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200000007

第7章 哈佛生活(1)

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

(一)

虽然第一笔生意获得了成功,但玛丽和老盖茨却并不开心,他们甚至有些担心计算机对比尔·盖茨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一直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为这样才能考取理想的大学,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

而长期沉迷于一件并不确定的事物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很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小盖茨还非常不善于社交,他们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看成是偏执狂,从而被社会抛弃。

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商量着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进行一次长谈,让他开阔视野,脚踏实地的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台毫无感觉的机器。

仿佛是有心灵感应一样,盖茨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获得了更多的上机时间,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却发现自己离同学们越来越远。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之间,甚至他讲出的笑话也让大家觉得太小儿科了。他就像一个刚刚入学的新生一样,对学校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同学们只把他当成爱计算的怪人。这种隔膜让盖茨分外难受,他只得回到计算机房继续演算。

他将这种苦恼说给父亲听,老盖茨借着这次事件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希望儿子考虑转变一下生活模式。比尔·盖茨聪明且懂事,他明白父母的担心,而且他自己也觉得应该结束这种极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因此,他顺从地开始尝试做一名好学生。

不久,盖茨便又拾起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包括自然科学、艺术概论、人物传记等。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将书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并且暗暗发誓,一年之内不再碰触计算机。他试图用超出常人的理性努力改变自己那些让人不可理解的特点。然而,命运仍然鬼使神差地使比尔·盖茨转了一个小弯,最后又绕回到计算机上。

1971年6月,湖滨中学与圣尼古拉女子学校合并,学校的人数一下子增至400多人。教室、课程和老师都需要重新安排,而手动筛选无疑是耗时耗力的事,学校便计划编制一个课程表来解决这一问题。

公认的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自然成了学校的首要人选。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决心“改邪归正”的盖茨拒绝了学校的这一重托。他告诉学校,自己想仔细地考虑一下是否继续同计算机打交道,程序编制是否会成为他的终生事业。

学校尊重了比尔·盖茨的决定,并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一位新来的数学老师。而不幸的是,这位新老师没几天就死于空难。无奈之下,学校又重新找到盖茨,同时希望他的朋友肯特·伊文斯也能加入进来。

比尔·盖茨再次拒绝了这个任务,而肯特·伊文斯则答应下来,他想慢慢地劝盖茨也加入。在与比尔?盖茨进行一番交谈之后,肯特·伊文斯便兴高采烈地去参加自己所热衷的登山探险之旅了。但遗憾的是,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来——他在探险中不幸丧生了。

比尔·盖茨痛失密友,伤心不已。痛心之余,他突然觉得人生短暂,要把握时机,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于是,他接下了朋友未完成的任务,又找到了已经高中毕业的好友保罗·艾伦。此时保罗已经成为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学生,刚好修完学期课程,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盖茨希望合两人之力来完成这个千回百转的任务。

紧张的工作让盖茨从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他和保罗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新程序终于大功告成。在一切都完成停当之时,比尔·盖茨戏谑地做了一点儿无伤大雅的小修改,他偷偷地加了一些指令,使自己成为班上唯一一位周围坐满了漂亮女孩的男生。

这套课程安排程序十分合理,它使高年级的学生每个星期二的下午都没有课。许多学生因此而高兴地穿上T恤衫,背上印着“周二俱乐部”,以表达他们的欢喜之情。

比尔·盖茨在这件事上很快就又看到了商机。他给周围其他学校写信,竭力推销自己的课程安排程序,并打算按学生数收费。当然,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实施,因为另一件事情发生了。

(二)

1972年夏天,17岁的比尔·盖茨与19岁的保罗·艾伦创办了他们的第一个公司——交通数据公司。其实比尔·盖茨并没有想过要创建一家公司。多年以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他是这样说的:

“我小时候选择的一个梦想是计算机,我想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当时我选择这个梦想并不是说要挣多少钱,建立一家多么伟大的公司,我只是梦想能有这么一个非常出色的工具而已。”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支撑着比尔·盖茨和保罗进行了最初的创业。尽管他们的第一家公司以失败告终,但这段经历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却十分珍贵。它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未来的方向,为开创日后令世人瞩目的微软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情的起因极其偶然。一直以来,保罗都有购买《大众电子》杂志的习惯。一天,他偶然看到杂志上登载的一则广告,大意是一家名为英特尔软件公司(Intel Corporation)的新公司推出了一种称为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这种软件能应用于任何新型的计算机,就像一个灵巧的终端一样,能够让高端的计算机产品走进寻常人家。

这件事的震动效应对保罗来说绝不是一点半点,他立刻跑去找比尔·盖茨。

“比尔,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一种微处理芯片。”保罗迫不及待地向盖茨介绍说。

比尔·盖茨听完保罗的介绍后,也来了兴致。于是二人决定试着用它制造出一种低级的计算机来。

“您好,请问是英特尔公司吗?我们想购买你们的8008型微处理芯片。”保罗抓起电话打了过去。

“好吧!它的价钱是395美元,我们马上就派人送过去。”对方回答说。

两个人凑了凑自己的零花钱,却不够395美元。保罗忽然想起,自己在英特尔公司有认识的朋友,他应该能更便宜地买下来。于是,他怀揣着360美元谈成了这笔交易。

不久后,比尔·盖茨和保罗便摆弄出一台机器。但拿它做什么呢?两个年轻人还没有想好。

直到有一次,两人在路上闲逛,比尔·盖茨发现一根横穿马路的管子。他好奇地问保罗:

“这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市政当局统计汽车流量用的。这根管子和一个小金属盒子相连,还配有一个可供打孔的纸带。每次汽车通过橡皮管的时候,机器就会将车次的记录打在纸带上,和我们的计算机相似,都是用0和l这两个数字来进行的。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出时间、流量。”保罗详细地解释说。

保罗的解释立刻就让两个人有了主意。交通数据的整理显然是相当耗费人力物力的事,而市政当局常常会雇佣一些私人公司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有用的材料报告,然后再根据报告,确定最佳的交通管理方案。

这是一个绝佳的发现,让盖茨和保罗找到了商机。因为这些私人公司往往要价很高,而且拖延时间,市政当局经常为此恼火不已。现在,他们可以接下这个生意,并长期做下去。

但他们毕竟还是两个不满20岁的孩子。为了要让自己的东西更有说服力,他们就成立了这家交通数据公司。

这是假期里的活动,比尔·盖茨宣称并不会影响学业,老盖茨和玛丽觉得这也是个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他们答应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帮助。

说干就干。两个小伙子很快就利用手头这台机器将交通材料汇编成册,在父母熟人的介绍下,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市政当局。这项业务为他们赢得了2万美元的报酬。

事情如果进展的顺利的话,盖茨和保罗可能会一直经营下去,但挫折很快就来了。两个小家伙准备扩展业务,便跑到其他的州去游说。因为没有熟人的引荐,这两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拒绝。在他们想寻找对策时,美国联邦政府又决定向各州及其市县政府免费提供交通数据分析服务。这样一来,交通数据公司就彻底没生意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马克思从中学时代起,就立志将毕生献给全人类。他刻苦学习社会和自然的各门学问,成为一个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革命活动,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开启“视窗”的巨人:比尔·盖茨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成长、创业和成功的传奇经历。比尔·盖茨1955年出生于美国的西雅图市,他从少年时代开始迷恋计算机,并显示了出众的天赋。20岁那年,他与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经过30多年的奋斗拼搏,微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生产企,比尔·盖茨的私人财产也达到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在世界最大慈善家排名榜上也多次位居第一。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同桌作业借我瞅瞅

    同桌作业借我瞅瞅

    前世贵为名门望族,到头却也没落得好下场,家破人亡,可笑的是他明明还有父亲,母亲走了不过问,他被送走了也不过问,甚至是死了尸体凉透了,也不见他父亲的身影,真可笑。这一世他不会再让相同的事再发生第二次,该走的路他正在走,该尊遵守的规则他正遵守着,别人的事她不管,他的事别人也别想插手分毫,他自己道,他自己守!《耽美文》
  • 提督请上船

    提督请上船

    原本梦想成为提督的叶浩,却因为天赋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了他的梦想,可谁知机缘巧合之下却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深海提督。
  • 张文襄幕府纪闻

    张文襄幕府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 频吉祥禅师语录

    频吉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子扶苏

    帝子扶苏

    上古先秦时代,帝王建立帝制,开创历史帝制先河。帝王突然逝世,帝子遭遇陷害,他面对一纸诏令,轻笑,“不愿北礼”。
  • 异世之欲血修罗

    异世之欲血修罗

    帝王将相,终有一死,有些人修道,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长生不灭。<br/>千乘铁骑,敌不过天威,有些人修道,是为追求超越旁人的力量。睥睨天下.<br/>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有些人修道,是为追寻本源,参透宇宙奥妙。超脱三界六道.<br/>&nbsp;&nbsp;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逍遥自在的长生者,傲世苍生的永生者,睥睨天下的祖神,超脱三界六道的不灭者!<br/>&nbsp;&nbsp;一个卑微的生灵,怎么样一步步炼就不灭之体?<br/>&nbsp;&nbsp;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神界的争斗,尽在《异世之欲血修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见闻天道

    见闻天道

    天道是真的存在的,而且竟然还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竟然差一点颠覆了自己的世界观,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一个高中生的身上,又会在天道里面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简直无法想象。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