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0800000002

第2章 上海电影产业政策分析(1)

第一节 新世纪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概述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逐渐走出上世纪90年代的低迷与徘徊,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尽管中国电影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开始于1993年1993年,原广电部下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广发影字[1993]号),标志着中国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全面进行。,但是直到新世纪初,中国电影才全面走上电影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大幕的开启,中国电影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影生产方面,国产故事片从新世纪初的年均生产100部左右(2000年91部,2001年88部,2002年100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0年国产故事片产量突破500部,2011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558部参见图11。,产量达到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

票房方面,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连续十年实现电影票房大幅度增长。全国电影城市票房年均增幅30%。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9%。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130亿参见图12。,增速居全球第一。短短十年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电影市场。

从银幕数量来看,2002年全国电影银幕数不足2000块,影院数量为1243家,总票房不足10亿元人民币。2011年全国电影银幕数量达到9200多块(内地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日均增加8.3块银幕),增幅超过48%;影院数量达到2803家,增幅40%。参见图13。电影观影人次达到3.7亿,同比增长27.6%。

2011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科学的发展势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动画影片24部、纪录影片26部、科教影片76部、特种影片5部,电影频道生产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102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703122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608350万元),较2010年增长28.93%。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在前三季度落后于进口片票房的巨大压力下,国产电影奋起直追,全年总额再次超过进口影片。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有20部,为国产电影整体业绩最好的一年。《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票房均突破5亿,《建党伟业》票房突破4.2亿。以《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钢的琴》等影片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中小成本电影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随着这些优质中小成本故事片的崛起,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改变。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有55部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比2010年有所下降。

影院建设方面,2011年全国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2011年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在新建影院和新增影厅中,数字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90%的影院都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方面,2011年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电影放映深入乡村,公益服务目标基本落实。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2011年全年全国农村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17.53亿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电影公益放映目标任务。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平台上,为农村放映提供的影片数量达2400多部。

电影参与国际交流方面,2011年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4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国内相关单位选送了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82个电影节,有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保持上升势头。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化加速发展,除了中国电影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之外,政府主管部门推出的各项旨在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规定,也显示出巨大的成效。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与文化部发布《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电影产业进入调整期与改革期。2001年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新的《电影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02年2月1日正式实施。2003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又同时颁布三项新规定: 《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和《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上述文件分别从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经营等环节为当时处于“谷底”的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

除了对电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提供政策支持外,政府主管部门还针对影响未来电影产业发展走向的数字电影工程给予密切关注。2002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2002)、《关于加强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2004)、《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规定。例如在《关于加强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促进电影产业升级”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5—10年内完成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借助政策扶持,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2011年12月15日,经过多年酝酿,国内首次以法律形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完善电影产业体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该征求意见稿一方面从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环节对电影产业体系进行规范和完善;另一方面致力于降低电影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减少电影生产和发行的行政审批手续,明确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等政策。可以预见,该项议案将对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二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整体描述

上海,一座被称为“中国电影摇篮”的城市。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到1920年代明星公司、联华公司、天一公司等中国最早一批电影公司在上海落户,以及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电影人进军电影界所开创的“左翼电影”,再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电影界以《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一批社会反响巨大的进步影片迎接新中国诞生。老上海电影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近现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建国前上海是中国的电影中心,建国后至1980年代末,上海虽然不再是中国电影的唯一中心,但是上海出品的电影依然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6至1/4,成为全国电影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电影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出,上海电影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电影在电影创作生产、影院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拓展培育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第一,电影制片数量和票房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上海共生产电影故事片80部,动画片约11部,译制片100部。故事片总量较“十五”期间的56部实现了较大增长,涌现了《东京审判》、《三峡好人》、《风云决》、《可爱的中国》、《高考1977》、《廉吏于成龙》、《男生贾里新传》、《马兰花》、《赵氏孤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批佳作。其中,有5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3部影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1年,在上海备案的电影剧本(梗概)数量超过70部,有25部电影拍摄后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进入市场,其中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投拍的电影数量达到16部,占上海年电影生产量的三分之二。各类影视制片企业的参与,对上海电影年生产量的稳步增长,以及在国产影片市场中的占有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票房、观影人次、放映场次均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全市电影票房从2005年的2.7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10.91亿,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其中,《赵氏孤儿》、《锦衣卫》、《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3部影片票房均超过亿元。

第二,电影放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电影放映步入产业化轨道。首先,影院建设方面,2006年初,上海拥有311家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26个影厅,座位总数235557座。大多数影院属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中专映电影院60家,171个影厅,48328个座位;约占总量的19.3%,40%,20.5%。2005年全市电影票房为2.7亿元,其中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影院仅9家,这九家社会资金投资影院的电影票房,约占了上海全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至2010年初,上海各类电影放映单位缩减至226家,408个影厅,座位总数为144149座。其中专映电影院64家,262个影厅,54211个座位;分别占总量的28.3%,64.2%,37.6%。2009年全市电影票房为6.7亿元,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专映影院达到31家,拥有172个影厅,相当于2005年末上海专映影院的总影厅数。这些影城凭借着多影厅的灵活经营优势,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也成为上海电影主要票仓,其总票房达到4.2亿元,约占全市总票房的64%。此外,一大批千余座位的单厅影院、兼映剧场、文化宫(馆)、对外礼堂退出了电影放映市场。电影院的专映、专营化得到了强化,改变了近二十多年来电影院以副(出租场地经营)补主(电影放映)、以副养主的畸形经营局面,电影院市场的产业化走上了与国际电影产业逐步接轨的道路。

院线建设方面,2006年初仅有4家电影院线公司在上海开设有影院。至2010年初,在上海开设影院、建设影城的电影院线公司增加到10家。目前,上海的大多发行放映单位由原先传统电影发行公司转制的电影院线公司,已逐渐走上了资本投入、资产连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之路。

第三,完善电影放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前两年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农村电影放映的数字化转换。2005年,上海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为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2006年,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要求,上海市文广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推进上海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农村电影放映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发展思路,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满足上海农民群众看电影的需求。“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联手协作,基本解决了上海农民看电影的资金补贴问题。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将本地区农民“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列入日常工作,为农民采购基本的电影文化服务,建立了新的扶持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和落实好下乡、下村放映电影的经费补贴机制。

2008年初,为贯彻2007年延安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上海市文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该实施意见的要求,2008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完成农村电影的数字化放映工作。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各区县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文广局对全市所有承担农村露天电影放映的35mm胶片流动放映设备完成了数字化放映转换工作,统一为各区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配置了符合广电总局农村数字电影技术标准和规范,且适于露天放映的流动数字放映一体机共115套。这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村电影放映片源及拷贝不足的难解之题,又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人员流动放映电影的工作强度。

此外,上海的每个行政村结合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每个行政村综合活动室配置固定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009年起,上海农民看公益电影,将从原先的一月看一次增加为一周看一次,从在露天看转变为在室内(村综合活动室)看,从看胶片电影转变为看数字电影。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开卷书坊·文人

    开卷书坊·文人

    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热门推荐
  • 八零学霸蜜恋攻略

    八零学霸蜜恋攻略

    【八十年代架空,勿考据~】重生归来,她再不愿做那只被骗的小羔羊。她要逆天改命,当学霸,虐渣渣,再不受人束缚!
  •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之武

    元之武

    杜斐所在的这片大陆名叫——元素大陆。是一片广阔无边的超级陆地,陆地上物质及其丰富,从整个元素大陆的发展史来看,大陆上的人们都离不开一种东西——元素,而元素又分为基本元素和特异元素,基本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风雷,而能够操纵这些元素的人便称之为——控元师……
  • 006号追夫计划(完)

    006号追夫计划(完)

    当古代超前妖孽男遇上穿越而来的女主,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是天雷勾地火,是冰与火的碰撞,是干柴加烈火,亦或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层山。这句话怎么就应验不到她身上。因他一句:“唯潇唯潇,为笑而活,倾尽天下只唯笑。”而动情。追他的过程艰辛无比:十八般搞笑追夫计划层层叠出,情书,偶遇,表白……终极目标是:把凤唯潇追到手。他不屑,哼!她要移情别恋,她要跟魔教教主走,他却:“你敢不爱我试试,嗯?”一个极度腹黑的古代男人,一个温文尔雅的魔教教主,一个厚脸皮搞怪却不白痴的现代女……正在更的文:《相公懒洋洋》《妃乱天下:休夫皇妃http://m.wkkk.net/a/113576/好友文:但愿君心似我心http://m.wkkk.net/a/217109/
  • 偷帽子的男人

    偷帽子的男人

    长途汽车在公路上蹒跚着,高温把车皮烤得烫手,车厢里的人像被焖进了一个大铁罐子,与汗臭及一肚子牢骚炖在一起,却又无可作为,只好昏昏欲睡。马珊云看着车窗外明晃晃的阳光,第一次独自旅行的兴奋全都被这烈日给蒸发殆尽,她选择用睡觉来屏蔽这种落差感。在睡着大约两个小时之后,马珊云忽然被后座的一个年轻男子急急地推醒了。“喂喂!快下车!车子起火了!”果然,她闻到了一股焦臭味正在车厢蔓延,虽然还没有明火,但是危险的气氛已经无处不在,恐慌的人群正涌向车门。
  • 最强丹师:腹黑帝尊,撩上瘾

    最强丹师:腹黑帝尊,撩上瘾

    端木夏美为了救好友,被至尊神器带到了异界,进入刚死不久的北国公府废材傻子小姐的身体里。从此废材逆袭,一晃变成绝世天才。天阶丹药,举世哄抢?不好意思,姐的天阶丹药都是我宠物的储备粮。至尊神兽,凤毛麟角?呵呵呵,姐来旅游时自带了异世至尊凶兽。各种异火,万金难求?啧啧,我这个小火苗是珍贵的变异种诶。斗渣姐恶弟,灭公主仙子!敌人亲友团太强大?没关系,且看本祭祀如何阴得你哭都哭不出来。牵走你家镇宗神兽,收刮你家的藏宝阁,值钱的东西全都搬走一根毛都不给你剩。财宝美男通通到我碗里来!某男揭开丑陋鬼面:“若说美男,这世上谁也美不过本王!”“等……等等,我只要财宝就好,美男走开!”本文男强女强,1v1全宠无虐。
  • 云南买马记

    云南买马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全能狂医

    极品全能狂医

    一根金针,能救天下人。一根银针,可杀一切敌。逆天医道,惊世战武,揭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笑典故事

    笑典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