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却成为一个难题: 少年辍学、网络成瘾、抑郁焦虑、御宅隐蔽、物质滥用、失业啃老等。这不禁令人深思: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青少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变迁及文明化进程的伴生物。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来自于自然界又超越了自然,人的心理及行为也超越动物的原始本能,具有后天习得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与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积累,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规范习俗、价值体系与心理结构。然而工业革命打破了过去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人类不得不告别以往相对稳定的、常规化的社会,步入一个急剧变化着的、看似自由却备受牵制的现代社会。然而人类文化生活改变的步伐远远赶不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剧变衍生出各种冲突与危机。从某种角度来说,青少年(或青年)群体是社会结构的社会建构和历史产物,是发生在特定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问题亦是社会急剧变迁和社会建构的结果。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青少年问题既表现出共同性,也呈现出差异性。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与民主法制水平不断提高,却出现了诸多青年发展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青年运动与激进的文化思潮(如嬉皮士、物资滥用等)。青年们似乎在向全世界呐喊,以独特而偏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声音,青年从此真正站上世界的舞台,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到了80年代,互联网这张看不见的能量之网逐渐控制整个世界,出现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一种互相关联、彼此依赖的状态,全球化使得青年文化呈现出融合的现象,青年问题逐渐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挑战。

青少年危机与发展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95年联合国通过了纲领性国际文献《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行动纲领》制定了到200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青年政策,以参与、发展、和平为总主题,深刻地指出了世界范围内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症结所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许多国家积极回应,把青少年政策作为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国家政府工作范畴与各项行政实践之中,各国政府相继制定青年政策,为青年健康发展提供社会支持。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设立了专门执行青少年政策的部门,专责处理有关青年问题各方面政策的协调与监督执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讨论青年政策的有关问题,虽没有特设的青少年机构,却也在政府相关社会福利政策中系统地针对青少年福利及服务设立各项具体政策。显然,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青少年事务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国家性的事务。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挑战。我国并没有独立的青少年政策体系,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从决策制定、规划实施到具体执行、评估监控的整个过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负责,缺乏一套将这些过程有机地联系和整合起来的机制。同时,青少年政策分散由各个部门制定,难以确保“积极、福利”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政策的效果,而且对青少年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从青少年社会政策制定的理念上,还未完全实现从“国家利益主导型”向“青少年主体需要决定型”的合理转变,很多政策仍是政府由上至下制定与推行的,而不是以青少年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这些政策目前并不能真正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社会来看,青少年政策的趋势应当从青少年的需要出发,制定以人为本,以积极、福利服务理念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当前各种青少年政策迫切需要系统化和深化,增强统一性、权威性,同时需要建立一整套统一协调、整合的工作机制来负责青少年政策的决策制定、规划实施、具体执行以及评估监控,以确保青少年政策得到落实。

中国青少年成长问题在20世纪逐渐显现。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踏上了改革之路,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结构转型不仅是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变迁,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社会空间等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从宏观的制度性环境到微观的人际关系、生活空间,青少年赖以成长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正在动摇传统的发展路径,将青少年与整个社会一起推向一个饱含机遇也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时代。1980年,斯梅尔瑟(Smelser)在《美国社会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个体生命历程转折点”的文章,文中列举了三组影响现代青年变化过程的因素: (1) 经济的变化,包括贫穷或富裕,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变化;(2) 家庭的变化,即以文化、传统和地域为基础的种族关系或血缘关系逐渐演变为由父母和直系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3) 制度的变化,包括作为社会设置之一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把儿童和青年群体与社会分离开来。(JeanCharles Lagree, 2007: 3)可以说,当今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在经济、家庭、制度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正以较快的速度迈入信息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30多年,当前的青少年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学校极端偏重学业成绩而忽略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些变化令青少年的生活空间与以往产生很大差异,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些青少年发展问题,在21世纪的中国都市亦逐渐出现。不仅如此,还因中国特色的社会设置和社会政策,表现出中国特色的青少年问题。

当人们在质疑青少年偏差行为,发出“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这样的惊呼时,难道不应当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家长怎么了”?人们更应当思考: 青少年在成长中真切的需要是什么?危机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社会与政府须承担起怎样的角色与责任?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哪些途径给予青少年成长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是在生理—心理—社会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青少年发展问题是一种社会建构,因此对青少年成长危机的探讨和研究不能忽视社会设置的影响。以往诸多研究比较侧重青少年特殊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从家庭、学校、亚文化等方面来阐释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把青少年成长及其危机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制度变革及全球化背景下,注重从社会政策层面分析宏观社会制度设置以及社会空间变化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和影响,通过对相关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的梳理、社会福利与政策理念的回顾与分析,阐释当前都市青少年成长的风险与危机,探讨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寻求当前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和策略,以期能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及青少年事务管理有所裨益。

同类推荐
  • 耶鲁大学公开课

    耶鲁大学公开课

    一本书《耶鲁大学公开课》读懂美国精英式教育,足不出户上耶鲁! 耶鲁大学曾经为美国培养了5位总统和13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大批的优秀人才,它是著名的“双脚走路”的名校,无论在本科生教育,还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都享有盛誉。耶鲁大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精神传承,又是使用何种教育方法成就了政坛、商界、科学界一批批领袖人物?罗特编著的《耶鲁大学公开课》以全面、独特的视角告诉你如何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怎样对待生命,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使你在人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练就克敌制胜的“法宝”,成就光明、积极的人生。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不焦虑的青春

    不焦虑的青春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 深圳学人访谈录(第1期)

    深圳学人访谈录(第1期)

    30多年来深圳始终秉持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形成求学问道的学术追求,逐步培育出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群体。本书将2016年度“深圳学人”系列访谈结集出版,全面深入地介绍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18位深圳学人。他们立足学科背景,紧密结合深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学人自身具体情况,实现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全面融合,生动展示了深圳学人的风采,彰显了深圳学派建设的成就。
热门推荐
  • 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爹爹候选人

    爹爹候选人

    一朝穿越,堂堂鬼医特工成红杏出墙却不知奸夫是谁的弃妃被赶出家门在荒郊野外生子。无所谓,娃都生了就养着吧。三年后,听闻爷爷病危,她携子强势归来,惊艳天下。不能修炼的废材?她一招制胜。庶出兄妹作恶?让你尝尝身败名裂的滋味!说她仗势欺人?“胡说,娘亲明明是在虐狗。”渣夫要她承认出轨主动弃婚?儿子,上!退婚不成,某娃:“他看着挺有钱的,要不招他做后爹吧。”某男飘到母子二人跟前,幽幽望着她:“我本就是你爹。”
  • 墨染锦年思夏

    墨染锦年思夏

    我就想写个故事集。看见了就点个收藏吧,进来怒斥这个天天裸更,咕咕咕的作者吧。手动狗头(doge)
  • 创新的赢利模式

    创新的赢利模式

    本书精选以商业模式制胜的八个案例,包括领跑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皮鞋制造商奥康、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还有新兴行业——中文搜索排头企业百度、网游鼻祖企业盛大、小企鹅承载大梦想的腾讯,以及书写创意神话的新媒体企业分众传媒和开辟蓝海的太阳能产业皇明太阳能。它们身处不同行业,经营着千差万别的业务,却有着相同的成功基因,即选择了正确的商业模式。本书就是分析它们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在,为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 Burial at Thebes

    Burial at Thebes

    Commissioned to mark the centenary of the Abbey Theatre in Dublin in 2004, The Burial at Thebes is Seamus Heaney's new verse translation of Sophocles' great tragedy, Antigone - whose eponymous heroine is one of the most sharply individualized and compelling figures in Western drama. Faithful to the 'local row' and to the fierce specificity of the play's time and place, The Burial at Thebes honours the separate and irreconcilable claims of its opposed voices, as they enact the ancient but perennial conflict between family and state in a time of crisis, pitching the morality of private allegiance against that of public service. Above all, The Burial at Thebes honours the sovereign urgency and grandeur of the Antigone, in which language speaks truth to power, then and now.
  • 逝水流年

    逝水流年

    许多同学在离开校园后便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伤,曾经我不理解他们,直到有一天它降临到我身上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那酷暑的夏日与刺骨的寒冬中学习,在那艳阳高照与朦胧的烛光中说笑,在那挥汗如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舞动,在那担心害怕的上课铃后打着电动游戏,在那田间小道沟沟壑壑边亲亲我我,在那漫漫长夜离别相聚时对酒当歌……这所有经历的一切,怎么能被“离开”二字一挥即去呢?那是使人沉醉的向往;留恋的追忆;在那蓝天的岁月中,清澈与浑浊一起生长,善与恶没有着绝对。
  • 世界顶级结局故事

    世界顶级结局故事

    冬天逼近,苏贝又像往年一样打起了相同的主意:到那个心爱的“岛上”,也就是布莱克维尔监狱去“避寒”。眼下,麦迪逊广场的长凳已经不是什么适……
  • 快乐心灵的心态故事

    快乐心灵的心态故事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华严游意

    华严游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卡耐基生前总是建议读者把本书与《人性的优点》放在一起阅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的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