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鉴的,怎么鉴?古今不二的法宝就是:抓典型,树榜样。
魏斯魏文侯就让司马光顺手拿来做了第一个榜样。
君主首要的品德是什么?讲信用。连走卒村妇都知道“君无戏言”这句话。国君说话要算话,从这个角度看,儒家还是很公道的,对老百姓的要求是“忠”,对君主的要求是“信”。问题是,“忠”是无条件的、无限的,而“信”则要看主子们的脾气性格了,帝王要耍起赖来,没有解药。
守信是政治家最重要的品德,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但是中国的政治家如果真的要“重合同、守信用”,肯定要玩完。锐圆这样讲,好像很矛盾,但确实是中国实情。
政治家是不是真的守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包装。
魏文侯为了推出自己“守信”的新形象,就作了一次秀。喝酒喝得正高兴,突然要冒着雨打猎去,因为和朋友有约。为了不失约,冒雨也去。做作吧?既期猎何必饮?既饮何必期猎?这就是政治家的守信。以后我们还会看到,帝王们是如何建立信用的,不能说全部是作秀表演性质的,反正真正对老百姓承诺过的兑现得不多。
魏、赵、韩三家分晋以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以后,内部的斗争开始了,把原来的盟友当成敌人继续砍下去,这就是规律。
韩国要借魏国的军队打赵国,魏文侯不答应;赵国要借魏国的军队打韩国,魏文侯也不答应。魏文侯好像把两边都得罪了,但事情过去不久,魏文侯的平衡外交收到了丰厚的回报,韩、赵两国“皆朝于魏”。这就是两边不惹、左右逢源的好处,也是平衡外交政策的胜利。
从春秋到战国,在中华文化地理范围内,也是不停地上演大国崛起的故事。春秋有“春秋五霸”,战国有“战国七雄”。春秋时代,有齐、晋、楚、秦、吴、越等强国,到了战国,吴、越衰落,地盘并于楚国。晋国三分,又形成了魏、赵、韩三个新兴的国家,于是就有了齐、秦、魏、赵、韩、楚、燕等七国,在它们周边,还有许多二流国家,如:鲁、卫、曹、宋、郑、陈、蔡、中山等,作为筹码和缓冲地存在着,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还是大国,这是肯定的也是必需的。
晋处在诸侯各国的中央,也是最早开化和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晋在春秋时代是举足轻重的强国,三分之后,魏国是晋国国力和战略资源的主要继承者,所以,在战国初年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是七国中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