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段干木,有的说是老子李聃(dān)的后代,也有的说是公叔段的后代,前面提到的韩康子的丞相段规是段干木的老爹。段干木祖籍河东,似可无疑。其故里所在,却众说纷纭。一说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一说芮(今山西芮城)。有趣的是,两地现均有段村,且段干木墓冢、祠堂并存。在安邑者,又有上下段村之分,莫知孰是。
段干木师子夏,友田子方,为孔子再传弟子。因其三人皆出于儒门,又先后为魏文侯师,故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段干木终生未仕,魏文侯事之以师。式,是一种在车上行的礼。
魏文侯(就是魏斯)和当时所有有作为的诸侯一样,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群雄并起,这种大竞争、大割裂的时代给社会精英造就了各种机会。
尊重人才,开放言路,一般认为这是治世的标志,其实,所谓天下大治时,人才并不值钱,言路也不会开放,开放一点也是面子工程。反而是大分裂、大竞争时代,对人才比较尊重,学术也得以自由。
春秋战国时代,是人才的时代,也是学术的时代,原因很简单,残酷的斗争和竞争需要人才。
《天下无贼》里的黎叔说:“在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其实,在以前所有的世纪里,只要不是大一统时代,人才都宝贵。中国关于人才的许多观念,应该说形成于这个大分裂和大竞争的时代。因为供求关系,人才恃才傲物非三请不到的脾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像这个段干木,有多大才不知道,但魏文侯必须对他执礼甚恭,哪怕心里一百个不耐烦,因为他要称霸诸侯,就需要四方之士归之。即便没有这个野心,也得把自己的团队招呼住,以免被敌国挖走。
改革开放之初,只要翻开报章,关于人才的评论文章几乎天天都有,天天在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在国营单位,论资排辈怎么也改不了,压制人才的事极其普遍;现在呢,虽然也还在讲尊重人才,但总体上,普遍地压制人才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市场经济,因为竞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才可以流动了,再想压制人才就难了。
所以,许多事情光靠喊口号、靠上级起劲地倡导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这个比红头文件管用。战国时代,是个竞争时代,自然会人才辈出。司马光讲名分,讲等级秩序,一进入真正的历史空间,他也不得不从尊重人才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