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0800000001

第1章 序言(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现代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教育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同时他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人。他所开创的“个别心理学”,在心理学界独树一帜,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罗洛·梅、罗杰斯等在内的著名心理学家都受到其不同程度的影响。直到今天,在心理学领域和神经精神症领域,仍有不少人沿用阿德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治疗。至于他所提出的“自卑情绪”“补偿机制”“权力追求”等概念,更是深深渗透到现代西方文化和一般人的科学常识之中。

1870年2月17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天生体弱多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困境束缚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的一生。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使其名声大噪。1912年,阿德勒在其《神经病的形成》一书中提出他的新心理学。新心理学包含了他的大多数主要概念。1918年,他引进了“社会兴趣”这一概念。社会兴趣同“克服自卑感”一起,成为阿德勒最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心理病理学的个案里,阿德勒多次访问美国,为大量的听众讲课。1932年,他成为长岛医学院心理教授。1934年他定居纽约。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因心脏病逝世于苏格兰的阿伯丁。

阿德勒终其一生都在关注着人的成长和社会教育,并以此作为他工作的动力。1919年,他在维也纳的学校系统中创办了第一所儿童指导诊所,不久在他的倡导下又建立了30多所。他和他的学生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不计任何报酬地从事儿童的心理指导和实验观测,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心理治疗的成果。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阿德勒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阿德勒指出,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成人教育与儿童的教育相类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若要儿童自行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过程会十分漫长。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然而,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的无知。因为成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全面地了解儿童,要在此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就更加困难了。

个体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的重要科学,这不仅因为这个领域本身很重要,同时还因为它可以让人认识到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与其他的心理学不同,个体心理学不允许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个体心理学着重研究整体人格,并将自己的科学目光投向整体人格对其发展和可能表现的充满活力的追求。站在这一立场考虑,个体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知识,因为所谓的知识也就是源于对错误和谬误的认识;不管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只要他拥有这样的知识,就会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人格的发展。

因为个体心理学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所以它的所有论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引言部分,我试图对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作一个总体性的论述,并在后面的章节里进行更进一步的详细探讨。

关于人的发展有一个根本事实,那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出生起,人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这种图景无时不在,但却是无意识形成的。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绝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与他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

整体人格内在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每一个体又是其整体人格所塑造的。每一个体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画作,画作的作者就是个体本身。不过,他不是完美的画作者,因为他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没有完全的认识。

在考察人格的构建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所以,尽管人类生活在同样的现实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塑造自己。有些看法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正确的;但有些则是不健康的,也是错误的。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他童年时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此处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有一个52岁的女人,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回顾她的童年,我们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一个姐姐所吸引,而她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屈辱感和无价值感。若用个体心理学的“纵向”观察方法来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发现在这个女人从童年到生命的最后都存在同样的心理机制,同样的心理动力:她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她;当她注意到别人更受人喜爱,或是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时,她就愤愤不平。因此,尽管我们对这个女人的生活或她的整体人格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所了解的事实来理解她。在这方面,心理学家与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甚至能够预测这个女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她独特的“生命主线”所附带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它开启了人们犯错误的极大的可能性。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加以克服。

在这里,我们把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和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这三种类型代表了问题儿童三种基本的处境。通过研究第一类儿童中的极端例子,我们发现,尽管不是每个儿童都是天生残疾的,但令人诧异的是,很多孩子都表现出某些由身体缺陷所引发的心理特征。而通过研究另外两类被严厉教育或被娇宠过甚的儿童,我们发现,在实践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在不同程度上属于其中一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上述三种基本处境都会使儿童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从而刺激儿童形成超越其自己潜力的野心。在病理学上,我们很难判断对于个体而言,过度的自卑感和膨胀的野心这两者到底哪一个的伤害力更大。两者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再现。过度的自卑感会激起儿童膨胀的野心,而这种野心有时又会毒害他的心灵,使他永不安分。由于受到了野心的过分浇灌,这种不安分不会结出任何果实,因此,它并不会导致有意义的行为。这种野心又与个体的性格怪癖相互纠缠,从而不断地刺激儿童自身,使他变得更加敏感,很容易动怒或实施伤害行为,并最终走向过度的自卑。

这种人(《个体心理学杂志》中有这类人的案例)虽然在生理上长大成人,但是他们的才智仍然在沉睡之中。他们要么变得“神经兮兮”,要么性格古怪。如果发展到极端状态,这种人最终会成为不负责任的人,甚至走向犯罪,因为他们头脑里只想着他们自己,而从来不考虑别人。他们绝对是道德上和心理上的自我主义者。他们中的一些人逃避现实,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幻想世界。他们整天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世界之中,似乎把幻想世界当成现实世界。虽然他们最终成功地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虚构出另一种现实,借以达到心灵和现实的妥协。

心理学家和为人父母者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在成长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因为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联系。

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刚进校门,儿童就会表现出他们对适应新环境一事是否准备充分,特别是对如何与人相处是否准备充分。

普遍来说,人们都缺乏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因而,许多成年人在回想起自己初入学时的情景,总觉得那就是一场噩梦。但是如果教育得法,学校自然也能弥补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理想的学校可以更好地充当家庭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媒介;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场所。不过,在等待理想学校出现以弥补家庭教育缺陷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家庭教育。

因为学校还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环境,对于家庭教育的弊端,学校只能起显示器的作用。例如,如果父母事前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那么,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立无援。他们会因此被视为孤僻的怪孩子。这反过来又会使孩子初始的孤僻倾向更加严重。长此以往,他们将发展成为问题儿童。人们常把这种情况的源头归咎于学校,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问题儿童能否在学校取得进步,个体心理学还没有定论。不过,能肯定的一点是,儿童在入学时遭遇失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与其说是学习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儿童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气馁情绪也在慢慢扩散。渐渐地,他们开始回避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转而去寻求自由自在之道和成功的便捷途径。他们抛弃社会所认可的康庄大道,而是选择以某种优越来补偿其自卑感的私人小道。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比起走社会所认可的大道,甩开社会的道德责任要容易得多。这会给他们一种毫不费力的征服感。这种人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选择捷径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无畏。就像我们见过的那些作奸犯科之人,尽管表面上无所畏惧,骨子里却十分脆弱;同样,尽管迹象并不鲜明,那些表面上勇敢无畏的儿童,却在没有什么危险的环境中暴露出一定的脆弱感。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儿童在站立的时候总是要依靠其他物体才能挺直身体。传统的治疗方法和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仅仅针对这种症状本身,而不是更为根本的环境问题。人们总是对这样的孩子说:“站直了!”但事实上,孩子依靠在什么上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总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通过惩罚或奖励,我们虽然可以很快使他们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希望获得帮助的心理并没有得到满足,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只有好教师才能读懂孩子的这些迹象,并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毛病的根源。

同类推荐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介绍心理学常识,教授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使每名读者都能够科学调适身心,保持心理健康,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每个人都爱看故事,因为它能启发我们继续思考,给我们以警示。《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完全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休戚相关,它会清晰而科学地告诉你: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能够在边阅读各种心理学故事的同时,边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本身找到期困惑自己内心的答案甚至自己也早已忘却却仍旧在潜意识中不断发生作用的陈年往事,它们会在你阅读的同时,如雨后的竹笋一样,悄悄钻出我们湿漉漉的心房,在惊讶之余,得以敲开那些不经意间引发诸多思考的记忆之门。
  •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 我们都有忧郁症

    我们都有忧郁症

    本书详细讲解忧郁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错觉心理学

    错觉心理学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生活中、社会上、职场里经常会出现哪些错觉?为什么错觉无法避免?我们该怎样利用这些错觉,让生活更幸福而非更悲催?本书将一一为你揭晓。
热门推荐
  • 帝国风云之君临

    帝国风云之君临

    跨越星际的回家路变成了穿越,转世重生再回南宋,原本只打算安静地做个小衙内捎带为家人谋点福利,可谁曾想靠着完整的记忆也只能勉强在科举场上混个排名二百五,却不仅要免费给别人当盾牌,还招惹了一大群可怕的敌人,其中甚至包括了位高权重的同类。没办法过安生日子,也就只能……当穿越者不再孤独,这个世界会很混乱!当见识得到拓展,这个世界会很忙碌!当治下民众皆如龙,这个世界无法阻止君临天下!
  • 许你灿烂晴天

    许你灿烂晴天

    【灿骑&行星饭皆可食用】他是圈内新晋男神,是乐器小王子,也是众粉丝心里的快乐病毒。殊不知坚持这条路是因为她。一场意外,将她的人生彻底颠覆,从此封闭自己的内心。再相遇,校园风云因她而起,高中生活不再平静。重回校园,她变得强大。惹火她,加倍奉还就可以了。可他的出现,却成了她唯一的意外。“我想成为你最依赖的人。”他的真情流露,却被她当成玩笑。相遇在最好的年纪,却又不敢相互靠近。他不相信命运,但高中能再次与她相遇,仿佛是花掉了自己所有的幸运。——命运安排我们再相遇,我就不会再放手。即便你将自己层层伪装,我也将亲手撕破,护你入怀。『晓月晨曦』【伪韩娱/糖带玻璃渣/现实向/灿妮为主团队为辅】
  • 登岭望

    登岭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和平军旅系列Ⅰ

    和平军旅系列Ⅰ

    《和平军旅系列(套装共2册)》内容包括:小村小河、故乡的叹息、祠堂、乡难、从军行、自由落体祭、中士还乡、在和平的日子里、和平雪、和平寓言、和平战、悲哀、四号禁区、寻找土地、大校、寂寞之舞。
  • 刀锋

    刀锋

    牛津大学图书馆推荐阅读,美国首版畅销50万册,两度被改编电影,入围奥斯卡等多项大奖。20世纪超会讲故事“天才小说家”毛姆口碑杰作,一字未删的“足本”!一部写给千万文艺青年寻找自我的人生之书,白岩松、余华、村上春树、高晓松、杨澜、蔡崇达、刘瑜、俞敏洪感动推荐。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我要走遍世上的每一条路,度过深沉的悲伤、莫名的哀愁、无尽的喜悦,只求放手一搏体验人生,追求灵魂中的星辰。”
  • 续补明纪编年

    续补明纪编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狂的炸弹

    疯狂的炸弹

    夜幕,大网似的从天而降,罩住了清源城。月光下,四野一片寂静。欧阳夏雪颓然地坐在鱼塘边上,接连甩了几竿,不见鱼儿上钩,低低叹了口气,就目光空空地望向了罗格。罗格不像夏雪一样焦躁,他对垂钓有自己的理解。钓鱼,本是一个兴趣之事,志趣在钓,并不为鱼。况且,鱼塘的鱼,钓上之后要上秤,比鱼市上的价格高出好几倍。不合算呦!罗格叼着烟,盯着鱼塘,眼神突然一闪。
  • 白玉仙传奇

    白玉仙传奇

    太行山上的一块白玉石,在石匠段玉的精心雕刻和呵护下,又在观音大寺的点化下,得道成仙,并与段玉结为连理。灵霄洞老妖蟾齐天之子蟾蛤蛤垂涎白玉仙美貌,多次设计从中作梗,被白玉仙刺死。在这段时间内,老妖他们也在寻机报复,于是,老妖他们与石英、段玉、苏大人、洪震山等展开了阴阳交错、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较量,其中也描述了段玉、苏为豪、紫燕姑娘、岳立举等人的爱恨情仇及生生死死,一幕一幕……
  • 流年梦苧罗

    流年梦苧罗

    净水无痕,却已经年累月,她,从小跟他生活在一块,但她清冷,孤独却又执拗,但却总是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因为心里背负得太多。他,从小陪着她,她的孤独与艰辛让他像是冬日的暖阳一般,为了她,从没有畏惧过任何事,一直守在她身边。直到风雪交加的那天晚上,“抱歉,我不爱你,我一直爱的都是另外一个男人,”她紧握着手说道。他满身是血地躺在雪地上,笑着看着她说完这句话,直到夜色将整个天空吞噬掉。“小呆子,鬼才信你的话呢,收了司空家的东西,别想跑掉,总有一天我会再把你拐回来的。”
  • 红叶一枝纹名天下

    红叶一枝纹名天下

    她,是纹族的最后希望。看她从无名小卒到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