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日照花卉在夏日长日照的环境下只能生长,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入秋以后,当光照减少到10~11小时以后才开始进行花芽分化。
中日照花卉
中日照花卉对日照长短没有一定的要求,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中都能开花。只要温度适宜,大多数中日照花卉在每日10~16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均能正常开花。常见的中日照花卉有月季、扶桑、非洲菊、香石竹、天竺葵、茉莉、大丽花、马蹄莲等。
利用各类花卉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光照长度不同的特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调节和控制花期,以达到四季观花的目的。
光质对花卉的影响
太阳光中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有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可见光中,红、橙、黄光能加速长日照花卉的发育,有利于花卉的生长,其中红色光和橙色光是叶绿素吸收最多的光波,对花卉的光合作用最有利,并能延迟短日照花卉的发育。青、蓝、紫光是色素形成的主要光能,并能抑制花卉的伸长而使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其中蓝、紫光能加速短日照花卉的发育,延迟长日照花卉的发育。
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对花卉的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抑制花卉茎的伸长,使花卉矮化,而且对促进花青素等色素物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还能杀灭病菌孢子,提高种子发芽率。生长在高山地区的花卉,其花色之所以较艳丽,就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紫外线较多。室内养花时由于紫外线受到玻璃阻挡,进入室内的数量较少,而红外线进入室内较多。因此,会出现同一种花卉在室内培养时不如露地栽培时花色艳丽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枝条细长、叶色变淡等现象。
红外线是光谱中红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它能促进花卉植物节间伸长,是引起植株徒长的主要光谱,它具有增热效果,是使地面增温并增加花卉植物体温的热能光波。
光谱成分随季节、天气及室内外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养花时应注意因时、因地调节光照的强弱和长短,才能满足花卉生长发育中的不同需要。
§§§第三节 水分
水是花卉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花卉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因为水是花卉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花卉体内含有70%~90%的水。
水在花卉体内的作用就好像人体中的血液一样,它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进来又运输到花卉体的各个部分;花卉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矿物质、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花卉吸收和运转;花卉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水能维持细胞的膨压,使枝条挺直,叶片开展,花朵丰满;花卉要依靠叶面水分的蒸腾来调节本身的体温;水是花卉最重要的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原生质的胶体状态离不开水。
总之一句话,水是花卉生命的源泉,严重缺水时就会导致花卉死亡。现将不同花卉以及同种花卉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具体需求情况分述如下。
不同花卉对水分的要求
花卉对水分的要求与它的原产地水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原产于热带和热带雨林中的花卉需水量较多;原产于干旱地区的花卉需水量较少。叶片大、质地柔软、光滑无毛的花卉需水量多;叶片小、质地硬或表面具蜡质层或密生茸毛的需水量就少。
根据花卉对水分需求的不同要求,通常将花卉分为以下四大类。
水生花卉
这类花卉的茎、叶、根之间均有发达的、相互贯通的通气组织,适于在水中生活,如荷花、睡莲、凤眼莲、王莲、菖蒲等。
湿生花卉
由于这类花卉长期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因而适应了潮湿的环境,在它们的体内也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因此,形成了耐湿怕干旱的特性。这类植物通常根系不太发达,控制水分蒸腾作用的结构较弱,叶片薄而软,因此抗旱能力差。常见栽培的有水仙、观赏蕨类、秋海棠类、湿生鸢尾类以及兰科、天南星科和凤梨科部分花卉等。湿生花卉与水生花卉的主要区别在于湿生花卉不喜欢长期浸没在水中,在其发育的某些阶段要求土壤稍干燥,以利土壤中气体的交换和养分的释放,才能茁壮生长,开花良好。
中性花卉
人们目前栽培的花卉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它们的根系和传导组织都比水生和湿生花卉发达,但在这类花卉的体内缺乏完整的通气组织,因而不能在积水、缺氧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它们对水分较敏感,既怕涝,又怕旱。这类花卉对水分的需求介于湿生花卉与旱生花卉之间,适宜生长在干湿适中的环境中,过干过湿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月季、君子兰、扶桑、米兰、茉莉、鹤望兰、吊兰以及一二年生草花和宿根花卉等绝大多数花卉都属于这一类型。给这类花卉浇水应掌握见干见湿,干湿交替的原则。
旱生花卉
在土壤和大气的长期干旱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维持水分平衡的花卉,谓之旱生花卉。旱生花卉长期生活在雨水稀少的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带,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条件,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形态构造。旱生花卉的特点是耐旱保水、怕水涝,水分多了容易烂根,如仙人掌、仙人球、山影拳、龙舌兰、虎尾兰、石莲花、生石花等。给这类花卉浇水要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以保持盆土偏干为宜。
花卉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
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量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期
种子萌发前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才能使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变化得以顺利进行。种子浸水后,种皮变软,此时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细胞内酶的活性提高,通过水解与氧化等作用,营养物质从不溶状态转变为可溶状态,并成为水溶状态,运输到生长部位供吸收利用,从而使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突破种皮而发芽生长。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种子吸胀时需要大量水分供应。
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大致分为幼苗期、青年期和壮年期。幼苗期根系弱小,在土中分布较浅,抗旱能力差,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湿润程度,但浇水量又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徒长,使幼苗生长细弱;青年期正是枝叶生长旺盛期,此时对水分需求量大,供水充足才能生长茁壮,枝繁叶茂;壮年期也需给予适当的水分供应,才能防止其早衰。
生殖生长期
花卉生长到一段时期后,营养物质经过一定程度的积累,便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然后开花、结实。在花芽分化期水分供应必须适当,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花芽正常发育;水分供应过多,也会抑制花芽的形成。因而在一些木本花卉的栽培中常用扣水(适当控制水分)的办法,以达到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的目的。例如梅花、碧桃、玉兰、紫荆等花木,在花芽分化关键期,减少浇水次数,便可起到促进花芽分化的效果。广州地区的盆栽金橘在7月份控制浇水,促进花芽分化,从而达到多开花、多结果的目的。对于一些球根类花卉,如水仙、郁金香等,也同样可以在花芽分化期采取控水等措施,促进花芽分化。开花期间的水分供应要控制适量,水分过少,花朵难以完全绽开,或花朵变小,颜色变淡,而且会缩短花期;水分过多,又易引起落花、落蕾。坐果初期要适当控制浇水量,以防引起落果,待到果实成长期要给予充足的水肥,以利于果实硕大。此外,花卉处于休眠期时,体内新陈代谢活动降至极为缓慢的状态,此时需水量极少,因此,浇水要严格控制,以利于休眠。
水分的吸收与传导
花卉需要的水分主要从土壤中吸收。吸水最多的是根的幼嫩部分,特别是根毛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后传导到花卉体内,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再把水分输送到花卉各个部分,供花卉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吸收和上升的动力,主要靠根压和蒸腾拉力,而蒸腾拉力是根系吸水的主要动力。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土壤的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的通气状况。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并不都能被花卉吸收利用。
土壤中的水分分为吸附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吸附水紧密地吸附在土壤团粒结构中,不能被花卉吸收利用,所以又叫无效水;毛细管水吸附在土粒表面的团粒和团粒之间的空隙处,是花卉能够吸收和利用的水,因此又叫有效水;重力水又名暂时有效水,这种水在土壤中能自由流动。花卉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消耗于蒸腾作用,用于花卉组成成分的量还不到全部水量的1%,而99%通过气孔与角质层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环境中去了。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木质部液流中物质的运输,降低植株的温度,防止受热害。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空气湿度、光照、风速及土壤含水量等。
水分吸收和消耗之间的关系称为植物体的水分平衡,一般有下列三种状况:若水分吸收超过了消耗(即根系吸水量大于叶面的蒸腾),花卉体内水分过多,则花卉生长细弱,抗旱力下降,抗逆力减弱,如果长期水分过多,就会导致烂根、落叶,甚至死亡;若水分吸收少于消耗,由于缺水,就会出现萎蔫现象,严重缺水时则枝叶枯萎而死;若水分吸收等于消耗,这种平衡对花卉生育最有利。所以培育花卉时水分供应是否适时、适量,是养花成败的关键所在。
水分过多或过少对花卉的危害
如果土壤中长期水分过多,甚至淹水,则土中空气便被水所取代而充满土壤间隙,造成缺氧,使根系呼吸困难,代谢功能随之降低,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导致窒息烂根,叶子发黄,甚至死亡。科学实验证明,土壤中氧气浓度低于10%时,大多数花卉根系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整株的生理功能。由于土中缺氧,有氧呼吸困难,此时土壤中具有分解有机物功能的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等好气性细菌的正常活动受阻,不能有效地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影响了矿质营养的供应。
与此同时,无氧呼吸增加,嫌气性细菌如丁酸细菌等则大量繁殖和活动,产生硫化氢、氨等一系列有害物质,直接毒害根部,引起根系中毒死亡。倘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部吸收的水分少于叶面蒸腾的水分,这时叶片就会出现萎蔫,严重的会导致枝叶枯焦。多数草花如果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则植株矮小,叶片失去鲜绿光泽,乃至整株枯死。干旱对于非抗旱性花卉来说,受害的直接原因是使花卉细胞体积显著缩小,细胞壁强烈收缩,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而死亡。
空气湿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所需要的水分,大部分来源于土壤,但是空气湿度对花卉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这一点常被一些花友忽视,殊不知空气湿度过大,易使枝叶徒长,花瓣霉烂、落花,并易引起病虫蔓延。开花期湿度过大,有碍开花,影响结实;空气湿度过小,会使花期缩短,花色变淡。南花北养,如空气长期干燥,就会生长不良,影响开花和结果,这正是北方地区养不好南方花卉的原因之一。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室内养花如不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一些喜湿润的花卉,往往会出现叶色淡黄、叶子边缘干枯等现象。根据不同花卉对空气湿度的不同要求,可采取喷洗枝叶或罩上塑料薄膜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湿度条件。例如兰花、秋海棠类、龟背竹等喜湿花卉,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茉莉、白兰花、扶桑等中湿花卉,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
§§§第四节 土壤
土壤是花卉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花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温度和空气都由土壤供给,因此土壤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花卉的成活、生长速度和质量。
土壤的组成与特性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四部分组成的。
科学实验证明,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如果按容积计算,矿物质占38%,有机质占12%,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各占15%~35%。在自然条件下空气和水分的比例是经常变动的。一般花卉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土壤容积的25%,空气亦占25%。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是组成土壤的最基础物质,它能提供花卉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动、植物等残体以及它们在不同分解合成阶段的各种产物。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可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腐殖质不仅是养分的主要来源,同时对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主要是容重、孔隙度、紧实度等)、化学性能(主要是酸碱度等)、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保水性以及通风、稳定温度等都有重要作用。
土壤水分,既是土壤自身理化作用所需要,又是花卉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土壤空气,是根系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来源,也是土壤矿物质进一步风化及有机物转化释放出养分的重要条件。大多数花卉在通风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茁壮。当土壤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10%时,根系生长便会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多数花卉的根系就会停止发育。
此外,土壤温度不仅直接影响花卉种子的萌发和扎根出苗,而且还能影响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对于大多数花卉来说,土温为20~30℃时最为有利。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也以在此温度范围内为最适宜。
土壤理化性状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
土壤是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环境,因此,土壤的理化性状直接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