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爸爸心平气和地说,“只要走完就好了。”Joe大声强调:“可是他们已经走完了,我们还没走到一半。”曹格爸爸坦然而坚定地说:“所以我们要走完啦。”说完便牵着姐姐Grace的手,带领着Joe继续接下来的比赛。
薯条Joe和姐姐冒险篇
新叶古村的晚上,绵软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热心的曹格先是邀请蜗居在狭小的水云间里的杨威父子过来同住,被尊重规则的杨威父子婉拒。回到自己的屋中,和两个孩子躺在床上,度过的是温馨的睡前故事时光。Grace大姐姐和Joe哥哥躺在爸爸的左右,讲故事时,曹爸爸紧紧抓牢两个孩子的手,他用轻松的语调说:“一天有一个爸爸,他叫什么名字呢?”孩子们竖起耳朵听,曹格继续说:“他叫薯条。”Grace大笑着领悟说“是薯条爸爸。”(注)
和Grace对视一笑后,曹格继续讲:“薯条爸爸带着薯条Joe和姐姐到处走。可是姐姐呢,会一直哭。”
立刻明白爸爸故事里的人物影射的就是自己,兴奋又害羞的Grace撒娇说:“爸爸你不能说我。”曹格慈爱地看着Grace,继续讲故事:“薯条Joe就和他的姐姐说,我们出来就是要冒险的。然后姐姐就说,对啊,我也是大姐姐,所以我喜欢分享快乐,分享的是一直笑的声音。”
听到这里,Grace很捧场地笑出了声音。曹格爸爸接着讲:“对啊,那所以姐姐是不是一个会分享快乐的人呢?”Grace大声说:“对”。而本来在和Grace闹小别扭的Joe也悄悄钻出了被窝,静静听着爸爸的故事。故事简单易懂却立刻俘获了Grace和Joe的心。两个小人儿都沉浸在故事之中,明白了爸爸要告诉他们的道理——时刻记得要分享。
【家庭亲子宝典——讲故事,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相信同曹格爸爸一样,很多家长都会一致同意故事教育法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方案之一。当孩子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遇到烦恼、迷惑和困难时,讲一些简短的小故事,能快速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做有时能比直接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效果要来得好许多。用讲故事方法能改变孩子的坏脾气,也可以用故事来改掉孩子骄傲的性格,还可以用故事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很多父母喜欢和孩子们讲睡前故事,事实上,除了能让孩子睡个好觉,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受用一生的。孩子通过父母讲的故事去感知和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好奇心也在其中得到滋养和满足。
当孩子缠着父母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亲子教育的好机会。父母不要因为怕麻烦、没时间就拿本故事书丢给孩子,让他独自翻看,而是要尽量抽出时间来讲给他听。因为,讲故事给孩子听,是和孩子一次良好沟通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个好故事,无疑也是提升亲情的“黏合剂”。孩子也有交流感情的需要,而亲子阅读恰恰是很好地满足这一需要的纽带之一。在父母“讲”和孩子“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孩子得到心理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从而产生安全感,所以不难理解,听完一个好故事的孩子睡得特别香。可以说,睡前故事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能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相比之下,任由孩子过多地单独看电视、玩ipad则有可能抑制亲子交流。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们对于喜爱的故事愿意反复聆听。这其实是他们记住新概念和新词汇的方式。每听一次故事,他就会注意到新的细节,故事重复的次数越多,宝宝就越容易记住那些信息。所以,就孩子喜欢的故事,父母应该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讲。在讲的时候可以出现变化,可以合乎情理地引申或者扩展,让故事更加丰富具有教育意义,也不妨让孩子反过来给父母讲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孩子被睡前故事所感染的时候,说明他明白了故事中的内涵,参透了其中的教育意义。因此,讲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听说读写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好的阅读习惯则是从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开始的。从讲故事开始,父母就不妨告诉孩子故事的出处,或者是从哪一本书上读到的,从而激发孩子自己独立阅读的兴趣。父母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并且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预见的是,父母在讲故事时,必然会涉及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某些自然现象、生命以及地球的起源等等,所以讲故事也可以极大丰富扩大孩子的视野。
给孩子讲故事是每个父母最常做的一件事,但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其实,给孩子讲故事有很多技巧。有美国教育家认为,听故事能够帮助家长易于踏入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针对性强的故事可以让儿童从中领悟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因为故事的内涵不仅揭示着世界的奇妙,也对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据此,给孩子讲故事时,请充分发掘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第一,要从孩子的年龄段特点出发因利乘便。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可以多选择一些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既影射现实,又温情脉脉,满足这个年龄段儿童热爱幻想的内心需要,能从多角度为儿童展示和现实生活有关的奇异美景,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也同时向他们揭示着假恶丑。当物我开始分化后,孩子逐渐会对人的故事,以及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故事感兴趣,讲这类故事,重心可以放在讲清楚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后果,如何解决等方面以帮助儿童拓宽视野。
第二,要加强故事的针对性。孩子在生理、心理上发展都尚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爱哭又爱笑,给孩子讲故事应敏锐地捕捉孩子的兴奋点,以增强双方有效沟通。尤其应该针对孩子可塑性强的特点,选择有利于矫治孩子目前缺点、不足的故事,通过故事形象善加诱导,适当进行鼓励,从而达到用故事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之目的。
第三,可以向曹格爸爸学习,创设情境讲故事。这实际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孩子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贫乏,往往对故事的内涵领悟较困难,对其中的隐喻更茫然不知。因此给孩子讲故事,首先应创设一种故事氛围,达到借景生情。可以事先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哪些有意思的情节,和值得关注的人物。有这样一个开场,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注意转移——集中到听故事上来,并意识到这个故事的奇特与重要,作好心理准备,并充满期待。
另外,要力求不断渲染氛围,促使孩子对故事充满期待。讲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将其中的角色安排到位,努力暂时摆脱或掩蔽自己固有身份。按故事角色形象的个性及特点来寓情于境,讲符合故事里角色身份的语言,并可辅助配合夸张的身体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表达要生动,表象要清晰鲜明,用充满感情或者童趣的表达方式来讲述故事。或者用辅助工具,比如代表故事里角色的小玩偶等吸引孩子认真倾听故事,使孩子移情于境,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让儿童更容易理解。
此外,为了能够让儿童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要让孩子和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讲故事中灵活运用悬念就十分重要。可以在讲故事时引入悬念,在关键处停顿、设疑、提问,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来,既增强了互动,又能让孩子按照故事的脉络去思考。家长讲故事前要认真钻研故事,精心设计讲法,适当安排悬念。讲故事设置的悬念,是为了使故事跌宕起伏,增强故事艺术的感染力。悬念设置出现频率和深度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理解力、兴趣度而异,不能为了设悬念而设。家长们要注意的是,讲故事过程中设置的悬念,随着故事推进,都要揭破,千万不能悬而未解,那会让孩子非常扫兴。
当孩子可以听懂父母的故事时,父母甚至可以让孩子把故事复述出来或者表演出来。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在父母的示范下,他们会很快通过这种方式爱上阅读爱上表演。但不能回避的是,家庭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天天闹着讲故事,家长也天天给他讲,但到头来孩子听的故事一大把,而会讲的却寥寥可数。有的孩子大胆尝试想讲一下,但开口却只能哼唧出“从前、从前、从前”等几个词。
探究“理想与现实”落差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孩子听的故事质量、讲故事者本身的表现力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孩子听故事后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反馈相关。孩子听记故事,多凭形象记忆,故事的情境一旦消失,故事也就会遗忘。为此,要提高孩子听故事的质量,必须将“听”这一过程延伸。可以多多调动孩子听的主体意识。比如,讲一个长故事时,每次在新的进展前,让孩子先复述之前的概要,并让孩子自己做出推测和演绎。这就给孩子提了要求,要会听、会记、会表达。多运用几次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听故事的好习惯,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讲。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孩子讲故事的办法来训练他们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意义更为深远。
值得指出的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保护孩子,因为故事婉转不直接说事儿,能做到不伤害孩子,保护孩子的颜面。但讲故事的方式可能存在的弊端便是:故事绕来绕去,年纪小的孩子理解力有限,可能明白不了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有可能让他们只觉得听故事有趣好玩儿,却不知道故事的主体是什么,对引喻的理解也有限,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能够明白故事的言外之意。对这类孩子更有效的方法是,以婉转的语气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式,而不去指责小孩子。
【父母课堂贴士】
1、一个故事多讲几遍,复述后可简要给孩子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孩子学故事中的对话,在大人不断启发帮助下,最后发展到让孩子自己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2、对已经具备一定口头表达能力的儿童讲故事时,可以先由大人讲一段故事,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发展接着讲下去,或者可以假设几种结局,以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发展想象的空间。
3、孩子最具有表现欲,总希望自己的行为、话语受到大人的赞扬。大人要常引导孩子一起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鼓励常表演,在游戏中学习,孩子开心,收效也大。
第四课:别怕孩子哭,他是想告诉你点儿小情绪
《爸爸去哪儿》中,曹格家的Grace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小姑娘的天真可爱之外,还有她爱哭的小模样。面对女儿时不时的哭泣,曹格也采取了很多的应对方式,有时是抱抱给安慰,有时是讲个故事转移注意力。但不管怎么样,孩子爱哭是让许多父母手足无措,非常无奈的事情,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常常哭起来没完没了。
其实,要止住孩子的哭泣,先得了解他为什么哭。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基本手段,一种是表达基本需求,如饿了、冷了、困了、难受了,常见于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一种是孩子想要达成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目的,这种哭也常常伴随着耍赖的性质,常见于大一些的孩子,用“大哭”来要求父母满足要求;也有一些是难过、失望等情绪的自然流露,不止孩子,成人也常常用哭泣来释放心中的情绪压力。
这时有些家长会用赶紧满足要求的做法来止哭,有些家长则认为不能宠坏孩子,让他去哭一会,其实,针对不同的哭泣,家长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止哭。
【节目情景再现】
在《爸爸去哪儿》中,Grace有几次“惊天动地”的大哭,不仅让我们见识到了孩子哭起来有多么厉害,也让人不禁思考,我家的娃要是这么个哭法,可得怎么办哟!
哭的场景一:武隆天坑,下山途中
第一次的旅行,爸爸和孩子们便遇到了艰苦的环境,在武隆天坑,要自己走一段长长的山间小道下山,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满是泥泞。不要说孩子,爸爸们面对这样的道路也非常头疼。开始下山没多久,曹格家的Grace便害怕得大哭起来,边哭边喊“我想要你抱我回家……我要回我的家里面……”这个时候,哥哥Joe也开始闹起来。头疼的曹格只能尽力安抚两个慌乱的孩子:“你看,我们走到下面就没什么事了。你看,下边的路就比较顺,对吧?然后搞不好,一到家就有小白兔啦!”但是,Grace仍然只是大哭,一路索抱抱,大家看到后都过来帮忙安抚、照顾Joe和Grace。
走到平坦的路上,进入爸爸怀里的Grace终于停止了哭泣,可是突然又被陆毅犹如晴天霹雳的一句“我们刚走了十分之一”吓得大哭起来,只肯被爸爸抱着,还一直哭着要妈咪,要回家……整个山谷里都是姐姐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