是怎么想的。谜一般的小米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