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500000008

第8章 度量光的工具(2)

(3)极地晷。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6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日晷。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日晷。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画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在此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上演了焰火点亮日晷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钟接近20∶00,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组成的缶阵上,和着击打声,方阵显示倒计时秒数。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场面之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平面镜

辽代铜镜示意图人类使用镜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镜子就是天然的水平面。旧石器时代的人要想看自己的尊容就必须跑到池水边,对着平静似镜的池水自我欣赏一番。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会制作陶盆,盆里盛了水放在家里就用不着老是朝河边跑了。欧洲有关古镜的记录,最早是在埃及第十一王朝的坟墓中发现了类似镜子的实物,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考古工作者也采集到这一时期的青铜镜。埃及的金属镜和我国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流行的金属镜都是青铜制成的。到了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用镀锡法制成了玻璃镜子,即在玻璃的背面涂了一层金属膜来反射光,反射效果极佳。于是皎白似银的玻璃镜子大量销售到各国,风靡欧洲。后来这种制镜技术被法国窃取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7世纪后期玻璃镜的制法从吹球法改进为溶液法,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制成平面玻璃镜。至于在玻璃背面镀银膜的方法是19世纪才发明的。现在广泛使用的是镀铝的玻璃镜。

追溯望远镜

1623年,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曾对望远镜的发明作过很客观的分析。他说:“我们可以肯定,望远镜的第一个发明者只是一个制造眼镜的人。他有各种各样的眼镜,偶然在不同远近的地方透过凹镜和凸镜两种镜片观看,见到并注意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样就发现了这一用具。”在众多的记录中以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商汉斯·利珀希最为出名:1600年的一天,他的两个孩子在店里玩耍,无意中把两片透镜叠在一起,并用它观看远处教堂的风标。突然,他的儿子兴奋地喊:“爸,快来看啊!”“你看见什么?”“我看见教堂塔顶上风标。”“胡说,教堂离我们那么远,你一定是搞错了。”“不信,你自己来瞧吧。”正是这次偶然的机遇,目不识丁的汉斯一下成了位发明家。1608年10月2日,荷兰议会收到了汉斯·利珀希提出的专利申请。当时荷兰正与西班牙政府支持的雇佣军开战。独立军指挥莫里斯亲王登上亲王府内苑的一座塔,用望远镜鸟瞰全城,连声说好,并称赞它说:“它可能对荷兰有用。”然而汉斯·利珀希并未因此交好运。望远镜的构造比较简单,立即有人仿造,并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发明者。在混乱的战争状态下,荷兰政府拒绝了他的专利申请。

伽利略望远镜不久,法国驻海牙大使为亨利四世购买了一架望远镜。从此,在米兰、威尼斯、帕多瓦等地都出现了叫做“荷兰柱”、“透视镜”或“圆柱”的望远镜。

1611年德国人开普勒,这位以发现行星三大运动定律而名扬天下的天文学家,为了观察天体的运行,在望远镜的研制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他创制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片凸透镜——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被观察的天体相当远,它发出的光线以平行光进入物镜,穿过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很近的地方形成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物镜的焦点与目镜的交点重合,这样物镜得到天体的实像恰好落在目镜的焦距内,物镜的像就成为目镜的“物”,这个“物”在目镜的焦距内。当观察者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直接从放大的虚像上发出来的。虚像的视角大于直接用眼观察天体的视角,因此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天体移近了,变得清晰可见了。

显微镜

在望远镜问世的同时,另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显微镜也诞生了。它也是偶然发明的。可以想象,有了望远镜的人很自然地会试用它来放大近旁的物体。伽利胡克显微镜略本人也尝试自己做显微镜。有一天,他告诉一位朋友说:“我用这个管子(望远镜)看到的苍蝇有羊羔那么大。全身是毛,并且有很尖的爪子”。大约在1625年,博物学家约翰·法贝尔给这种装置定名为显微镜。

在显微镜的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大科学家胡克和皇家学会的看门人列文虎克。在市政府里当看门人的列文虎克觉得整天无所事事,十分无聊。“总得干点什么吧。”他想。一天,他记起自己在布店学徒时,老板送了他一块放大镜,可惜表面有缺。他决定重新磨一块,从此一发便不可收,磨镜成了他的嗜好,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黎明即起,把一块玻璃放在油石上,认真地磨来磨去。只要没有人来找他,他可以从日出干到日落。这样他一直干了40年。他的房间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齐、最好的透镜库。他磨的镜片都很小,有的甚至不比针尖大多少。他通常把磨好的镜片嵌在两片带孔的铜片之间,通过铜片铆固使镜片固定。他磨制的镜片的放大倍数在50~300之间,他的显微镜实际上是一种放大镜,也称为单式显微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大大拓宽了人的视野,它们的制作又促进了人们研究光学理论的兴趣。近代光学差不多从那时候(17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了。

我国古时候有没有透镜

在镜子的家族里,除了面镜之外,还有透镜。那么,在古代中国有没有透镜呢?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早在我国古代便已存在的琉璃,被猜疑是制作透镜相当好的材料有人认为我国古时候没有玻璃和与玻璃相当的透明材料,所以不可能有透镜。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专家反对。根据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记载:“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吕子方教授认为,这里说的五石指的是黏土、长石、矽砂、石灰石和白云石,这五种石头放在一起消炼就可以造玻璃,再磨砺加工就可以造出能会聚阳光的凸透镜来。当然这样的说法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然而即使没有玻璃,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透明度相当好的材料,叫琉璃,未尝不能用来制作透镜。我国在唐代,西南边疆的贸易很兴旺,南亚诸国盛产的透明度很高的火珠也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据《旧唐书》记载,这种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明数尺,正午向日即火来”。我国五代的时候,道教学者谭峭隐居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和炼丹之术。他有本著作名为《谭子化书》,书中提到当时常用四镜:“圭、珠、砥、盂。”科技史专家认为这四种镜子就是类型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值得一提是,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来做透镜,即将冰块削磨成凸透镜,对准太阳使阳光折射会聚,再将艾绒放在焦点上,艾绒就会燃烧起来。这种奇妙的取火方式说明古人对凸透镜能会聚阳光的特性是很熟悉的。

透镜

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由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一个平面的透明体。它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透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同类推荐
  • 回家的燕子

    回家的燕子

    21世纪已越过第一个10年。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21世纪是希望的世纪。亲爱的孩子,你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了吗?稀里糊涂闯进21世纪可不行,没有科学知识,你可别想在21世纪站住脚。科学知识不是药片,要用的时候,不能像吃药一样咕噜噜喝一杯水吞下去就解决问题了。科学知识要从小慢慢学,才学得多、学得好。谁想用懒人吃药片的办法,一口就把所有的科学知识通通吞进肚子里,那可办不到!课本里有许多科学知识。可是叫你天天啃干巴巴的课本,背着又大又重的书包,从早到晚啃得头昏脑涨也不行呀!丢掉大书包,从刘兴诗编著的《回家的燕子》里学科学知识吧!
  •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化繁为简,将艺术知识和艺术鉴赏变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方式,揭示出了伟大艺术最平易近人的一面。旨在为孩子们注入持续一生的对于真、善、美的热爱。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生存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生存手册

    本书讲述了旅途、食物、海上、灾难、救援等方面的生存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本文主要内容为孔子的言语学形态、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考辨、《证诗经押韵》一文数理统计方法等。
  • 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

    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

    《小学生想要的故事书: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内容简介:读故事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小学生想要的故事书: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中所收录的故事纯真、自然、轻松,既寓教于乐,又能收获智慧,当孩子们与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字一起翩翩起舞时,他们会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风雪归客

    风雪归客

    一声龙吟,只手重铸江湖;纸短情长,红颜兄弟成双。倚天屠龙,何敌赤霄纯均;江河汹涌,谁人与我争锋。一剑同辉日月,立马扭动乾坤;红尘谁主沉浮,潇洒肆意人生。一个从小深居山林的孤儿,练就一身傲世武功,红尘中狼烟滚滚,英雄亦有失足。是龙不是虫,终有一日气贯长虹,威震四海五湖。是恩是仇,水落石出,尘归尘、土归土。武之巅峰,九天共尊。
  • 苏家琐事

    苏家琐事

    苏叶,苏家长女,美貌不占,琴棋画不通,只有半吊子拳脚功夫,突逢流年,苏叶只想吃饱饭,帶着幼弟活下去……
  • 玉妃引

    玉妃引

    他是乱世枭雄,老谋深算,铁血手腕,终究成就如画帝业。她是江湖奇女,肩负使命,坠入红尘,与他半生纠缠不休。悬崖边缘,漫天火光,凄楚惨烈。那一夜,她伫立崖边,衣炔飘飘,动人婉约,目光清澈如水,淡笑宛如飞仙。“你若自此跳下去,我生生世世不会原谅你!因为……因为你杀了我最爱的女人!”他的悲伤无助皆化为愤怒彷徨,目光如嗜血般惊悚。她不过淡淡一笑,手轻抚还未显山露水的平坦小腹:“你永远休想得到梅花令,还有……你的骨肉。”话音未落,人已坠下。那如噩梦般的前世因果,如何在这一世去偿还?一段荡气回肠的帝王之爱,一场刻骨铭心的痴缠纠葛,成就了一曲流芳百世的《玉妃引》。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跟儿童聊音乐

    跟儿童聊音乐

    《与儿童谈音乐》这本书的目的是对如何让音乐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的众多方面中的几点提出建议。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之黛妃难宠

    红楼之黛妃难宠

    ★★父亲病重,黛玉回南奉亲,亲聆父亲的教诲,迅速成长蜕变。父丧回京,太后赐婚,黛玉奉旨而嫁。她的夫君:人前亲昵地唤着娘子,人后却一把长剑抵着她的脖颈,是她看走了眼,还是他伪装得太深?原来,他娶她,只为报复,父债子还,天经地义!面对他层出不穷的算计,戏弄和羞辱,清傲的她终是无法再淡定。他狡诈阴险,步步为营;她沉着冷静,巧妙还击。权术与“仇恨”之间,且看聪慧机灵的林妹妹,如何智斗阴险狡诈的北静王!真相大白时,情何以堪,在彼此的目光中,还剩几分美好?恨,消失,爱,能否再开始…(此文非虐,主旨:有些缘因爱而起,有些缘由恨而生!风格轻松诙谐,请放心跳坑!)★★共分两卷:上卷溶心玉意;下卷江山美人★★本文男主:聪明、阴险、腹黑、无赖、霸道女主:冷静、理智、聪颖、机灵、俏皮★★推荐好友红楼佳作:栖霞公子:《红楼之情满潇湘》长天一啸:《水沁玉润红楼情》雨彤喜欢的文:《三段锦之醉红楼》(潇湘奇文,错过遗憾!)
  • 重生豪门:妖娆冷娇妻

    重生豪门:妖娆冷娇妻

    她,一个被组织训练得无欲无求,冷心冷情的地狱使者。她,一个豪门千金,万千宠爱于一身,娇蛮、跋扈、恶毒是她的象征。一朝生死,当她变成了她,娇蛮、跋扈、恶毒之后又多了一个冷心绝情的代言词。娇蛮怎么了?跋扈又怎样?恶毒那也是针对人的。且看重生的地狱使者如何将娇蛮,跋扈,恶毒,冷心绝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 你听谁说我爱你

    你听谁说我爱你

    一次意外,让夏小满失去了好的朋友,也让夏小满从此深陷愧疚。为了履行对好友的承诺,夏小满咬牙踏上“非常心愿之旅”,展开对高冷教授霍知非的疯狂追求。从一开始的置之不理、冷嘲热讽到不知不觉的情根深种,一对活宝冤家上演着既温暖又爆笑的生动情事!眼看心愿将了,夏小满却意外发现,好友的死似有蹊跷,而自己也被卷入一场“以爱为名”的阴谋之中……
  •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界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