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300000019

第19章 蓄谋的战争:日本出兵朝鲜

“只有欺骗天皇的大臣,才是最忠实天皇的人。”外相不愧是诡辩奇才。

1894年6月2日深夜,接到清政府决定出兵朝鲜帮助平定叛乱的情报后,在戒备森严的外相官邸,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紧急召见林董外务次官和川上参谋次长,举行了以陆奥外相为首的三人会议。

林次官的回忆录以一种“事情已经过去,说也无妨”的语气,把三人的讨论归结于一点,即:不是如何去和平地平息事态,而是如何去掀起战火,如何获胜,以挽救处境困窘的伊藤内阁。

这次秘密会议的重点是如何蒙蔽伊藤总理大臣。往朝鲜派兵,伊藤首相并不反对,只是不那么积极。作为首相,或者从他的性格来看,他不会做出强硬到底的姿态。李鸿章曾高度评价他这种政治姿势,认为伊藤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要他在首相位置上,就可以放心。

其实,伊藤博文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是地道的明治时期的政客,是国权扩大论者。只是在扩大的具体方法上,他认为不可过于强硬。出兵,伊藤首相是赞成的,但大量派兵,他也许不会应允。

这时,在朝鲜,日中两国的现有势力,仍然是挥舞“宗主权”的清王朝要强些。因此,陆奥也认为是“失掉平衡的日中两国在朝鲜的权力之争”。

在阁僚会议上,他表示要维持对朝鲜的日中两国的权力均衡。伊藤首相所希望的,是保持两国势力的平衡,而陆奥外相的本意却是想来一次逆转。他的奋斗目标不是“赶上”,而是一鼓作气地“赶过”。同样的国权扩大论,但伊藤是逐步升级的阶段主义者,对于搞什么逆转之类的极端政策,恐怕是不会赞成的。

派出的兵力,三个人的结论是需要6000~7000人,而大鸟公使认为保护公使馆和侨民只需要500~1000人。可见,在规模上有很大出入。

清政府的军事情报,已掌握在川上次长手中。为平定东学军,估计清政府派兵不会超出5000名。

日本出兵,可能要同清军发生冲突,那就应派出在第一次接火时足以制胜的兵力。清军必然求和。假如清军虽败北而不求和,继续增援,日本就再派遣一个师团,在平壤附近再胜一次。那时清军非讲和不可。小川又次少将的《清国征讨策案》,7年前就完成了。因此,第一阵的兵力马上就决定下来。

“又是6000,又是7000的,这个数字让总理听到,他会大吃一惊!”陆奥很担心。

“他能那样吗?”川上次长稍稍思索了一下。

“他是位和平主义者!”

“那么,这么办吧——”川上想出一个好主意。“对总理就说派出一个旅团。”

“一个旅团,人数是……2000人吧?”

按照当时的陆军编制,旅团大体上是2000人。

“哈哈哈……”川上参谋次长笑了。“阁下对军队的编制是门外汉,总理也不例外。不错,旅团的建制兵力是2000,但有一种混成旅团,可以增加到七八千人。”

“若是总理问到兵力呢?”

“就用一个旅团应付他。至于旅团的编制,就说事关军务,听由军部处理。”

“有道理……”

陆奥外相十分佩服这条妙计。

伊藤博文这时已是政界的元老,而山县有朋则是军界的元老。

“两个老糊涂!”少壮派官僚们这么称呼伊藤和山县,尽可能蒙混他们。像“一个旅团”之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德富猪一郎的《苏峰自传》里有这么一段:“甲午战争不是老一辈人发动的,而是年轻人掀起的。在内地是川上端六中将(参谋次长),在北京是小村(公使)。而陆奥(外相)等人,巧妙地捉住了时机,巧妙地操纵了伊藤、山县等大人物。”

林董的回忆录中,也有可以证实这些情况的插话。

说是年轻人“操纵”了大人物,其实,用“蒙混”之类说法似乎更恰当些。派遣兵员巧妙地蒙混过去了,但是,要长期蒙混下去却非常困难。于是,想出了一个使老糊涂们无法插嘴的方法。

这就是设置大本营。

1894年6月5日,在参谋本部内设置了大本营。关于往朝鲜派遣混成旅团事,也获得天皇批准。

军事动员及各种计划,均属“统帅事项”,由大本营直接决定,虽内阁总理大臣也无权过问。这样,伊藤首相在战争进行上就成了局外人。

按理说,应当依据“战时大本营条例”,在宣战之后才能设置大本营。明治二十七年6月5日那一天,日本还没有宣战,所以,这时设置大本营应该说是违法的,但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知道这是一种违法勾当的,恐怕只有川上中将等,也就是强行设置大本营的少数几个人。

设置大本营两天后,6月7日,陆军省和海军省禁止报纸、杂志报道军机。

海军省只是在陆军省禁令中的军队二字之上加了“军舰”二字,其他文句完全相同。当时的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与陆军大臣大山岩都是伯爵。

同一天,敕令设置了临时陆军中央金柜部。——“战时或临事变之际设于东京,掌管临时陆军经费之收支及决算报告事宜。明文规定这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司法、立法部门的战费财政部。可以借机密之名,自由地动用巨款。”

于是,军费锁在密室里,报道以所谓“大本营发表”的形式垄断。6月9日,各报馆刊登一条消息:“鉴于朝鲜国内内乱频仍,其势日益猖獗,该国政府又处于无力镇压情况之下,为保护在该国之我国公使馆、领事馆及国民,特派军前往……”

1894年6月6日,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根据《天津条约》第三条规定,向日本外务省通告出兵朝鲜事,其中有一句“为保护属邦”。

翌日,6月7日,日本务省通知中国公使:日本出兵朝鲜,“不承认朝鲜为清之属国”。

日本驻中国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向李鸿章通知出兵,也在6月7日。小村年39岁,是所谓少壮派。通知很简单,只说是根据《天津条约》,派兵朝鲜。

清政府办理外交事务的衙门叫“总理衙门”,全称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中国曾经是世界帝国,同它有各种关系的国家,它不认为是平等的“外国”,而是属国。所以,它没有相当于近代国家的外交部,只用礼部和理藩院适当地处理外国事务。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各国在北京开设公使馆,这才不得不设一个同外国外交官办交涉的机构——总理衙门。设于1861年,名曰“总理各国”,而不叫“总理外国”,够顽固的了。

总理衙门由十来名侍郎(副部长)以上的高官担当总理衙门大臣,是合议制,原则上均有兼职。

设置这样一个同外国对等的衙门,清政府感到十分懊恼,在处理实际事务时总是拖泥带水。

总理衙门接到小村代理公使的照会后,要求日方:“我国受朝鲜政府之请,为平定其内乱,依据保护属邦之旧例,派兵前往。内乱平定后,立即撤兵。日本政府派兵之理由称保护公使馆、领事馆及商民人等,估计不会需要过多军队。加之,朝鲜政府并未呈请日本出兵,故不宜往朝鲜内地输送军队,以惊扰住民。万一同我国军队遭遇时,恐因言语不通,发生事端。请转告贵国政府。”

小村将照会转呈本国政府后,日本政府答复:“我国政府根据《天津条约》之规定出兵朝鲜,没有理由接受贵国之指示和要求。”并重申从未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又说,日本军队服从纪律、节制而进退,即使与清军相遇,也绝不会发生事端。反倒提醒清政府令其军队勿寻衅闹事。

照会往来已迸出火花。《蹇蹇录》中写道:“和平虽未破裂,干戈虽未交锋,仅在一篇简牍中已显示彼我所见不同,过早表现出甲争乙抗之状态。两种电云即将正面接触,刹那间可成电闪雷鸣之势,其意甚明。”

陆奥外相的方针是:在外交上可表现为被动状态,一旦有事,军事和各方面都必须要先发制人。

但是,往朝鲜的中心港仁川输送军队,日本自宇品港出发大约需要四昼夜,而中国从山海关或大沽起程只需要两昼夜。假若接到清政府的出兵通知后才出兵,就会落后一步,这在军事上是绝不允许的。于是,日本方面想出一个妙策:借大鸟公使返回任所之机,多带些步兵。

不过,伊藤首相反对这么做。他认为:“这不是给对方以口实吗?”

日本政府打算根据《天津条约》第三条,中国首先出兵,然后日本也出兵。这就是所谓外交上的被动立场。

“因东学之乱,仁川、汉城都乱得不可收拾,所以应带些警备人员。”陆奥外相抱住他的妙策不放,说道。

“可是,这也应该有个分寸。譬如,同是警备人员,叫它军队,就不如叫巡查稳妥些。方法上必须再研究一下。”伊藤说道。

对于公使返回任所时带些武装兵员,伊藤首相并不完全反对,条件不过是别给清政府以借口。他的妙策是考虑把军队称为警察。

乘军舰前往,当然要有水兵。水兵一登陆,作为陆战队,就成为最好的兵力。在舰上比定员多编入一些水兵,就可以很自然地增加兵力。同海军协商的结果,在定员外又增加了近百名水兵。

正同西乡海军相商议时,得知在外洋演习的数艘日本军舰返回釜山附近。若命令这些军舰回航仁川,就能进一步增加兵员。

300~400人,是大鸟公使可以带领的兵数,显得很正常。警视厅的20名巡查,是公认的护卫。

大鸟公使搭乘八重山号起航是6月5日。虽然在中日两国的出兵通知之前,但日本方面获得了清政府派兵的大致情报,与之相反,清政府方面对日本的计划却一无所知。袁世凯完全被杉村代理公使和郑永邦书记官等日本外交官操纵了。

1894年6月9日,大鸟公使乘坐“八重山号”巡洋舰抵达仁川。是日,天降滂沱大雨。

清军到达朝鲜比大鸟早一天,即6月8日。登陆地点为牙山湾。派遣军人数有2000多,不能同时登陆,所以虽是8日抵达,但登陆完毕,已是12日了。

“清军正在登陆”,得知这一情报,大鸟急忙率领420人的军队奔向汉城。登陆的第二天,大岛公使一行人就进了汉城。

大鸟公使率领的400余名日本兵,实际是日本正式出兵以前的军队。名义是公使护卫队,但是从人数上看,只能认为是派遣的第一批。日本是6月7日通告派兵的,等于通告的同时军队就登陆了。

同类推荐
  • 隐之王者

    隐之王者

    我是谁?穿越了,附身了,还是……仅仅是病得脑袋都秀逗了?春秋五霸算个屁,看我江淮野小子如何步步为营,纵横捭阖,独步天下。算计齐桓公,戏弄宋襄公,报复晋文公,利用秦穆公,折磨楚庄王……琅琊之上,五星连珠;苍穹之下,皆是王土。注:其实这是一篇非常严谨的考据类历史文,只是思路稍新,脑洞稍大而已……
  • 密十三

    密十三

    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
  • 三国之帝王路

    三国之帝王路

    那一年,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我麾下十万将士埋骨江山,而美人寂寞深锁东宫。那一日,血战沙场,阴云密布,我青丝三千尽染红,而铜爵马依旧昂首向前。那一夜,朔风如刀,大雪纷飞,我脚下百万雄兵山呼万岁,而军师为我皇袍加身。而我一梦醒来,依旧衣单被薄、床冷屋寒,我、只是个黔首,贫穷而位卑的黔首……可我,不甘心!我一生戎马,要为帝王杀!我是刘裕,这是我的三国,我为自己代言。
  • 明末阴雄

    明末阴雄

    明末的世界很精彩。英国从内战中解脱出来,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征程。奥斯曼正在经历最后的辉煌,随即便开始衰落,最终沦为“西亚病夫”。俄国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东欧的征伐,向着“俄罗斯帝国”迈进。荷兰,西班牙,波兰等,也开始由盛转衰。法国,葡萄牙,莫卧儿帝国,瑞典,神圣罗马帝国……主角穿越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此时的大明,朝廷中枢党争不断,黎民百姓生存艰难,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流寇祸乱不断,文明被野蛮战胜的悲剧即将上演。既然无法挽苍天于将倾之际,拦狂澜于将倒之时,那就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参与到这轰轰烈烈的世界浪潮之中。让神州大地,不再陷入野蛮的异族统治,不再如历史上那般沉寂。
  • 帝国风云之君临

    帝国风云之君临

    跨越星际的回家路变成了穿越,转世重生再回南宋,原本只打算安静地做个小衙内捎带为家人谋点福利,可谁曾想靠着完整的记忆也只能勉强在科举场上混个排名二百五,却不仅要免费给别人当盾牌,还招惹了一大群可怕的敌人,其中甚至包括了位高权重的同类。没办法过安生日子,也就只能……当穿越者不再孤独,这个世界会很混乱!当见识得到拓展,这个世界会很忙碌!当治下民众皆如龙,这个世界无法阻止君临天下!
热门推荐
  •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奇遇系统,成为一代王者。主要选材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 魔神转生

    魔神转生

    穿越后豪门收养,历经磨难,挑神尊,战魔尊,成为一代神话时,受到了至亲的背叛而魂飞魄散。忍辱了万年,转世重生的他,为了一雪前耻,他打开通往异界的大门,引来无数的神魔,自己又卷入了一场迷中,待真像大白于天下时,最终才知道自己的死竟然是自己计划的一部分。
  • 追寻缘

    追寻缘

    第一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二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三次:简淼淼你涉嫌一场案件被捕。......第N次:“简六水!你要逃到什么时候?”“逃到你不抓我的时候。”“好,我不抓你。”
  • 虚界求生

    虚界求生

    再一次醒来,李锐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陌生的街道,陌生的穿着。还没来得及醒神,莫名的追杀就已经到来,被迫无奈之下逃命,在一条小巷被神秘老人收留,从此过上了修炼生活。莫名的穿越曾让我有过无比的畏惧,可日日夜夜走过来。异常强悍的自我再也不会害怕面对任何事情。有些秘密,注定沉入大海被大家遗忘,可我“天选者”终将再次泛起历史浪花,平定者虚界之乱!——李锐
  • 镜中那双眼

    镜中那双眼

    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少年的故事,很老套。所以我想换一个思维来写。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 THE POISON BELT

    THE POISON BEL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负卿心不负君

    不负卿心不负君

    她是祸国殃民的妖后,他是推翻暴君仁政爱民的新帝。前朝破灭,她侥幸活命却沦为人人可欺的冷宫罪后。少时青梅竹马,再回首,却已分不清爱恨。他娶了别的女人做皇后,却对她念念不忘,男人恨声道:“孟娴君,这些都是你欠我的。”孟娴君望着那个自己曾经爱到骨子里,说要将整个天下和她共享的男人,魅惑一笑:“晏惊弦,你我……两不相欠。”
  • 皇家童养媳

    皇家童养媳

    睿智高深的太后,才女出身的皇后,英明神武的皇帝,还有,一群美貌聪慧的后妃……嗯,原则上来说,这些其实都不关苏如绘的事,毕竟,她的目标不是嫁给皇帝。好吧,被选进宫名义上陪侍太后的苏四小姐,你的责任,是勾引到太子,成为未来的皇后或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