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600000003

第3章 一本书,几个人,几十年间(2)

那段时间里,我经常要拿着组到的散文稿件到北大燕东园何其芳先生家里去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一天,在谈论一篇文章时,因为其中写到普希金,其芳先生随意地说起,说他最喜欢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说他在读大学时曾不止一次读过这部书的英译本,他说有些诗行他还记得,说着他就立即背出了几行。这时,我也按捺不住,便顺口用俄语把他背的几句也背了出来。其芳先生听了很是高兴,而且显得兴奋。这时我告诉其芳先生,我几年前就会背这本书的全文了,我的俄文主要就是通过读这本书学出来的。他表示非常惊异和赞赏。我立刻也就再为他背诵了一些段落。他听得很是陶醉,有几行诗他要我再重背一次(记得是七章36节末尾的几行:“莫斯科……对一颗俄国人的心说来,有多少东西在这声呼唤里交融,多少东西回响在这声呼唤中!”)。尽管我的俄语发音并不完美,他还是对诗句原文中铿锵和谐的音韵赞叹不已,连声说,“真美!真美!听起来比英文本美得多!”

其芳先生放下手中的稿件和我聊了起来。他谈到他对当时已经有的两个《奥涅金》中译本的看法。他说,老早的一个从世界语翻译过来的本子离原文大概太远了,很难让人从中体味原作的美。但是译者是有贡献的,他至少是让中国读者接近了俄国文学,并知道有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存在。这个本子我当时还没见到过。但是他这时所谈到的,俄国文学对于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我很有启发。对于吕荧的译本,其芳先生断然地表示,译诗不能这样译。要么你干脆像有些人翻译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那样,不必分行,就用散文写出来,要么你就把诗还翻成诗,读起来必须有诗的味道。

谈到这里,我就势向他请教有关中国新诗和诗歌翻译的问题。当时好像正有一场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讨论,我知道他是主张诗歌应该有格律的,他曾经提出汉语诗行中的节奏应该通过一个个相连的“义群”(即一组表达一个完整含义的词)来体现,也提出过诗行押韵的问题,这启发我想到,是否可以这样来翻译西方诗歌:用汉字的“义群”来传达西方拼音文字(包括俄语)诗歌中的音步,而同时再在翻译中保持原作的押韵规律。我把我的想法说给他听,他很同意我的想法,他说,翻译工作就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架设一个尽可能宽阔的桥梁。我们谈得很投机,都认为翻译工作应该不仅是向我国读者介绍外国原作的内容,而且也应该介绍原作的艺术形式,诗歌翻译尤其应该如此,只有这样,读者才能通过你的译文领略到诗歌原著作为一种特殊种类的文艺作品的特点。在其芳先生的帮助下,我在心中已经形成一个着手翻译《奥涅金》的打算。也恰在这个时候,其芳先生忽然满怀诚挚的热情对我说:“你把它,把《奥涅金》,从俄文翻出来嘛!”

当时我还只有二十多岁,虽然由于时代大潮的方向和自己的兴趣志向非常地吻合,又有了恰当其时的条件,我也已经走上了俄国文学专业道路,但是在我的学术事业的道路上,还仅仅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我还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也不曾译出任何一部大的俄国作品来。《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的皇冠,我怎么敢初出茅庐就去触摸它?我虽然心中暗自冲动,但我还是没有把其芳先生的话认真地听,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我把我的这种心思如实地告诉了其芳先生。没想到他对我说:“我是认真说的,你翻嘛!你能翻!”

我被他的认真鼓舞了,抬眼凝望着他。其芳先生又说:“我是认真说的。你能翻,全中国有几个能把它从头到尾背出来的人?你怕是第一个。你能翻!”

听他这样说话,我真是非常地感动。但同时我也知道,会读和会背这本书是一回事,而把它翻译成汉语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更何况还要把这部世界名诗既传神又传形地翻译出来,这,我能做到吗?……我在犹豫。其芳先生充满着诗人的热情和长辈对后辈的期望之情对我说:“胆子放大,态度老实些,多花些工夫进去,你能翻得好,不要怕!”

接着他又强调说,离开了艺术形式上的独特性,诗歌就不成其为诗歌了,要我务必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他并且说,这样的翻译工作对于我们新诗格律的创立很有好处,能给我们的诗人们提供外国诗歌格律形式的有益参考和借鉴。只有这样的翻译工作才算是尽到了应尽的“桥梁”责任。其芳先生这番语重心长的教导和鼓励给我的启发很大,于是,从此我便开始了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漫长历程。

何其芳老师再次给我以鼓励

从这天起,我潜心思考、认真对待这件事。我首先从书中四百多个十四行诗节中选出十节,用它们当作试验,来确定我翻译这部书的方法和原则。我所采取的,就是其芳先生和我在那次谈话中所定下的,保持原诗押韵规律和用汉语的义群词组来表示原作每一诗行中的音步节奏的做法。而在西方诗歌中,每一音步中重音位置是固定的,从而形成不同的格律。但是在我们汉语的义群词组中,重读音的位置不可能保持一致,我在再三实验后,决定放弃让每一个义群词组保持同一重读音位置的努力。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这种方法,悄悄地把这十节诗经过反复修改翻译了出来。我没有对任何人说我在做这件事,也没给任何人看我的试译稿。我鼓起很大的勇气,把这十节译诗抄清,送去给其芳先生,请他过目。可想而知,他对我的这十节试验性译文的肯定或否定对我非常地重要。我每天都在期待着听他的意见,又不敢去找他。

过了大约两个月,一天,北大中关村宿舍区的门房叫我去接电话(那时整个宿舍区只有这一部电话)。是其芳先生打来的。我一拿起听筒,只听他高兴地对我说:“和尚!你译的《奥涅金》发表咯!”

“和尚”是我年轻时的绰号,也是师友们对我的亲切称呼(我那时留着平头)。我正在对他的话莫名其妙时,他又说了:“你看见今天的报纸没有,我的文章?”

我还在莫名其妙。他继续说:“你快去看看!”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我马上跑进北大校园,跑到哲学楼的二楼(当时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设在北大里边,在新建的哲学楼占一层楼面),去资料室找到当天的报纸(大约是《光明日报》,也许是《人民日报》,记不清了),看见了全文发表的他那篇《论红楼梦》的长篇名文。

对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进行大规模批判是50年代我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这次批判运动在很多方面长时期影响了我国后来的文学研究工作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当时这个运动大概正在尾声阶段。何其芳先生的这篇文章带有对这一次文艺批判的总结性质,当然是一篇重要文章。至于他在这篇文章中以及他在那次俞平伯批判运动中的所表示的观点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

我把文章读到中间,竟发现他把我翻译的那十节《奥涅金》当中的一节作为引文放入了他的这篇重要文章里。那是第八章的第46节(“对于我,奥涅金,这豪华富丽,这令人厌恶的生活的光辉……”),他用普希金在这节诗中出色表达的达吉雅娜的浓郁情感,来阐释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情感描绘,使文章神采倍增,真是神来之笔。他并且在文章中说,这节诗是“诗中之诗”,是最美的诗。而我读到这里,立刻领会到,这是其芳先生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方式,对我做出的莫大鼓励,也表示了亲切的关怀。

从这天起,我更是满怀信心地,按照其芳先生的指示,“大胆地,老实地,下工夫地”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

大难临头了

几个月以后,我已经翻到第二章的中间,大约译出六十几个十四行诗节的时候,大难临头了。对我国解放以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长时间里,直到现在,都起着不利影响的“反右派”运动,这时突然间如狂风暴雨般降临到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头上,也降临到我的头上。本来是中国共产党自己要整风,邀请党外人士向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党整风的,突然间,由于有少数人在对党的工作和个别党员提意见时,说了一些不恰当或者甚至是错误的话,马上把许许多多提过意见的人,全都扣上一顶“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帽子,全国据说有好几十万。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我是那几十万个命运不济的人当中的一个。这几十万个知识分子以及无数遭受株连的他们的亲属和朋友中,不明原因死掉者有之,自杀者有之,妻离子散者为数不少,家破人亡者屡见不鲜,而作为“右派分子”普遍的遭遇是失去工作,失去或大大降低工资收入,家人生活陷入相当的困境,本人则大多被送到农村和其他艰苦地方去劳动改造,也有因为有不服的表现而被送去坐牢或劳动教养的。二十年后,到70年代末,有了一个承认这次运动有错并加以改正的决定,但这几十万“右派”和他们的为数更大的家属与遭到连坐的亲友,二十年来所遭遇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他们所受到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却不可能因为这一纸决定就从此消除。而且,这一次针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有错误的政治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恶劣影响,直到今日也未能尽除,其损失更是无可估量的。我被扣上“右派”帽子跟这本《叶甫盖尼·奥涅金》不无关系,所以我才可能在这篇文章里说到这些看似题外的话。

我是在“反右”过后的第二年,1958年春天,当上右派的。我所在的单位本来已经定出并上报的“右派分子”被认为人数不够,“比例不足”,于是又把我增补进去了。“白专道路”是我的罪名之一,我在研究任务以外自己悄悄进行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翻译工作,是群众批判揭发中指出的我的一个具体的罪证。

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迷惘。面对妻离子散家破和身败名裂的处境,我茫然不知所措,原先痴心追求的一切都顾不得了,我被划为仅次于极右分子的三类右派分子。工作、工资……都没有了,每月领取三十元的生活费,去劳动改造。我因此离了婚,孩子离散了,后来我的父母亲也陆续因生活困难而死去。

我在心底里很难承认自己有错。比如,我说我同意“教授治校”,为什么这样说就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一个大学由大学教授来管有什么不好?管理学校的教授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共产党员呀,我并不主张管理学校的教授必须不是共产党员。我好像还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说到过我对此前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意见,我并不反对镇压反革命,但是当时很有些抓错和批错的人,我们那个单位就有批了半天把人整得够呛但最后说人家不是“反革命”的。当时的一个解释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算不了了之。我不同意这样的解释。我说,既然查无实据,那么前面认定的那个“因”就是错的,那就应该对人家赔礼道歉,而不能用这样的所谓解释来推卸责任。但是,人家非要说我错了,而且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尤其是那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据说是绝对不能反对的。我一时间不知所措了。万般无奈中,我只能这样想:既然党和同志们都说我错了,整个社会都说我错了,那我一定是错了。再说,不认错又怎么办?当时谁知道,这一“错”,就“错”了二十多年!这是一个人一生岁月的三四分之一。没有当过“右派分子”或是当年那些批斗右派的积极分子可能不知道,一连二十多年被整个环境和社会视为异类和恶人的处境是多么地难以承受!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我还记得,1958年春天我被正式宣布戴上那顶“帽子”以后,到我被送下乡改造以前的那段时间,没有一个人肯理睬我。一天早上,我对门人家的那个平时跟我很要好的小男孩在过道里遇见我,悄悄地、低声地喊了我一声“右派叔叔”,马上逃回他家里,怕被他父母亲看见或听见。这是我那几个月里得到的唯一一句亲切的问候。后来,到80年代中,已经“改革开放”了,人们对我的称呼已经发生了从“右派”到“摘帽右派”到“改正右派”的变化,我已经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教授,而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还有人在我背后指着我的脊梁说:“这是一个老右派!”当时我连头都不敢回。我的子女,在他们相继决定出国学习和定居时,都曾这样对我说:“我们不愿意像你那样活一辈子。更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将来受到我们所受过的那样的歧视。”顺便提到,他们在出国前,还都帮我抄过《奥涅金》的译稿。

1958年的5月,在我要被送往河北省东部太行山区农村的头一天中午,天气炎热,中关村科学院社会楼(这时文学所已经搬到科学院里)第三层里安静极了。我坐在原归我使用的研究室办公桌前,桌上和抽屉里已经一无所有,我面前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记不得是哪位革命左派同志写的,勒令我“老老实实接受劳动改造、争取重新做人”的大字报。这张桌子和这张大字报在告诉我,我从此将永远不能再和我心爱的俄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有任何关系。《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翻译工作当然不得不忍痛丢开,不敢再去碰它。我心中苦不堪言,感到万念俱灰。

同类推荐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往的回忆,比如,那些曾经有意或无意给过作者深刻影响的充满智慧和生命趣味的人,那些作者所读过的营养充分、令人心灵滋润快乐的好书以及它们的作者,还有作者所经历的平凡生活,再就是作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一部分是作者在域外的所见所闻,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在荷兰……阅读这些文字,既能让开了眼界,又能让你觉得快乐。
  •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冰上舞蹈的黄玫瑰

    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失乐园,包括了失乐园、北京的平民主义、冰糖葫芦、去北海吃信膳、花鸟人生、与毒蛇拔河、方言、祈雨、香水、最初的鹰、踏雪寻梅、抚摸苏州、北京文人的书房、时装与时代、面前的艾青、火星四溅、馋、黑匣子等。第二卷介绍了古典英雄,包括古典英雄、青春无敌、西部诗人、骑手的天堂、轮盘赌等。第三卷介绍插花,第四卷是最后一个乡下人。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热门推荐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古尊宿语要目录

    古尊宿语要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erfect Wagnerite

    The Perfect Wagne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

    1995年1月,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这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业产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过15家公司达到过1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产业变革冲击着从业者的内心,也冲刷出一幕幕的创业悲喜剧。本书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到波澜壮阔历史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他们用互联网创造和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并改写了自己的财富路径。
  • 花枝招展(肆)

    花枝招展(肆)

    有了房子,人就像蜗牛有了遮风挡雨的壳子。可不同的是,人的壳子上还开了一些个口子,不仅可以让别人窥视到你,同时还能让你窥视到别人,你窥视过别人吗?又被人窥视过吗?
  • 繁花落故人归

    繁花落故人归

    一日气急,林落在自己最满意的画作上提字#黎城有一人,名曰顾城,其艺有二,一为厚脸皮,二为耍流氓,年年岁岁不敌其艺,总有一日自食恶果#最后又以哈哈哈三字作为点睛之笔后来,这幅画以及画上的字被顾城看到他追在林落身后问道“这幅画你是什么时候作的?”“生气的时候!”听完顾城得意的说道“没想到你生气的时候,我在你心中都这么帅!”林落克制住自己想打人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咬牙切齿道“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呢?”“我这不是坐实你对我的描述嘛!”
  • 报告BOSS,我是您夫人

    报告BOSS,我是您夫人

    君朝颜一生中最幸运的,就是认识宴时锦,最不幸的,亦是。重生归来她已不再是那个名震一方的君朝颜,而是一个平凡中透着不凡的女生——顾时乐,不过,她依旧还是君朝颜。她再次回归,风华尽现,可老天似乎总和她开玩笑,她与她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可注定的缘分是挡也挡不住的。君朝颜:“上一世,我伤你;这一世,我宠你;上一世,我厌你;这一世,我爱你!”宴时锦拥她入怀,在她耳边呢喃:“好,换我追随你…”
  • 当爱情只剩残骸:婚战

    当爱情只剩残骸:婚战

    “我们结婚吧,你娶我吧,我都跟你三年多了,你得对我负责。你要是不跟我结婚那我就做饭投毒,毒死你们全家,要是你娶了我,我妈还会给你二十万块钱呢,娶吧,我们结婚吧。”<br/>??这是丁香在自己二十二岁生日的晚上对丁子高说的话,在丁香的威逼利诱下这婚总算是结了,丁香以为她最终赢得了这同居三年抗战的最终胜利,战胜了那个嫌弃她是农村户口势利眼的婆婆,可是当她真正走进婚姻后不但丢失了她最珍视的爱情,还陷入了无休止的婚姻战争中,她迷失了...<br/>??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婚姻丁香隐忍承受......????
  •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她本是琴仙琴声与天上灵气孕育而出的仙子绿绮,浮云万载,她与琴仙天逸相依相伴。却因代琴仙天逸受罚而坠入下界。在凡间,某个和天逸长的一模一样的娃红着脸对她说:绿绮,我喜欢你。她茫然的说:宋漠宸,我也挺喜欢自己的啊~那个外冷内热的尹翼啸蛊惑道:小绿~啊,不是,小绮,跟我走吧,我会晾肉干给你吃的哦~眨眨眼睛咩~她咂咂嘴后接过了某娃递过来的一块肉干:可是…我已经有了啊。还有还有,那个什么霸道的破皇帝轩辕烈,竟然说什么:绿绮,你是我的。
  • 遼小史

    遼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