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九月,虏臧荼。壬子,立太尉长安侯卢绾(wǎn)为燕王。绾家与上同里闬(hàn),绾生又与上同日;上宠幸绾,群臣莫敢望,故特王之。
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老爹是好朋友,通家之好。卢绾和刘邦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倘若他们是一男一女,指腹为婚也说不定。在农村,上一代的友好气氛,会让下一代有一种友好相处的使命感。俩人是朋友、玩伴,玩游戏的时候,估计也是刘邦演官军,卢绾扮土匪,刘邦当王,卢绾做随从,一主一从,两个都有独立领导意识的孩子是玩不到一起的。
这种缘分,如果是两个庄稼汉,他们也可能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风云际会,刘邦做了皇帝。
要说起来,卢绾也是老革命,据《史记》载:“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一直在刘邦身边,“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群臣莫敢望”就是大伙儿连攀比都不敢,没办法,人家交情太铁。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韦小宝。在金庸的《鹿鼎记》里,我们看到,皇帝也需要友情,也渴望友情,皇帝也是人哪。皇帝往往越做越孤寒,今天的老板、领导、首长也会越做越孤寒,如果生活中还有玩伴,有朋友,或许还能中和一些官气和霸气。
卢绾是皇帝的朋友,霸道吧?这是真正的朋友,不是“胡适的朋友”,也不是那种交换个名片就以朋友相称的朋友,同时卢绾的资格也是够老的,早就封了长安侯,后来也想封王,大伙儿有点看法,直到卢绾跟随刘邦平叛并抓到燕王臧荼,军功也有了,大伙儿知道拦不住了,最后反而弄成了群众推荐卢绾做燕王。
大伙儿推荐:“卢侯爷跟着您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功劳最多,大王小王您都封了别人,这次怎么说都轮到卢侯爷了。”
刘邦说:“不要因为卢绾是朕小时候的朋友,就……啊?”
大伙儿赶紧说:“哪里呀,卢侯爷要不是因为是您的朋友,凭战功和水平早就该封王了,您不能因为避嫌,让卢侯爷没法进步哇。”
刘邦:“这都是群众的意见?”
大伙儿:“是啊是啊,就这事大伙儿对您都有看法和意见了,您得顺从民意。”
于是,刘邦“无可奈何”地封卢绾做了燕王。
在中国,一般而言,领导的子女亲信都是这样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才被提拔起来的。
刘皇帝用皇帝的权力照顾一下刘三的小学同学,还说啥呀?既然登基做了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把一切权力都授予了皇帝,再反过来要求皇帝任人唯贤,勤政爱民,不搞腐败,不包二奶,可能吗?
有人想把刘邦塑造成为从谏如流、任人唯贤的光辉榜样,让全体皇帝努力学习,每当他们碰到这件事,就有点尴尬,只能选择性失明;反之,也有人拿此事骂刘邦任人唯亲,和项羽也没什么区别。历史的PK就是这样,项羽任人唯亲,刘邦也任人唯亲,在这上面硬要找出多大差距来,没什么意义,如果刘邦在用人方面一点瑕疵都没有,反而怪了。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有两个不是沛县老乡,已经相当“五湖四海”了。整体上用人得当,安插几个私人都不行,还那么辛苦打天下干什么?何况卢绾与韦小宝一样,是“异数”,严禁攀比。
在专制体制下,在一把手说了算的地方,讨论什么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实在很无聊。坊间有个段子讲透了这一点: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皇帝喜欢你了,你就是高邮鸭蛋,一定是咸(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