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900000004

第4章 滦阳消夏录(一)(3)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今文古文:这里是指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今文派和古文派。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在竹帛上,所以称为今文经。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的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的原因尤其受到尊崇。汉哀帝,平帝时期,今文经学还与谶纬结合在一起,内容更为空疏荒诞。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者出于孔子家的墙壁中,或者来源于宫廷,或者是民间所献,经文都是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所以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发挥,但是在辨认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今文经学早就是国家认定的正统,列于学官,而古文经学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汉哀帝,平帝时,刘歆想要将古文经学列于学官,但是没有成功,他写书抨击今文经学,由此引发今古文经学之争,持续二百多年。今文经学汉末衰微,尤其是由于战乱,消失殆尽。而古文经学却由于东汉学者在民间的提倡与传播,日益兴盛。后来六朝的南北学和隋唐的义疏派,立场都和古文学相同。直到北宋庆历以后,宋学兴起,古文学暂时衰歇。明末顾炎武大声疾呼复兴古文学,古文学又成为经学正统,惠栋的“吴派”与戴震的“皖派”都与其有联系。而清代中末叶,今文经学也开始复兴,当时的“常州学派”,“公羊学派”皆是。其中,宋学虽然仍旧依托古文经义,却以理欲心情为研究对象,结果道问学愈加变得空疏无物,为清代学者所批驳。

【译文】

朱子颖运使说:他在泰安防守的时候,听说有读书人到了岱山的深处,忽然有人的说话声从石壁里传出来,说:“什么地方有经香,难道是有转世人来了吗?”接着发出一阵破裂的震动声,石壁从中间裂开,一座壮丽的楼阁出现在山顶上,有一个穿着齐整的老儒走下来迎接他。读书人感到非常奇怪和惊讶,问这是什么地方?老儒说:“这是经香阁。”读书人又请教什么是经香。老儒说:“这说来话长,请坐下来慢慢说吧。当初孔子删定经书,以教化世人,其中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流传着。汉代的儒家学者,离孔子还不算太久,通过对经书字义的解释,还能够明白先圣的心意。而且比较单纯朴实,没有结帮争名的习气,只是各自教授老师传授的学问,讲究老老实实地追源溯本。到了唐代,这种风气都没有发生变化。北宋时,这些学说总结成十三部注疏。先圣觉得这很不错。不过当时的大学者已经开始担心新的学说日益兴起,先圣之学会逐渐变成绝学。于是建了这座楼阁把它们储存起来。中间是最早的版本,用五色的玉作盒子,表示对先圣的尊重。旁边配以历朝历代官方刊行的本子,用白玉作盒子,以昭示帝王提倡先圣之学的功绩。这些都放在南面。左右放的都是一些私家自己刻的刊本。每当一本书刻好以后,一定要取一本第一次印刷并且质量上乘的书,按照时代的顺序,放在这座楼里,用黑色的玉作盒子,用来表扬他们对于用功于古书,钻研于古书。这些都放在东面和西面。以上这些书,都用珊瑚作书签,用黄金作为钥匙。东西的两个房子里用陈年的檀木作桌子,最好的绸缎作褥子。那些大学者的神灵,每一年来视察一次,来时按次序坐在楼里。后面三排房子里都是唐代以前的学者的经义,我们把他们编成册,分组收藏,大概有一库之多。除了这些书之外,其余的著作,即使写得很多,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也只是听由作者们自己保存,而不再收藏在这座楼里,这也是先圣的愿望。这些书每到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以及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的时候,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发出浓烈的香气,所以就叫这座楼经香阁。这是因为在一元运行下,阴阳二气发散,阴气从中午十二点开始,阳气从晚上十二点生出。圣人的心灵,是与天地相通的。这些大学者阐发圣人的道理,其中的精髓奥妙之处也是和天地相通的,所以会互相感应。然而一定要是传播这些学问的人才能闻得到,其他的人是不行的。当代的学者对这十三部书,有的夜以继日一辈子钻研这些书,有的字斟句酌,每个字都求其来历,对这些书进行猛烈的抨击,这都是因为各人因其智识所限。你四世前是一个雕刻的工人,曾经刻了半部《周礼》,所以你身上还有残留的香气,我因而知道你来了。”于是老者带领读书人参观了整个楼阁,用珍贵的水果招待他。送他出来时,老者对他说:“你自己多多保重吧,这地方很难找到。”读书人回头再看,就只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一点人烟。这件事太离奇了,好像是尊崇汉学的人写的寓言。汉代的学者以解释古文字义为最主要的学问,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观点和看法。由此看来,似乎汉学比较粗糙,而宋学更为细致。但是如果不明白古文的字义,如何知道其中的看法和观点呢?而宋代的学者却只是全然的诋毁排斥汉学,把它当作土块一般粗劣的东西。免不了就像做好了大车,就把做得不好的轮子毁掉,渡过了河,就把船给烧了一样。于是又导致攻击宋代学者的人多了起来。所以我写《四库全书·诗部总叙》时说:“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而是为了表明自己强于汉代的学者。而后人攻击宋代的学者,也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只是对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感到不满而已。”韦苏州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就是这个道理。平心静气地来说,《易》从王弼开始改变了原有的解释理论,这是宋学发展的开始。宋代的学者对《孝经》没有什么异议,因为其中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宋代学者所争论的,只是今古文字句的差别,对于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都可以把它放到一边去不用计较。至于对《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这些书的注释解释,是需要根据字词在古代的说法,这一点宋代的学者是做不到的。《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宋代的学者花了一生的精力在上面,一个字一句话的研究,这也是汉代的学者做不到的。汉代的学者固执地坚持对经典原文的字句,讲究对老师学说的尊崇,强调传授的关系。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自身对经义的领悟,他们对经典的研究非常深入。汉代的学者由于太强调对经典的尊崇,所以过于相信老师所传授的。而宋代的学者靠着自己的理解,敢于改变经典。他们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缺点,都差不多。只是汉代学者的学问,如果不读古书,是一句话都说不了的。而宋代学者的学问,则是人人都可以离开书本恣意谈论。其中好坏都有,当然会有一些不那么让人信服,导致人们对宋学的批评。说宋学太多虚构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文】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①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悚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②,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③,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④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诸葛武侯⑤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儒学门斗:清代儒学中看门和看粮仓的公役。

②禹步诵咒:禹步,道士作法时的步法,故意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诵咒,念咒语。

③李林甫、秦桧:李林甫,唐玄宗时的大臣,担任宰相十九年,权势甚盛,导致安史之乱。对人表面友好,暗地里却设法加害,人称“口蜜腹剑”。秦桧,南宋高宗的宰相,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其担任宰相十几年,主张向金投降,杀害了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

④晨门:指早晨负责开城门的人。此语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

⑤诸葛武侯: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丞相,武侯是其封号。此语出自他所作《后出师表》。

【译文】

献县的县令明晟,是应山人。他曾经打算要昭雪一件冤案,但是担心他的上司不同意,正在反复思量疑惑没有决定。在学府的一个杂役叫王半仙的人,和狐狸是朋友。狐狸平时预测小的祸福很灵验。于是县令就派王半仙帮他问一问狐狸。狐狸听完以后,严肃地说:“明先生是百姓的父母官,案子只管他是否冤枉,不应该考虑上司答应不答应。他难道不记得李制府说的话了吗?”杂役回来以后把狐狸的话报告给县令,县令听了感到很惶恐。不禁说起当制府李卫没有做官的时候,曾经和一个道士同船渡江。当时,正好有一个人在和船夫为价钱争吵。道士感叹道:“他的命马上就快没了,还在这里计较这几文钱。”过了一会,那个人被船帆的尾部碰了一下,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先生心里暗暗地感到奇怪。船到江中时,突然起了风,船摇摇晃晃快要翻了。道士做法念咒,这才安全渡过了河。李先生向道士行礼,感谢他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那个掉到江里的人,是命该如此,我救不了他。您是贵人,碰见灾难遇难成祥,我不能不救。有什么好感谢的?”李先生又再次拜谢说:“听了您这番议论,我终身安于命运了。”道士说:“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命运,是得志还是不得志,应当安于命运。不安于命运就会到处钻营求取,排斥陷害别人,没有什么恶毒的方法不用的。却不知道李林甫、秦桧,即使不陷害打击好人,也能够做宰相。这样做,只是白白地增加自己的罪孽而已。至于牵涉到国家百姓存亡的大事,就不能安于‘命’了。天地孕育人才,朝廷设置职官,是为了补救国家的命运和气数。身负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却握着手等待命运的安排,天地何必要孕育这样的人才,朝廷何必要设置这样的职官?晨门说:‘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但还是尽力去做。’诸慕亮说:‘竭尽全力,到死才停止。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不是我所能预见的。’这些都是圣贤安身立命的至真之言,您应该记住。”李先生很恭敬地聆听了道士的教诲,并礼貌地询问道士的姓名。道士说:“说出来恐怕会把您吓住。”说完,下船走了几十步,突然一下子就不见了。

当初在会城,李先生曾经和县令说起这件事。不知道这只狐狸怎么会知道。

滦阳消夏录(二)

【原文】

宋按察蒙泉言:某公在明为谏官①,尝扶乩②问寿数。仙判某年某月某日当死。计期不远,恒悒悒。届期乃无恙。后入本朝,至九列。适同僚家扶乩,前仙又降。某公叩以所判无验。又判曰:“君不死,我奈何?”某公俯仰沉思,忽命驾去。盖所判正甲申三月十九日也③。

【注释】

①谏官: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②扶乩:又叫扶鸾。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说是为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

③甲申三月十九曰:明末崇祯皇帝这天在煤山上吊自尽,按照惯例,应该是百官从主赴难,也就是和他一起死,但是这个人没有去,还在清朝做官。

【译文】

按察宋蒙泉说,有一个人在明代是作谏官的,曾经通过扶乩算自己能活多久。神仙的判书说他某年某月某日应当死。他算算日子不长了,因此常常感到忧虑和担心。可是到了那个日子,他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后来他在清朝做官,官至九列。碰巧有一天他的同事家里在扶乩,上次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了。他向神仙请教为什么上次的判书不灵验。神仙又写下判书说:“你不去死,我能怎么办?”他低着头想了一阵子,突然下令坐车走了。原来那天正是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日子。

同类推荐
  • 桃花扇

    桃花扇

    公元1919年4月4日清晨,卢管家很早便起来了,稍事梳洗,他便往前院去。那里是仆人们住的地方,作为这所大宅的总管,他有很多事需要分派,尤其是梅老太爷住院后的这些天。外面空气清冽,似有还无的牛毛细雨,偶尔洒在头上。卢管家踏着青石板路走着,路过花园时,他不经意地向里扫了一眼。借着晨曦的微光,他看到花园假山前有团黑色的东西,不知是什么,他不由往里走了几步。等到他终于看清楚后,不由得大吃一惊。
  • 红杏出墙记6:偶遇

    红杏出墙记6:偶遇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迷失地下铁

    迷失地下铁

    一场诡异的车祸后,人们坠入了从未见识过更无从想象的地下世界。几队幸存者带着寻求出口的希望,在诡秘莫测、怪事迭出的地下世界中艰险地探索,与各种怪异的生物以及自己的同类斗智斗勇,比拼耐性。当迷失在一个陌生空间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暴戾、自私与正直、善良、坚守,试看人们如何抉择,最后能否回到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
  • 老高

    老高

    老高发了。在岩市家喻户晓。老高有钱了。老高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老高有钱不显山不露水。老高的穿着那是没钱人的样儿。有钱了的老高,只多了两件物品,夏天多了架黑边墨镜,冬天多了条带方格的暗红色围巾。老高的餐饮习惯更是没钱人的本儿。老高吃什么,见到的人不多,大多都是老高自己言说的,能信的不多。老高说,早晨就一鸡蛋和一杯牛奶。鸡蛋是他自己养的鸡下的,鸡不下蛋了,就更简单了,一杯牛奶就成。中餐简陋,一段淮山药,两片红烧肉,三节带绿色的青菜,四小勺的带海鲜味的清汤。
  • 左牵黄右擎苍

    左牵黄右擎苍

    《左牵黄右擎苍》是实力派作家邓一光的精品中篇小说集。其中《孽犬阿格龙》是当代中国最优秀最经典的中篇小说。讲的是1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两个年轻的知青在上山下乡的艰苦环境中,相恋、相爱了,但是他们逃不出当权者为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最后是棒打鸳鸯,天各一方,在他们的身边的那两只狗,也是在共同生活中产生了恋情,居然也上演了一幕忠贞不渝的爱情悲剧。
热门推荐
  • 早安,主君大人

    早安,主君大人

    “不想你男朋友死,就和我在一起!”君主挑起小五的下巴,满眼阴戾。他要的她心悦诚服。她却拼死守着心,想的是童年的王子。“死女人,知道背叛我的后果么??”君主扼住小五的脖子。小五满意的闭上眼睛:“是死。”君主邪魅一笑:“不,是生不如死!!!”
  • 重生娱乐圈之巨星女王

    重生娱乐圈之巨星女王

    前世,她为娱乐圈三栖巨星,在圈内叱咤风云,遭好友陷害,魂不归体,就此丧命。今世,她重生归来,曾经的三栖巨星,成为恶名昭彰的三流明星。那她便重回先前道路,再从这深不见底的圈子一点点的踏上去,最终踏至圈内顶峰!空有脸蛋的花瓶?演技为零的废材?只会假唱的小白?专辑发行上百万,收视率急增,票房上亿,她用实力将所有流言蜚语击溃,她用手段让对她有意见的彻底折服,她用奇迹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再活一世,她活得潇洒肆意!昔日闺蜜害死自己,她笑容张扬,手段狠辣地将其逼上绝路,身败名裂。所有负她之人,她便以千倍还之,让他们再无翻身余地!【此文一对一,爽文,男主妖孽一枚,腹黑属性,无耻无下限】
  •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现有的会计准则,试图揭示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吸引马来西亚投资提供会计技术支持。同时,本书也为国际会计比较理论研究者、会计专业学生等提供帮助。本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国内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会计准则比较的研究空白。
  • 异能少女重生:天才商女

    异能少女重生:天才商女

    一杯加料的酒,她被男友送给上司,身陷泥泞,无法自救之时,一颗子弹送她回到年少时代。携带随身空间,她驰骋商场、征服枭雄、闯荡都市。赌石?小意思!看病?她更会杀人!有人出高价买她性命?那还等什么,赶紧派人去接任务,记住,要先收酬金!
  • 国家阴谋

    国家阴谋

    张笑天: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一级作家。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劳动模范,连续四届省管优秀专家、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被国家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是中组部直接联系管理专家。2009年在吉林省举办的建国六十周年评选中,荣膺“吉林骄傲人物”光荣称号。迄今为止,出版长篇小说15部,小说集、剧本集、散文随笔集18部,另有《张笑天文集》20卷出版。创作文字总量在1800万字以上。影视作品《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多部、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中篇小说《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爱是伤筋动骨的痛

    爱是伤筋动骨的痛

    我爱他爱的要死,他恨我恨得要命,终于我死了心,丢了命,可他却跟失了魂一样……江云汐哭着问沈慕寒:你能不能娶我沈慕寒说:可以,除非你爸不是凶手,除非你不是他的女儿两个除非,江云汐终于明白,有些事,是生死都不能跨越的……她绝望的纵身一跃,沈慕寒那一刻才知道,没有什么是除非的……
  • 南风知我意(全集)

    南风知我意(全集)

    十八岁的夏天,在暮云古镇过暑假的顾阮阮在河里游泳时,救下了车子坠河的傅西洲。高烧昏迷的傅西洲在三天后醒过来,却失去了记忆。善良的阮阮将他留下来照顾,相处的一个月里,她对他心生情愫,还来不及告白,他却不告而别。四年后,她在机场与他重逢,经年岁月,她对他的感情并未随着时间而流逝,而是如同陈酿,愈发酵愈浓烈。可恢复记忆的他,对她无比冷漠,同她记忆里那个内敛温柔的男人判若两人,诚然如此,她依旧爱得执著、掏心掏肺。她苦追半年后,他对她求婚,在她以为自己终于打动他时,婚礼上他的缺席,令她如坠迷雾深渊……
  • 许你准时又迟到

    许你准时又迟到

    ......或许再来一次,就不会错过了(小声bb:不虐哦,作者大大是亲妈,微笑)
  • 重生之独宠千金

    重生之独宠千金

    前世,她为他付出所有,替他坐牢,却惨死在老公和姐姐手里,再次重生,她誓要逆转乾坤,改变命运,一手携空间敛财,开创锦绣人生,一手拆穿恶毒继母诡计,惩治恶姐渣男,原以为这一世不会再为任何男人动心,却有这么一个男人,挥舞着天使的翅膀,再次让她领悟到什么是真爱,用他所有的爱和生命,专宠她一人。
  • 田园商妃:夫君,一起来种田

    田园商妃:夫君,一起来种田

    什么?眼前这盛世美颜的帅哥竟然就是她的残疾丈夫!没搞错?那她嫁!她嫁!就冲着这颜值她也嫁定了!谁不让她嫁她还跟谁急!就算丈夫是残废,看着这颜值她也能过一辈子了。只是,嫁了人后的秦朝发现她这丈夫不光冷,还神神秘秘的,不过,相处久了秦朝发现她这丈夫越来越向暖男靠近,而且还颜好,脑子好,更重要的是,晚上的体力也更是好的不得了,嗯,看在这么多‘好’的份上,她就什么都不追究了,安安心心带着残疾丈夫挣钱过小日子吧!本文纯属虚构,以商周为背景的架空文,中间有点玄幻,喜欢的亲入坑,不喜欢的亲路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