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900000008

第8章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4)

海洋不愧是世界最大的渔场。统计在册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捕获的鱼类数量超过了9000万吨,接近于海洋每年可供的1亿吨鱼类捕获量。1986年世界鱼类捕获量估计为9100万吨,如果加上许许多多的自用或销售范围很小的手工捕鱼业的数据的话——这部分数据无法估计,上述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则远远低于实际捕获量,这意味着人类每年的鱼类捕获量超过了海洋所能维持的最大产量。世界海洋渔业的产量在近40年内增加了4倍以上,1950年海洋鱼类捕获量为1760万吨,此后经历了1958~1971年的稳定增加期和1973~1988年的迅速增长期之后,目前趋于平稳,其间1972~1973年由于厄尔尼诺及其对秘鲁渔场的影响而出现下降,但1950~1970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超过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海洋所提供的鱼产品占全世界水产品消费的90%。对鱼类需求的大量增加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多的缘故。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鱼类比1980年增加2250万吨,发达国家则要低得多,只需590万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鱼类消费水平差异也很大。日本、冰岛、丹麦、挪威、马来西亚、朝鲜和韩国等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40多千克,而危地马拉、埃塞俄比亚还不到1千克。这一数据所无法表示的含义是,一些西非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是将鱼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原料来看待的,尽管这些国家的鱼类产品消费量不高。世界上海洋鱼类捕获大国有日本、美国、秘鲁、挪威、俄罗斯、朝鲜、韩国、西班牙、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冰岛、丹麦、中国等国家。

人类靠无限制地增加捕获量的做法是危险的,这会危及今后若干年的鱼类繁殖,而且,世界已把开发海洋资源作为21世纪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绝不允许这种危险的做法继续下去。于是人们寻求扩大水产养殖和转移一些作为动物饲料而出售的鱼类到人的消费市场上去。这两项的潜力是巨大的。估计水产养殖每年可以提供1000万吨的鱼类产品——目前已近800万吨。而目前用于动物饲料的鱼类产品占到总捕获量的40%左右,1986年还曾上升到45%。再加上各类鱼种——而不是仅消费某几种鱼的消费市场的扩大,便可以较完满地解决人类所需的鱼类产品的问题了。

海水制盐海水制盐业也是传统的海洋产业。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很快。春秋战国以前我国沿海已开始利用海水制盐,至春秋时代制盐业成为富国之本。如今我国的盐田面积近500万亩,海盐的年产量达1000多万吨(约占全国原盐产量的55%),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的海盐业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海、渤海一带,这一地区的海盐产值占全国的85%以上。

由于海洋是连接各大洲的通道,在经济上海洋运输远比空中运输划算得多,因此海洋运输在世界贸易运输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世界上共有吨位在300吨以上的商船34083艘,总吨位6.46亿吨。全世界共有港口980多个,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商港2300多个。世界大洋航线密如蛛网,承担着世界贸易中绝大部分的货物运输。据统计,每年经海洋运输的货物达40多亿吨,占世界外贸物品的4/5。海洋运输的效益持续增加,这又刺激了它的发展。目前大型船舶、油轮的载重量达到50万~70万吨,矿石船载重达到15万吨,集装箱运输、滚装和管道装卸等专用船舶发展也极为迅速。与之配套的各类专用码头日益增多,设备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从188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沿海钻第一口探井算起,海上油气勘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只有少数国家在海上找油,此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在海上找油的国家猛增到80多个,进入了高峰期;到20世纪80年代在海上进行油气勘查的国家约100多个,陆续发现了一批海上油气田。海上油气生产可以从1947年路易斯安那州成功地打出海上第一口商业性生产井算起,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50年海上石油产量为0.3亿吨,占当时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5%,1970年近海石油占全球总产量的20%,1986年接近1/4,1988年世界近海石油产量达7.23亿吨。20世纪80年代世界近海石油产量增加27%,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7%~28%。产量增加最多的是安哥拉、巴西、墨西哥等产油国。随着越南、刚果、墨西哥湾不断发现新的海上油田,今后海上石油产量还将大幅度增加。

近海天然气产量增长也非常迅速。1988年世界近海天然气产量为3188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世界近海天然气产量增长了19%。1992年海上天然气产量达到4024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海上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挪威、马来西亚、荷兰和澳大利亚。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为许多缺少淡水资源的海湾国家带来了希望。目前可以利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利用海洋热能转换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海水淡化时耗能过高的难题。

从海水中直接提取一些有用的化学元素极为方便而且可行,国外所用的溴素基本上都是从海水中提取的,美国、挪威等10多个国家每年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200多万吨。

在1969~1980年的12年中,基本上由传统的和新兴的两项海洋产业构成的世界海洋经济的总产值增长了20倍。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达到300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也由5%上升为16%。

海洋产业,海洋能源开发和深海海底矿物开采在21世纪初已经进入商业性生产阶段了。

法国已运行了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装置,其装机容量为240兆瓦,1986年挪威投入运行了世界上第一个波力电站。此外,中国和加拿大还分别拥有10兆瓦的潮汐能装置。

被称之为海底多金属结核的新的矿物资源获取的可能性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为了取得捷足先登者的利益和地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荷兰、挪威、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等纷纷卷入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勘探活动。各国不惜耗费巨资和人力进行调查、勘探和采冶的可行性研究。美国是最早从事多金属结核勘探的国家,为此,它已投入了2亿多美元。日本、德国、法国和韩国也已分别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俄罗斯、法国、日本和印度、中国等五国是第一批申请登记的先驱投资者,以美国资本为主的4个国际财团也分别在太平洋区域非正式地占据了4块矿址。迄今,一些发达国家的深海底资源勘查和采矿技术提高很快,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德、日科学家预言,10~15年以后,人类将开采海底矿产以满足需求。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深海底多金属资源的重要性,纷纷要求国际上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所有国家的海底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他们认为这些深海底的矿物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涉及每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个国家都有权分享这些人类共有的财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希望看到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源的那一幕在当今社会重演。由此又导致了以77国集团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之间关于深海底资源开发制度的争论。1982年4月,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了《海洋法公约》,确定了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的神圣原则。该公约规定实行平行开发制,即一方面由行将建立的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开发,另一方面由有关国家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与管理局以协作方式开发。同时,为了照顾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了大量投资的国家的要求,承认他们先驱投资者的地位,赋予他们在一定区域内的勘探权、公约生效后他们的勘探计划被核准的优先权以及在商业性生产开始时获得生产限额的优先权。为了处理深海采矿的有关问题,成立了国际海底筹委会,制订了一些深海采矿的具体规章程序,并审批了印度、法国、日本、前苏联、中国登记为先驱投资者的申请。这五国已正式被批准为先驱投资者,各获得了一块矿地。韩国、巴西、菲律宾、泰国等国也都在积极考虑多金属结核的开发问题,并正在酝酿申请矿区。尽管如此,国际海底资源争夺的局面仍十分严峻。

属于全人类共有财产的,还有极地资源——南极和北极。

南极洲是人类尚未分享的最后一块荒野资源。南极洲沿岸水体供养着35种企鹅和其他鸟类、6种海豹、12种鲸鱼和近200个类型的鱼类。近年来还发现南极洲近海赋存有石油,极地内部可能蕴藏有铁等矿物资源。

纯净的南极洲

为了保护人类所共有的这最后一块净地,一些国家缔结了《南极洲条约》。12个国家于1959年缔结了条约,将南极洲60°以南、约占地球表面10%的360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辟为国际和平区。以后又有22个国家陆续成为该条约的缔约国。南极洲条约及其后来追加的3个协定,即保护南极洲海豹公约(1972年)、保护南极洲海洋活资源公约(1980年)和南极洲矿物资源活动管制公约(1988年,该公约由于澳大利亚和法国拒绝签署目前尚不能实行),使南极区域的海豹、鲸鱼和其他鱼类得到了有效保护,从而使得人类能够在21世纪甚至更遥远的将来还能与一个原始、洁净的极地共存于一个地球。

人们在谈论海洋资源时不应该忘记它还有一个特殊的重要的贡献,这就是海洋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起着缓冲器的作用。海洋可以吸收巨大的热量,海洋的热量输送——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输送热量的40%是由海洋完成的——在世界气候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海洋的存在,降低了全球增温的速度,甚至根本上降低了这种可能性。

知识点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部分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构筑设施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包括原材料供给的源、产品和废弃物消纳的汇及缓冲调节的库)及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体制、组织、文化、技术等),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断变幻的气候资源

人们对气候的通常理解可能仅限于它是生物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然而,气候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一项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气候作为资源主要表现在光、热、水和气候能源等几个方面。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极其普遍,植物的干物质产量就有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说明光资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条件。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83×1028焦/秒。地球所截获的阳光能为每年相当于178万亿吨标准煤发热量,其中19%被大气吸收,30%被反射回太空,51%进入地球。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约70%被吸收,大约为83万亿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其中约有1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通过光合作用变成生物质能,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约有1%被人类和动物作为食物消耗,成为维持一切生命的能量源泉。

光电能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电能。安装和维护技术比较简单的光电能源系统更适合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发展中国家利用光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至少占全球光电发电容量的50%。这些供电系统通常用于抽水、供水和灌溉,提供照明,为乡村提供电力以及为边远地区的信号发送装置和远距离通讯提供电力。考虑到全球还有200万以上个农村缺乏电源,因而利用光电能的潜力是巨大的。

除发展中国家以外,光电系统还为全球约几百万户家庭以及世界许多工业部门和组织机构提供电力。在美国和德国,已经有几个中等规模的样板光电电厂在提供商品电力。这预示着光电系统提供的电力将通过公共电网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口提供洁净的能源。

当然,光除了可以作为资源的一面以外,还会造成另外一种危害——光污染,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是常见的3种污染形式。光污染对于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是致命的威胁,高空大气中的臭氧层减薄或出现空洞将使地球失去抵挡光污染的安全屏障。

热量对于农作物的存活与生长至关重要,日平均气温的高低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气象在玩变魔术(科学知识游览车)

    气象在玩变魔术(科学知识游览车)

    《气象在玩变魔术》本书为你讲述气象方面的各种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地理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 动物:动物的丰富学问(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动物:动物的丰富学问(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以拟人化的形式,介绍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软骨鱼纲动物、鱼类硬骨鱼纲动物、两栖类无尾目动物、爬行类有鳞目动物、鸟类突胸总目动物、哺乳类原兽亚纲动物、哺乳类真兽亚纲动物等内容。
  • 海陆的起源

    海陆的起源

    《海陆的起源》是德国A.L.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第三篇为解释和结论。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讨论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动力。
  • 发现水世界:水族万象

    发现水世界:水族万象

    视觉天下探索发现丛书编委会编著的《水族万象》是一本深入探解水族动物世界的百科全书,它们的聪明才智,它们的憨态可掬,它们的楚楚动人,它们的威风凛凛……它们巧妙的捕食方式,它们深居简出的生存之法,它们感人至深的“夫妻”生活……无一不是吸引你的制胜法宝,它们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大自然界里所展示的一切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都将在这里真实上演。 本书盖了大部分学科领域,既突出趣味性,又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配有大量和正文匹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启发广大读者更好的认识,关爱大自然里的每一个宝贵生命。
热门推荐
  • 向阳孤儿院1

    向阳孤儿院1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何处归寻

    何处归寻

    恨为何物?怨为何物?又能将人逼到各种地步?既然阎王爷不愿收我,那我便要将你们所欠我的,全部都,讨回来!
  • 伪骄

    伪骄

    睡梦中的沈熙和感觉到有人喊慢慢睁开双眼,一入眼便是一张俊美的脸庞酒精的作用下没有认出来是谁开口就是“好帅小哥哥啊!”韩梓辰端来醒酒汤“喝了。”“不要”沈熙和有点撒娇的语气。“乖,喝了不然明天头疼”韩梓辰也不凡耐心的哄着她。“不要~除非……除非……”“除非什么。”沈熙和一下凑到他耳边说“你亲亲我”说完还对韩梓辰笑了一下。(人前高冷自己媳妇面前小奶狗×在别人眼里中是冷艳美女自己人面前调皮小可爱)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帅哥王子

    帅哥王子

    《帅哥王子》收录了若干篇有关王子的童话故事,大部分是中外名家名作,也包括部分民间童话。在本书的故事中,《白熊王子》讲述的是一个小姑娘被白熊娶了回去,只有在晚上才能变成人,但是因为这位姑娘的好奇,让白熊身上的诅咒生效,白熊被女巫抓走了。原来白熊是一个王子,而这个小姑娘也开始为了找回白熊王子而奔波,最后找回王子。《快乐王子》讲述的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为帮助穷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快乐王子活着的时候,在王宫里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从不知道忧愁和贫穷是什么。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媛总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媛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帝的盛宠

    冷帝的盛宠

    他是楚仪国最隐忍狠辣的皇帝,九岁双腿残废,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历经波折。她是宠臣之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天真叛逆,自小与楚仪国第一少年将帅订婚,青梅竹马,情深不悔,却被他掳入后宫。谣言传:她不喜位居人下,他便为她废去皇后,立她为后。还传:她善妒,一日,遥帝醉酒,歇于醉茵阁柔妃处,皇后醋意大发,一怒之下连夜闯入醉茵阁当众掌掴柔妃,自此遥帝不顾朝纲法纪,为她散尽六宫。后又传:她爱黏人,遥帝坐朝议事时,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坐于他大腿之上撒娇。那一次,他为她半月不上朝。那一回,他为她移平了皇宫的花草树木,种上她心爱的梨花,只为博她一笑。那一年冬天,她惧冷,他便让人猎杀了一百多只珍狐野兽的皮毛做地毯。再后来,她私通叛军,引敌军入城…。《楚仪野史记载》:三十六年,下臣秦云荻率叛军攻入上京,遥帝仓惶出逃,叛军追至,遥帝自缢于南华山。临死前,地上刻着一行字:情之一字最难解,不知从何兴起,却又如此之深。可以生死相许,可以死生与共。若是强问因由,譬如风来风去,冷暖自知又难觅难寻。全天下都以为他爱她,可她不信,等到信了时,却已经太迟了…。
  • 无法同行

    无法同行

    根据动漫《劲爆战士》第一部衍生的同人文,向童年致敬,为国漫产粮!
  •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是以明朝为故事背景的五部集小说。《朱薇传》是第一部,写小夫人尚云香追杀怀孕待产的王妃李玉玲,在河边生朱薇时,捡到李玉玲丢的金锁、玉镯。疑心朱薇是李玉玲被淹死而转世,是报仇来了。朱薇在她的丫头齐映红的皮鞭下,死过去五次。朱薇与春玉发现了大娘李玉玲的密室与修身秘学,学习成功,带领兵将,解救了尚云香,解除了神龙会对古安城,对靖王府的占领,改组了神龙会的兵将,保障了父王保卫边疆的胜利。此时,尚云香又看到与朱薇同岁的李玉玲的女儿李醒儿,解除了对朱薇的怀疑。可是,在齐映红地挑唆下,朱薇、春玉是石板锁身与十八个女孩被沉湖水葬。他们得有的多大的智慧,能走出这种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