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400000004

第4章 认识日食的主角——太阳(1)

如果说太阳是饰演日食的主角,那它绝对是宇宙中炙手可热的重量级明星。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或者说太阳要休息几年,地球上将会是何种状况呢?毫无疑问,地球上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了。而日食,尤其是日全食,就是要太阳暂时休息的一幕电影。好在这幕电影演出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演出的也不是很频繁。正因为这样,日食这幕电影不但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大的灾难,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璀璨的巨人明星

站在地面看太阳,红红的,明亮的,光芒四射,十分平静和安宁。但这不是太阳上的真实情况。肉眼看到的太阳已经“化妆”过了。

太阳在北京天文馆的主厅里悬挂着一幅日面景色图:圆圆的日面上火舌翻卷,气浪升腾,高高的气体柱一直上升到50万千米高的日面上空。上升的气体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往上飞,而是瓦解飞散,纷纷扬扬落回太阳表面,好像天女散花似的。

这还是一幅粗粗一瞥的太阳活动图画。仔细观察,太阳表面景色比这壮观得多呢!你若用较大的天文望远镜拍摄太阳照片,整个日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明亮斑点,像水中气泡,锅中米粒,又像跳动的珍珠。这是太阳上的“米粒”,天文学上叫做米粒组织。

把望远镜所成的太阳像投影到望远镜后面的投影屏上,璀璨晶莹的日面上出现一些黑暗的斑点,它们或者结伴而行,或者单个而立。有的威风凛凛在前面开路,有的神气十足在后面督兵。这是大名鼎鼎的太阳黑子。

假如你用快速摄影机拍摄一部太阳活动区影片,那更是生气勃勃,趣味盎然。看过这种影片的人,没有不拍手叫绝的。那里不仅有翻卷的火舌,飞腾的气浪,抛射的物质,还有比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激烈得多的太阳耀斑。影片里缓缓蠕动的太阳活动区物质,更是风云跌宕,妙不可言。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系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星系,它幅员辽阔,成员众多。在这个家庭中,太阳是个头号“大个子”,所以我们说它是宇宙中的重量级明星。

木星八大行星、几千颗小行星、卫星和流星,都不能和它相比。在我们的想象中,地球可算硕大无比了,它上面有大洲、大洋、高山、深涧,有一百几十个国家,有60多亿人口,绕它赤道一圈有40000千米长。这样的世界还不大吗?

然而地球的直径只有太阳的1/109。木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若把木星和太阳作比较,10个木星直径才能抵得上1个太阳直径。

德国有个天文学家,名叫威特曼,专门测量了太阳的大小。他在瑞士洛克尔诺天文台,用针孔摄影机对准望远镜焦点上太阳像,进行了246次光电扫描,测出太阳直径为1392530千米。

如果我们要想从太阳直径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乘速度为60千米/时的普通火车,即使昼夜不停地行驶,也得2年零25天。要说火车速度太慢,我们来看看“神仙”走完这段距离的情况吧。

《西游记》里有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54000千米),天上人间随意行走,再遥远的路程几个筋斗就到了。可是,就是孙悟空要从太阳直径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也得翻上26个筋斗。

根据太阳直径,立刻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来。太阳体积是140亿亿立方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就是说,在它里面可以装得下130万个地球。这个明星个头可真够大啊!

也许你会说,个头大也不一定是重量级明星啊!那好吧,如果给太阳称称体重,你就会心悦诚服了。

给太阳称体重?真新鲜!这么大一个火球,烈火熊熊,气浪冲天,又和地球相隔1.5亿千米,怎么提得起来?用什么秤去称?

说起称太阳,还得从伦敦的瘟疫谈起。1665年,在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一场瘟疫,被传染的人不死也被折磨得九死一生。人们害怕瘟疫,纷纷从首都逃离。一时,繁华热闹的伦敦街头变得冷冷清清。

为了躲避瘟疫,剑桥大学不得不放假,学生们因此纷纷回家乡去了。牛顿当时也在剑桥大学,他也因此回到了家乡林肯郡。

一天夜晚,在深沉的夜色中,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显得无比幽静而神奇。这时,年轻的牛顿独自坐在自己家的果园里沉思。

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牛顿脚边。这个不为人注意的自然现象,却触动了牛顿的“灵感”,从此他就经常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索物体下落的原因。他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切物体向地面降落是因为地球在吸引它们。他又问自己:月亮为什么不落到地面上来呢?经过研究,他把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到月亮、行星和一切天体。这就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

在牛顿以前,曾经有人猜想,引力是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牛顿想证明这个猜想。可是当时没有精确的地球半径数值,牛顿无法完成自己的证明。没办法,他只好等待。

1671年,法国天文学家皮卡尔测得了比较精确的地球半径数值。这一消息传到牛顿耳朵里,他立即采用这个数值进行计算。越计算,他预期的结果越明显,以致使他激动得无法继续计算下去,不得不由他的朋友代他继续计算。

经过牛顿的精心研究,万有引力定律问世了。这个定律指出,万物彼此吸引,吸引的力量大小与参加吸引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为天文学家称天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秤,从此“称”太阳质量就有了可能。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作秤,用地球作秤砣,天文学家测量出太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这就是说,如果把太阳放在天平上,用地球作砝码,需要加33万个地球在天平的另一端,天平才能平衡。地球的质量是60万亿亿吨,因此,太阳的质量是2000亿亿亿吨。

太阳质量在太阳系各成员中是最大的。据计算,太阳系的质量99%以上集中在太阳上。由于太阳具有巨大的质量,所以它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太阳所以能成为宇宙中的重量级明星,紧紧地把太阳系中的所有成员都拉在自己周围,给它们规定运行的路线、行动的速度和各自的地位,都是靠它的强大的吸引力。

太阳对它表面物质的吸引力是地球的27.5倍。就是说,一个体重160千克的人,如果到了太阳上,他的体重将变成1650千克。不要说烈火熊熊的太阳表面人们无法上去,就是将来防温隔热的问题解决了,人类也休想登上太阳!因为到了那里,强大的太阳吸引力会把人压垮的。

太阳质量虽大,但它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4,即1.41克/立方厘米,不到水密度的1.5倍。太阳的密度是很不平均的,太阳中心集中了很多物质,密度为160克/立方厘米,是黄金密度的8倍;而在太阳外面大气层里,物质则稀薄得像轻纱,比鸿毛还轻。

知识点原子弹

原子弹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核武器系统,一般由核战斗部、投射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核战斗部是其主要构成部分。核战斗部亦称核弹头,并常与核装置、核武器这两个名称相互代替使用。实际上,核装置是指核装料、其他材料、起爆炸药与雷管等组合成的整体,可用于核试验,但通常还不能用作可靠的武器;核武器则指包括核战斗部在内的整个核武器系统。

炙热的火球

人们在形容明星时常常会使用“重量级明星”或“炙手可热”来形容。太阳不但是宇宙中的重量级明星,也是一个非常红火的明星。

原子弹爆炸雄伟壮观的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同地面上的火相比,太阳上的火才称得上真正的大火。地球上燃烧数百吨干柴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火舌乱舔,劈劈啪啪的爆裂声中,一堆干柴化为灰烬,其火势可谓大矣!

然而,这样的火远远没有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火势大。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轰隆隆一阵巨响之后,半空中腾起一股巨大的蘑菇云。火光闪闪,数十千米之外都能看见。至于它的热辐射更有摧枯拉朽功能,所到之处,一切东西都将着火焚烧,其势不比干柴燃烧大得多吗?

然而,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火同太阳上的火相比,又相形见绌了。太阳表面的温度是5700度,内部的温度还更高,据理论推算,太阳内部高到1500万~2000万℃。试想地球上哪里找得到这样高的温度?

炎热的夏天,人们汗流浃背,闷热难熬,那时的温度不超过40℃。炼钢炉内的温度高到能把钢铁熔化成“水”,然而这个温度只有1000多℃。地面上最难熔的金属是钨,所以电灯泡里用钨丝作灯丝。

我们知道,电灯泡里通上电流,灯丝就发出明亮的光焰,而电流一断,灯丝就恢复原状。然而钨若放到太阳表面上,它就不能像在地球上这样安然无恙了,到了太阳上,最难熔化的钨也要化成蒸气。

在18世纪的时候,化学家们都拿金刚钻没办法,因为它太顽固了,什么也不怕,连用火烧都烧不毁它。当时把它当做一种特殊的物质。

一位贵妇人知道金刚钻的特性后,觉得很奇怪,便慷慨解囊,拿出几颗金刚钻和红宝石送给化学家们做实验。

化学家们把这些珍贵礼物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只耐高温的坩埚里,把口密封好,搁在熔炉里用火烧。熔炉烧到铁和玻璃熔化的温度后,又继续对盛金刚钻和红宝石的坩埚燃烧了24小时。之后,拿出来一看,红宝石还好好地保留在里面,而金刚钻却不见了。化学家为此很伤心,因为价格昂贵的金刚钻白白地消失了,却没得到什么结果。

这次实验失败在于化学家们没有及时观察金刚钻的熔化过程。化学家们吸取了教训,改进了实验方案,他们请磨镜师替他们磨了一只30厘米的放大镜,用来聚集,奇迹发生了,红宝石就在他们眼皮底下熔化了。由此可见,聚集的太阳光比熔炉温度高得多,否则在熔炉里不能熔化的红宝石怎么会熔化了呢?

后来,俄国天文学家维·康·柴拉斯基重新做了上面的实验,不过他不是用放大镜来聚集阳光,而是用一块直径1米的凹面镜,把它对准太阳后,在凹面镜的焦点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分币大小的太阳像。他把一根白金丝伸进太阳光束之中的太阳像里,白金丝立刻弯曲起来,像蜡做的一样熔化了。

由此可知,太阳光束里的温度肯定比白金熔化的温度高。白金熔化的温度是1770℃,因此太阳表面温度在1770℃以上。后来柴拉斯基又测出太阳像里的使白金熔化的温度是3500℃,因此当时推测,太阳表面温度在3500℃以上。

现在知道,太阳表面温度是5700℃。这个温度不是用放大镜或凹面镜聚集阳光测出来的,而是用一种叫做光谱分析的方法测量出来的。

太阳上不仅火很大,温度很高,光线也是很强的。又一位科学家想亲眼看一看太阳表面的情况,冒险对它看了一眼。这一眼造成了终生遗憾!科学家的眼睛被强烈的阳光烧坏了。看了太阳一眼,瞎了一辈子。

在美国有过这样的现象:每年秋天来临的时候,医院里的看神经的病人逐渐增多起来。这些“病人”既不是口吐白沫、眼睛往上翻的精神病患者,也不是胡言乱语、喜怒无常的疯子,他们是所谓“季节情感失调症”患者。

大多数“病人”在向医生诉说:“一到初秋时节,随着白天变短,黑夜变长,便出现烦躁、忧虑、嗜睡、关节疼痛、食欲激增和性欲减退的症状。”

精神病专家卢森梭博士对这种“病”进行了研究。他经过查资料、翻阅病例,同有关科学家谈论,最后认为这种“病”是日照时间变化引起的。于是他想用延长“日照”时间的办法来治疗“季节性情感失调症”。他用日光灯代替阳光给“病人”照射。

幸好,卢森梭博士不是天文学家,也没有按照天文学家的办法去做。他要是天文学家,或者按照天文学家的办法,先计算一下太阳光多强,然后按照太阳光线的强度安装日光灯,他的试验方案就实施不成了。因为照在大气层外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光的热量是1360瓦,要安装日光灯模拟太阳光的话,每平方米面积上要装上34只40瓦的日光灯。这样,“病人”还能治疗吗?

卢森梭博士简单地用日光灯象征性地给“病人”照射,居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病人”经过2~3天的治疗,症状明显地缓解。真是出奇制胜啊!

对于像卢森梭博士这样的“外行出奇制胜”当然是不能过多地评头品足的,但作为“内行”的物理学家要是这样做就不足取了。物理学家描述发光体发出光线的强和弱,通常用物理量——发光强度来表示,它的单位是坎德拉。1坎德拉大体上相当于点燃一支标准蜡烛时所发出的光。

把太阳光和已知的标准光源进行比较,得到太阳在正午时照在地面上的阳光要比1米远处同时点燃10万支标准蜡烛还亮。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从炼钢炉里出来的钢水散发的热气是非常强的,离它不远的人,身上的衣服都会烤焦,所以炼钢工人都穿着厚厚的防温隔热的工作服。离钢水远一点,热气就少一点。离得再远一点,热气就再少一点。离钢水越远,热气就越少。

同类推荐
  • 动植物百科

    动植物百科

    从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被称为隐生宙,虽然延续的时间约有40亿年,但由于材料不足,未能划分出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只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们之间还无确定的界限,因此常统称为前古生代。
  • 冰天雪地:雪灾与低温灾害的防范自救

    冰天雪地:雪灾与低温灾害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养”这个词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养出好皮肤,养出健康,养出好气质。本书向读者分享了在日常的美肤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的问题,有哪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肤质?减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盲目的减肥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健康减肥呢?减肥又有哪些小妙招?养生最好的是食疗,可食疗也必须根据人群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书中还为您贴心的讲解了餐桌上的一些礼仪以及在进餐时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法。让您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优雅。
  • 地外文明:神奇的谜团(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地外文明:神奇的谜团(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以科幻的视角,介绍了岩画记录的外星人、外星人曾在中国、回不了家的外星人、美国出现黑衣外星人、农民奇遇外星人、科西嘉岛上的外星人、地球人吃过外星人、外星人遗址、外星人与秦始皇、外星来客在东欧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周末读点口才学

    周末读点口才学

    这是一本关于口才学的普及读物。书中选取了职场、家庭、公共空间等场景,用大量的案例分析了口语交际中的原则和方法。书中将口才学的理论阐述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景有机融合,行文明白晓畅,既方便读者把握口才学的理论精髓,又有利于读者举一反三,有效提升自己的口才技能。
  •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是一本有关科学养生方面的畅销书。作者试图解决人们提出的“怎样养”的问题,力求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和最佳效果。可以说,只要您掌握了怎样养生的方法,也就掌握了通向未来长寿之路的金钥匙。
  • 皇帝相公有点“坏”

    皇帝相公有点“坏”

    他是凤启之帝,因她成为九洲的笑柄却浑不在意,他宠她爱她,编织着密密的情网,却依然罩不住她,只能望着她越逃越远……她幸得重生,原只想平凡一生,安宁度日,不料命运捉弄,与麻烦代名词的皇家纠缠不清,越躲越迷失!然,那一朵朵麻烦的桃花,她可以不要吗?【众男争妻】某女主:“本小姐不做皇后!”某温润太子:“那做太子妃如何?”某风流少爷:“没听见瞳瞳说不做皇后吗,你丫继位了不还是一皇帝,还是做本少爷的夫人好。”某神仙公子:“你们能给她想要的自由吗?瞳儿,跟着我。”某霸道王爷:“你只能做本王的妃!”某妖孽皇帝优雅一笑,赶苍蝇一般赶着一众桃花,“不好意思啊各位,你们来晚了,她只能是朕的娘子!”他笑得妖娆,一双桃花美眸激电乱闪:“娘子,我们私奔吧!”最终,某女背身而立,一声叹息,这……真的栽了?
  • 娇宠嫡妃

    娇宠嫡妃

    陈妍雪,世人口中的草包傻子。传言其貌不扬,但却身份尊贵是相府唯一的嫡女。却因庶妹嫉妒被害溺水身亡。她现代毒神特工,一手毒术杀人于无形,只是世人却不知她的医术同样出神入化,只是因为职业原因鲜少人知晓。当她和她命运的转盘产生交集,一朝魂归。且看她如何扮猪吃老虎,玩转古代。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无限欺诈师

    无限欺诈师

    本书又名《欺诈师的无限搞事之旅》、《我的san值没有问题》、《san值归零的我只能搞事了》、《你所知道的剧情都是假的》、《对不起,我是演员》……总而言之,大概就是冯雪带着克苏鲁跑团角色卡穿越到jojo世界,结果发现一帮子轮回者导致san值归零,发疯后领悟到了偷(愉)税(悦)的真谛,在一个个剧情世界里冒充剧情人物坑轮回者并逐渐把轮回者们关于剧情的情报带歪的故事。
  • 生存的竞争(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生存的竞争(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必须要声明一下,我们所提到的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社会最小单元。心理学家常常非常虔诚地同意这个理论上的声明,然后又平静地开始在实际的实验中忽视它。只有理解了它是实验上和理论上的现实,合理的实验和动机理论才会成为可能。
  •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

    《刘强东崛起的智慧:强者必有强势的事业》将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刘强东。这里不仅有他曾经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他不同于常人的商业信念和从业策略,更重要的是全面披露了他取得强势事业成功的内在秘诀。
  • 穿成王妃做团宠

    穿成王妃做团宠

    夜国摄政王冷血无情,却单单对她宠爱有加,柔情似水,妖界第一美男雪陌天人之姿,温润如玉,痴情千年,却甘愿为她做凡夫俗子,相伴一生,钰国第一美男子东陵凰容貌倾城,惊才绝艳,府中妻妾无数,本是天下皆知的薄情之人,却执意立她为妃,痴恋如他,深情如他,温柔如他,最后,究竟谁人才是她的真命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